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运用立体学方法对增殖中晚期子宫内膜、囊腺型和腺瘤型增生过长及分化较好的内膜腺癌各6例进行形态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囊腺型增生过长以腺腔的扩张为其增生特征,腺瘤型增生过长在增生形式上与内膜腺癌更为接近,表现为腺上皮的过度增生和腺体内外表面积的增大:内膜腺癌主要表现为腺上皮的过度增生和腺体数目及内表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3.
子宫内膜腺癌的超微结构观察隋丽,常文庆,宋和存徐彦平,高俊峰,刘冬娟(第一临床学院妇科)(基础医学院第二电镜室)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超微结构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上依赖光镜技术时很难区别高分化腺癌与腺瘤样增殖。本文对子宫内膜腺癌进行超微结...  相似文献   

4.
用体视学方法对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囊腺型和腺瘤型增生过长及高分化内膜腺癌各5例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形态计量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最主要的改变为体积逐渐递增;囊腺型增生的线粒体的形态无明显改变,而在腺瘤型增生及内膜腺癌,其数目显著减少,形态学上出现退行性改变,并随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加剧。本文认为线粒体的肿胀变性及数目减少为内膜腺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最早发生的超微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5.
何勉  梅卓肾  杨国奋 《广东医学》1999,20(11):843-84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宫内膜腺癌细胞放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正常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纯型、囊腺型、腺瘤型、不黄型一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细胞核形态和DNA含量参数,共121例。结果 不典型增生组的细胞核面积(AREA)、核长径(DMAX)、核短径(DMIX)、核周长(PERIM)的测量值均小于内膜腺癌组(P〈0.001);核形态因子(FSHAPE)与腺瘤型组  相似文献   

6.
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内膜腺癌中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23.3%,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表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P<0.01)。结论:C-erbB-2的表达与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8.
用体视学方法对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囊腺型和腺瘤型增生过长及高分化内膜腺癌各5例腺上皮细胞核的超微结构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子宫内膜细胞癌变过程中最主要的变化为核浆比、核仁体积及常染色质体密度的增大,这些改变可以作为病理学诊断较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及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确诊的96例早期EC和EH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口服孕激素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于有生育要求的51例患者,分析服药后患者妊娠率、生育率、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疾病复发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口服孕激素能够明显延长月经周期(29.1±2.1 vs 23.4±4.9d)、缩短经期持续时间(7.2±2.3 vs 15.7±4.1d)、减少子宫内膜厚度(17.2±1.9 vs 23.7±3.2mm)(P<0.05);口服孕激素治疗后1、2、3个月患者血浆血红蛋白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100.4±16.1、115.8±18.4、129.3±21.2 vs 83.2±14.9g/L)(P<0.05);51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为54.90%,生育率为39.22%;服药后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毒性不良反应,复发率为11.5%。 结论 治疗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或子宫内膜增生,口服孕激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纠正患者贫血状态,同时能够保持部分患者的生育能力,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毒性不良反应及复发性,临床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杨明  郝桂玲 《黑龙江医学》2001,25(7):555-555
子宫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 ,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临床常见 ,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不容忽视。 1990~ 1995年我院妇科门诊共诊治 35例 ,其中子宫内膜腺癌 10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2 5例。根据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进行组织学鉴别诊断。1 资料10例子宫内膜腺癌年龄 46~ 70岁 ,平均年龄 5 8岁。临床症状均有不规律阴道流血 ,7例患者浆液性血性白带增多 ,5例患者有腹痛 ,3例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 ,2 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 ,年龄 30~ 5 0岁 ,平均年龄 40岁。临床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月经期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HIT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60例及子宫内膜腺癌60例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91.67%,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降低(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67%,并随组织学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在子宫内膜各种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高于内膜腺癌(P<0.01)。结论:FHI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预后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2.
联合应用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和比较了24例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增生及内膜腺癌的微观结构。正常子宫内膜与异常子宫内膜各有特点,子宫内膜增生时细胞表面的纤毛、微绒毛及细胞质内的初级溶酶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增多,子宫内膜癌则细胞表面的纤毛、微绒毛减少,细胞质内自噬小体增加,核旁微丝不规则排列,细胞器形态及排列异常,伴有核异型性及出现核小体、核包涵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例(16.67%)、12例(40.00%)、46例(68.66%),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8.17,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Maspin蛋白大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分别为66.7%和58.3%,两者定位于细胞质的阳性表达率共为40.00%),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绝大部分定位于细胞质(73.9%)(Χ^2=5.763,P〈0.05)。结论Maspin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其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可能为良性讯号,而定位于细胞质中则可能提示恶性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0例(包括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38例中COX-2的表达。结果①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增生症,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OX-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OX-2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防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对子宫内膜超微结构改变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5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行LNG-IUS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6、12月行超声检测、诊断性刮宫术,观察患者月经量改变情况、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及病理改变,并对病理标本进行电镜观察,了解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LNG-IUS治疗可使月经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镜表现为:内膜上皮纤毛细胞间隙增宽,胞内可见核碎片,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分泌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微绒不发达,细胞核碎片状改变。间质细胞变大,细胞器丰富,核大,常染色质丰富,呈蜕膜样细胞。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王照明  张建民 《铁道医学》1998,26(4):217-219
目的 探讨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子宫内膜良性及内膜腺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内膜腺癌进行Bcl-2、PCNA检测。结果 增生过长的上皮细胞PNCA染色强度明显低于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但病例阐染色强度的交叉性提示此指标不具有诊断价值。Bcl-2表达;增生中期及腺囊型增生过长患者表达为100%,腺瘤型增生过长表达为75%,子宫内膜腺瘤为52%。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免疫组化标记组合(p53、PR和PTEN)对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的意义.方法 观察我院病理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切片,按WHO子宫内膜癌分类分组,子宫内膜样腺癌(EEA)65例,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USC)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p53、PR和PTEN表达并加以比较.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R均阳性表达、p53和PTEN表达缺失或微弱,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中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结论 p53和PTEN表达缺失或微弱而PR阳性表达,倾向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而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则倾向诊断子宫浆液性腺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七种凝集素,以ABC法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进行了糖基定位亲合细胞化学研究。结果为:单纯性增生过长内膜腺体细胞对麦胚(WGA)、蓖麻(RCA)、刀豆(conA)和花生凝集素(PNA)呈轻度亲合阳性反应,少数(5/30)病例对荆豆凝集素(UEA)呈亲合阳性,亲合部位为腔模型。不典型增生对此五种凝素普遍呈阳性反应。囊性增生除以上述五种凝集素有明显阳性反应外,半数病例(15/30)还对大豆凝集素(SBA)呈亲合阳性。两者亲合部位大部分为腔模型,少数为全模型,内膜腺癌则对WGA、RCA、ConA、PNA、UEA、SBA和DBA(双花凝集素)七种均呈亲合阳性,且反应强度越来越强,亲合部位为胞浆型。结果显示,从内膜增生过长到内膜腺癌腺体内所含糖基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且定位发生改变(定于整个胞浆)。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对正常增生期、正常分泌期、增生过长及内膜腺癌的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分泌期子宫内膜表面上皮仍有较丰富的纤毛细胞;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纤毛细胞与分泌细胞的比例增加,纤毛和微绒毛高度发达;内膜腺癌的特征为细胞的多形性、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