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microRNA-27a(mir-27a)表达水平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包含116例DLBCL患者的microRNA表达谱数据和临床数据,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mir-27a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构建单因素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mir-27a和多因素(IPI+mir-27a)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时点/动态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法评估模型随时间变化的预测能力,用一致性统计量C评价和比较各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结果 Mir-27a高表达水平是DLBCL预后的保护因素(HR=0.24,95%CI:0.070~0.855,P=0.028)。多因素模型的C统计量与单因素模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PI vs.IPI+mir-27a:Z=10.719,P<0.001;mir-27a vs.IPI+mir-27a:Z=11.189,P<0.001)。结论 Mir-27a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IPI与mir-27a结合可以提高DLBCL的预后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识别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并评估其预后价值。  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DLBCL患者的基因和临床信息:GSE31312(n=424,训练集)和GSE10846(n=295,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通过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结合平稳选择法以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与患者预后相关的lncRNA。根据所筛lncRNA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高危组和低危组)并进行log-rank检验。然后分别建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lncRNA及IPI+lncRNA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依据时点/动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对各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  共发现8个与DLBCL预后相关的lncRNA。训练和验证集中,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训练集:χ2=73.1,P < 0.001;验证集:χ2=13.4,P < 0.001),IPI+lncRNA模型的C指数与其他两个模型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集:IPI+lncRNA vs. IPI:Z=76.536,P < 0.001;IPI+lncRNA vs. lncRNA:Z=17.714,P < 0.001;验证集:IPI+lncRNA vs. IPI:Z=42.427,P < 0.001;IPI+lncRNA vs. lncRNA:Z=30.587,P < 0.001)。  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8个lncRNA可以作为DLBCL的预后标志物,与IPI结合可提高对DLBCL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识别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预后相关的microRNA,并结合临床数据评估其预后价值。方法 从GEO (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获取116例DLBCL患者的MicroRNA表达谱数据与临床数据。采用lasso - 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与DLBCL预后相关的miRNAs,卡方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筛选与DLBCL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临床指标,再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出预测因子并构建其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时依ROC (time - dependen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能力,各模型预测准确性用一致性统计量C评价。结果 Hsa - miR - 23a (HR = 0.20, 95%CI: 0.10~0.39, P<0.001)和hsa - miR - 566 (HR = 6.69, 95%CI: 2.40~18.65, P<0.001)与DLBCL患者的OS相关。单因素Cox回归模型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相比,C统计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PI与IPI + hsa - miR - 23a + hsa - miR - 566: Z = 36.2, P<0.001, hsa - miR - 23a + hsa - miR - 566与IPI +hsa - miR - 23a + hsa - miR - 566: Z = 7.0, P< 0.001)。结论 Hsa - miR - 23a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hsa - miR - 566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IPI、Hsa - miR - 23a和hsa - miR - 566这3个指标联合建模可提高DLBCL患者5年生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其对临床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得分、临床分期等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组织标本来自于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DLBCL患者和30例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DLBCL患者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患者淋巴组织NF-κB/p65、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病理参数、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DLBCL组织中,NF-κB/p65和Bcl-2阳性率分别为39.74%和51.28%,显著高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组织(P<0.05),Bax阳性率为32.05%,显著低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组织(P<0.05);DLBCL组织NF-κB/p65阳性表达与B症状、IPI得分、临床分期有关(P<0.05),Bcl-2阳性表达与IPI得分、临床分期有关(P<0.05),Bax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NF-κB/p65与Bcl-2呈正相关(r=0.53,P<0.05),NF-κB/p65与Bax呈负相关(r=-0.51,P<0.05),Bcl-2与Bax呈负相关(r=-0.62,P<0.05);NF-κB/p65、Bcl-2阳性表达者生存期较短,Bax阳性表达者生存期较长。结论DLBCL组织中NF-κB/p65、Bcl-2高表达,Bax低表达,有助于DLBCL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合分析不同的微小RNA (microRNAs,miRs)对弥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预后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2017年7月收录在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的相关文献,筛选后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0篇文献,2 574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发现,miR-21的低表达降低了DLBCL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 free survival,RFS)(HR=0.61,95% CI:0.40~0.94,P=0.024);miR-155的高表达降低了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HR=2.50,95% CI:1.54~4.06,P<0.001);miR-222的高表达降低了DLBCL患者的PFS (HR=2.33,95% CI:1.53~3.57,P<0.001)。结论 基于所有分析结果可知,miR特别是miR-21,miR-222和miR-155是影响DLBCL的RFS和PFS重要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微小RNA (miR)-34a、叉头框蛋白P1 (FOXP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经达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的DLBCL组织79例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6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4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OXP1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4a与FOXP1的相关性。随访并分析不同miR-34a、FOXP1表达的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 DLBCL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FOXP1的表达水平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织中miR-34a与FOXP1具有负相关关系(r=-0.528,P<0.05);与临床分期Ⅰ~Ⅱ期、LDH正常、IPI评分0~1分、GCB亚型DLBCL组织比较,临床分期Ⅲ~Ⅳ期、LDH升高、IPI评分≥2分、Nom-GCB亚型DLBCL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OXP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较miR-34a表达水平 <中位数的DLB CL患者延长,FOXP1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 CL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较FOXP1表达水平 <中位数的DLBCL患者缩短。结论 miR-34a低表达、FOXP1高表达与DLBCL的病理进展及预后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半参数比例率模型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复发事件影响因素分析,探究各因素对患者多次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395例DLBCL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使用Lasso回归结合临床医生意见筛选变量,然后基于DLBCL患者临床基线及不规则纵向数据分别构建半参数比例率模型(SPRM)、伪偏似然估计模型(PPL)和Cox比例风险回归(CPH)模型分析各因素对DLBCL患者多次复发的影响。结果 SPRM整体参数估计准确度较好,分析结果显示:Ki-67、BCL2、P53阳性表达和IPI评分>2分、CD5阳性表达、血液LDH和β2-MG高于正常水平及肿瘤最大径≥7.5 cm是DLBCL患者多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SPRM适用于含不规则、混合类型纵向数据的DLBCL复发事件数据分析,考察了不同时间段各因素对患者多次复发的影响,可为改善DLBCL患者预后提供统计学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致癌转录因子1(FOXP1)、miR-224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唐山市工人医院98例DLBCL患者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8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FOXP1、miR-224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与DLBCL患者5年预后生存率的关系。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组织中FOXP1阳性表达率(52.04%)明显高于对照组(16.33%),miR-224阳性表达率(28.57%)明显低于对照组(6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1表达与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观察组Non-GCB亚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患者的FOXP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GCB亚型、IPI评分2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224表达与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LDH水平、Hans分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观察组临床分期Ⅰ~Ⅱ期、IPI评分2分患者的miR-22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组织中FOXP1阳性表达者5年预后生存率(60.78%)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82.98%),miR-224阳性表达者5年预后生存率(89.29%)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P1、miR-224表达与DLBCL患者Hans分型、临床病理分期、IPI评分等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率有关,可将其作为疾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筛查项目对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制定相关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浦东新区新发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后第一年内的住院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总费用及各部分住院费用中位数的分布,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对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2 9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未参与筛查的2 761例新发患者与169例参与筛查的患者住院总费用(Z=-2.491,P=0.013)、医疗综合服务费(Z=-6.310,P<0.001)、诊断费(Z=-3.920,P<0.001)、治疗费(Z=-2.045,P=0.041)、康复费(Z=-2.173,P=0.030)、中药费(Z=-4.831,P<0.001)和材料费(Z=-2.074,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支付性质、住院天数、筛查状态和医院等级与患者诊断后第一年内总住院费用有关,住院天数少(t=35.52,P<0.001)、参与筛查项目(t=-3.05,P=0.002)、全自费支付(t=2.85,P=0.004)及在高等级医院诊疗(t=-5.98,P<0.001)的患者住院费用支出较少。结论 参加筛查项目是降低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孙艳  初晓霞  于国华  姜蕾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23-1627
目的 探讨COX-2和VEGF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和VEGF在42例NHL和2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OX-2和VEGF在NH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4%(19/42)和73.81%(31/42).COX-2和VEGF在NHL的表达呈正相关(x2=4.63,P<0.05).COX-2的表达与NHL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具有相关性,Ⅲ/Ⅳ期NHL患者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x2=5.43,P<0.05),侵袭性NHL患者COX-2蛋白的表达高于惰性组(x2=5.54,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全身症状、IPI无相关性.VEGF的表达与淋巴瘤侵袭性及全身症状、IPI显著相关(x2=8.98,8.89,6.43,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 COX-2、VEGF可能参与NHL的发生、发展过程,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NHL组织的血管新生.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望成为NHL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IM0配体(CIMOL)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26例SSc患者(女16例,男10例)和25例正常对照者(女15例,男10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CD4^+T细胞。RT—PCR检测CD4^+T细胞中CD40L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L蛋白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SSc女性患者CD4^+T细胞中CD40L mRNA和CD40L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女性对照组[5.61±1.86vs2.80±0.94,P〈0.01;(6.70±3.55)%vs(2.37±1.39)%,P〈0.05];SSc男性患者CD40L mRNA和CD40L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男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9±0.89vs1.92±0.56,P〉0.05;(2.06±1.09)%vs(2.13±0.87)%,P〉0.05]。结论女性SSc患者CD^+T细胞中CD40L表达显著增高,而男性患者无明显改变,提示CD40L仅在女性SSc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并发NAFL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6只,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只。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125mg/(kg·d)灌胃治疗。于实验第16(治疗后8周)、20周(治疗后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肝脏于第16周末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第20周末出现严重脂肪变性;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均〈0.01),UCP-2mRNA表达于第16周末[(1.789±0.301)VS(0.245±0.087),t=11.02,P〈0.011和20周末[(1.989±0.207)VS(0.262±0.058),t=17.93,P〈0.01]均高于正常组,以20周末更为明显。在16周末(治疗后8周)和20周末(治疗后12周),治疗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治疗组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在16周末和20周末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UCP.2mRNA表达在16周末[(0.665±0.088)VS(1.789±0.301),t=7.81,P〈0.01]和20周末[(0.610±0.102)VS(1.989±0.207),t=9.98,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并发NAFLD大鼠肝脏脂肪含量,调控肝脏UCP-2的适度表达,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内含子A增强外源抗原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及其对DNA疫苗在小鼠中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以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5 (Hsp65)为模式抗原,将其分别克隆入含有内含子A和不含内含子A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4.0和pVAX1,将表达Hsp65的不同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系293T并免疫接种BALB/c小鼠,应用ELISA分析其所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及亚类,并以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ICS)分析其诱导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结果 含有内含子A的重组表达质粒pCMV4.0hsp65较之不含内含子A的pVAX1 hsp65在293T细胞中的抗原表达量更高,免疫小鼠6周后诱导产生的抗-Hsp65特异性总IgG抗体水平(3.76 ±0.23对3.15 ±0.22,P<0.01)和IgG2a/IgG1比值(4.08 ±0.04对2.23±0.12,P<0.01)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CD4+T淋巴细胞频率[(2.0±0.058)%对(1.5±0.087)%,t=4.804,P<0.01]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0.6±0.058)%对(1.0±0.115)%,t=3.098,P<0.05]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诱导产生了增强的Th1型免疫应答.结论 内含子A可增强分枝杆菌Hsp65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并可提高DNA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氯乙烯(TCE)对接触工人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寻找TCE药疹样皮炎早期的免疫学效应标志物.方法 选取TCE药疹样皮炎患者28例(病例组),来自发生病例车间的健康ICE作业工人56名(接触组)和未从事过TCE作业的健康工人28名(非接触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2 ml,EDTA抗凝处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结合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绝对数及CD3+ CD4 +/CD3+ CD8+比值,比较各组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绝对数(中位数依次为2810.00、1846.17、831.87、904.05个/μl全血)均明显高于接触组(中位数依次为2101.00、1218.59、643.87、482.81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3.19、-4.96、-3.22、-4.99,P值均<0.001)和非接触对照组(中位数依次为1900.00、1223.60、558.60、325.80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 3.30、-4.46、-3.45、-5.03,P值均<0.001);病例组CD3+ CI4+/CD3+ CD8+比值和NK细胞绝对数(中位数分别为1.11、255.50个/μl全血)明显低于非接触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1.96、642.60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3.11、-3.56,P值均<0.01);接触组CD8+T细胞数(中位数为482.81个/μl全血)明显高于非接触对照组(中立数为325.80个/μl全血,Z=-2.63,P值<0.01);接触组CD3+ CD4+/CD3+ CD8+比值和NK细胞数(中位数分别为1.27、318.76个/μl全血)均明显低于非接触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1.96、642.60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2.29、-3.52,P值均<0.05).结论 TCE接触可导致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总淋巴细胞、T细胞和CD4+T细胞计数升高可作为TCE药疹样皮炎早期的免疫学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蒿芩清胆汤在小鼠机体免疫调节中的信号传导机制,为该药物治疗湿热证打下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培育而成的小鼠(1980年引进我国,简称NTH小鼠)分为正常组8只、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8只、复合模型组(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病毒感染)8只、阳性药物组(模型组+病毒唑)8只、蒿芩清胆汤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8只.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TLR2(Toll样受体-2)及NF-κB mRNA(核因子κB-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标本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求出IFN-γ/IL-4比值用于了解机体Th1/Ih2(Th1类与Th2类细胞比值)类细胞的平衡状态.结果 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的肺指数分别为(0.79±0.11)%、(1.93±0.38)%、(1.41±0.26)%、(1.10±0.26)%、(1.02±0.16)%;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的肺指数和复合模型组相比均有所减低,有统计学意义(t=0.322,P<0.05).RT-PCR的结果显示,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TLR2 mRNA的表达分别是0.145±0.017、0.991±0.149、0.903±0.124、0.257±0.032和0.413±0.031;蒿芩清胆汤组、阳性药物组比复合模型组的小鼠低,均有统计学意义(t=0.013,F=73.467,P<0.05).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NF-κB mRNA的表达分别是0.075±0.015、379±0.019、0.291±0.012、0.169±0.026和0.175±0.033;阳性药物组、蒿芩清胆汤组与复合模型组相比均有所减低(t=0.422,F=112.834,P<0.05).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分别为(7434.06±323.27)pg/ml、(8679.77±198.70)pg/ml、(8068.78±113.8)pg/ml、(7454.66±301.30)pg/ml和(7484.56±229.85)pg/ml;蒿芩清胆汤组和阳性药物组血清中IFN-γ含量比复合模型组减低,有统计学意义(t=0.201,F=5.390,P<0.05).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血清中IL-4含量分别为(3701.74±256.00)pg/ml、(3569.64±161.35)pg/ml、(3530.88±334.63)pg/ml、(3481.84±282.25)pg/ml和(3618.00±262.16)pg/ml;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4,F=0.505,P>0.05).Th1/Th2比值(即:IFN-γIL-4)分别为:2.02±0.19、2.38±0.10、2.36±0.14、2.22±0.17和2.07±0.15;与复合模型组相比,蒿芩清胆汤组和阳性药物组均呈减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0.587,F=3.684,P>0.05).结论 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疗效显著,它通过降低膜表面受体TLR2的表达来抑制NF-κB的活化,降低血清IFN-γ水平,使Th1/Th2类细胞趋于平衡;降低肺泡内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减少肺组织损伤的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低水平ALT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组织活检且ALT低于2倍正常上限值(ULN)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321例纳入研究,根据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分为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217例)和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104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WBC、肝功能、HBeAg、HBV DNA等临床资料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的年龄为(35.14±9.35)岁,ALT、AST、γ-GT的中位数分别为29.00、25.00、19.00 U/L,均明显低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3.214,P<0.01;Z=-2.269,P<0.05;Z=-4.596,P<0.01;Z=-2.810,P<0.01),而PLT为(197.09±64.44)×109/L,ALB、HBV DNA的中位数分别为45.25 g/L、5.16 lgIU/mL,高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2.777,P<0.01;Z=3.148,P<0.01;Z=2.38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ST(OR=1.071,95%CI=1.043~1.100)、HBV DNA(OR=0.828,95%CI=0.743~0.923)两项因素可能与肝脏组织学改变有关.预测概率P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3%和70.19%.结论 对于低水平ALT的HBV慢性感染者,AST和HBV DNA是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