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素三维显像诊断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素肝血池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已早有报道 ,本文对比分析了肝血池平面图像、断层图像、透视三维立体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各项效能 ,旨在观察透视三维立体显像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核素肝血池显像共 12 4例 ,男 78例 ,女 46例 ,年龄 18~ 79岁 ,平均 45岁。全部病例均在肝血池显像前后 1周内行B超检查 ,同时接受CT检查有 6 0例。经手术或随访并结合临床各项检查确诊为肝血管瘤 88例 ,原发性肝癌 2 3例 ,转移性肝癌 5例 ,其它肝占位病变 8例。1 2 方法 常规体内标记红细胞后 30m…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92例临床可疑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肝胶体及血池断层与平面显像,计算了肝血流灌注指数,并对照同期的病理及肝动脉造影资料,探讨了核素显像、CT及B超的诊断价值。研究表明,三种方法对肝癌及肝囊肿的诊断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断层显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93%)明显优于CT(84%)和B超(80%);平面肝显像难以发现直径3cm以下的病变,对肝占位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断层显像(P<0.05)。联合肝、胆道系统显像有助于降低假阳性率,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核素血池显像对肢体和躯干肌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徐峰坡,董慎安,吴星红,张玮,江一民,李金泉,苏成海对1987年3月~1994年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的182例软组织核素血池显像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探讨核素血池显像对肌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182例四肢、躯...  相似文献   

4.
对10例正常人,32例脑梗塞病分别进行SPECT脑断层显像和三维显像,结果显示:脑三维显像对正常人提供了近似于解剖结构的全方位脑立体图像;在脑梗塞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显示病灶直观、形象,对于脑表层的梗塞病变,在解剖定位、病变范围程度估价方面优于断层显像,诊断深层的梗塞灶时应与断层显像结合,同时对脑三维显像的方法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5例正常人,18例心肌梗塞患者分别进行了SPECT心肌断层显像和三维立体显像。结果显示:三维立体显像和对正常人提供近似实际解剖标本的图像;在心肌梗塞显示病灶直观、形象。对心肌表层的梗塞病变,在解剖定位、病变范围及程度估价方面明显优于断层显像;诊断深部病变时应与断层显像结合。  相似文献   

6.
肝血管瘤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正确认识本病的CT表现,有助于与肝脏其他病变,尤其是与肝癌的鉴别诊断。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3月对6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现就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扫描方法、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肝内小血管瘤与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肝组织病理活检或增强CT/MRI检查最长径<3cm的肝内小占位性病变,66例共87个病灶;其中肝小血管瘤26例33个病灶,小肝癌40例54个病灶(原发性肝癌27例27个病灶、肝转移癌13例27个病灶)患者,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分别记录PSV、RI、VI。结果:典型的小肝癌及肝小血管瘤二维图像有特征性的改变,血流速度小肝癌高于肝小血管瘤,三维超声的血流指数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均高于肝小血管瘤,但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之间的血流指数无差异。结论:三维超声可以定量研究肝脏小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指数,肝小血管瘤及小肝癌的血流指数特点在协助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定性诊断肝内小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体内标记99^mTc-RBC和SPECT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219例肝血池显像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瘤体直径本组显像阳性率分别为:直径小于1.5cm者为40%,1.5~2.0cm者为72.1%,2.0~4.0cm者为97.3%,4.0~6.0cm者为100%,大于6.0cm者为100%。结论 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尤其是直径大于2.0cm的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是一种无创、安全、便捷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评估^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透视三维显示法对胸部恶性病变及其在相邻部位转移灶检出方面较平面及断层显像所具有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恶性和6例良性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的胸部病变,并将SPECT透视三维法与X线胸片、CT等对照研究。结果 正常对照组16例均为阴性;恶性病变组中肺癌38例,平面显像阳性率52.6%,断层阳性率78.9%,透视三维法阳性率84.2%;食管癌12例,平面阳性率41.6%,断层阳性率58.3%,透视三维法阳性率75.0%;4例纵隔及腋下恶性病变平面显像和X线无异常,CT阴性,透视三维法阳性。结论 透视三维法检出病灶优于平面和断层显像,与X线胸片、CT、纤支镜比较,灵敏度、特异性相对均衡,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强CT与超声造影(CEUS)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同时进行上腹部CT多期扫描和CEUS检查的肝血管瘤患者61例.统计分析2种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效率.并进一步分别比较增强CT对不同大小的瘤体的检出率及CEUS对脂肪肝患者及非脂肪肝患者肝血管瘤的检出率,并对其结果分别做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中,增强CT共发现52例,CEUS共发现54例,二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对于瘤体直径>4 cm的肝血管瘤完全检出;对于<4 cm的,直径越小检出率越低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于脂肪肝组患者的检出率为61.54%,对非脂肪肝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和CEUS对于肝血管瘤的诊断各有优势,合理选择可以明显地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Balance探讨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利用Balance技术完成了620例肝脏患者检查,对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病灶内的信号强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肝血管瘤在Balance—FFE(FastFieldEcho)序列中信号较高,但明显低于肝囊肿;而肝癌组织含水量较低,稍高于正常肝组织信号,缺乏明显对比度。边缘不清。结论:Balance—FFE序列应作为肝脏MRI的常规检查技术;对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血管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对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记录灰阶图像、彩色多普勒特点及PSV、RI、VI,为临床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血管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乳腺肿块的钼靶,超声和立体定位穿刺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应用钼靶、超声和立体定位穿刺与病理对照研究来估价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材料与方法:73例乳腺肿块患者均行两则乳腺钼靶、超声检查,再对肿块行立体定位穿刺,作细胞学检查。结果:在73例乳腺肿块患者中,X线钼靶摄片诊断乳腺癌46例,敏感性为90.4%;超声诊断乳腺癌48例,准确率为83%;立体定位穿刺诊断恶性病变56例,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3%,准确率为95.9%,无假阳性。结论:钼靶  相似文献   

14.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超声检查作为其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就肝血管瘤在灰阶超声上的形态与回声类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三维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的特点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浅析60例肝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正确认识本病的CT表现,有助于与肝脏其他病变,尤其是与肝癌的鉴别诊断.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3月对6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现就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扫描方法、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99Tcm-RBC显像用于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的临床价值.方法 41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眼眶肿瘤患者(其中OCH 10例)行99Tcm-RBC显像.先后采集动脉血流灌注相、早期血池相及延迟血池相图像.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CT检查,15例患者行MRI检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OCH患者99Tcm-RBC显像均表现为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征象:动脉血流灌注相及早期血池相无放射性分布,延迟血池相放射性明显浓聚;而其他眼眶肿瘤均未见此影像特征.延迟血池相10例OCH患者的肿瘤与对侧镜像区放射性(L/N)比值为2.96±0.05,明显高于31例非0CH眼眶肿瘤患者(1.14±0.25;t=15.18,P<0.001).所有OCH患者均被99Tcm-RBC显像正确诊断.10例OCH中,超声正确诊断9例,另有1例假阳性;CT和MRI检查均未做出单一、明确的定性诊断.结论 99Tcm-RBC显像在OCH的定性诊断上具有临床价值,可与超声、CT检查互补成为临床诊断OCH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与B超对照诊断血管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0便肝血管瘤病人经CT、B超对比检查。结果 本组50例肝血管瘤病人B超检出率为100%,CT与B超诊断完全符合36例,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8例,B超发现1cm以下病灶而CT未能检出4例,CT不能定性2例。结论 B超以肝血管瘤病灶检出率估于CT,CT常规应用“两快一慢”增强扫描描述,依据CT诊断血管 三条标准,在病灶定性方面优于B超。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显像对口腔颌面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MDP)对5例正常人,15例患者(3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5例口腔内鳞状细胞癌、2例下颌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舌血管瘤、1例下颌骨肉瘤、1例下颌骨囊肿、1例腮腺慢性炎症和1例拔牙后患者)进行三相骨显像、断层显像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3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均表现为^99Tc^m-MDP浓聚,5例口腔鳞癌和下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 CT 与 B 超对照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0例肝血管瘤病人经 CT、B 超对比检查。结果本组50例肝血管瘤病人 B 超检出率为100%,CT 与 B 超诊断完全符合者36例,B 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者8例,B 超发现1cm 以下病灶而 CT 未能检出者4例,CT 不能定性者2例。结论 B 超对肝血管瘤病灶检出率优于 CT,CT 常规应用"两快一慢"增强扫描技术,依据 CT 诊断血管瘤的三条标准,在病灶定性方面优于 B 超。二者对照并结合诊断肝血管瘤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非典型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6例经CT检查、MRI、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和 (或 )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肝血管瘤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DE +CDFI检查 2 9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 83 % ( 2 4/ 2 9) ,单用 2DE检查 7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仅 43 % ( 3 / 7)。结论 超声是肝血管瘤检查的首选方法 ,CDFI对非典型肝血管瘤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