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重组裸质粒(pUDKH)观察其对放射复合皮肤创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1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单纯创伤(单伤组)、创伤+伤口局部照射(伤照组)和创伤+伤口局部照射+pUDKH治疗(pUDKH组)3组。图像分析仪测量伤口愈合面积和肉芽组织内血管密度;病理学观察各组大鼠伤口愈合的动态变化。结果伤后第1~28天伤照组动物伤口面积差值持续小于单伤组(对照组),伤口愈合速度较慢;而pUDKH组于伤后第7~21天其面积差值明显大于伤照组(P0.05),表明pUDKH基因能促进放射性复合伤伤口的愈合,其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病理学观察表明,照后早期伤照组渗出物较单伤组和pUDKH组减少,出血坏死较明显,中后期肉芽组织生机不良,新生毛细血管较单伤组和pUDKH组明显减少,晚期伤口愈合较慢,其愈合时间较单伤组和pUDKH组延迟1周左右。结论 HGF基因能明显促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的愈合,表现在促进伤口区肉芽组织的生长、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的生成及促进表皮角质层的形成和重上皮化过程。pUDKH重组质粒组伤口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  相似文献   

2.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损伤后遗留的高出于周围皮肤、发红、坚硬的病理结构。如何预防增生性瘢痕一直是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以往的研究发现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可以促进上皮再生 ,加快创伤愈合 ,而新生的上皮组织具有防止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1] 。EGF还可以直接抑制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2 ] 。单纯应用EGF对鼠的NRK细胞 (一种成纤维细胞 )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EGF可以拮抗TGF- β使NRK细胞合成胶原能力增加的作用[3] …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是由69kD的α链及34kD的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蛋白[1-2],因最初发现其活性与肝细胞再生有关,故名肝细胞生长因子,后研究发现HGF是一种可以作用于多种组织与细胞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细胞运动、形态发生、血管新生、抑制凋亡等作用.HGF的主要来源有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3].IL-1、PDGF、bFGF和G-CSF等可诱导HGF的表达,TGF和糖皮质激素等则抑制其表达[3].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有多少生长因子还不知道,虽然已确定了30多种,但其中许多可能是相同的。生长因子已开始显示大有希望促进伤口愈合。(1)表皮生长因子:主要刺激上皮细胞的生长(包括角膜上皮),可能在神经再生、肌腱愈合及血管生成中也起作用。正常情况下它在唾液腺中合成,动物之所以要舔伤口的原因便在于此。已开始在临床试验中应用对促进角膜移植和缺损的愈合,显示有效。在皮肤移植中,它可使供皮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治疗对海水浸泡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只20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单纯创伤组、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创伤+海浸)组和3个给药组(0μg、20μg、40μg)。建立双侧切割伤合并海浸大鼠模型,采用INJEX无针注射器紧贴创口边缘皮肤,每创口4点注射HGF重组质粒(pUDKH)。每天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测量和计算创面面积,分别于第1、6、12和16天伤口取材,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从致伤后第2天开始各时间点,20μg和40μg pUDKH给药组大鼠创口面积均明显小于创伤+海浸组和0μg给药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创伤+海浸组和0μg给药组相比,20μg和40μgpUDKH给药组于致伤后第1天的创伤部位炎性反应较轻,于致伤后第6天的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生长增加,再上皮化进程较早,创面愈合提前2~3 d。结论 HGF基因治疗能够促进海水浸泡伤创伤愈合,其作用可能与HGF抑制伤口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新生血管生长和再上皮化过程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出血与凝血、炎症渗出、血管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再上皮化、纤维化和瘢痕改建过程等,在这一系列的生物学过程中各种生长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急性创伤时,生长因子能够发挥正常功能参与愈合过程,最后使皮肤屏障功能得到重建,而在慢性伤口中炎症细胞持续浸润导致伤口部位的蛋白水解环境降解生长因子,使其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从而抑制了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因此,在将来慢性伤口的治疗研究中,这些分子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头孢哌酮处理化脓性伤口的效果。方法将47例化脓性感染伤口分为两组,头孢哌酮组22例,常规处理组25例。比较两组在控制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瘢痕增生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头孢哌酮组在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瘢痕增生等多方面均优于常规处理组。结论局部注射头孢哌酮处理化脓性伤口,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8.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作为主要的修复细胞之一,是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和挛缩的功能性细胞。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和瘢痕疙瘩(keloid)因有别于正常伤口愈合所形成的瘢痕,被认为是病理性瘢痕。了解与控制FB的生物学行为是促进创伤愈合、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关键与基础。为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与病理性瘢痕中FB的生物学行为改变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体外实验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对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前胶元Ⅰ (α1)mRNA ,并通过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口伤模型证实EGF应用于伤口局部的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EGF可促进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使其前胶元Ⅰ (α1)mRNA明显升高。糖尿病治疗组伤后 7、10、14天伤口抗张力明显高于糖尿病自身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EGF可能通过刺激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前胶元Ⅰ (α1)mRNA基因表达而促进糖尿病大鼠难愈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核心蛋白多糖 (Decorin)对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以探讨Decorin在增生性瘢痕形成和成熟中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 (0 .0 1,0 .1,2 ,10 μg/ml)的重组Decorin ;培养 12 ,2 4 ,4 8h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 ;培养 4 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收集细胞培养上清 ,ELISA法检测TGF - β1蛋白水平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蛋白 (PCⅠ、PCⅢ )含量。 结果  2 ,10 μg/ml的Decorin可有效抑制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P <0 .0 5或P <0 .0 1) ,明显增加两种细胞处于G1期的百分比(P <0 .0 1) ;并抑制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 (TGF) - β1和PCⅠ、PCⅢ ,下调PCⅠ /PCⅢ比值。实验组和对照组 (未加重组Decorin)均未检测到终末期凋亡细胞。 结论 Decorin可抑制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其生物学活性 ,可能在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和促进瘢痕成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红/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简称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全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3月至2018年10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中心收治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的35例全层皮肤缺损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探讨三联疗法对儿童全层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儿中,除1例放射性损伤患儿创面治疗20 d时仍无明显皮岛生成,予以植皮封闭后愈合外,其余患儿创面均于三联疗法治疗后愈合。患儿创面愈合时间为27~69 d [(36.4±6.1) d],创面愈合后,2例患儿足部出现瘢痕增生,予以硅酮霜联合加压包扎治疗后,未遗留明显功能障碍,效果满意;1例患儿出现指蹼粘连,予以手术松解后,效果满意;其余患儿愈后皮肤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三联疗法可有效促进儿童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变化与微血管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首先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分离和培养瘢痕和正常皮肤中成纤维细胞,ELISA分别测定2种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转移生长因子(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水平的变化,再采用Transwell 共培养模式,观察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胶原疏松.增生期瘢痕胶原致密,微血管数目增多,微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ELISA检测结果发现,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TGF-β1、bFGF、PDGF、ET-1和VEGF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另外,Transwell 共培养结果发现,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具有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微血管的病理改变与成纤维细胞大量产生TGF-β1、FGF、PDGF、ET-1和VEGF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放射可引起一系列皮肤组织的损伤效应,放射复合创伤后其伤口愈合有与普通创伤愈合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为伤口愈合过程的延迟甚至长期不愈合或癌变。对难愈合创面治疗措施的探索方兴未艾,多种生长因子的应用为促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开展此项研究对平时,战时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在创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在1976年发现的一种新型小分子物质,其半衰期短,化学性质活泼,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血管、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等许多重要的生物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创伤愈合中细胞增殖期间的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角化细胞等都存在NO的合成并影响着伤口的愈合。相反在NO合成受到抑制的伤口愈合中则存在伤口愈合延迟的现象,过度纤维化中减少NO的合成则可以预防瘢痕的形成。NO在创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已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笔者现就NO在创伤愈合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经总后卫生部批准,第5届全军军事病理专题研讨会拟于1994年11月下旬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召开。征文内容:(1)创伤愈合分子生物学研究;(2)生长因子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应用;(3)高原、海上等特殊环境中火器伤伤口愈合特点、分子病理学及促愈措施;(4)新武器致伤效应及其病理研究;(5)战创伤病理研究新进  相似文献   

16.
细胞外基质特别是Ⅰ型胶原蛋白的异常沉积是增殖性瘢痕、肝、肺纤维化等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研究表明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是一个目前较为重要且作用明确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 ,它可增加胶原基因的转录及胶原合成[1 ] 。糖皮质激素中地塞米松则是一个临床作用明确的抗纤维化药物 ,它可通过多种途经 ,在不同的水平抑制胶原基因的转录和蛋白合成[2 ] 。但有关地塞米松作用的确切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与TGFβ1之间的相互关系仍不明确。笔者拟在基因的转录调控水平 ,探讨地塞米松对人成纤维细胞α1(Ⅰ )胶原基因及TGFβ1基因启动活性…  相似文献   

17.
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高表达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皮肤溃疡多见于临床放疗引起的并发症,其特点为顽固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最后可能发展为癌变[1]。放射性皮肤溃疡的基因病理学改变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尚少见其相关癌基因改变的病理学研究报道。mdm2(murinedoubleminute2)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2q1314,其产物mdm2蛋白有结合并抑制野生型p53蛋白功能的作用[2]。为了解p53和mdm2在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我们制备了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检测其基因表达状况。[收稿日期] 1999-01-1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9470229)和总后勤…  相似文献   

18.
论文名称作者期 (总 )页基础研究皮肤伤口愈合中转化生长因子 B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邱振中等 3(5 6 ) 173………………实验研究美宝皮康霜治疗足癣药效动态研究曲成英等 1(5 4 ) 6 4……皮肤针联合疤痕平治疗烧伤后增生性 瘢痕的临床研究罗成群等 1(5 4 ) 6 8………………………创伤性皮肤缺损延期植皮最佳植皮 时机的实验研究肖志波等 1(5 4 ) 70………………………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BALb中巨噬细胞 与肺TNE -α含量的变化余又新等 2 (5 5 ) 83……………丹参对烧伤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 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邱振中等 2 (5 5 ) 87……  相似文献   

19.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1]。伤口相关疼痛是一种与开放性伤口直接相关的症状,包括基础疼痛和爆发性疼痛[2-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疼痛已被列为继呼吸、血压、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盐酸丁卡因胶浆为腔道表面润滑麻醉剂,涂抹于皮肤、黏膜,对缓解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4]。为缓解患者换药时伤口操作性疼痛,同时避免因疼痛导致清创不彻底,延迟伤口愈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伤口护理中心进行清创换药的90例患者,在行伤口护理时,提前在伤口处应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对其缓解疼痛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工胶原膜对大鼠皮肤创伤促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人工胶原膜(代号rackderm)对皮肤创伤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人工皮肤支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扫描电镜观察rackderm的表面结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孔径大小;制备动物背部创伤模型,分别应用人工胶原膜和油纱布包扎创面,分阶段取材后,宏观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应用病理学手段,结合图像分析观察rackderm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扫描电镜显示rackderm为多孔结构,孔径介于20-40μm,允许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长入;宏观观察rackderm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早于油纱布组,组织学观察显示该组肉芽组织含量明显多于油纱布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促进伤口愈合的生长因子在该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rackderm初步满足作为人工皮肤支架的物理条件,作为人工敷料,对创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