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和探讨腭裂修复术对低龄患儿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心2006年至2010年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腭裂患者与37例单纯唇裂患者的相关资料,将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听力水平与单纯唇裂患者进行比较,并分析腭裂修补术对其中耳功能和听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腭裂组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及听力损失均高于单纯唇裂组,腭裂修复术术前、术后鼓室图无明显差异,而听力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腭裂患者进行腭裂修复术后听力部分得到恢复,但中耳功能障碍仍存在。这提示临床上腭裂患儿应早期手术治疗,恢复腭咽闭合,但腭裂修复术无法完全改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菊兰  梁传余  蔡华城  余顺先 《四川医学》2005,26(11):1212-1214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听力检查以及相关治疗,探讨其与中耳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治疗决策。方法对213例426耳先天性唇腭裂住院患者以及对照组80例160耳进行纯音测听以及声导纳测试,对于中耳功能障碍者在进行腭裂修复术时行鼓膜穿刺,有液体者随机进行鼓膜置管。所有患者随访1年,进行中耳功能测试。结果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发病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完全腭裂与不完全腭裂的中耳功能障碍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伴发唇裂的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单纯腭裂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妓膜置管组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复发率远低于未置管组;未置管者腭裂修复术后自身对比中耳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腭裂的发生与中耳功能障碍相关,与腭裂的分型无关,与唇裂的伴发无关;术中行鼓膜置管是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腭裂手术本身能改善中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腭裂修复术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 :腭裂修复前检查声阻抗及听觉诱发电位。选择鼓室图为B型 ,声镫骨肌反射阴性 ,V波反应阈≥ 30dB的患儿 6 0例 ,左 6 0耳 ,右 6 0耳 ,按术后半年对声阻抗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手术前、后V波反应阈及鼓室图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腭裂修复术有益于中耳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曾爱荣 《北京医学》2003,25(1):10-12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的同期行中耳穿刺对腭裂并发分泌性中耳炎(SOM)听力的治疗作用。方法 腭裂修复前行声阻抗检查及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选择鼓室图为B型、声镫骨肌反射阴性、V波反应阈≥30dB(nHL)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中耳穿刺组46例(76耳)、常规组24例(48耳)。按术后半年进行的声阻抗检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中耳穿刺组手术前、后V波反应阈及鼓室图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后中耳穿刺组与常规组V波反应阈均值及鼓室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腭裂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修复腭裂的同期行中耳穿刺,听力恢复早而且效果好,中耳穿刺可防止粘连性中耳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黄棣华  凌玲 《浙江医学》1999,21(12):745-746
腭裂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患者的中耳功能(包括咽鼓管功能和鼓室功能)常受到影响。笔者通过对不同类型腭裂患者的听力及声阻抗检查,从纯音测听阈值、鼓室功能曲线、鼓室压力等了解听力损失、鼓室积液及咽鼓管功能的情况,以探讨腭裂畸形对中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琪殷  王洪涛 《广东医学》2011,32(16):2185-2188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术对低龄患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腭裂患儿与37例单纯唇裂患儿的相关资料,将腭裂患儿的中耳功能、听力水平与单纯唇裂患儿进行比较,并分析腭裂修补术对其中耳功能和听力水平的影响.结果 腭裂组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在各年龄段纽均高于单纯唇裂组,腭裂组ABR的V波反应网值为(58.23±15.878)dB...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时凿断翼钩对腭裂病人听力及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腭裂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2例,行腭裂修复术时凿断翼钩,解剖并重建腭帆提肌;对照组30例,解剖并重建腭帆提肌,但术中不凿断翼钩.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均作声阻抗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以判定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听力及中耳功能均获得改善(t=3.38、2.18,P<0.05;χ2=61.46、51.42,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有助于腭裂病人听力及中耳功能的改善,手术中凿断翼钩与否对术后听力及中耳功能的改善无显著影响,提示腭帆提肌重建在维持中耳功能中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腭裂修复术对改善中耳功能和恢复听力的远期影响。方法:总结了1995年4月-2000年6月收治的112例腭裂患者,对其术前术后的听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声导抗检查:术前有中耳功能障碍者占72.32%,术后组占49.1l%。术前组纯音测听结果:轻度听力减退13例,中度减退8例,中重度减退1例;术后组:轻度听力减退7例,中度减退6例,中重度减退1例。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结论:腭裂患者腭部的缺陷导致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和对听力器官的保护作用,最终引起听力障碍的发生。修复后的腭部分除有隔口、鼻腔,减少咽部细菌感染的机会,改善咽鼓管咽口的水肿状况以外,更主要是恢复了软腭肌肉的连续性和功能位,有助于咽鼓管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耳内镜下进行鼓室成型术的可行性。方法:在中耳内镜下对22耳单纯型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型术,所有患者分别作了3~18个月的随访。结果:患者听力明显好转者21耳(95.5%),术前语频气导平均听阈(500、1000及2000Hz)值(39.0±8.2)dB,术后为(23.9±4.8)dB。结论:中耳内镜对咽鼓管鼓口能清楚的观察,因此对于部分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发现咽鼓管不畅的患者,术中在内镜下彻底清除病变后,可以一期行鼓室成型术,术后听力改善情况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腭裂修复术后近期与远期中耳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研究腭裂修复术后不同时期的中耳功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声导抗及耳镜检查,对43例术后半年和21例术后3 ̄6年的患者进行中耳功能检测。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逐渐下降(P〈0.05),中耳通气功能明显改善(P〈0.05)。中耳传导系统功能的改善较缓慢。结论 腭裂修复术对咽鼓管(ET)及中耳功能的恢复是有益的,为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腭裂患儿鼓膜象及听力损失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腭裂患儿中耳功能障碍及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腭裂患儿及正常儿童各 5 0例进行电耳镜检查 ,对部分能够合作患儿及正常儿童行纯音测听。结果 :腭裂患儿鼓膜异常像及听力损失发生率分别达74%及 5 8% ,对照组分别为 2 9%及 12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腭裂患儿应定期进行耳镜及听力检查 ,及时处理中耳疾患 ,以免严重听力损害的发生 ,对防聋治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其听力损失以及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13例426耳先天性唇腭裂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纯音测听以及声导纳测试。结果腭裂患者听力障碍与中耳功能障碍发病率高,并且听力问题受重视程度低。完全腭裂与不完全腭裂的中耳功能障碍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伴发唇裂的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单纯腭裂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传导性为主的听力损失以及中耳功能障碍在腭裂患者群体中有高发病率,与腭裂的分型无关,与唇裂的伴发无关。  相似文献   

13.
林智强  姚清文 《医学综述》2012,18(7):1111-1112
目的探讨在耳内镜下外伤性鼓膜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我科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9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均用耳内镜进行大蒜皮贴补修补术或鼓膜内植修补术,回顾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6个月,其中62例采用大蒜皮贴补术患者中59例一次愈合,穿孔治愈率为95.2%;38例内植法鼓膜修补术患者中36例一次愈合,穿孔治愈率为94.7%。3个月后复查纯音听阈检查,提高(20±5)dB者55耳,提高(15±5)dB者26耳,提高(10±5)dB者9耳。结论耳内镜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儿童变应性鼻炎引起中耳咽鼓管及鼓膜的病变情况,并探讨其对中耳传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来济南军区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80例(160耳)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无变应性鼻炎儿童80例(160耳)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耳镜、鼻内镜检查,同时对其进行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儿咽鼓管咽口发病率为38.8%,鼓膜发病率为20.0%,中耳传导性听力减退发生率为36.9%,与对照组儿童比较(3.8%、3.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变应性鼻炎往往引起中耳中咽鼓管及鼓膜的病变,也会导致中耳听力功能的减退,因此,在临床上要注意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做好咽鼓管、鼓膜病变及中耳听力减退方面的检查及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lassic mastoidectomy and modified mastoidectomy are traditional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with goals of eradicating diseases, creating dry ears and preventing severe complications. However, the drawback of these procedures is the lack of hearing improvement. Therefore, our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a modification of closed tympanoplasty for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Methods Eighty-three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following two criteria: each patient had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in one ear; the affected ears had a functional eustachian tube and had neither intracranial nor extracranial complications.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a modification of closed tympanoplasty which included ossicular reconstruction with 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 (TORP) or 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 (PORP) and membrane repair with conchal cartilage-perichondral complex. Results All the 83 cases had dry ears with membranes healed within 4-6 postoperative weeks. After 6 postoperative months, there were 3 cases with re-perforation at the tympanic membrane center and after 1.5 postoperative years, there were 5 cases with cholesteatoma recurrence (6.02%). Function tests after one postoperative year exhibited an improvement of pure tone audiometry (PTA) in 27 cases that was more than 30 dB, in 33 cases between 20-29 dB, 14 cases with improvement between 10-19 dB, and in 9 cases there was no improvement. Conclusions The modified closed tympanoplasty procedure for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in the present study has all the advantages of both close-cavity and open-cavity procedures. It has low recurrence rate and good hearing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6.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30例36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6耳均接受了完壁式(闭合式)乳突-上鼓室切除、鼓室探查术,其中28耳同时行中耳置管术.5耳同时行听骨链成形术。所有病例术中清除的肉芽术后均作病理检验,其中炎性肉芽28耳,胆固醇肉芽肿8耳。结果:中耳置管者于术后1~3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术后所有患耳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以语频气导听阈的平均值为标准,听力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dB以内)的31耳(31/36,86.11%)。鼓室功能曲线检查结果显示,A型27耳(75%),C型8耳(22.22%),B型1耳(2.78%)。术后随访0.5~3年,除l耳因鼓室积液复发,再次中耳置管外,其余患者症状无复发,主观听力无下降.鼓室功能曲线C型8耳有2耳转为A型。结论:经过各种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采取中耳乳突手术治疗。中耳乳突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建立鼓室、鼓窦及乳突的通气引流,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炎对咽鼓管与中耳传音功能的影响及程度,观察治疗鼻窦炎后,中耳传音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方法:对儿童鼻窦炎100例和正常儿童50例行耳科检查、咽鼓管咽口观察、声阻抗检查、纯音测听,对比结果;对鼻窦炎合并耳病变的68例患者(128耳)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鼻窦炎患者中鼓膜异常率为64%、咽鼓管咽口异常率为62%、咽鼓管功能异常率为63.5%、鼓室导抗图异常率为62.5%,听力减退47.5%,与正常儿童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鼻窦炎、亚急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窦炎中耳病变的发生率和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鼻窦炎后,中耳传音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结论:儿童鼻窦炎引起咽鼓管功能的改变,中耳病变发生率较正常儿童显著增高;随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增高且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总结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原因、分析早期纯音测听检测结果及临床治疗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2001年5月~2010年5月间诊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18例外伤性鼓膜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原因间接损伤多于直接损伤,早期纯音测听检测结果听力损害以轻中度传导性聋为主,治疗结果鼓膜穿孔大多可愈合,但听力恢复正常较少。结论各种外伤所致鼓膜穿孔时,同时可能损伤中耳、内耳,分析早期的受伤耳纯音测听检测结果的听力损害程度、类型,可以帮助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橡胶膜在鼓膜穿孔贴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橡胶膜在鼓膜穿孔贴补术中的疗效。方法:在鼓膜穿孔贴补术中使用橡胶膜作为贴补材料。结果:350例(364耳),中外伤性鼓膜穿孔310耳均1次治愈,治愈率100%。小穿孔7~14d愈合,中穿孔7~22d愈合,大穿孔15~42d愈合。中耳炎引起的穿孔54耳中,11耳1次性治愈,8耳2次治愈,32耳3次治愈,3耳因感染未愈,改行鼓膜修补术治愈。总治愈率94.44%。穿孔愈合后电测听500、1000、2000HZ,听力提高10~15dBHL。结论:橡胶膜可促进鼓膜穿孔修复和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