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广州市越秀区1984~1992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报告李穗蓉1984年3月我区出现首例经血清学证实的流行性出血热后,历年间有病例发生。为了解我区人间与鼠间EHF流行情况,分析EHF的易感程度及发生原因,我们于1984~1992年对本区鼠种、带毒率、人群...  相似文献   

3.
4.
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冬秋季是发病高峰。为探讨该病在我市的流行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1984~2003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泰市自 1984年报告了第一例流行性出血热 (EHF)病例以来 ,每年都有疫情发生 ,为全面了解新泰市 17年来EHF的发病动态 ,以便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现将 17年的EHF疫情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疫情资料来自本站疫情室 ;2鼠密度采用夹夜法 ,鼠带毒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IFAT)进行检测。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1984~ 2 0 0 0年新泰市共报告 EHF病例2 0 6 7例 ,年平均发病率 9.5 0 /10万 ,死亡 14例 ,病死率为6 .8‰ ,发病率最高年份是 1998年 ,为 2 4 .87/10万 ,其次是1995和 1986年 ,发病率最低的年份是 1991~ 1993年 …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与规律,探讨部队防治策略。[方法]用全军疫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991~2008年某部共报告发生流行性出血热400例,死亡4例,其中战士发病占72.50%,干部发病占24.50%。发病趋势从1991~1996年发病呈逐年增高,1997~1999年发病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采取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接种的综合性防制策略对控制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及流行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1984~1999年深圳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圳市是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大都市,人口急剧增长,市区面积迅速扩大,原来的农田、荒山逐渐被水泥建筑所取代,从而影响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强度。在广东省,流行性出血热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属家鼠型疫区,珠江三角洲是高发病区。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南部,与香港毗邻,是重要工业、外贸城市。为防治流行性出血热,自1984年以来一直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共报告15例,在局部地区曾开展两次鼠类带毒和感染调查,都证实存在疫源地。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泰安市岱岳区现辖17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95万。多年来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一直居我区法定报  相似文献   

9.
流行情况我市自1961年首次发现病人(尸检证实)以来,至1984年底,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全市共发生出血热1163例,死亡81例,病死率为6.96%。24年内曾有两次较大流行,第一次1973年(4.1/十万),第二次1982~84年(3.6~4.9/十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部驻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为部队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和粉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抗体,调研部队防控形势.结果 2009年11月24日至12月11日驻陕某部报告HFRS病例4例;黑线姬鼠为当地优势种,占野外捕获鼠数的94.38%,鼠带病毒率为3.12%;灭鼠前鼠密度为3.00%,灭鼠后降至0;检测临床患者血清159份,其中IgM抗体阳性136份,抗体阳性率为85.53%.结论 某部驻地为野鼠型HFRS老疫区,应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控制HFRS疫情.  相似文献   

11.
某部1992~2005年病毒性肝炎报告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某部1992~2005年病毒性肝炎的报告情况,为部队肝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该部疾病监测中心1992~2005年的疫情监测资料,统计分析肝炎发病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992~2005年共报告肝炎病例1 621例,其中甲型肝炎占25.23%,乙型肝炎占43.80%,戊型肝炎占20.42%,丙型肝炎占0.43%,未分型肝炎占10.12%;肝炎病人中男性占94.76%,女性占5.24%;干部占71.87%,战士占27.51%,其他人员占0.62%。肝炎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病毒性肝炎仍然是危害部队官兵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较大,乙肝疫苗的接种对防治乙肝发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军某部驻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自1981年11月至1988年1月连续发生6例EHF病人。为了解驻疫区健康人群中EHF隐性感染情况,1988年11月我们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RPHI),对该部部分人员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调查对象:随机抽测该部61名在疫区居住一年以上的海、陆  相似文献   

13.
1992年黄埔区发生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为0.68/十万。大沙镇全年监测点鼠密度为3.3%,褐家鼠密度为1.8%,褐家鼠带病毒率为8.5%,带毒指数为5.3。长洲镇监测点鼠密度为8.4%,褐家鼠密度为6.8%,褐家鼠带病毒率为4.8%,带毒指数为6.3。通过监测,证实黄埔区仍然是家鼠型EHF疫源地,且疫源地不断扩大,长洲镇为新发现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15.
呼伦贝尔市1956~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15′30″-126′04″,北纬47′05″-53′20″,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部和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全市现辖1区、5市、7旗境内有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回、朝鲜等30多个民族,人口270万,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发病地区,发病数占全区90%以上。为此,我们对全市1956~2008年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为掌握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给制定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呼玛县1972~1989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报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卫生防疫站(165000)孙宝庆呼玛县流行性出血热1972年~1989年年均发病率为10·22/10万。其病死数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37.5%。70年代年均发病率为5/10万,每隔3~4...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报道广东省1992-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流脑发病率在0.05-0.11/十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0.07/十万,表明广东省流脑发病呈现持续地稳定低水平;健康人群年平均带菌率为6.5%,以B群为主占总带菌数的68.8%;健康人群对A群流脑的免疫力有所提高。今后要加强对散居儿童、外来流动民工的监测,对预防流脑点状爆发和菌群变迁的可能性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