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教育对控制社区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社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7、2%和7.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0.090,P=0.764)。干预后,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3.453,P=0.000)。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知识宣传对预防社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对23个HBsAg慢性携带者家系375人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有血缘关系亲属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无血缘关系者(P<0.01);且1、2、3级亲属间随血缘关系疏远携带率递减(P<0.01)。有共同生活史者携带率>无共同生活史者(P<0.01)。但HBV感染另二项指标抗-HBs和抗-HBc都不显示以上差别。经叉生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均证明血缘关系在HBsAg携带上起重要作用,共同生活也有联系。1、2、3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度为88.80%。经遗传方式分析,排除了单基因遗传病的可能,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HBsAg慢性携带者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以某集团公司现有在岗5 a以上的职工中的HBsAg慢性携带者104人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与其具有可比性的正常人群105人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等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慢性HBsAg携带者生活质量的现状。结果HBsAg慢性携带者GQOL-74总分为59.88±9.82,低于正常人得分66.73±7.86;SF-36总分为73.95±10.46,亦低于正常人得分81.88±8.22。结论慢性HBsAg携带者的生活质量因HBsAg的感染而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未经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不同病程HBsAg水平变化及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感染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集的380例样本血清分为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IT)89例、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82例、e抗原阴性肝炎期(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ENH)70例、低复制期(low-replicative phase,LR)92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47例,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值、酶比色法测定AST/ALT值,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较不同分组HBsAg水平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HBsAg水平中位数不同,IT(4.95 log10IU/ml)、IC(4.46 log10IU/ml)、ENH(2.96 log10IU/ml)、LR(3.22 log10IU/ml)、LC(2.87 log1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程ALT(P<0.001)、AST(P<0.001)、HBV-DNA水平(P<0.001)、基因型B/C分布(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IT期(rs=0.482,P=0.004)、IC期(rs=0.734,P<0.001)和ENH期(rs=0.545,P<0.001),HBsAg在不同分期与DNA水平呈正相关、HBsAg水平与年龄、ALT、AST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 不同病程阶段的HBV感染,HBsAg水平有明显差异,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应结合不同指标的动态变化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6.
7.
1993年7 ̄10月份,分别在上海郊区场北村、天津郊区北湖区、太原郊区西蒲村进行了一次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三个村庄HBsAg的年龄标化阳性率分别为6.2%、3.3%和4.9%,场北村最高。除此之外,场北村与北湖村和西蒲村相比,HBsAg阳性者在其年龄、性别、HBsAg阳性率、抗-HBe阳性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与1980年上海地区HB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相比,场北村10岁以下儿童HBsA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为制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某高校2000级、2001级1301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2001级为实验组,给予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讲座的干预措施,2000级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新生和毕业生静脉血中的HBsAg,计算HBsAg阳性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0级、2001级新生入学体检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和6.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52,P>0.05)。毕业生体检时,实验组的HBsAg阳性率为3.7%,对照组的HBsAg阳性率为9.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45.08,P<0.05)。2001级新生HBsAg阴转率为12.3%。2000级新生HBsAg阴转率为7.3%,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46,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知识讲座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在HBsAg阳性人群中进行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讲座可以提高HBs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并评价衡阳市居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s,HBsAg)携带率和抗体流行情况。方法于2012年6~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石鼓区、常宁市2个县(市区)7个乡7个村1044名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标本采集,由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2项指标。结果衡阳市居民乙肝HBsAg携带率为6.13%,10岁以下儿童已降至1.21%,HBsAg携带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农民HBsAg携带率高于其它职业人群。不同性别、地区、文化程度人群间无差异。衡阳市居民乙肝抗一HBs阳性率为54.21%,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文化程度人群间均无差异。结论衡阳市乙肝防治已达到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但乙肝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仍需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做好围产期母婴阻断;进一步加强成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倡知情自愿自费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许多科室把HBsAg是阳性还是阴性作为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血站也用HBsAg来筛选献血者。测定HHsAg最常用的方法是ELISA法,一般酶标比色常以CO值0.105作为阴阳性判定的临界值,即标本A≥0.105为阳性,A<0.105为阴性。我科室将呈色介于阴阳性对照孔之间,A值0.075-0.135的标本称为弱阳性标本。笔者对来我院体检的200例HBsAg弱阳性标本的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相关乙肝标志物模式及其临床意义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某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校919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性检测HBsAg。采用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应用相加效应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所调查的919名新生HBsAg阳性率为10.12%(93/91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来自农村、未接种乙肝疫苗、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家族感染史和穿耳洞,其0R值分别为2.838、1.669、2.824、8.555、2.965。其中HBV家族感染史与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e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分别为17.828和55.675。结论男性、来自农村、未接种乙肝疫苗、有HBV家族感染史和穿耳洞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其中HBV家族感染史与性别、疫苗接种史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山西省强制戒毒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初步探讨强制戒毒者HB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4年6月~12月对山西省3所强制戒毒所1 176名强制戒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HBV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等资料;同时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分析出的危险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1 176名强制戒毒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年龄均数为(37.91±8.58)岁,其中男性1 118人,女性58人;HBsAg、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4.68%(55/1 176)、34.69%(408/1 1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肝家族史(OR=6.654,95% CI: 2.550~17.364)、修脚史(OR=1.955,95% CI: 1.086~3.518)和丙型肝炎史(OR=7.935,95% CI: 1.496~42.098)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清抗-HBs阳性是HBV感染的保护因素(OR=0.125,95% CI: 0.044~0.359)。修脚史和乙肝家族史之间未发现相加及相乘交互作用(均有P>0.05)。结论 强制戒毒人群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肝家族史、丙型肝炎史和修脚史是该人群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该人群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企业职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指导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方法]2006年,对攀枝花市某企业全部661名职工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检测661人,HBV感染率为41.75%,其中HBsAg阳性率为9.23%,抗-HBs阳性率为27.84%,HBeAg阳性率为2.72%,抗-HBe阳性率为8.32%,抗-HBc阳性率为17.85%。[结论]攀枝花市某企业职工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g阳性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深圳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深圳市居民乙肝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控制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7~8月抽取深圳流动人口和户籍居民3 771人(流动人口1 873人,本地户籍居民1 898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深圳市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为7.05%,略高于户籍居民(6.32%);抗-HBs阳性率为67.16%,低于户籍居民(76.61%);深圳市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HBsAg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 =0.79,P=0.373);深圳流动人口中低文化水平人群(初中及以下)HBsAg阳性率高于高文化水平人群(高中及以上)(x2=7.01,P=0.008);出生在深圳的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远低于出生地在其他省市的流动人口.结论 深圳流动人口乙肝感染情况比深圳户籍居民严重,因此加强深圳流动人口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对控制深圳乙肝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变迁,以及实施计划免疫后对HBV感染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2009年HBsAg与HBsAb两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2009年人群HBsAg阳性率逐步下降,HBsAb阳性率有升高趋势。男性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72.8,P<0.05),HBsAb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HBsAg阳性主要分布于31岁~50岁青壮年中。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18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显著,HB-sAb阳性率变化不明显。结论:自2003年-2009年,台州地区乙肝防治效果明显,儿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对预防儿童感染HBV病毒效果显著,要继续加强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山县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制订和评价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35名小学生、503名初中生、1029名高中生和608名岁幼儿园学生,用ELISA法测定HBsAg和HBsAb。结果:2875名体检者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2.54%,其中幼儿园学生阳性率0.66%,小学生阳性率为0.95%,初中生阳性率为1.59%,高中生的阳性率为5.25%。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HBsAg阳性率呈逐阶段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b幼儿园学生阳性率最高,四个组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取得了效果,1990年代以后出生人群,HBsAg携带率已呈逐步降低;应继续严格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在人群中建立有效乙型肝炎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市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市7所医院2003-2007年因伤害住院的首诊病例共58 445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析儿童、成人和老年人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该市5年间伤害住院共58 445例,男女分别占89.09%和10.91%;伤害住院患者0~14、15~29、30~44、45~59和≥60岁年龄段构成比分别为15.09%、27.81%、31.57%、13.61%和11.92%。损伤是伤害住院的主要类型,在儿童、成人和老年人3个年龄组均占首位;伤害住院外因中意外事故为首位。意外事故中,0~14岁儿童和≥60岁老年人均以跌落为主,分别占24.02%和55.08%;而15~59岁成人则以运输事故为主,占33.95%。儿童和老年人运输事故参与方式构成顺位一致,均以行人为首位,分别占43.41%和39.06%;成人以其他陆地交通工具为首位,占47.11%(χ2=332.80,P<0.001)。伤害住院损伤部位:0~14岁儿童以头部为主(62.77%),其次为肩臂手(12.89%);15~59岁成人也以头部为主,其次为腿部(16.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和掌握石首市2004-2010年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的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石首市累计报告乙型肝炎3 410例,乙型肝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2.07/10万.2005 -2009年报告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有所下降.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65.07%;年龄分布以15 ~44岁年龄组为主,占59.82%,15岁以下占4.75%,发病率为3.90/10万;城乡发病差异明显;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4.93%.结论 乙型肝炎仍然是严重危害石首市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加强乙型肝炎监测,开展宣传教育,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国1~4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首针HepB(HepB1)未及时接种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在全国31个省份160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1~4岁儿童的出生日期、性别、民族、出生地点、HepB接种史等,并采集静脉血3 ml进行HBsAg检测。运用SAS 9.4统计软件分析HepB免疫儿童中HepB1未及时接种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城乡、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以及HepB1不同接种时间与HBsAg流行率的关系。结果 共分析1~4岁儿童12 587人,HepB1未及时接种率为10.12%,出生地点、民族、城乡、居住地区、年龄是影响儿童HepB1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因素。HepB1未及时接种率3~4岁儿童(11.13%)高于1~2岁儿童(8.97%);农村(12.05%)高于城市(8.19%);西部地区(13.41%)高于中部地区(9.27%),中部地区又高于东部地区(7.72%);少数民族(18.06%)高于汉族(8.77%);在医院外出生者(57.66%)高于在医院内出生者(9.27%)。调查1~4岁儿童HBsAg流行率为0.31%。HepB1及时接种儿童HBsAg流行率(0.25%)低于HepB1未及时接种儿童(0.89%)。结论 中国1~4岁儿童HepB免疫儿童HBsAg流行率降至0.5%以下,HepB1及时接种率达到90%。西部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在医院外分娩的婴儿是现阶段HepB接种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