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营养素 1作为IL 6细胞因子家族的一员 ,能维持心肌细胞的存活、保护心肌细胞 ,同时有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心肌营养素 1通过gp13 0激活MAPK、JAK/STAS3、PI 3K等信号通路产生上述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最初是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胚状体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其分子结构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同源性。是IL-6家族成员之一。最初发现能够在体内、体外均能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因子,后来研究发现CT-1除了能够在心脏组织中表达外,在其他多种器官和组织中如骨骼、肝脏和脊髓等同样存在,CT-1不仅能诱导心肌细胞的肥大,还能刺激心脏和神经细胞的存活,并可作为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 1,CT-1)是近年在心脏病领域研究较活跃的因子,是Pennica等[1]于1995年从小鼠心脏分离的胚胎干细胞中获得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CT-1为白细胞介素-6(IL-6)家族的新成员,存在于多种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广谱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心肌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该院儿科收治的足月HIE患儿45例(轻度15例、中度24例、重度6例),分为心肌损伤组19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6例。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T-1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轻、中、重度HIE血浆C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与轻度HIE比较,CT-1水平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血浆CT-1水平较非心肌损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急性期血浆CT-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患儿急性期CO、EF、FS明显降低,且CT-1水平与CO、EF、FS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IE患儿急性期血浆CT-1水平升高,且检测血浆CT-1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判断病情,并能反映其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心肌营养素1属于白细胞介素6细胞因子家族,近年发现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保护作用。目的:探索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为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第2代培养第5天用于实验,神经干细胞分为3组:谷氨酸组、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组及对照组,利用四唑蓝比色了解细胞存活情况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谷氨酸组神经干细胞呈现明显形态改变,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组未见类似改变,在谷氨酸暴露后12,24,48及72hMTT吸光度值均低于心肌营养素1组,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心肌营养素1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对照组相同时间点A值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提示,心肌营养素1对谷氨酸损伤的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抑制神经干细胞凋亡,促进其存活和增殖。  相似文献   

6.
背景:心肌营养素1属于白细胞介素6细胞因子家族,近年发现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保护作用。目的:探索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为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第2代培养第5天用于实验,神经干细胞分为3组:谷氨酸组、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组及对照组,利用四唑蓝比色了解细胞存活情况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谷氨酸组神经干细胞呈现明显形态改变,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组未见类似改变,在谷氨酸暴露后12,24,48及72hMTT吸光度值均低于心肌营养素1组,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心肌营养素1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对照组相同时间点A值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提示,心肌营养素1对谷氨酸损伤的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抑制神经干细胞凋亡,促进其存活和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室肥厚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的水平,以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浆CT-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室肥厚患者各30例,并选择30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CT-1.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较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血浆CT-1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CT-1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左室重量指数与血浆CT-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226,P<0.001).结论:CT-1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螺内酯、氧沙坦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液动力学和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72小时将大鼠随机分为:(1)安慰剂组;(2)小剂量螺内酯组;(3)大剂量螺内酯组;(4)氯沙坦组;(5)二者合用组.另设假手术组。于第6周观察以下指标:平均动脉压(MBP)、左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第6周安慰剂组与假手术组相比LVEDP均升高(P均〈0.05),第6周,螺内酯组、氯沙坦组以及二者合用组与安慰剂组相比LVEDP有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螺内酯、氯沙坦均可改善MI后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心室几何构型与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的关系。方法对80例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将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组(n=20)、向心性重构组(n=22)、向心性肥厚组(n=20)和离心性肥厚组(n=18)。健康体检者为对照。ELISA法测定血浆CT-1水平。结果所有高血压病患者血浆C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CT-1水平: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组显著高于正常构型组(P=0.004)、向心性肥厚组显著高于向心性重构组(P=0.049)、离心性肥厚组显著高于向心性肥厚组(P=0.001)。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r=0.626,P=0.009)、离心性肥厚组(r=0.573,P=0.017)患者的血浆CT-1水平与LVMI显著正相关。结论对于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CT-1水平仍可以很好地反映左心室质量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实验于2005-10/2006-06在江苏省干细胞重点实验室进行。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室肌细胞2周后,Trizol法抽提细胞总RNA,RT-PCR获得心肌营养素1基因,与克隆载体PMD18-T-Vector连接,转化TOP10感受态细菌,阳性克隆经鉴定正确后,PCR扩增心肌营养素1基因,EcoRI和BamHI双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构建pEGZ-CT-1的反转录病毒载体。经PCR及酶切鉴定,测序表明心肌营养素1基因成功插入pEGZ-Term载体。pEGZ-CT-1载体的构建,为转基因细胞的制备和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心肌营养素-1 ELISA测定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BSA-ELISA)建立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测定法,并初步应用于冠心病患者血浆CT-1水平的检测。方法 用鼠抗重组人CT-1单抗包被酶标板,加入待测抗原,并依次加入生物素化羊抗重组人CT-1多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亲合素,用H2O2-邻苯二胺显色。检测35名冠心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浆CT-1含量的变化。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0pg/ml,检测下限为10pg/ml,批内变异系数为1.76%~7.64%,批间变异系数为5.96%~9.04%。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均在临床检测可接受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适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过程中CT-1,AngⅡ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5)和心肌梗死组(n=30),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制作成功24 h后,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B组,n=15)和罗格列酮干预组(C组,n=15)。罗格列酮干预组每日给以罗格列酮灌胃(4 mg/kg),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对照组每日给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8周。利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营养素-1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非梗死区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结果:给药8周后,B组非梗死区心肌中心肌营养素-1mRNA的表达,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及左心重量指数与A、C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相比,非梗死区心肌中心肌营养素-1mRNA的表达,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心肌营养素-1,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心肌营养素-1(CT-1)对心肌细胞急性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方法 本研究在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用改良的方法培养出生1~3 d的Sprague-Dawley(SD)乳鼠心肌细胞,根据实验要求分为5组:(1)对照组;(2)缺氧复氧组;(3)缺氧复氧组+CT-1组;(4)缺氧复氧组+CT-1+LY294002组(PIK3/Akt阻断剂);(5)缺氧复氧组+CT-1+助溶剂DMSO组.CT-1的质量浓度为10ng/mL,缺氧3 h,复氧3 h.MTS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丙咪唑基羰化青碘化物(JC1)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 CA)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PI3K蛋白检测用western blotting.以方差分析及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缺氧复氧培养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ψm)下降[(40.55±4.25)vs.(86.28±7.15),P<0.01];磷酸化的GSK-3β和PI3K蛋白稍有增加.而CT-1处理的心肌细胞,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87%),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显著减少,△ψm水平增加,磷酸化GSK-3β及PI3K蛋白水平明显增加.CT-1的作用能被PIK3/Akt阻断剂LY294002抑制,而助溶剂组则未观察到类似作用.结论 CT-1能保护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且其作用依赖PI3K/GSK-3β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心肌营养素-1基因转移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红核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颈3脊髓外侧索横切(C3Hx)模型,损伤区植入明胶海绵饱和的不同成分治疗及对照溶液。分为AdCMV-CT1组、空白对照组、AdCMV-eGFP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荧光金(FG)于C2注射,1,4,8周脑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红核神经元记数观察红核神经元的存活。结果:在损伤后1~4周,标记红核神经元数几乎无变化。损伤后8周,损伤组、Adv-eGFP组、Adv-CT1组标记神经元分别减少31%,32%,19%。Adv-CT1组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表明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存在迟发性损伤。Adv-CT1在脊髓中长期表达,明显支持红核神经元的存活。结论:腺病毒介导心肌营养素-1基因转移长时间支持红核神经元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大鼠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域心室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凋亡、增殖分化和心肌肥大改变情况,探讨其在梗死后心肌重塑中的地位与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TUNE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量。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TUNEL、PCNA、TGF-β1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0.414±0.05)%vs(0.223±0.04)%,(0.419±0.04)%vs(0.188±0.03)%,(7.2±1.4)%vs(2.2±0.8%)。结论: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域凋亡、增殖和心肌肥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三者共同参与了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域的心室重构。[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6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实验室进行。①在110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取10只为假手术组(只行开胸手术不结扎冠状动脉),剩余100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缬沙坦组,缬沙坦组灌胃给予缬沙坦40mg/(kg·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②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分别于给药后7,14,28d取8或9只,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变化和心室重塑的过程,然后处死取心脏,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假手术组于术后28d处死,检测项目同上。结果:5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模型组7,14,28d时高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7,14,28d时低于模型组(P<0.05)。②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模型组7,14,28d时高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7,14d时低于模型组(P<0.05)。③超声心动图显示模型组大鼠在术后7,14,28d时心功能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14,28d时心功能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肌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心肌梗死后均增高,缬沙坦抑制其增高,并改善心室重塑,提示缬沙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可能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认为心肌细胞坏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死亡的惟一形式,但近年的研究提示心肌细胞坏死或心肌细胞凋亡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死亡的两种形式,在心室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大鼠心肌中Eef1a1和JUP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机制。方法将23只大鼠随机分为LVR组12只、Sham组11只。LVR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并饲养4周,制成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模型。Sham组只挂线不结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心肌中Eef1a1和JU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EeF1α1的表达在LVR组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1)。JUP的表达LVR组较Sham组也增加(P<0.05)。结论 EeF1α1和JUP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在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红蛋白氧合酶-1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血红蛋白氧合酶 1( HO 1)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病例 4 5例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5 0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4 0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 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 ,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 HO 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 Western blot对 HO 1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O 1表达于胞浆。冠心病患者 HO 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HO 1表达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 P<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 ,HO 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microRNA-21(miR-2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以及调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例临床和心电图确诊为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和10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浆,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浆miR-21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iR-21的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分别为0.74±0.21 vs.2.62±0.23,vs.3.67±0.25,vs.4.13±0.27,P0.05;心肌梗死患者血浆TGF-β1的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分别为0.98±0.18 vs.2.35±0.24,vs.3.67±0.25,vs.4.13±0.27,P0.05。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iR-21和TGF-β1随着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变化表达上调。血浆miR-21和TGF-β1mRNA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757、0.701,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iR-21和TGF-β1表达上调,miR-21和TGF-β参与调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