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Th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网络失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征是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患者体内T、B细胞异常活化早已为人们所注意 ,并发现与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关。辅助性T(Th)细胞相关性细胞因子被分为两类 :Th1型细胞因子 (IFN γ、IL 2 ) ,Th2型细胞因子 (IL 4、IL 5、IL 6、IL 10、IL 13)。近年来对SLE的研究表明 ,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 ,其细胞因子分泌异常的表现并不一致 ,据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Th2优势”、“Th1优势”、“T…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免疫系统的主要异常是依赖于T细胞的B细胞功能亢进 ,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1] ,根据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不同 ,人CD4+T细胞(辅助型T细胞 )至少可分为三种功能亚型 :Th1细胞生成白细胞介素 2 (IL 2 ) ,干扰素 γ(IFN 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Th2细胞生成IL 4、IL 5、IL 6和IL 10 ;Th0细胞可生成两类细胞因子[2 ] 。本文运用流式细胞仪采用三色荧光标记分析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CD4,CD2 5以及CD30三种表面抗原的表达 ,试图通过这些表面标记…  相似文献   

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限制性的辅助性(Th)细胞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不同,可分为Th1和Th2。Th1以分泌干扰素γ(IFNγ)为主并介导细胞免疫,而Th2以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等为主并介导体液免疫。检测IFNγ和IL4水平可大体了解Th1/Th2功能。白细胞介素12(IL12)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中的树突状细胞(DC)产生,它能增强Th1分泌IFNγ的功能,因而具有抗病毒作用[1,2]。为研究这三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我们检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IFNγ、IL4水平,并对…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 (DC)因其独特的免疫学特性 ,在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细胞因子对DC免疫功能具调节作用[1] 。我们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及白介素 4(IL 4)联合刺激肝癌患者外周血DC ,研究探讨 ,GM CSF和IL 4对DC表面免疫分子HLA DR和B7 2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院 1995~ 1996年临床确诊ChildC级原发性肝癌患者共 1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为 2 8~ 5 6岁 ,平均 48岁 ,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GM CSF、IL 4、抗CD3 单克隆抗体(McAb)及抗…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Th1/Th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6年Mosmann等[1] 首次提出鼠的辅助性T细胞 (Th)可分为Th1和Th2细胞 ,1991年Maggie等[2 ] 发现人的Th细胞与鼠相似 ,也可分为Th1和Th2两型。Th1主要分泌干扰素 γ (interferon γ ,IFN γ)、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淋巴毒素 ,介导细胞免疫反应及迟发超敏反应 ;Th2主要分泌IL 4、IL 5、IL 6及IL 10等 ,介导体液免疫 ,辅助抗体生成 ;少数Th细胞称为Th3细胞 ,它主要分泌TGF β ,起免疫抑制作用。它们均由前体细胞 (Th0 )分化而来。在生理条件下 ,机体的Th1细胞和Th2…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T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病(WG)的免疫反应类型。方法:用有限稀释法从WG患者鼻粘膜活检标本(NBS)、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及外周血中克隆出T细胞。用RTPCR及ELISA检测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结果:所有7株从NBS克隆的T细胞只表达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从BAL克隆的3株T细胞,2株为Th1型,另1株为Th0型(表达和分泌IFNγ及IL4)。而从外周血中克隆的27株T细胞。Th1型(9株)多于Th2型(2株),但多数(16株)为Th0型。另外,WG患者外周血中未分类的多克隆CD+4和CD+8T细胞产生IFNγ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而IL4表达和分泌则与正常无差别。结论:WG的免疫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提供T细胞致敏的第三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谱的不同 ,可以将T辅助细胞分为Th1型和Th2型。Th1型细胞因子包括IL 2、IL 12、IL 18、TNFα等 ;Th2型细胞因子包括IL 4、IL 10、TGF β等[1] 。实验动物以抗原免疫 3天后 ,就可以观察到淋巴结中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谱的变化 ,这种局部细胞因子谱的变化取决于抗原的性质、免疫途径等多种因素 ,这表明T细胞在被致敏的同时 ,就已开始接受向Th1或Th2方向极化的信号 ,此信号反映了抗原的性质及抗原所在组织的特性。但T细胞在淋巴结中致敏时 ,本身并不与抗原或受感染组织直接接触 ,…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在机体内的持续感染是由病毒和机体免疫状态两方面因素决定的。目前认为 ,机体能否最终清除病毒与体内免疫反应是以Th1型为主还是以Th2 型为主有关。Th1型免疫反应能增强宿主抵抗微生物的感染 ,尤其是病毒与胞内感染 ,而Th2 型免疫反应则与感染的进展、慢性化有关。白介素 12 (IL 12 )是抗原提呈细胞 (APC)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 ,具有多种免疫活性。Gately等[1] 认为IL 12在免疫反应中可诱导IFN γ的产生和抑制IL 4的产生 ,从而诱导免疫反应朝着Th1型方向发展 ,最终激活体内的细胞免疫。对象与方法一…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 17(IL 17)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移植肾排斥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等存在表达和分泌异常 ,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 ,其表达及分泌是否异常 ,尚不清楚[1] 。我们通过测定SLE患者血浆 ,无刺激或加不同刺激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上清液IL 17蛋白水平和其PBMC内IL 17mRNA水平的表达量 ,了解SLE患者PBMC表达、分泌IL 17有无异常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30例患者 ,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SLE诊断标准。入院前均未使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  相似文献   

10.
IL-12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 )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5 0 %以上的感染者转化为慢性。有研究认为 ,Ⅱ型T辅助细胞(Th2 )应答增强是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机制之一[1,2 ] 。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已被证实能促进Th1应答 ,从而改善感染宿主的免疫功能 ,促进感染病原的清除[3 ] 。我们研究了IL 12体外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和Th2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12例 (男、女各 6例 )慢性HCV感染者系我科的住院和门诊患者 ,感染史均 1年以上。年龄 2 6~ 5 0岁 ,平均 37岁。 5例…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参与了Th0和Th1细胞的分化 ,发挥着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调控因子IL 12的异常介导的Th1/Th2失衡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IL 12及其受体的生物特性IL 12最早称为NKSF (naturalkillercellstimulatingfactor)或CLMF (cytotoxiclymphocytematurationfactor) ,主…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Th1/Th2失衡学说”认为哮喘主要是由第二类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2细胞 )介导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依据主要有 :哮喘时浸润到气道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h2细胞 ,而Th1细胞相对较少。而且由Th2细胞所产生的白细胞介素 4(IL 4)、IL 5和IL 13等在哮喘气道表达的mRNA和蛋白水平过度增高 ,而Th1类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 (IFN γ)和IL 12则相对不足[1] 。这些有关Th1/Th2平衡变化的认识大都来源于细胞学以及动物哮喘模型的研究资料 ,在人类的研究则限于检测哮喘患者各种标本中Th1或(和 )…  相似文献   

13.
王建设  朱启Rong 《肝脏》2000,5(2):124-125
新近研究表明,T辅助细胞(Th)并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根据功能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可分为Th1和Th2亚群。Th1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促进细胞免疫反应和某些具有免疫调理作用的IgG亚类抗体的产生;Th2细胞产生IL4、IL5和IL10,增强I  相似文献   

14.
脂多糖、植物血凝素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18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膜细胞(mesangialcell,MC)数量的异常增加或减少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特征。在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不管是肾小球受到损伤还是肾小球细胞过度增生的修复阶段,以及慢性肾小球细胞衰竭及肾小球硬化,都存在细胞凋亡。而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参与肾小球损伤过程中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死亡[1]。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可直接增强FasL介导的Th1细胞毒效应[2]。为了解MC是否表达IL18,以及IL18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我们对脂多糖(LPS)、植物血凝素(PHA)诱导人肾小球MC分泌IL…  相似文献   

15.
Th1/Th2 细胞在宿主抵御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Th1/Th2 免疫应答与乙型肝炎的关系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由于缺乏特异性高且操作简便的Th1、Th2 细胞标记物 ,这方面的研究仅限于测定其所代表的细胞因子含量。由于细胞因子是以网络形式存在 ,影响其分泌的因素很多 ,所以仅从Th分泌的细胞因子来分析Th1/Th2 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近来发现 ,CCR5、CD30分别为Th1、Th2细胞特异表达 ,且与激活Th1、Th2 密切相关 ,因此可作为其相应的表面标记物[1,2 ] 。为了阐明Th1、Th2 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  相似文献   

16.
1986年Mosmann与Coffman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差别,将小鼠CD4 T细胞进一步分为Th1与Th2细胞亚群[1]。Th1细胞亚群主要涉及细胞免疫,Th2细胞亚群多与体液免疫有关。在一定条件下,Th2型的细胞因子对Th1细胞亚群的发育与功能起拮抗作用,而Th1型的细胞因子亦可抑制Th2反应。本文将对Th1与Th2之间的这种矛盾关系及其在移植免疫,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附图 Th1与Th2轴Th0,Th1,Th2:T辅助细胞亚群;APC:抗原呈递细胞;NK:自然杀伤细胞;MΦ:巨噬细胞;B:B细胞;Ba:嗜碱细胞/肥大细胞;E:…  相似文献   

17.
肺癌Th1/Th2免疫反应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肺癌细胞及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的免疫反应状态,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以IL-2和IFN-r代表Th1型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代表Th2型细胞因子,用RT-PCR方法检测了三种人肺癌细胞株及23例肺癌细胞患者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三种肺癌细胞的Th1型因子IFN-r和IL-2均无表达,而Th2型因了IL-4、IL-  相似文献   

18.
肺结节病下呼吸道的表现为淋巴细胞性肺泡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CD4 /CD8 比值增高 ;CD4 细胞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功能活跃 ;肺组织中Ⅰ型T辅助细胞 (Th1)占优势[1] 。但对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 (IL) 2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2 ,3] ,更缺乏对可溶性IL 2受体 (sIL 2R)的同步研究。本研究同步测定了肺结节病患者BALF中IL 2和sIL 2R水平 ,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结节病组 :11例 ,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2 3~ 49岁 ,诊断符合 199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三次修订的结…  相似文献   

19.
CD69与系统性红斑狼疮T、B细胞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以T、B淋巴细胞功能改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许多临床症状被认为是B细胞功能亢进所引起 ,而T细胞活化是继B细胞功能亢进、细胞因子分泌、抗体产生、补体活化后的反应[1 ] 。因此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参与SLE病理过程。CD6 9抗原的表达在细胞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它的功能仍不清楚。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中T、B细胞上CD6 9抗原的表达 ,以阐明CD6 9抗原在SLE患者体内活化中的作用 ,以及与SLE发病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31例SLE患者均符合 1…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4T细胞亚群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CD 4的T细胞亚群Th1、Th2之间的平衡在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中的意义 ,我们分别以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IL) 4作为Th1、Th2亚群的代表性指标 ,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及滑膜组织中IL 4、IFN γmRNA水平 ,并探讨IL 4、IFN γ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 :(1)PBMC观察组 :RA16例 ,来自 1997~199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RA患者 ,诊断符合ARA1987年修订标准。正常外周血标本 15例 ,来自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