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带麻痹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声带麻痹的病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5例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65例患者均经间接喉镜、动态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其中31例行杓状软骨拨动术治疗。结果:由颈、胸部肿瘤引起声带麻痹14例;感染引起9例;颈、胸、腹部手术引起16例;气管插管引起12例;胃管插管引起3例;不明原因11例。治疗后声带麻痹消失37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58.46%;无效27例。结论:临床上对声音嘶哑的患者,应进行常规的间接喉镜、动态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对有声带麻痹的患者应尽早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下行杓状软骨拨动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导致声带麻痹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0例全麻气管插管分别行胸、腹部手术后立即出现声嘶、发声困难、误吸等症状的患者行纤维喉镜及喉肌电图检查,排除了环杓关节脱位等其他病变,均确诊为声带麻痹(9例单侧,1例双侧),对其中6例行患侧环甲关节部注射新斯的明0.5~1mg、维生素B1100mg,隔日1次,共5次;2例肌肉注射上述药物1次/天,共10天;另2名未经特殊治疗。结果10例患者声带麻痹的原因主要可能为喉返神经或迷走神经受损或中毒性神经炎,8例(5例环甲关节注射者,2例肌肉注射者,1例未治者)分别于术后34~73(平均50.25)天患侧声带恢复运动功能,2例(1例未治者,1例环甲关节注射者)分别于术后40、45天未恢复而失访。结论气管插管导致声带固定,较为常见的原因为环杓关节脱位,喉神经麻痹亦非罕见,应注意鉴别,喉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气管插管导致的喉神经麻痹如果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一般术后3个月左右多可恢复正常声带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声带麻痹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分析33例声带麻痹的超声表现,并与喉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为单侧和双侧声带麻痹者各为30和3例。单侧者声像图表现为单侧声带变形18例,运动和振动减弱或固定27例,声门裂扩大19例,杓状软骨运动减弱或固定30例,伴前移12例,梨状窝扩大25例,环杓后肌变薄、回声增强10例。双侧者声像图均表现为双声带变形、声门裂扩大、杓状软骨运动减弱。喉镜诊断单侧声带麻痹28例,双侧5例。超声诊断声带麻痹的符合率达93.9%。结论超声是诊断声带麻痹的一种无创、便捷、有效的方法,尤其可借助观察杓状软骨的运动来判断声带麻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术后持续性声嘶的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因腹部手术行全麻气管插管后出现持续性声嘶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8、61、77岁,均为术后即刻或1~2天出现持续性声嘶,经检查1例确诊为左环杓关节脱位,2例为左或右侧喉返神经麻痹。1例经环杓关节复位、2例经应用营养神经药和激素等治疗二周~2月而痊愈。结论声带麻痹和环杓关节脱位是气管插管后持续性声嘶的主要原因,声带麻痹应采用营养神经、激素、发声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而环杓关节脱位则应予复位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道20例喉固定(喉返神经麻痹)患者的喉肌电图检查结果,5例甲状腺切除术后喉固定,15例自发性喉固定。局麻下用RaciaMS7型肌电记录仪及双极电极记录,针极经皮穿刺插入环甲肌,经皮和环甲膜穿刺插入声带肌(甲杓肌),经鼻纤维镜插入环杓后肌或侧肌,或在无箭毒中毒的神经安定药作用下经直接喉镜插入环杓后肌,以保存声带自主活动。20例喉固定患者肌电定位诊断结果有6种表现:①喉肌电正常,环杓关节强直或脱位;②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属医源性并发症,患者于全身麻醉后出现明显的喉功能障碍。若未予治疗,日久则环杓关节固定,可致永久性发声困难。环杓关节脱位为气管插管造成的继发性损伤之一,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估计发生率0.029%。经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环杓关节复位术仍是治愈此症的主要方法,但有时复位效果不佳,影响发声效果。近5年来,我院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发生环杓关节脱位8例,采用全身麻醉喉镜下行环杓关节复位术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喉神经肌蒂移植术,选择好病人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其适应征是双侧喉返神经麻痹已一年且无一侧有恢复希望者。患者大多为颈部手术如甲状腺癌或其他病变手术所致。作者分析了200例双侧声带麻痹至少已一年者,有三分之一伴单或双侧环杓关节固定或活动严重受限。此类患者作神经移植毫无意义,确定方法是在全麻下经前连合镜探触的杓状软骨是否固定。触诊器械要放在喉后部,不要放在声带突顶或声带本身。正常声带活动是杓状软骨体向外侧移位,后声门裂明显增大;如环杓关节固定强硬,可能杓状软骨带动喉部一齐移动,可见对侧杓状软骨同时被牵拉,而后声门裂不见增大。触诊器如放在声带或声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侧声带麻痹的合适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的客观评价。方法对23例行喉支架术(9例)及喉神经再支配术(14例)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从声音评估、频谱分析、喉镜及喉肌电检查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喉支架术近远期效果均良好,但在远期效果中,又以能恢复声带厚度、弹性及肌张力的喉神经再支配术为佳,且此术式治疗声带麻痹时间较短的患者效果更好。结论两种术式均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要求、损伤的方式、声带麻痹程度及有无环杓关节固定等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声门狭窄特别是声门后部瘢痕狭窄是临床上一个较为棘手的疾病,常常伴有呼吸困难,有时可以见到声带活动受限.Bogdasarian和Olson[1]将其分为4级:1级为杓间区瘢痕,但是后连合正常;2级为杓间区和后连合均粘连瘢痕;3级为后连合瘢痕导致一侧环杓关节固定;4级为后连合瘢痕导敏双侧环杓关节固定.本文介绍了4例患者使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喉狭窄并使用环后前移黏膜瓣修复后嗓音有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原样,均拔管.  相似文献   

10.
正引起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麻醉插管、拔管及安置胃管和颈部外伤等[1]。温习国内近10年文献,大部分临床工作者都选择了表面麻醉下的间接喉镜、电子喉镜及直接喉镜下的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2-4]。近年来随着人文医学的发展,全身麻醉下环杓关节复位术引起了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5]。本文24例患者,治疗组11例术前全  相似文献   

11.
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杓关节脱位临床特征及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的疗效.方法 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即应用直角喉钳握持杓状软骨上部表面,根据脱位位置将杓状软骨向后外侧或前内侧方向旋转拨动.67例声带运动不良患者表面麻醉间接喉镜下行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其中全身麻醉插管导致环杓关节脱位57例,非插管原因10例(6例为顿挫性喉外伤).对患者临床特征、嗓音功能、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均有明显声音嘶哑,频闪喉镜下均见不同程度的声带运动障碍(50例为左侧,占74.6%)及声门闭合不良,杓状软骨向前内侧移位63例,向后外侧移位4例.行喉肌电图检查的38例插管患者中,10例(26.3%)肌电异常,可见失神经电位.改良杓状软骨复位后,57例全身麻醉插管导致环杓关节脱位患者声音均有改善,其中51例发音正常,6例轻度嘶哑;54例声带运动恢复正常,3例声带运动改善.10例非插管原因患者中,声带运动及发音7例恢复正常,1例改善,2例无效.结论 环杓关节脱位部分病例合并喉返神经损伤(多为暂时性损伤),脱位后6周内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可使声带运动及发音功能得到满意恢复.钝挫性喉外伤导致的声带运动不良原因复杂,即使杓状软骨复位,喉部瘢痕挛缩也可能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环杓后肌亦称声带外展肌,该肌麻痹时,有“外展肌麻痹”“环杓后肌瘫痪”和“正中位瘫痪”之称。近代耳鼻咽喉科学对此病症均有论述,文献报道更屡见不鲜。尽管命名不同,但都描述该肌麻痹时声带固定于正中位。许多学者对这种概念持反对意见,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的论争。现将有关这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解释声带正中位麻痹的学说 早在1860年,Turch首先用喉镜发现了喉返神经(RLN)麻痹病例。1863年Gerhardt发现声带麻痹于正中位者话声正常,故提出麻痹声带正中位固定是环杓后肌麻痹。1880年Rosenbach提出声带  相似文献   

13.
双侧声带麻痹常见于甲状腺手术损伤双侧喉返神经和颈部外伤,声带固定于正中位或旁正中位,可引起呼吸困难.以吸气时为重.常需要手术改善呼吸。CO2激光应用于临床后.学者们已将其用于杓状软骨切除术或声带切除术,术中基本不出血,手术操作大大简化。支撑喉镜下CO2激光辅助一侧声带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半导体激光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可行性。方法:气管切开,全麻支撑喉镜下,采用半导体激光接触式汽化方法一侧杓状软骨次切除,术中保留杓状软骨后外方约2mm的软骨外壳和声带膜部,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患者4例。结果: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3天、一周和二周;术后随访分别为6、10、12、16个月,病人呼吸平稳,发音较满意。检查见杓状软骨次全切处粘膜光滑,无肉芽组织生长。结论:半导体激光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手术创伤轻,痛若小,操作简单,疤痕形成少,效果好,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环杓关节强硬可使声带活动度降低,当病变累及环杓关节时声带可固定于内收位,气道阻塞严重时,则需行气管切开。对于双侧声带麻痹的多种手术疗法亦曾用于治疗此病,但疗效不够满意。侧固定法用于双侧声带麻痹,据报道疗效尚好,但在环杓关节强硬的病人,并不能改善其呼吸。后来对这一手术进行了改良,包括先活动环杓关节并立即着手施行侧固定,本文报道用此新的手术于6个病例。患者平均年龄58岁,术前只有1例青年患者未施行气管切开术,通气系用插入鼻腔的较小支气管导管的喷射技术,其他病人则通过气管造口。手术在全  相似文献   

16.
支撑喉内镜下环杓关节复位——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支撑喉内镜下治疗环杓关节半脱位的手术疗效、复位技巧,并讨论与其相关的病因和诊断.方法 8例因气管内插管致环杓关节半脱位患者,在支撑喉镜下鼻内镜辅助环杓关节复位术,随访0.5~2年,平均15个月.结果 7例1次手术复位成功,声音恢复正常;1例手术失败,声带活动改善不明显.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支撑喉镜内镜下环杓关节复位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联合利多卡因局麻在可视喉镜下杓状软骨闭合复位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间8例环杓关节脱位接受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联合利多卡因局麻下杓状软骨复位术的患者资料,其中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导致7例,喉部肿物所致1例。所有患者均行电子纤维检查,见不同程度的声带运动障碍,其中7例为左侧,1例为双侧;杓状软骨向前移位者7例,向后侧移位者1例。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联合利多卡因局麻下,根据电子纤维喉镜和可视喉镜提示的脱位方位以剥离子进行复位,手术结束前即时进行复位效果评估。结果 患儿术前有声音嘶哑、气促或呼吸困难,术中评估均复位成功,术后电子纤维喉镜复查声带运动恢复正常。结论 婴幼儿环杓关节脱位时间长不是复位治疗的禁忌证;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联合利多卡因局麻的可视喉镜下杓状软骨复位是治疗婴幼儿环杓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治疗的疗效,为环杓关节脱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3月收治17例明确诊断为单侧环杓关节脱位并在局部麻醉下经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拨动复位前后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发声障碍指数量表(VHI-10)及听觉感知(GRA...  相似文献   

19.
环杓后肌作用为外展单侧声带,它由喉返神经支配,当此神经完全切断后导致声带旁正中位置固定。有多种恢复环杓后肌神经再支配的手术设计,尽管在临床上长期麻痹病人成功报道不少,但用神经肌肉蒂移植后失败也有一定数量报道,本文作者认为这与环杓后肌萎缩或疤痕组织替代有关。研究对象为三只成年狗,切断其一侧喉返神经后1月、6月、12月分别将狗处死,并作环杓后肌组织学检查,第一个狗的对侧声带作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喉返神经切断一月后,切断侧环杓后肌的Ⅰ型纤  相似文献   

20.
半导体激光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半导体激光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可行性。方法:气管切开,全麻支撑喉镜下,采用半导体激光接触式汽化方法一侧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中保留杓状软骨后外方约2mm的软骨外壳和声带膜部,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患者4例。结果: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3天、一周和二周;术后随访分别为6、10、12、16个月,病人呼吸平稳,发音较满意。检查见杓状软骨次全切处粘膜光滑,无肉芽组织生长。结论:半导体激光构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手术创伤轻,痛若小,操作简单,疤痕形成少,效果好,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