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7):601-60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24例AMVO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4例AMVO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9例(37.5%),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13例(54.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2例(8.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1.7%),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肠系膜血管造影(100%)。9例MAE确诊7例,保守治疗3例,急诊手术6例。治愈5例,死亡4例;13例MVT确诊10例,保守治疗7例,介入治疗2例,手术4例,全部治愈;2例MAT均确诊,介入与手术治疗各1例,均治愈。结论肠坏死发生前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与剖腹探查为主的外科治疗是提高AMVO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cute mesenteric vascular occlusion,AMVO)是引起外科急腹症的少见疾病,分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us,MAE)、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hrombosis,MAT)、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及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四类。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非常棘手。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11月至2005年11月资料完整的AMVO 32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3.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张民英,刘津综述黎国屏审校附属二院外科(050000)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坏死;肠系膜血管梗塞自Warren和Eberhard[1]于1935年报告了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  相似文献   

4.
丁绍纯 《当代医学》2016,(34):15-16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D-D聚体、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D-D聚体水平显著降低,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明显增粗,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例(2.38%),对照组死亡率为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7年收治的14例肠系膜血管闭塞病人诊治情况。结果14例中肠系膜动脉栓塞9例(64.3%),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2例(14.3%),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21.4%)。9例肠系膜动脉栓塞及2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采用手术治疗,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手术1例,溶栓治疗2例。死亡4例(28.6%)。行肠系膜血管造影10例,均明确诊断(100%)。结论肠系膜血管闭塞早期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恰当治疗手段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黄海旺  陈延林 《广西医学》2008,30(12):1914-1915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cute mesenteric vasculav occlusionAMVO)属少见病(0.6%)[1],但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易导致以广泛肠坏死为主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故病死率高(60%~90%)[2].常见类型为:肠系膜上动脉急性栓塞(mesentericavterial embolism,MAE),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avterial thrombosis,MAT)以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ns thrombosis,MVT).199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收治AMVO患者17例,现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中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坏死较常见。现对临床所遇到的由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和其他急腹症怀疑有肠坏死者182例施行手术探查,发现肠坏死者计65例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探查主要病因为急性兰尾炎穿孔伴腹膜炎31例,发生肠坏死3例,死亡2例;肠扭转42例,发生肠坏死18例,死亡2例;肠粘连SO例,发生肠坏死26例,死亡2例;肠套叠18例,发生肠坏死6例,死亡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2例与坏死性肠炎9例,均发生肠坏死,各死亡1例础8例,发生肠坏死1例。2讨论2.1急性肠梗阻的肠坏死51例,因此肠坏死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在肠梗阻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血管阻塞肠坏死小肠广泛切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系膜血管阻塞肠坏死小肠广泛切除1例报告郭广茂(吕梁地区医院外科033000)解桂莲(吕梁地区卫校)肠系膜血管阻塞发病率仅占肠梗阻总数的0.23%~0、70%,非手术病人死亡率达90%以上。我科于1986年8月19日成功地进行了1例肠系膜血管阻塞肠坏...  相似文献   

9.
脾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为脾静脉血栓形成,偶见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而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肠坏死临床更是少见.本院临床发现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肠坏死,经积极抢救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5例治疗报告尹光平(溧水县人民医院外科,溧水211200)张峰王学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保守治疗;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伴肠坏死患者的护理.在对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伴肠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前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发现休克征象及早采取措施,观察腹部体征,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肠坏死临床少见,有起病急、病情凶险、愈后差等特点,多因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管壁大面积坏死而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5例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初诊多数表现为急腹症,症状和体征不相符。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7例治愈,2例死亡。6例急性MVT诊断确立后立即采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5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治愈。结论该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更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发现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征象来确立。急性MVT在肠缺血尚未导致透壁性肠坏死、肠穿孔时,抗凝溶栓治疗可行,如有急性腹膜炎时中转手术。在肠坏死时,早期切除坏死肠段,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胡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3):601-60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8月 ̄2005年8月收治的24例AMVO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4例AMVO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9例(37.5%),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13例(54.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2例(8.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1.7%),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肠系膜血管造影(100%)。9例MAE确诊7例,保守治疗3例,急诊手术6例。治愈5例,死亡4例;13例MVT确诊10例,保守治疗7例,介入治疗2例,手术4例,全部治愈;2例MAT均确诊,介入与手术治疗各1例,均治愈。结论肠坏死发生前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与剖腹探查为主的外科治疗是提高AMVO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介绍一种杂交技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3男,1女,年龄59-73岁)。行开腹探查,暴露肠系膜上动脉。逆行穿刺通过闭塞段病变。应用双腔球囊取栓并球囊成形后,肠系膜上动脉内行导管溶栓。切除完全坏死的肠管,保留缺血肠管。48小时候进行二次开腹探查,评估缺血肠管状态。结果:4例患者在二次探查中发现缺血肠管完全恢复。4例患者在随访期无急性或慢性肠系膜血管病的症状出现。结论:在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应用杂交技术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球囊成形后持续导管溶栓可有效地挽救缺血肠管。  相似文献   

16.
张波  尤龙 《血栓与止血学》2013,19(4):191-192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mesenterievenousthrombosis,SMVT)起病隐匿,由属支发展到主干,呈进行性发展,导致肠道循环障碍,肠管肿胀、坏死乃至穿孔,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6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3例。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影像学平扫及CTA检查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急性上腹痛8例患者行平扫和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建血管分析血管病变情况。结果:SISMAD 8例CT平扫见SMA增粗,密度增高,周围模糊。较同一层面肠系膜上静脉密度增高10hu以上提示假腔内血栓形成。Sakamoto分型:I型3例,II型2例,III型1例,IV型2例。横断面图像显示线状撕裂内膜片提示夹层6例,假腔内大量血栓形成2例。夹层第1破口位于近段1.5~3.0cm,最大不超过5.5cm。结论:MSCTA可明确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的血栓,是断流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肠坏死后果严重。文献报道在肝硬化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中发病率为0.6%~2.1%,断流术后发病率为6.3%~39.0%。现将我院2002~2005年断流术后发生的17例PVT进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改善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PM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APMVT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手术探查、取栓或肠切除17例,行保守抗凝溶栓治疗10例。26例存活,死亡1例。随访9例血管完全再通,17例血管部分再通,其中1例并发短肠综合症。结论改善本病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CT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抗凝溶栓结合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重点是恢复肠管的血运;术后抗凝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6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临床资料,探讨ASMV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ASMVT的早期症状与体征不符.极易误诊。本组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22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15%.B超、CT及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ASMVT的主要手段。早期无腹膜炎体征的病人可行抗凝、溶性保守治开;已出现腹膜炎体征.呕吐物、排泄物为血性或腹穿抽出血性渗出物是剖腹探查指征.术中、术后均应采取系统的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