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分别检测胰腺缺血再灌注0h、6h、12h及24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点上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在6h、12h、24h的IL-1β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乌司他丁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炎性反应,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78-48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拟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用乌司他丁,对照组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术后10 min、1 h、1 d、2 d四个时点的IL-1β、IL-6、TNF-α水平,肝功能指标及血管内皮素-1(ET-1)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一氧化氮(NO)水平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术后1 h、1 d、2 d三个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术后1 d、术后2 d两个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控制并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肝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NF-α和IL-1β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I/R组和IP组各50只,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每组又分为6、12、24、48、72h等5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I/R模型,后处理方法为大脑中动脉阻闭2h后,再灌注15s-缺血15s,反复3次。对各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 I/R组大鼠可见神经行为学的缺失及缺血侧大脑半球的梗死,与之相比,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t=2.683~5.657,P<0.05)。TNF-α、IL-1β蛋白及mRNA在sham组额顶叶有微弱表达,其在I/R组和IP组的表达于再灌注6h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与I/R组各相应亚组比较,IP组TNF-α和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t=2.333~7.814,P<0.05)。结论 IP可显著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缩小I/R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提示IP可抑制I/R的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贤亮  王光磊 《吉林医学》2011,32(12):2344-234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胃癌患者手术后TNF-α和IL-6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行D2式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患者入室后开放中心静脉,乌司他丁1万U/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后快速于术前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100 ml生理盐水快速于术前静脉滴注。分别于中心静脉开放后即刻(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时点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0点比较,TNF-α浓度术后各时点均升高,T3时达峰值(P<0.05);IL-6浓度术后各时点均升高,T2时达高峰(P<0.05);与对照组比较,TNF-α浓度T2~T4时降低(P<0.05),IL-6浓度T0~T4时均降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手术后TNF-α、IL-6活性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明显减少胃癌患者手术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肺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的保护效果。方法 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单纯热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IR group)阻断左肺门1 h后,开放左肺门再灌注2 h,取左肺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后,处死大鼠。左肺上段测湿干比(Wet/Dry Ratio,W/D),中段做组织切片,下段检测MPO浓度;乌司他丁常规剂量组(ulinastatin conventional dose group,UC group)阻断左肺门前,阴茎背静脉注入乌司他丁10 000 IU/kg,其余程序同IR组;乌司他丁大剂量组(ulinastatin high-dose group,UH group)阻断左肺门前,阴茎背静脉注入乌司他丁20 000 IU/kg,其余程序同IR组。结果 IR组与UH组比较,血气分析中肺静脉血的氧分压(PO2)与W/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9.5±18.3)mmHg vs.(128.5±17.7)mmHg,(5.30±0.13)vs.(5.08±0.25),P<0.05];MPO浓度检测结果,IR组、UC组与UH每两组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57.36±10.51)ng/mL,(45.74±8.13)ng/mL与(28.30±6.28)ng/mL,P<0.05];组织切片可见IR组较UC组和UH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结论 乌司他丁对大鼠肺脏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存在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李喆  覃晓  张江锋 《广西医学》2012,34(2):172-174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特点,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健康SD大鼠7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大鼠右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在再灌注后1 h、3 h、6 h、9 h、12 h、15 h、18 h取血,ELISA法测定TNF-α、IL-1β、IL-6的含量.结果 除了再灌注1 h组外,IR组各时点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IR组TNF-α含量自再灌注3 h后递增,至9 h和12 h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中IL-1β、IL-6表达随时间而升高,于12 h达高峰(P<0.05)后水平呈下降趋势.假手术组中各时点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性因子参与了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不同炎性因子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表达的时相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乌司他丁治疗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洲定脑组织海马CA1区NF-kB含量。石蜡切片胍染色光镜下观察该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F-kB表达均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NF-kB表达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异常神经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乌司他丁干预后,NF-kB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异常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①NF-kB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②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k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利多卡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测定大鼠肺组织TNF-α表达水平、肺组织W/D值、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I/R组比较,S组、U组、L组及L+U组肺组织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W/D值明显降低(P<0.01);动脉血Pa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利多卡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TNF-α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ΙL-1)和白介素-6(1L-6)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除对照组外,其它组制作RIRI模型;用药组在造模前3h及造模后6h、12h给血府逐瘀汤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再灌注24h,下腔静脉取血查BUN、Cr,处死大鼠,取肾标本检测相应指标。结果:模型组血BUN、Cr,肾组织TNF-α、IL-1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血BUN、Cr,肾组织TNF-α、IL-1和IL-6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防治大鼠RIRI的作用,其对TNF-α、IL-1和IL-6等细胞因子的调控可能是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在大鼠原位异体左肺移植模型中对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6只接受原位异体左肺移植的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受体在供肺通气和再灌注开始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UTI治疗组大鼠也在供肺通气和再灌注开始时接受UTI10 000U/kg,静脉注射。2h再灌注后取供肺肺静脉血测血气,处死动物,取部分供肺行组织学观察,其余部分保存于液氮中,测量供肺干湿重比,提取肺匀浆,测量髓过氧化物酶浓度(M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和IL-8浓度。结果在UTI组,供肺肺静脉血气示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38.62±0.75)kPavs(31.57±1.85)kPa,P<0.05)],移植肺干湿重比[(4.74±0.28)vs(5.00±0.12),P<0.05]、ICAM-1mRNA表达和MPO[(0.63±0.23)vs(0.84±0.22),P<0.05]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病理示治疗组组织损伤轻于对照组。但治疗组IL-8[(173.43±27.64)vs(76.22±12.42),P<0.00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UTI对大鼠单肺移植模型中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蜂胶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研究蜂胶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对脑组织内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蜂胶黄酮能够减少MCAO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蜂胶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缺血后心肌局部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持续性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用乌司他丁进行干预.实时定量PCR检测干预后心肌组织的TNF-α和IL-10的mRNA,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0蛋白水平.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10)大鼠仅进行单纯开关腹手术,游离相应血管;模型对照组(M组,n=10)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UTI组(U组,n=10)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切皮时经尾静脉给予UTI,10万U/kg.各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收集血清和肺组织标本,利用ELISA检测TNF-α和IL-6表达水平;切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相比,M组和U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均升高(P<0.05),肺组织SOD活性均降低(P<0.05);与M组相比,U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的含量均降低(P<0.05),肺组织SOD活性均升高(P<0.05).结论 UTI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组织、器官缺血后重新获得血液再灌注,多数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使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恢复,损伤的结构得到修复,但是,有时候缺血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但中性粒细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药物控制中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造成组织损伤的毒性物质可能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体内多种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在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激活、黏附和跨内皮迁移,减少炎细胞浸润;抑制中性粒细胞组织毒性物质释放等过程中发挥多层次的抗炎作用.大量临床和基础的实验发现乌司他丁对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现将其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七氟醚预处理(Sev)组.分别于肝脏缺血前(T1)、肝脏再灌注后30 min(T2)、120 min(T3)各时点,经股动脉采血2 mL,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作为肝损害的标志,光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Sev组血清ALT、AST、LDH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光镜下显示Sev组肝脏损伤程度小于IR组.Sev组IL-1β表达低于IR组(P<0.05),Sev组TNF-α的表达低于I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途径产生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轻、重度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时间分别为90min和180min的小鼠轻度肠I/R损伤模型(模型1)和严重肠I/R损伤模型(模型2)。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1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2对照组和治疗组,共六组(n=10)。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均于缺血结束后再灌注前即刻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6IU/g,相应对照组于缺血结束再灌注前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h后于下腔静脉采血。观察小肠黏膜的大体损伤情况;采用Chiu氏评分法对小肠病理损伤程度进行评分;检测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正常,其余各组小鼠均有明显肠黏膜损伤,并伴有黏膜MPO活性增加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升高。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模型1治疗组小鼠的肠黏膜损伤显著加重,Chiu氏评分显著升高(P〈0.01);但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小肠损伤明显减轻,Chiu氏评分显著降低(P〈0.01)。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可减轻严重肠I/R损伤但加重轻度肠I/R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以及乌司他丁(UTI)对IRI大鼠肾脏ICAM-1表达的影响.结合肌酐(Cre)水平、肾组织病理变化,从组织到分子水平初步探讨ICAM-1在肾IRI中所起的作用,以及UTI对大鼠肾脏IRI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防治移植肾脏IRI提供新思路.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处理因素不同随机分为4组(C、I、I U、U),每组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分为3个时间点(2、6、12h),每时间点取5只大鼠实验.实验按照设定的时间点取左,肾,采血.结果 I U组与I组比较肾功能、ICAM-1、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与U组和C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U组与C组比较,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在大鼠IRI模型中,ICAM-1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强,病理损伤加重,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肾功能也随之下降,证实了ICA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UTI可显著抑制IRI后各个阶段ICAM-1表达的升高,对IRI肾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致肺功能损伤的防护效果并探讨其保护机 制。方法: 选择应用止血带的下肢手术病例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各15例。对照 组在上止血带前10min静滴生理盐水100mL;乌司他丁组则在相同时间内静滴乌司他丁注射液 (0.6×104U/kg)100mL,于上止血带前(T0)、上止血带后1h(T1)、松止血带后0.5h(T2)、2h(T3)、6h (T4)、24h(T5)取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P(A-a)DO2和OI值,并测定血浆中NO、ET-1、IL-6浓度 值。结果: 对照组在T4时点P(A-a)DO2值较T0点增大(P<0.01),乌司他丁组各时点组内变化无统 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T4时点的差值增大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各组OI值变化与P (A-a)DO2值相反,而两组PaCO2值在T2、T3时都有升高(P<0.01),T4时点恢复,且两组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T4时血浆NO浓度下降,乌司他丁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且 在T3、T4时NO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血浆ET-1、IL-6浓度变化则刚好相反。结论:乌 司他丁通过抑制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抑制ET-1释放、减轻NO消耗、抑制体液炎性因子 的过度作用,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肺的损伤,改善LIR后的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垫扎球囊法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n=10)和I/R+乌司他丁组(n=10)。检测三组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及缺血范围,并用Western-blot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4.13±3.27)nmol/L比(11.13±2.13)nmol/L],CK-MB也升高[(15.21±6.24)U/L比(2752.21±1276.36)U/L],GSH则明显降低[(241.42±3.28)mg/L比(184.26±2.14)m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乌司他丁组MDA[(8.25±4.26)nmol/L]、CK-MB[(1873.24±621.43)U/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乌司他丁组梗死面积[(12.27±4.26)%]小于I/R组[(17.12±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IL-6、IL-8水平较低[(0.412±0.550)、(0.132±0.071)],缺血再灌注后,I/R组IL-6、IL-8表达升高[(1.785±0.720)、(0.926±0.24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乌司他丁组炎性因子IL-6、IL-8水平下降[(1.102±0.780)、(0.672±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