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前庭小管(VestibularAqueduct,VA)及其周围骨质发育情况,探讨MD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分为两组:正常耳组和MD组.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颞骨螺旋CT扫描.在围绕外半规管的横向轴位二维重建图像上,选择显示外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后外侧断面最清晰的层面,直接测量:①后半规管断面中心到颞骨岩部后面的最短距离(PP值);②前庭到颞骨岩部后面的最短距离(VP值);③后半规管至水平半规管的最短距离(PL值),并在所有显示迷路的层面上观察迷路后有无气房.结果 MD组PP值为2.16±1.02mm,正常耳组PP值为3.41±1.51mm,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1);MD组VP值为4.28±1.06mm,正常组为5.87±1.21mm,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1);MD组PL值为2.72±1.12mm,正常组为3.14±1.04mm,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5);MD组有迷路后气化者占13.51%,正常耳组占73.33%,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1).结论 MD患者VA周围骨质发育障碍,岩骨迷路后气化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患者前庭小管(vestibular aqueduct,VA)及其周围骨质发育情况,探讨MD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分为两组,正常耳组和MD组。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颞骨螺旋CT扫描。采用后颅窝内面观、表面法进行三维重建,仅保留颞骨岩部后面及乳突内面,其他骨质切掉,在三维方向上旋转切割后的图像,使前庭小管外口最为清晰,直接测量其宽度的最大径;在围绕外半规管的横向轴位二维重建图像上,选择显示外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后外侧断面最清晰的层面,直接测量后半规管断面中心到颞骨岩部后面的最短距离,并在所有显示迷路的层面上观察迷路后有无气房。结果:所有研究对象VA外口均显示清晰,MD组(37耳)VA外口宽度为3.91±1.17mm,正常耳组(60耳)VA外口宽度为6.62±1.69mm,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1=;MD组P-P值为2.16±1.02mm,正常耳组P-P值为3.41±1.51mm,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1=;MD组有迷路后气化者占13.5%,正常耳组占73.3%,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检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影像学诊断技术迅速发展,高分辨CT可准确观察颞骨的解剖及病理改变,但只能显示平面图像。作者通过三维重建成像对58人的前庭小管外口进行观测,其中正常对照10人,慢性中耳炎23人,梅尼埃病25人。首先用高分辨CT行轴位连续15个层面的扫描,层厚1.5mm,层面间隔1mm,获得原始CT图像,然后再用Quantex 3-D成像软件重建三维图像,测量前庭小管外口的最大径。结果:对照组的前庭小管外口为4~10mm(平均6.43±1.89);慢性中耳炎组为3.6~9.5mm(平均6.56±1.54),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梅尼埃病组为1.8~8.8mm(平均4.23±1.45),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以上结果与其他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经颈骨进路侧顿底手术中如何处理高位颈静脉球(HJB),对30侧颈骨颈静脉球(JB)进行了解剖测量。对福尔马林保存的30侧颈骨(右17侧,左13侧)行乳突切除术后测量乳突长度(ML):乳突尖至顿中窝硬脑膜垂直距离;除去乙状窦及颈JB软组织,行迷路切除术后测量内耳道最低点至JB顶的最短距离(A);测量乙状窦与比交汇点水平线(SS-JB)全由听道最近距离(B);测量比高度(H):JB水平切线至SS-JB的距离(附图)。结果:H为5.5±3.4mm,左侧4±3.5mm,右侧6.7±2.gmm,两侧H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A为7.5±3.7mm;M…  相似文献   

5.
对100例正常成人冠状位CT影像进行观察测量,筛板宽度均值为:男8.07±1.41mm,女:7.47±1.30mm;筛板外侧板高度均值为4.12±1.80mm。根据其与筛板的夹角测量陡直型为97.09±8.42°;缓坡型为139.51±10.26°。筛前孔的骨管样筛前孔为26.0%,锥孔样筛前孔为62.0%。探讨了筛板、筛板外侧板及中鼻甲根部之间的关系和形态特征,为预防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鼻窦骨结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鼻窦CT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鼻窦骨结构变异与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09例临床疑为鼻窦炎患者进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结果: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93例(85.3%),16例粘膜呈正常影像(14.7%)。在93例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中,鼻窦骨结构变异为70例(75.3%),其中Haller气房出现率为31.2%,中鼻甲气化为31.2%,中鼻甲反和弯曲为10.8%,钩突气化为2.2%。结论:鼻窦骨结构变异可能是鼻窦炎致病因素之一,鼻窦炎患者骨结构变异情况应对每个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它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前庭小管与梅尼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分辨率CT对颞骨内在结构的显示,及计算机辅助的影像结构和颞骨组织切片三维重建的应用,梅尼埃病(Meniere’sdiseaseMD)患者前庭小管(vestibularaqueduct,VA)不显影或狭窄是MD特征性改变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承认。狭窄的VA常伴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发育不良,这不仅致内淋巴流通受阻,而且重吸收也下降,因而易致内淋巴积水。本文就VA的发育、解剖及影像学检查;VA与MD关系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颏棘的解剖学形态与螺旋CT影像学形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颏棘的解剖学测量值与螺旋CT影像学测量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具黄色人种成人尸头,男29具,女11具。先进行螺旋CT扫描,测量颏棘及其相关参数,然后对下颌骨及颏舌肌进行解剖,观察颏舌肌的起止点和走行,测量颏棘及其相关参数,所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算平均值及标准差(x±s),采用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颏舌肌几乎都起于上颏棘,颏舌骨肌起于下颏棘。颏棘及相关参数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测量值分别为上颏棘高度为(582±071)mm和(617±071)mm,宽度为(698±135)mm和(701±113)mm;颏下点至上颏棘下缘之间的距离为(1108±205)mm和(1041±155)mm;下中切牙根尖至上颏棘上缘的距离男性为(1557±182)mm和(1434±206)mm,女性为(936±279)mm和(878±253)mm;颏棘处下颌骨的厚度为(1195±159)mm和(1219±164)mm,颏下点至上颏棘上缘的距离为(1691±230)mm和(1573±212)mm。除上颏棘高度外,其他参数的解剖学测量与CT影像学测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9~092)。结论颏棘的螺旋CT扫描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解剖学形态,可为颏前移术中骨切口的准确定位和个体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岩骨尖病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岩尖指岩锥内侧至耳蜗迷路的骨质部分,含内听道、颈动脉管、Dorelo管(Ⅵ颅神经通过)等解剖结构。影像检查首选CT,可良好显示骨质结构及气房骨壁情况。MRI作为鉴别诊断的补充。气房浑浊但骨壁完好者主要有积液或岩尖炎;膨胀性病变无中央强化者包括胆固醇肉芽肿、胆脂瘤、粘液囊肿、动脉瘤、脑膜膨出等;病变侵蚀骨质伴有弥漫强化者须考虑肿瘤,多为邻近结构肿瘤,如听神经瘤、颈静脉球体瘤、脑膜瘤、脊索瘤等浸润所致,原发肿瘤少见。另外,组织细胞增多症、Paget病、骨纤维结构不良等也常累及岩骨尖。本文主要论述上述病变的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23例炎性迷路瘘管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炎性迷路瘘管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修复迷路瘘管23例的临床资料。均清除胆脂瘤基质及瘘管周围炎性病变,<2 mm的瘘管7例单用筋膜覆盖;2~3 mm的瘘管13例用小骨片填塞,外盖筋膜;>3 mm的3例瘘管用筋膜填塞瘘管两端骨管腔内,以骨片及筋膜填塞瘘管。结果:23例中,术后2例失访,余21例平均随访2.5年,19例干耳,17例眩晕消失;除术前2例全聋外,19例术后语频气导69.1 dB HL,骨导30.6 dB HL。结论:除瘘管试验外,术前岩骨轴位CT扫描有重要诊断价值。由于上下迷路之间的解剖屏障和炎性分隔,手术封闭迷路瘘管是可行的。手术成功关键是精湛的耳显微手术技巧,彻底清除病灶,可靠封闭或填塞瘘管,辅以抗炎及类固醇治疗,坚持术后治理。  相似文献   

11.
岩尖是颞骨最难接近的部位,但可发生先天性疾病、肿瘤或炎症。耳科医师应具有经乳突、鼓室或颅中窝探查岩尖的技术,必须熟悉岩骨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采用显微手术可安全到达岩尖部。经耳蜗轴和内耳道的垂直平面可将岩尖分为前(前颈内动脉)及后(迷路周围)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气化程度需经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来判断。Lindsay估计10~15%岩尖前部为气化型,30%岩尖后部为气化型。明尼苏达大学统计正常成人颞骨84例,岩尖前部呈气化型者占9%,硬化型7%、板障型84%。岩尖炎保守疗法常无效,  相似文献   

12.
健康人视神经管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健康人视神经管的CT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 0例 (40 0侧 )健康成人行视神经管区轴位和冠状位薄层CT扫描 ,测量视神经管的有关径线 ,并观察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结果 ①双侧视神经管径线均值 :左右径 (3 5 7± 0 6 1)mm( x±s,下同 ) ,上下径 (4 82±0 38)mm ;内侧壁长度 (12 6 2± 2 5 9)mm ,外侧壁长度 (10 18± 2 19)mm ,视神经管长度 (11 46± 2 35 )mm ;与颅正中线夹角 34 34°± 6 48° ,与眶内段视神经夹角 10 6 9°± 6 48° ;内侧壁厚度 (0 6 8± 0 46 )mm。双侧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视神经管、眶上裂、眶下裂在CT轴位像上分别表现为“轨道状”、“裂隙状”和“狭谷状” ,在冠状位像上分别表现为“蝶眼状”、水平状裂隙和垂直状裂隙 ;③后组筛窦与视神经管的位置关系为 :管前型占 42 0 0 %、半管型占 2 7 5 0 %、全管型占 18 75 %、蝶鞍型占9 75 %和管周型占 2 0 0 % ;④蝶窦气化度与视神经管的位置关系为 :Ι度蝶窦占 2 0 %、Π度蝶窦占6 3%和Ш度蝶窦占 17% ;⑤视神经管内侧壁骨质缺损发生率为 2 5 5 % ,缺损平均长度为 (5 0 7±2 5 2 )mm。结论 CT是显示视神经管正常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器官毗邻关系的可靠手段 ,对内窥镜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及鼻窦炎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经临床证实的鼻窦炎患者,均作了64层CT容积扫描,经CT32作站行冠状面重建,观察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及OMC的显示情况。结果34例患者冠状位重建均显示了中鼻甲、钩突、筛漏斗、半月裂及筛泡等OMC结构,其中21例存在OMC结构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38.1%,8/21),反向弯曲(4.8%,1/21);钩突肥大(14.3%,3/21)、偏移(4.8%,1/21),气化(4.8%,1/21);筛泡过度气化(14.3%,3/21),Hailer气房(14.3%,3/21),鼻丘过度气化(4.8%,1/21)等。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能清楚地显示OMC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为鼻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泪囊造影CT在创伤性泪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提供指导。方法:对28例创伤性泪道损伤患者行泪囊造影薄层CT扫描,在同步工作站进行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重建等以显示泪囊的形态、泪囊窝骨折移位情况及泪道阻塞部位,并观察钩突与泪囊窝的关系,测量泪囊窝前上部上颌骨额突与后下部泪骨的厚度,中鼻甲腋分别至泪囊顶、泪囊底之间的距离。结果:泪囊造影CT能显示泪囊的形态、泪囊窝骨折移位情况、泪道阻塞部位以及钩突与泪囊窝的关系,发现泪小管堵塞6例,泪囊阻塞14例,鼻泪管阻塞8例;泪囊窝前上部及后下部骨质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96±0.30)mm和(0.02±0.005)mm,中鼻甲腋至泪囊顶、泪囊底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80±1.50)mm、(4.00±1.80)mm(P〈0.05)。结论:泪囊造影CT结合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均能清晰显示泪囊形态、泪囊窝骨折移位情况及泪道阻塞部位,分析钩突与泪囊窝的关系,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5.
对1979~1994年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126例眩晕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作回顾性分析。126例中采用迷路.切除术sl例,前庭神经切断术45例。病因为梅尼埃病89例,迷路炎15例,迟延性内淋巴积水8例,前庭神经炎7例,迷路切除术后失败5例,其余2例因需经迷路行岩尖部囊肿造疾术而牺牲的正常迷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解除眩晕的疗效:迷路切除术为98.8%,前庭神经切断术为978%,但两种术式在其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①经顿中窝前庭神经切断术常用于术前听力较好的病例,本组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中82%术后保存了听力,其中5例术后听力提高。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6.
颧骨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梅尼埃病与内淋巴积水有关,任何原因引起的内淋巴管狭窄、闭锁或内淋巴管功能障碍均可导致内淋巴积水。在以往的多体层摄影及高分辨CT仅能显示前庭导水管的骨管形态。近来,使用具有表面线圈和薄层面的高分辨MRI技术已能显示出前庭导水管内的内淋巴管、囊以及其周围组织,对了解该区域的病变有很大帮助。为了比较梅尼埃病不同临床过程中内淋巴管和囊的MRI显像情况,用三维付立叶转换(3DFT)梯度回波MRI技术检查40名健康受试者及22名单侧梅尼埃病患者双耳内淋巴管和囊。根据扫描时疾病所处的临床阶段,将患者…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直观立体地对骨组织结构进行多方位揭示 ,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通过对健康人和梅尼埃患者耳部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前庭水管外口 ,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一、技术方法应用日本东芝Xvison GX螺旋CT机对健康人 30名 (6 0耳 ) ,梅尼埃病患者 30例 (37耳 )进行容积扫描。使用AdvantageWindows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表面重建法进行三维重建 ,并应用切割技术将颞骨岩部周围的结构切除 ,把获得的立体图像沿X轴及Z轴旋转使前庭水管外口清晰显示。其扫描参数 :①通过定位片确定…  相似文献   

18.
迷路切除及经迷路手术对耳鸣的效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迷路切除术治疗慢性迷路炎、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及经迷路岩骨胆脂瘤切除术对耳鸣的效用。迷路切除术6例,平均随访3.8年。耳鸣消失1例,减轻1例,不变2例,加重2例。听神经瘤切除术3例,平均随访3年,耳鸣消失2例,加重1例。岩骨胆脂瘤切除术2例,随访半年和1年,分别耳鸣消失及不变。显示内耳手术对根治病因及消除眩晕效果满,但难于完全治愈耳鸣,且有可能加重。对耳鸣效果不佳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鼻窦骨结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鼻窦骨结构变异与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09疑为鼻窦炎患者进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结果: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93例(85.3%),16例粘膜呈正常影像(14.7%)。在93例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中,鼻窦骨结构变异为70例975.3%)其中Haller气房出现率为31.2%,中鼻甲气化为31.2%,中鼻甲反相弯曲为10.8%,钩突气化为2.2%,结论:鼻窦骨结构变异可能是鼻窦炎致病因  相似文献   

20.
岩骨胆脂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岩骨胆脂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5例(5耳,其中2耳先天性,3耳后天性)岩骨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结果 5耳均有重度聋或全聋,3耳面瘫,3耳脑膜炎;颞骨CT扫描呈低密度边缘光滑的膨胀性缺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Tl加权呈中等均一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4(1耳先天性,3耳后天性)岩骨胆脂瘤耳采用迷路进路,1耳先天性岩骨胆脂瘤采用颅中窝-迷路联合进路手术。术后随访0.5~4年,无脑脊液漏,未见胆脂瘤复发,均获干耳。3耳面瘫患者,1例完全恢复,1例Ⅱ级恢复,1例Ⅲ级恢复。结论 颞骨CT扫描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MRI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对于无实用听力患者,迷路进路是最实用和理想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