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楼君芳  丁元林  宋平  孔丹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79-1281,126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人群的主要疾病模式已由原来以传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病发病、死亡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上升[1]。  相似文献   

2.
盐田区地处深圳市经济特区东部,2011年末区内常住人口2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7万人,下辖沙头角、海山、盐田、梅沙4个街道,18个社区。盐田区历任区委、区政府在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高端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和重点保障公共卫生,将慢性病综合防控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大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3.
根据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 ,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提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促进居民健康长寿,2005年4月 ̄10月对奔牛镇主要慢性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进行了流行病学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现将其中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与方法根据全镇人口的地区分布特征,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行政村,其中年满20周岁以上、居住满5年的居民为调查对象。按统一的调查表询问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1!2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居住条件、医疗保障、主要慢性病史、家族史、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生活起居、体育锻炼及生育史;…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体系中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来自5个健康管理单位的229名慢病前期人员根据指标异常情况分为4组:血压异常组(67人);血糖异常组(38人);胆固醇异常组(71人)和骨量减少组(53人)。在1年中进行综合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平衡饮食、戒烟、补钙及日晒等。各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个月时进行相关的血压、血糖、血脂和骨量测定。结果干预12个月后。各组的被管理者指标均取得显著改善:血压异常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了9.4mmHg/6.6mmHg(1mmHg=0.133kPa,t=5.93/8.29.P〈0.05);血糖异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血糖和血脂分别下降了0.9mmol/L(t=3.69,P〈0.05)和0.5mmol/L(t=4.09,P〈0.05);而骨量减少组的腰椎骨密度上升了0.015g/cm^2(t=2.03,P〈0.05)。结论就慢病预防而言,1年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使被管理者在饮食、运动及生化学指标方面得到明显改善,这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预防慢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应在健康管理体系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焦作市解放区社区人群的慢性病流行状况 ,为确定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4 2 98名居民进行慢性病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 ,对慢性病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解放区社区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为 :高血压 1 0 7% ,冠心病 3 2 % ,糖尿病 2 5 % ,脑卒中 1 7% ,结缔组织病 0 96 % ,肿瘤 0 6 7% ;吸烟、饮酒量及时间增加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结论 高血压问题应列入解放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首要位置 ,吸烟、饮酒过量是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危险因子 ,老年人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7.
1998-2002年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1998—2002年哈尔滨市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和特点,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哈尔滨市1998—2002年慢性病报告的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描述并分析哈尔滨市慢性病流行变化的趋势。结果 1998—2002年哈尔滨市慢性病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34.31/10万,2002年显著高于1998年。市区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08.73/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7.48/10万,慢性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 预防和控制男性及老年人慢性病发病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治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疾病的流行规律和疾病谱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广东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本研究将利用疾病监测和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专题调查资料,分析广东省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西方人群研究证据显示,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膳食习惯、肥胖等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差异,西方人群证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在中国人群中确定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方式和效应大小,有助于明确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我国慢性病负担的收益大小,及指导相关指南的制订。近年来,包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内的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据明确了几种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我国主要慢性病的影响,特别是补充了我国人群一些特定生活方式(如职业性体力活动)、当前营养膳食结构背景下的一些饮食习惯(如吃水果、鸡蛋、辣食和饮茶等)以及特有的健康问题(如出血性脑卒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病因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近年来获得的相关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昆山市居民慢性病的发病状况和特点,本研究中我们对2008-2011年昆山市规定报告的慢性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昆山市包括1个开发区和10个乡镇,规定报告的慢性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包括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通过社区群组干预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干预组188人参与群组干预,对照组234人进行常规指导,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开展前、开展后6、12、18个月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中所有指标随时间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其中饮酒量、吸烟量、油摄入量、盐摄入量、千步当量数、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7个方面呈线性趋势;其中饮酒量通过干预减少了5.94 g/d,油、盐摄入量分别减少了4.47 g/d和0.56 g/d,千步当量数增加了10.10/d,SBP从(124.54±5.87)mmHg降低到(122.40±8.32)mmHg,DBP从(79.47±4.86)mmHg降低到(77.14±6.05)mmHg;而对照组中只有吸烟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DBP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且呈线性趋势(均有P<0.05)。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量、盐摄入量、千步当量数、BMI和DBP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且后4个方面存在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结论 社区群组干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生活方式有改善作用,同时也有控制血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机关干部群体中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开展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为优化企事业单位机关干部群体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某大型企业机关干部中的400名慢性病高危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实施为期3个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前后对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生活方式评分及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对符合资料要求的387名干预前后体检数据做统计分析,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0、19.01、7.46、6.56、5.29、7.74、7.27、-7.6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469).干预前后均完成生活方式评分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者373名,生活方式评分与体力活动的改善在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χ^2=48.405、50.778,P<0.05),膳食习惯、吸烟与饮酒情况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0.112、1.410,P>0.05);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结果在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4,P<0.05).结论 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通市居民体重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南通市500名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居民的超重率为37.8%,肥胖率为7.2%;年龄,食用新鲜蔬菜,每次都使用控油壶,自觉控制体重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南通市居民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年龄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应以中老年人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海岛渔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岱山县1149名18岁以上渔农村居民进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0.97%和20.71%,标化率为19.57%和17.77%;中心性肥胖率为37.08%,标化率为31.10%;蔬菜水果不足率为73.89%;食用油和食盐平均摄入量分别为39.18和12.97 g/d;参加锻炼率为15.32%.结论 岱山县渔农村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防制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兹海默症等,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在对这类复杂疾病进行风险预测时,若单纯考虑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贡献往往是不够的,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本文简要介绍这类研究的设计、方法以及经典案例,为未来研究者开展此类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某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与慢性病的关系,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城市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对可能与跌倒有关的慢性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寻找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被调查的1512名老年人中,272人在过去的1年中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8.0%,其中男性92人,女性180人,男、女性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4.9%、20.1%.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OR=1.62)、体位性低血压(OR=1.84)、高血压(OR=1.48)、脑梗死(OR=1.98)、白内障(OR=1.56)、骨关节炎(OR=1.50)、痴呆(OR=5.34)、抑郁症(OR=4.61)8种疾病的分布经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跌倒有关的慢性病因素有痴呆(OR=4.82)、抑郁症(OR=4.27)、体位性低血压(OR=1.92)、患多种慢性病(OR=1.36)等.结论 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其中患有痴呆和抑郁症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最高,并且跌倒的危险性随着患慢性病总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南京市老年人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2013年4月~12月利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南京市某区1 927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获取信息,得到完整有效资料1 808份;肥胖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诊断,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主要慢性病的关系。结果 1 808名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人数为1 276(70.6%)人,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超重人数为668人,占36.9%,肥胖人数为150人,占8.2%。中心肥胖人数为406人,占比22.5%;肥胖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均有P<0.05);BMI和WC对高血压患病情况有影响(均有P<0.05)。结论 老年人肥胖增加主要慢性病患病风险,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密切相关,控制体重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健康相关行为(健康行为)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研究视角从专注多种健康行为与某个慢性病间“多因单果”的独立效应,逐渐转向多个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多因多果”的复杂相互作用。复杂网络理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板块,该理论考虑了众多因素在同一网络中的博弈关系,可通过一系列复杂网络模型、指标,揭示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多个因素间如何相互作用。本文对复杂网络理论定义、发展及其在健康行为与慢性病领域的常用模型和指标、案例内容进行综述,旨在打开复杂网络理论在健康领域更广阔的运用场景,为后续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东省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方法 基于广东省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通过欧洲五维度三水平健康量表对人群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和等级logistic回归评价慢性病对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并用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指标评价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综合影响。结果 共纳入68 550名居民数据进行分析,等级logistic回归显示在校正了社会人口学特征后,慢性病对生存质量各个维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疼痛/不舒服维度的影响最大[OR=4.48(95% CI:4.20~4.77)],其余依次为焦虑/抑郁[OR=3.95(95% CI:3.62~4.31)]、日常活动[OR=3.69(95% CI:3.37~4.04)]、行动[OR=3.63(95% CI:3.34~3.94)]和自我照顾[OR=3.30(95% CI:2.98~3.66)]。慢性病患者期望寿命比非慢性病人群平均少12.7年,健康调整寿命平均减少14.6年(男性减少17.8年,女性减少9.7年)。人群去慢性病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收益为3.8年(男性为5.1年,女性为2.0年)。结论 慢性病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各维度,从而减少患者的健康调整期望寿命,给人群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健康负担。从卫生政策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需为慢性病患者尤其是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全面可及的医疗照护,照护需不仅关注生理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孙正义  窦斐 《职业与健康》2014,(10):1406-1408
目的评价2009—2012年天津市西青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西青区作为干预区。干预前后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干预方法为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全人群及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定期随访。结果干预后居民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升高36.66%,其他生活方式疾病相关知识也有显著升高。其接受健康教育率提高27.54%,定期体检率提高6.92%,除饮酒以外的多数高危行为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西青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已经初见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