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宣威市梅毒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宣威市传染病疫情中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宣威市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038例,年平均发病率7.6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28/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2.49/10万;近年来男性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女性报告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女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35;高发年龄组为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报告发病总数71.68%;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待业人员和离退人员;近年来隐性梅毒上升较快,其它梅毒有所下降,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居多占67.24%,隐性梅毒中女性报告发病数高于男性。[结论]宣威市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应针对梅毒疫情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工作,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实施近10年以来,广州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 - 2019年广州市性病发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流行趋势:2010年以来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一期和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态势,其中早期梅毒年平均下降率为10.23%,χ2趋势检验显示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稳定下降态势(χ2趋势 = 1 151.262,P<0.001)。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2019年下降至1.6722/10万活产数,达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目标要求;(2)发病年龄以20 ~39岁性活跃人群及6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分别占19.72%、21.54%和25.82%;20~29岁(χ2趋势 = 29.243,P<0.001)和30~39岁年龄组(χ2趋势 = 226.798,P<0.001)发病率有稳中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呈逐年上升态势(χ2趋势 = 484.085,P<0.001);性别构成20~39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梅毒分期中早期梅毒男性高于女性,隐性梅毒女性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离退人员、商业服务业为主,分别占31.07%、13.70%、13.64%、12.33%;(3)早期梅毒构成占16.24%,隐性梅毒占81.18%,其它分期占2.58%,且隐性梅毒构成比从2010年71.46%逐年上升至2019年89.84%。结论 广州市梅毒控制达到预期目标,但隐性梅毒及老年人群体发病数上升仍然是今后梅控工作面临挑战,应加大对相应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控制梅毒以及其他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江山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江山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江山市2006-2011年共报告梅毒560例,年均发病率15.85/10万;患者男多于女,性别比1.11∶1;高发年龄组为20~49岁(76.4%),农民占58.4%;非婚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应继续加大性病防治宣传力度,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同时进一步加强梅毒疫情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遏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台前县梅毒流行特征,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对台前县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台前县共报告200例梅毒病例,发病率由2010年的2.71/10万增至2014年的18.60/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78.0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2.50%/47.5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91.00%);台前县所辖9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城关镇、清河乡、后方乡为主(59.00%)。结论台前县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采取加强农民梅毒知识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期降低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定西市2009 - 2018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本地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9 - 2018年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梅毒发病率由2009年的2.65/10万增长到2018年22.33/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0/1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26.06%,发病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各年份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1.75,P<0.05) ;I、II、III期梅毒各年份发病变化趋于稳定,隐性梅毒构成比由2009年的44.87%上升到2018年的94.90%。报告病例数男性少于女性,男女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12,P<0.05),女性发病增长速度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60岁及以上老人为主,占全部发病的35.09%,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为70岁以上老年人群;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全部发病的78.08%和7.73%;发病居前3位的县区为临洮县、陇西县和安定区。结论 定西市梅毒发病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中青年人群、老年人群和农民是梅毒防治重点人群,应加大对此类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开展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阆中市2008 - 2016年梅毒及淋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阆中市制定防控梅毒和淋病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08 - 2016年梅毒及淋病相关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阆中市2008 - 2016年累计报告梅毒1 692例、淋病109例。梅毒累计发病率21.55/10万,各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 = 860.006,P<0.001)。淋病累计发病率1.39/10万,淋病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638,P = 0.002);2008 - 2016年地区分布中,梅毒以保宁镇(30.20%)、江南镇(5.97%)位居前2位,淋病以保宁镇(20.18%)、七里镇(11.93%)位于前2位;女性梅毒病例多于男性梅毒病例,男女梅毒病例性别比为0.91∶1,男性淋病病例多于女性淋病病例,男女淋病病例性别比为1.60∶1;梅毒以20~79岁年龄段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7.41%,淋病以20~49岁年龄段人群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1.56%;职业分布中,两病均以农民为主,梅毒病例中农民占49.17%,淋病病例中农民占44.04%。结论 阆中市梅毒和淋病疫情仍然相当严峻,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防控,以减少梅毒和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郧县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郧县2005-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及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郧县报告梅毒病例25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86/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76.512,P=0.000),发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80%;病例分型以隐性梅毒为主(50.97%),其在所有型别中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x2趋势=6.80,P=0.009);女性发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x2趋势=10.664,P=0.001);职业以农民(35.80%)、家务及待业(24.90%)、民工(10.51%)为主;年龄以20~44岁为主(67.70%).结论 郧县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势态,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大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  相似文献   

8.
吴国胜  牟建春  李芳  罗蟾卿 《卫生软科学》2012,26(8):750-751,753
[目的]了解红河州2004年~2011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河州2004年~2011年报告梅毒发病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河州2004年~2011年共报告梅毒17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0.79/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2.79/10万;女性患者远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82;高发年龄组为15岁~44岁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2.87%;重点人群是农民、家政及待业人员、工人和其他人员;近年来I期梅毒和隐性梅毒上升较快。[结论]红河州梅毒痰隋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宝鸡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宝鸡市近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 407例,年均发病率为5.31/10万,梅毒年发病率及其在传染病疾病谱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04∶1,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离退休人员、工人3项职业报告梅毒病例数居前3位,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49.18%、14.07%、10.16%,20~50岁年龄组占63.18%,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病例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一、二期梅毒次之。结论该市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出现发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强监测,加大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规范诊治梅毒病例,防止疫情漏报和误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江苏省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2年江苏省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07及SPSS 19.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江苏省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持续上升,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2.04/10万上升至2012年的3.27/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299.34,P<0.001).每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15 ~49岁年龄组每年报告病例数所占比例均大于50%,≥50岁年龄组每年报告病例数及所占比例逐年上升,≥5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报告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结论 江苏省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应加强40岁以上人群及农村地区的疫情监测并规范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淮安市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运用Excel2010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全市共报告梅毒8 076例,报告发病率从3.02/10万上升到22.47/10万,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x2 =6.10,P=0.014),年平均增长24.98%;Ⅰ期和Ⅱ期梅毒所占梅毒构成比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且渐成流行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梅毒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8.10,P<0.001);梅毒发病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男女性别比为0.79:1;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共占62.23%.结论 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增长迅速,性活跃人群仍是防治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隐性梅毒疫情报告管理是当前梅毒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建瓯市梅毒流行病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建瓯市2003-2014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建瓯市2003-2014年共报告梅毒1 573例,年均发病率24.68/10万.发病率从2003年的19.74/10万增长至2014年的48.11/10万,年均增速9.1%,发病呈上升趋势,近3年上升明显.患者性别比1∶1.29;高发年龄为20~49岁(73.4%),农民占35.2%;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城区疫情高于农村;梅毒以Ⅰ期、Ⅱ期和隐性梅毒为主.结论 建瓯市2003-2014年梅毒疫情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大性病防治力度,加强高危人群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安县梅毒及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安县2005-2014年梅毒及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海安县梅毒累计报告2 098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6.70/10万~29.64/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26/10万,隐性梅毒占70.0%;淋病累计报告1 106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4.16/10万~26.6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74/10万。梅毒男女报告发病率比为1.05∶1,20~60岁年龄组占71.0%;淋病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为5.79∶1,20~45岁年龄组占78.4%。职业分布,梅毒农民占60.7%,淋病农民和工人占63.2%。结论海安县梅毒和淋病发病水平波动较大,应规范性病诊断和报告,有针对性进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区1998-2010年慢性病流行状况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适合本地的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哈尔滨市1998-2010年慢性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哈尔滨市慢性病的流行趋势.结果 1998-2010年哈尔滨市区慢性病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 273.91/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脑卒中、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5种慢性病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冠心病、脑卒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2010年的慢性病发病率高于199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市区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1 452.02/10万)高于女性(1 093.6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病报告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Z=1 034.97,P<0.001).结论 慢性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男性及老年人慢性病发病是今后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的控制慢性病发病.  相似文献   

15.
2004~2006年临沂市梅毒疫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沂市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2006年, 对全市性病报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沂市自2004年以来,梅毒发病呈逐年升高趋势,2004~2006年临沂市共报告244例,发病率0.80/10万.3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49/10万、0.88/10万和1.02/10万.各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临床分期以二期梅毒为主(130例),三期较少(1例).男性发病率为 0.82/10万,女性发病率为 0.78/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30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占36.9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1.23%;其次是工人和商务人员,分别占10.66%和9.43%.[结论]临沂市梅毒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加大梅毒等性病危害及健康知识宣传,加强社会治安等综合管理力度,是控制梅毒蔓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凤翔县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对2002-2011年凤翔县梅毒疫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2-2011年凤翔县共报告梅毒320例,报告发病率由2002年的0.59/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6.75/10万,年均增幅为39.00%;以Ⅰ期梅毒和隐形梅毒为主;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9:1;发病主要集中在20岁~39岁,占66.30%;重点人群是农民、离退休人员及工人;非婚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梅毒疫情呈现持续性上升趋势,应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疫情监测,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流行。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和平区2004—2009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宁  张秀月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64-2466
目的掌握沈阳市和平区梅毒发病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梅毒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梅毒相关疫情数据。结果 2004—2009年沈阳市和平区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8.53/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季节高峰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1.22∶1,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中家务及待业占33.16%;20~49岁年龄组占66.11%。结论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酒泉市2008—2018年梅毒和淋病的流行特征与趋势,为酒泉市制定防控梅毒和淋病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08—2018年梅毒及淋病相关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酒泉市2008—2018年累计报告梅毒1 546例、淋病694例。梅毒各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79,P<0. 05)。淋病各年发病率呈现平稳状态且趋于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3,P>0. 05);梅毒报告病例女性多于男性,淋病报告病例男性多于女性;梅毒以65~75岁年龄段人群为主,淋病以15~35岁年龄段人群为主;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中职业类型均以农民为主,分别占40.6%和36%。结论 酒泉市梅毒和淋病疫情仍然相当严峻,应该加大力度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以减少梅毒和淋病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百色市近年来梅毒流行情况与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辖区各县(区)上报的性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8年百色市共报告梅毒病例4 130例,其中男性1 895例,女性2 235例,总发病率为21.50/10万.2004~2008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9.29/10万、14.85/10万、23.47/10万、28.20/10万和38.45/10万.在梅毒分期中,以工期(40.95/10万)和隐性梅毒(39.95/10万)分别高于Ⅱ期(16.03/10万)、胎传(6.03/10万)和Ⅲ期(0.80/10万).年龄分布为20~29岁(占33.85%)和30~39岁(占24.82%)高于其他年龄组.职业分布为民工和农民(占47.99%)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 该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高峰以青壮年和民工及农民为主,防治的重点应放在青壮年和农民工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2014年梅毒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梅毒流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信息系统,收集和整理2005-2014年梅毒报告疫情和人口学资料,并对梅毒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梅毒报告病例数由2005年7 365例升至23 163例,发病率从2005年的8.99/10万升至28.57/10万,历年的各期型梅毒中,以隐性梅毒的报告病例数和报告发病率最高,成为主要流行类型;报告病例数的男女性别比从2005年的1.43∶1降至0.83∶1,女性报告病例数从2009年起高于男性,发病率从2008年起高于男性;历年的报告病例多集中于20~39岁年龄组,60岁以上年龄组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为27.49%;累计报告病例的职业分布广泛,但以农民为主。结论四川梅毒疫情处于上升趋势,提示应加大筛查力度,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的治疗,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