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巨块型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后CT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43例原发巨块型肝癌碘油栓塞后的CT影像表现,依据癌灶内碘油存积的量和分布的差异,分为密实型,残缺型、弥散型和稀少型4种CT类型,并逐型分析其形成机理和临床意义,认为肝癌灌注栓塞后CT表现为密实型者瘤内碘油含量最高,提示瘤区药物浓度最高,栓塞效果和疗效最好,栓塞术后CT检查是临床判断疗效、估计预后、动态随访观察的首选方法,CT上瘤内碘油的表现情况可作为医生制定肝癌患者后继治疗措施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阐明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在肝癌内选择性聚积、持续存留和逐渐消失的规律。方法:用血管造影和CT对照分析58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在肝肿瘤内的初期聚积特点,用CT动态观察28例碘油在肝癌内的存留和消失时间,同时与12例栓后切除标本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碘油能选择性聚积于多血供的肝癌内,聚积量与肿瘤血供有关。少血供肝癌无或少有碘油聚积。碘油选择性聚积并持续存留的部位是肿瘤栓后坏死区,一般存留2~6月甚至更长,伴肿瘤明显缩小;碘油虽能选择性聚积但逐渐消失的部位是肿瘤栓后存活区,一般在1~2月消失,肿瘤缩小不明显或反增大。少量碘油在非癌肝实质一般2周消失。结论:碘油能选择性聚积并持续存留于栓后所致的肿瘤坏死区。CT随访可判断疗效和确定再次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肝癌栓塞化疗后的碘油沉积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吴礼明1刘阳河2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治疗(lipidd-tra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LP-TAE)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国内外已普遍开展,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注入碘油剂量的不同,把纳入标准的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病例分成2组,以大剂量碘油治疗组为观察组,常规剂量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碘油沉积情况、术后甲胎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生存率。结果:大剂量碘油沉积优于常规剂量。以密实型沉积为主,观察组甲胎蛋白下降所占百分比优于对照组,碘油沉积与甲胎蛋白下降呈正相关。密实型碘油沉积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1年生存率75%、2年38.6%、3年28.0%,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5.
肝癌肝动脉碘油栓塞术后肝区平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文华 《广西医学》2002,24(11):1879-188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经确诊 ,往往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 ,经肝动脉碘油栓塞术 (LP -TAE)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中期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 ,由于碘油可选择性沉积于肿瘤组织内 ,到达肝窦水平肿瘤血管的末稍栓塞 ,并使抗癌药物滞留于肿瘤组织内〔1,2〕,其肿瘤区内碘油沉积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已受到普遍关注 ,国内已有相关的CT报道〔3 ,4〕。笔者对 30例肝癌肝动脉碘油栓塞术 (LP -TAE)后肝区平片对照DSA征象 ,分析探讨碘油沉积形态与肿瘤血管、临床疗效及有无复发的关系。1…  相似文献   

6.
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以碘油作为一个载体与抗癌药物混合成乳剂对肿瘤进行栓塞,有缓释化疗药物和栓塞的双重作用。笔者对100例肝癌患者行碘油动脉栓塞治疗后的CT检查碘油的沉积量与疗效及甲胎蛋白指数变化的相关关系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细胞癌单介入治疗与双重介入治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经皮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TACE联合CT导向下碘油乙醇注射消融(CT-LPEI)的疗效。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86例,分为单介入治疗组,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42例;双重介入治疗组44例,TACE联合CT导向下碘油乙醇消融。结果:TACE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2%和20%,组织学检查,仅20%的病变完全坏死;TACE联合CT-LPEI组,1、2、3年生存率分别达100%、87%和67%,组织学检查85%的病变完全坏死。2组间1、2、3年生存率和肿瘤的完全坏死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双重介入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导管动脉栓塞肝癌后CT表现与病理学形态特点,评价肝癌栓塞后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栓塞158例肝癌患者,栓后2~4个月均行CT复查,其中34例栓后外科手术切除,标本HE染色切片。结果CT显示肿瘤明显缩小,106例碘油沉积良好,42例碘油沉积较差,其中26例有新的子灶,病理检查镜下见,栓塞所致癌组织大片坏死,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结论经动脉导管肝癌栓塞后,还应积极配合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对5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后CT扫描显示,除部分转移性肝肿瘤碘化油呈环状聚集外,所有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病和部分肝转移瘤碘化油聚集形态无明显差别,所以碘油CT不能作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方法;碘油CT能检出CT、超声未能发现的小肝癌及卫星病灶。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我国首次报告用碘油作为栓塞剂对肝癌进行栓塞治疗后(1),至今已普遍运用临床(2,3,4,5,6,7),现将其应用近况综述如下。1碘油常用配剂及用药方法碘油抗癌药混悬液的配制常有下列几种:(1)碘油+MMC、(2)碘油+ADM、(3)碘油+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CT增强扫描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的检出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TACE治疗,术后半年内均行DSA和CT复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病灶和新发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CT扫描显示密整型29例,缺损型12例,稀少型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共检出12枚新发病灶。经DAS检查发现,密整型患者中2例完全填充,呈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明确,肿瘤均无染色,27例可见边缘有缺损的类圆形病灶,密度不均,肿瘤染色明显,可见供血血管。缺损型患者透视下可见浅淡的、蜂窝状高密度影,血管迂曲,肿瘤在门静脉期呈浅淡染色。稀少型透视下有较为淡薄的染色。DSA检查发现36例患者的栓塞灶周围有血管增多、增粗表现,检出34枚新发病灶。CT扫描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为28.0%,DSA为72.0%,CT扫描的小病灶检出率为24.0%,DSA检查为68.0%。DSA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和小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扫查,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反映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内的碘化油沉积情况,DSA检查对小病灶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和分离培养法对50例自然流产(流产组)和50例住院分娩正常孕产妇(对照组)进行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自然流产组CT和UU的检测率分别为40%和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T和UU复合感染率为24%,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生殖道消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密切,可作为确定自然流产病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TOCE的碘化油沉积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oily chemoembolization,TOCE)的碘化油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肿瘤CT动脉期血供强化程度进行分型,将其分为富血供型(均匀强化型+不均匀强化型)和乏血供型(强化不明显型+无强化型),并与TOCE术后碘化油沉积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9例行TO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CT动脉期表现为富血供型40例(均匀强化型10例+不均匀强化型30例),乏血供型29例(强化不明显型16例+无强化型13例)。四种分型碘化油沉积率的总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60.096,P<0.01),肿瘤强化程度与碘化油沉积率呈显著正相关(r=0.704,P<0.01),富血供的碘化油沉积率明显优于乏血供(χ2=43.281,P<0.01);富血供中均匀强化型碘化油沉积率优于不均匀强化型。【结论】原发性肝癌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TOCE碘化油沉积具有相关性,利用CT动脉期进行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估,可以初步预测原发性肝癌TOCE后的碘化油的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术前胸部CT检查对胸段食管癌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对76例胸段食管癌病变长度超过5cm以上者术前行胸部CT扫描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病例CT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位置及大小,3例见气管受压者1例手术未能切除,主动脉侵犯无法切除的9例中有7例见主动脉环形致密层的中断,5例左主支气管见外压改变者有2例未能切除,另1例左主支气管侵犯及5例下肺静脉受侵无法切除者CT未见特异性改变。结论:主动脉环形致密层的中断为主动脉受侵无法切除的直接依据,但CT对气管/支气管及下肺静脉受侵程度和手术切除可能性估计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5.
收集CT扫描和病理证实的66例脑脓肿进行了分析。发现CT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92.4%,3例误诊患者中,2例为脑胶质瘤,1例为转移癌囊性变,脑肿瘤CT扫描特点;圆形或卵圆形厚度一致环影,内外壁光滑平整,环内为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充盈于环腔,均值为18.51Hu。占位效应明显,并对不同病理阶段的CT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例13岁女孩因为头痛5 d入院,CT检查提示其颅骨三处病变分别为大小约2.5 cm×3.2 cm,1.2 cm×1.0 cm,0.3 cm×0.3 cm。患者最大一处病变接受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酸细胞肉芽肿。而后给予其吲哚美辛片25 mg每天两次口服,应用3个月,患者耐受良好。术后3个月及1年CT复查提示未手术处病变进行性缩小,术后1年时新生骨组织基本替代原病变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密盖息)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形态计量学影响以及与血钙、磷、维生素D代谢和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式制备骨质疏松模型(OVX),实验动物分为4个组:模型对照组、密盖息治疗组,盐酸雷洛昔芬治疗组,假手术组。应用HOLOGIC第4代双能X线4500W骨密度仪测定大鼠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值(BMD);以骨形态计量学测股骨骨小梁面积、矿化沉积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和血清25OHVitD浓度以及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含量。结果密盖息治疗组、盐酸雷洛昔芬治疗组均较OVX组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密盖息治疗组较盐酸雷洛昔芬治疗组股骨上段骨密度增高,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密盖息治疗组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矿化沉积率增高。密盖息治疗组、盐酸雷洛昔芬治疗组血清IGF-1浓度值、血清25-OHVitD浓度值升高,与OVX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血淋巴细胞VDR含量无明显变化,与OV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密盖息能够预防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丢失,使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矿化沉积率增高并且血清IGF-1及血清25-OHVitD浓度值升高,但对VDR含量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福良  张蓉 《中国现代医生》2013,(30):60-61,F0003
目的分析颅脑结核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确诊的脑结核的CT、MRI表现。结果CT呈低密度,部分钙化;MR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脑组织水肿,结节性或环形强化。结论CT、MRI表现为颅脑结核诊断提供依据,部分颅脑结核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挑选3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影像学结果的情况下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痛风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状况(痛风结节)进行评估,比较临床评估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结果的差异.结果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对照组无痛风结节沉积,痛风组患者在腕关节、膝关节及足踝关节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的比例分别为96.06%(33/34),100.00%(22/22)和96.49%(55/57).65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共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部位545处,是医生临床评估(125处)认定的4.36倍.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无创简便,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应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7例。结果 8例均完全钙化,均匀性全瘤钙化者5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2例。全部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纤维型5例,砂粒型3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2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4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观察(显示)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