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噬血细胞现象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并分析同时期骨髓发现噬血细胞但排除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按照HLH一2004方案。结果①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61例,其中初次骨髓检查即发现噬血现象的56例(占91.8%),初次骨髓检查未见噬血细胞而在其后3周内2—4次复查发现噬血细胞3例,在疾病过程中始终未见噬血现象2例;②虽然骨髓发现噬血细胞,但排除噬血细胞综合征14例,均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痊愈。结论骨髓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时已不再是必需条件,没有噬血细胞现象并不能排除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应根据其他指标,尽早诊断并对患者进行关键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复查骨髓,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仅靠骨髓发现噬血现象而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报告刘源,陆井之,达万明(兰州军区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兰州730050)噬血细胞综合征(Hemaphagocyticsydrome,H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组织细胞增生活跃并吞噬各种血细胞,致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  相似文献   

3.
噬血细胞综合征28例观察李伯利(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台州318000)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以吞噬血细胞活跃的巨噬细胞增生为细胞学特点的综合征。其可以由细菌与病毒、肿瘤和免疫缺陷等引起,表现为血液三系减少,组织细胞增多,特别是吞噬各种血细胞的吞噬细胞出现。...  相似文献   

4.
疟原虫引起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eytosis,HLH),是一由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增生异常的综合征。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nfection-associ-ated he mophagocytic syndrome,IAHS)是继发性HPS中的一种类型。我院今年发现一例间日疟叠合巨细胞病毒感染伴发HPS的临床资料,未见报道,笔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例在我院住院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上的体会。结果:发现噬血细胞综合征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几乎在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同时DIC即已存在,与其他疾病的DIC相比,更常见,更凶险,治疗更棘手,除大出血外,顽固性多脏器功能衰竭多见,尤以肝衰最常见。治疗上除了DIC的常规治疗外,激素和免疫治疗应早期应用。而免疫治疗的早期应用又取决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DIC的特点是:DIC出现早,顽固性多脏器衰竭中以肝衰最常见。治疗上积极针对DIC治疗,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免疫救治赢得了时间。噬血细胞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早期进行免疫治疗是DIC根本好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诊治经过,对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2017年6—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儿均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且均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分别继发于T细胞淋巴瘤、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恙虫病和马尔尼菲青霉菌性脓毒血症。其中继发于T细胞淋巴瘤和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患儿早期被诊断为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最后经浅表淋巴结病理检查得以明确原发病因。而继发于恙虫病患儿经原发病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很快得以康复。结论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导致,应及时诊断并积极寻找原发病因,根据患儿病因及机体所处状态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本院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曾被误诊为肝功能衰竭。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亦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e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以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原发性HLH(FHL)的年发病率约为0.12/10万。  相似文献   

9.
噬血细胞综合征6例分析曲维新,李淑芳,艾丽梅,刘秀杰,夏书月121001锦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噬血细胞综合征(HS)是一组从骨髓细胞学角度提出的综合征。此综合征的临床过程和细胞形态学特点类似恶性组织细胞症(MH),而两者的治疗和预后大多截然不同。近两...  相似文献   

10.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VAHS),其中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在临床上最为常见。EBV-HLH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诊断需符合HLH诊断标准、存在EBV感染证据及除外原发性HLH及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原发病。治疗首选地塞米松、依托泊苷(VP-16)和环孢菌素A联合化疗,若化疗效果欠佳,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EBV-HLH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细胞增生症(Heme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Macm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该病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告以来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作在本院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VAHS),其中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在临床上最为常见.EBV-HLH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诊断需符合HLH诊断标准、存在EBV感染证据及除外原发性HLH及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原发病.治疗首选地塞米松、依托泊苷(VP-16)和环孢菌素A联合化疗,若化疗效果欠佳,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EBV-HLH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征(hemophagocyticly 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增生异常的综合征。我院今年发现1例间日疟引起HPS的病例,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对其骨髓象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活化并伴有噬血细胞现象的综合征,本质系因无效免疫反应介导的严重高炎症因子反应.  相似文献   

15.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伴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任晓云,尹文敏,袁祖正,王志鹏,李茵,王丹彤,严怀秀,包翠华,陈文新,曹建忠,刘雪梅(内蒙古包钢职工医院,包头014010)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和噬血细胞综合征两者伴发在国内外罕有报道。我院于1993年10月收...  相似文献   

16.
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罕见、病因复杂,临床诊治特别棘手,如不及时确诊极易造成死亡。本院收治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骨髓涂片并未查到噬血细胞,但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及涂片检查均发现枯否细胞内吞噬红细胞及淋巴细胞而确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UNC13D及MYO5A基因突变的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22年1月28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例UNC13D及MYO5A基因突变的成年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其近亲属的基因图谱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最终诊断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经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2004方案化疗2次, 与其胞哥HLA配型为半相合, 考虑其胞哥携带噬血相关基因, 不宜选做供者, 无其他适合亲缘供者。遂转外院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电话随访未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死亡。结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基因突变为其诊断的金标准, 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存在双基因遗传模式, 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紊乱与遗传因素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例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血小板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消化道出血症状,护理过程中加强消化道出血的评估、临床观察、急救措施、药物、心理护理及口腔、肛周、全身皮肤、高热等基础护理。结论对于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原发病,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密切临床观察、熟练准确的操作以及精心的护理是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一氧化碳呼气试验测定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寿命,分析其对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贫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例初诊HLH患者进行一氧化碳呼气试验并测定红细胞寿命,并以20例健康人的检测作为对照,对比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2组间贫血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寿命为45.3 d,比健康人缩短65%。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寿命呈正相关,sCD25、呼气一氧化碳浓度和骨髓噬血现象与红细胞寿命呈负相关,胆红素、网织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寿命无相关性。新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中IL-1β,IL-2,sCD25,IL-6,IL-10,IL-17A,GM-CSF,TNF-α和IFN-γ表达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升高(P<0.05)。结论:一氧化碳呼气试验是一项快速测定红细胞寿命的方法。红细胞破坏增加是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贫血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对6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所用时间、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等差异。结果 6例患者均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均有发热、脾大、铁蛋白升高、噬血现象、肝功能异常,从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到最终确诊淋巴瘤历时5~18个月。1例患者放弃治疗死亡,其余患者接受CHOP方案为主的化疗方案,1例患者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除1例患者因GVHD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期内病情稳定。结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少见,要积极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症状,以明确原发病诊断,此类患者疾病进展迅速,可考虑行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