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在泌尿外科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230例患者进行尿培养并鉴定细菌,做相应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发生多重耐药的相关因素.结果 230例发生多重耐药菌48例,发生率20.8%,发生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因素有:(1)易感因素:糖尿病、老年病人、艾滋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2)泌尿系统侵袭性操作.(3)抗生素滥用.结论 根据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得护理对策,从而降低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定植菌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评估去定植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鼻拭子与肛拭子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菌定植检测,观察其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并统计本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随机将88例定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均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常规救治与隔离处置,试验组患者中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在常规救治基础上给予去定植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186例患者中发生多重耐药菌定植88例,定植率为47.3%,其中包括入院时定植68株占77.3%、医院获得性定植20株占22.7%;多重耐药菌分布以产β-内酰胺酶细菌70株为主,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8株;发生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9%(21/88),高于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11.2%(11/98)(χ2=5.200,P=0.023);试验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8%(3/44),低于未行去定植措施的对照组患者的27.3%(χ2=6.510,P=0.011);试验组患者经去定植处理后的多重耐药菌定植14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8例(χ2=7.138,P=0.003)。结论多重耐药菌定植主要以产β-内酰胺酶细菌为主,发生定植患者存在较高的医院感染风险,通过对危重患者开展多重耐药菌早期筛查,及时明确定植情况并给予合理的去定植措施有助于全面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63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心胸外科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为MDRO组和非MDRO组,计算MDRO感染率并分析多重耐药菌株分布,筛选影响心胸外科患者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心胸外科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为15.19%...  相似文献   

4.
郑淑美  杨墙凤 《中国校医》2013,27(8):616-617
目的分析我科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RB)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防控措施。方法对47例感染患者进行追踪调查,搜集2年来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发生与原发疾病的相关性,感染的入选标准及标本种类,病原菌种菌。结果我科47例感染患者与原发疾病有关,多见于重症、开颅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颅内、伤口和尿路感染多见。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医院患者多,消毒隔离工作做得不到位和滥用抗菌药物有关。采取多个途径的干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避免暴发流行,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医院普外科和乳腺科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的状况、感染的部位、种类及构成、感染的原因及护理预防对策,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0-2012年在医院进行诊治的患者共7 320例,选取发生感染患者分离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试验,研究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的状况。结果普外科和乳腺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67例,感染率为0.92%,其中多药耐药菌感染84例次,多药耐药菌例次感染率为1.15%;多药耐药菌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感染为主58例次占69.05%;肺部感染8例次占9.52%;皮肤感染5例次占5.95%;其他部位感染13例次占15.48%。结论普外科和乳腺科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医护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孙佳  赵倩  杨慧 《药物与人》2014,(6):284-285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R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效果,为预防及控制R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RICU多重耐药菌感染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结果: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携带多重耐药菌患者115例,其中2012年收治75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6.7%;2013年收治4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5%;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实施集柬干预策略能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感染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200例,对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100例(实施预防控制感染管理)和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管理),比较分析两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操作评分、专业技能评分。结果观察组ICU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ICU病房患者护理操作评分为(97.45±2.16)分,专业技能评分为(85.47±2.11)分,高于对照组的(75.36±1.2 7)分、(65.11±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析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后,再实施预防控制感染管理,取得明显效果,能对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有效控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而且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如何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是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我科2011至2012年共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6例,并针对这些患者,启动了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细节化管理流程,持续追踪未发生1例病原菌的交叉感染、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3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20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前)选2013年9月—2016年9月,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选2016年10月—2019年9月,各100例,观察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前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6年期间检出52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科室对其执行的各项接触隔离措施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中,比较应用前后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临床科室各项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应用PDCA循环法前(χ~2=7.95,45.28,26.99,22.32,79.22,P0.05),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χ~2=28.18,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力,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落实效果,防止多重耐药菌扩散,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以某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982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健全管理组织,落实危急值管理,多部门协同管理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对干预措施落实前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措施落实后,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架构,落实多重耐药菌报告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强化诊疗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等一系列干预措施,提高了医护人员感控意识,使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医疗质量,促进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1—6月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0年7—12月500例患者为试验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试验组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对两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床单规范清洁消毒、生活垃圾正确处理、手卫生规范、患者物品专用、手消毒剂合理设置、设置隔离标志、合理应用隔离衣、患者隔离、隔离医嘱开具等落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措施的有效落实几率,减少多重耐药菌率,控制医院感染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的易感因素,比较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异同,为科学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病例各12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可比原则1∶2选择各自的对照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调查内容包括宿主自身的原因、医源性因素、环境因素等。【结果】社区感染组与对照1组、医院感染组与对照2组在年龄、性别、居住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相关因素后,感染前低蛋白血症、感染前白细胞数高或低、同病房出现多重耐药菌病例、患病时必服用抗菌药物是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4.009(2.232~7.203)、4.200(1.486~11.869)、4.725(2.918~7.651)、3.844(1.644~8.987)和2.786(1.359~5.714);感染前白细胞较高、患病时必服用抗菌药物是发生多重耐药菌社区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4.290(1.646~11.178)、5.539(2.090~14.678)。【结论】良好地控制患者的蛋白质水平、白细胞水平,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早期预警和处置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软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同时评估术前尿培养物中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软性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的500例肾结石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培养,尿培养阳性的患者进一步鉴定病原菌的多重耐药性。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5例和非感染组4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结肾结石患者软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45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9.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性别、年龄、BMI、结石位置、结石手术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糖尿病史、结石大小、术前尿培养结果、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培养阳性患者共69例,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多于革兰氏阳性菌。根据病原菌多重耐药分析结果,将术前尿培养阳性患者分为多重耐药组和非多重耐药组,两组病原菌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多重耐药组的耐药率显著更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尿培养阳性-多重耐药菌感染是软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结论术前尿培养阳性-多重耐药病原菌感染是软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前尿培养阳性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多于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高风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FMEA风险评估法筛选出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筛选出的高风险事件为患者过多需加床,清洁工隔离意识薄弱,实习生和轮科生隔离意识薄弱。干预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8%(89/1 861),干预后为2.08%(34/1 63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8.76,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1%,低于干预前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MEA可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和ICU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12年5月-2015年4月玉溪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生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敏感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结果 3年间共实施手术39 433例,498例(1.26%)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在送检的样本中共166例患者检出感染病原菌,耐药菌感染87例(52.41%),敏感菌感染64例(38.55%),耐药菌与敏感菌混合感染15例(9.04%)。将15例混合感染患者分别计入耐药组(102例)与敏感组(79例)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有基础疾病(OR=2.78),频繁更换抗菌药物(OR=2.44)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疗程≥5 d(OR=5.65)是发生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耐药组较敏感组住院时间平均延长 6.9 d,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高于敏感菌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76、3.790、3.815,均P<0.001)。 结论 有基础疾病、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疗程≥5 d均会增加患者手术部位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ICU收治的4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45例患者好转后转科,4例患者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防止院内或科内播散,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发生的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及隔离措施,科内未出现交叉感染,2例患者均无发热现象,细菌培养的敏感药物由最初3种提升为11种,且痰液由黏稠转为稀薄。结论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患者,控制好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效降低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我院2008年7-12月全院住院患者中发生耐药菌感染的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调查2008年7-12月全院住院患者中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收治的重症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86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组。比较2组血清PCT、CRP、WB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重症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中,50例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6例为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多重耐药组PCT、CRP、WBC水平均高于非多重耐药组(P<0.05);3指标联合诊断多重耐药曲线下面积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有侵入性操作、合并有脑血管疾病、使用抗生素天数多、使用抗生素种类多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易产生耐药性,并受多重因素影响,临床应正确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