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由四川3所知名高校所组成的课题组向中医药界提出了创建“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的严肃命题。设想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1 创建“中医证候基因组学 的意义和可行性1.1 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为中医药现代化和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切入点 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由此揭开了人类生命  相似文献   

2.
王政  冯全生 《河南中医》2011,31(8):870-872
慢性乙型肝炎病位在肝,涉及胆、脾、肾多脏,多由正气不足、外感湿热疫毒引起,正虚是其发病基础,湿热疫毒是其发病外因,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是其病理演变.笔者通过从传统研究、中医体质研究、证候要素研究等方面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规律,旨在揭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亚健康现状及中医证候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从而“未病先防”,防止亚健康向疾病发展。本文从亚健康的中医学概念、中医学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分型方面进行综述,对亚健康的中医证候研究做了总结,从而为亚健康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中医辨证治疗亚健康提供有价值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炽明  丁有钦 《中医杂志》2003,44(2):150-152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证的实质,指导临床治疗,是中医治疗EH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兹就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 证候学的流行病学调查蔡光先等采用多层次选择调研现场以及统一诊断标准和资料处理方法的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案观察EH 1038例,结果表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以及肝风上扰是EH的主要证候(构成比>5%),痰浊中阻和瘀血阻络是EH与体质及  相似文献   

5.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SLE证候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用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SLE差异基因 ,比较不同证型的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各组均采集静脉血 5mL ,肝素抗凝备用。提取mRNA后等量混合 ,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 共发现了涉及细胞因子及受体、免疫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蛋白翻译合成、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NA和RNA结合、转录蛋白、细胞的外基质成分等 16大类 5 80条基因有显著差异表达 ;热毒炽盛型和阴虚内热型SLE大部分基因 ,特别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 SLE的发生是由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表达与证型的内在联系应在基因鉴定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32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中医量表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频数分析结果,阿尔茨海默病5类主要的证型为:肾精亏虚证、肾精亏虚兼肝气郁滞、肾精亏虚兼心脾两虚、肾精亏虚兼瘀血内阻、肾精亏虚兼脾胃气滞。结论:肾精亏虚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7.
刘红亮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20,40(5):807-810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内容较多,除了对中医证候概念标准化分类外,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分型、证候分布规律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使用数学、蛋白组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开展了全面详实的研究工作,对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为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尝试将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创新、发展、科学、规范的思维方法。使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更加详尽、真实、可信,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中医西医相结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当今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这一现代最新技术探讨中医证的内涵将可望获得实质性突破,为中医证候现代研究开辟崭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手术、放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十余年来,中医在肿瘤患者手术和放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文献,分别从症脉、证候、尤其是舌象对肿瘤患者手术、放化疗前后的证候改变做一综述,并依据目前进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HF)中医证候学研究是实现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关键。HF证候演变起于阴阳之变,终于阴阳衰竭,不离五脏,又以心肾为中心,就此提出阴阳五脏论的演变假说。HF证候规范化亟待解决,而方法学的应用将为证候标准的建立与使用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1.
余玲玲  梁瑞宁  魏俊英 《河南中医》2013,33(7):1171-117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型.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肾虚,痰湿、血瘀为标,主要涉及肾、肝、脾等脏腑.证候分型单证候有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血瘀证、血虚证,复合证候有气滞血瘀证,肾虚兼痰湿证,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瘦的差异性及其内分泌改变与中医证候分型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蓓  叶枫 《北京中医》2008,27(1):12-1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特点与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客观填写统一的病例调查表,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以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呃逆、胃脘疼痛出现频率最高;中医证型分布为脾胃湿热型35.4%,肝胃不和型33.8%,脾胃虚弱型14.6%,饮食停滞型9.2%,寒热错杂型6.9%;不同诱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中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证型症状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被认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从冠心病的文献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血液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客观研究,稳定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抑郁症、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的中医证候临床研究等方面,概述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制定统一冠心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汁瘀积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综述肝硬化中医证候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医证候数据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对中医证候的研究也一直是中医现代研究中的重点,探讨近年来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证候统计方法的论述与举例,探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关联分析、决策树分析、聚类分析、结构方程、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各自的特点。结果:统计分析可以作为中医证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结论:结合中医证候数据特点运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助于中医证候的科学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尚缺乏严谨规范的设计,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还未能形成,近年来在中医诊断界兴起的有关疾病证素特点的研究,为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着手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现状,从四诊信息采集、证候群特异性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以及证候辨证方法客观化4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前提;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证候生物学物质基础的探索提供了可行条件;方证结合和建立证候动物模型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复杂系统理论为辨证客观化提供新方法。证候客观化研究应当从中医整体性出发,多学科交叉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8.
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益群  吕健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65-1666
就目前中医药研究所采取的常用的三种动物模型进行了中医证候属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病理型模型不属于中医证候模型。病因型模型接近中医证候模型。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更加接近中医证候模型,但仍然不是标准的中医证候模型。同时本文针对以上三种动物模型复制时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与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之间的关系和差距。提出了如何研制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是中医药发展的自身要求和必然,迄今帕金森病证候分型尚不规范。帕金森病证候规范化,应从"病证结合"入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宏观方面应在梳理与分析古代和现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规范;微观方面则应从实验室等微观检测指标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8 0年代以来 ,随着中医学术建设的发展及临床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 ,中医规范化已成为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证候是中医立法处方的依据 ,证候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基础 ,因此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在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 ,在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对中医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许多客观依据。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进行总结分析的必要。1 中医证候规范化的提出的必然性古代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不断发展的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矛盾的深化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