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较客观地反映颈腰劳损病所致的颈腰痛的轻重和治疗效果,日本骨科协会(JOA)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颈腰痛17分评分标准,后又增加到29分评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整脊治疗学是以“理筋、调曲、练功”三大原则,“整脊手法、针灸、辨证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综合疗法.以调整脊柱、关节紊乱使之平衡为主要目的;因此在临床观察和诊疗范围、治疗效果上与日本骨科协会要求有所不同。现结合临床和中国整脊学的特点,提出以下60分评分标准,供参考、修订、补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权觉武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2):20-21
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仲景在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精辟论述和独特方法,以供后人深入研究和运用开发仲景的整脊学术,证明仲景创立的辨证论治规律的普遍适应性,使后之学者学内经之学,习仲景之法,胸有成竹,临症不惑。 相似文献
4.
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5):312-313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手法治疗组(60例)用手法治疗和对照组(60例)用中药治疗,2个疗程后分析其症状改善情况及X线、TCD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78.3%,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病椎动脉受压或痉挛、颈椎失稳、颈部软组织损伤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采用整脊手法治疗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脊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整脊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并与单纯整脊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与整脊结合治疗,两者可以起协同作用,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60-62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颈性眩晕患者50例依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用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用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观察组)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整脊手法(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选择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头痛、颈肩痛、心悸、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并可有效缓解疼痛感,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期给予整脊法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4周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恢复期配合整脊法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牵引下手法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牵引下手法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规范治疗技术。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牵引下手法整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加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优于对照组的88.37%(P〈0.05);2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结论牵引下手法整脊,是安全简便且操作重复性强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名中医刘智斌教授擅长针灸推拿治疗颈腰椎病和老年病。他认为颈性眩晕是以眩晕为主症、与上颈段椎体错位、失稳、卡压、齿状突偏移、环枢关节半脱位等因素相关,治疗需推拿理筋、整脊复位、脊柱调衡,消除病因,解除症状。其手法灵巧,快捷有效,缩短疗程,值得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向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5):524-524
目的:观察整脊疗法配合中药外敷及神灯理疗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150例颈椎病眩晕患者使用手法整脊配合中药外敷及神灯理疗治疗。结果:优127例,良12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结论:手法整脊配合中药外敷及神灯理疗治疗颈性眩晕,疗程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徐佳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21(1):83-84
推脊整复疗法,也称"整脊"疗法,意在"正脊".这一疗法古朴简便,属传统医学的一支.是指通过术者的手法推拿和带功操作,使因病所致的脊柱形态改变尽快得到整复,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从而达到脊正经通,通则不痛,手到病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整脊手法配合脊柱诊断治疗仪治疗骨盆偏斜继发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Chiropractic)对骨盆倾斜性腰痛及纠正骨盆偏斜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详细了解病史、阅读X光片及临床检查基础上,对患者先行侧卧位的整脊手法治疗,动作以高速度/低振幅为原则;每次手法治疗后即刻对腰骶部及骶髂关节周围给予脊柱诊断仪治疗。结果在本研究所治疗的13个病例中,治疗前两侧髂嵴高度差为(1.73±0.61)cm,治疗后两侧髂嵴高度为(0.28±0.10)cm,治疗前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显著缓解或消除。结论双侧髂嵴不等高是骨盆旋转与位移的一种特殊方式,用两侧髂嵴高度差表示病变程度和疗效评价标准方便实用。整脊手法配合仪器治疗此类腰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腰痛方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以腰痛方(由田七、土鳖虫、威灵仙、延胡索、丹参、半枫荷、川杜仲、续断等组成)加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69例,仅以整脊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痊愈率分别是93.0%、73.2%,对照组是84.1%、50.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麻木症状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腰痛方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较单纯整脊手法更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明显改善疼痛和麻木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毫针深刺结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毫针深刺结合整脊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浅针针刺穴位。结果:观察组采用毫针深刺结合整脊疗法治疗,治愈27例,治愈率45.0%,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采用浅针针刺穴位治疗,治愈10例,治愈率16.7%,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深刺结合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高,总有效率高,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9.
中医整脊疗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中医外治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旨在培养能够娴熟运用中医整脊疗法解决患者脊柱疾病的临床医生。随着当今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青少年脊柱侧弯等脊柱病变多发,中医整脊疗法备受患者欢迎。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整脊人才,响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思政教育改革的号召,把思政教育应用到中医整脊学课程的教学中,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思政教育在中医整脊学教学中的应用:思政教育在中医整脊学课程中实施的社会背景及必要性、中医整脊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探析、思政教育应用在中医整脊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思政教育在中医整脊学课程中的实践方法。希望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整脊学教学方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历史,继承发扬好中医整脊疗法,还要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医德及坚定的中医文化自信,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协调发展,提高中医整脊学教学质量,以培养德艺双馨的的新时代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7):599-599
为了提高广大从事骨伤专业人员的脊诊整脊推拿手法,进一步交流、推广各种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推拿整脊技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天津北辰北门医院、天津脊柱医学软性技术研究院承办的“全国脊诊整脊推拿诊疗技术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9月10日-12日在天津召开。主要参与对象为从事骨伤、推拿、整脊等方面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