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3所学校532名中小学生的血吸虫病与行为关系的调查,揭示了洞庭湖区儿童少年血吸虫病感染与其夏季以游泳戏水方式全身频繁接触疫水行为密切相关,减少接触疫水机会,是儿童少年免遭血吸虫病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和集中的地方。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 ,肩负着长江流域规划、防汛抗洪、施工勘测等工作 ,1万5千余名职工长年频繁接触疫水 ,因此不少职工和家属感染血吸虫病。几年来 ,长江委血防人员贯彻执行“综合治理 ,科学防治”的血防工作方针 ,大力开展血防健康教育 ,取得显著成绩。今将经验介绍如下。加强机制建设 ,使血防健教工作由“软”变“硬”人的行为是感染血吸虫病最直接的风险因素 ,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群接触疫水这一风险行为便能有效地预防血吸虫病。1 建立保障机制 ,…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居民一般居住在防洪大堤内侧,因生产、生活常有人群到堤外侧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活动。为探讨洞庭湖区居民暴露疫水方式,暴露频率、不同居住地和血吸虫病感染的关系,选择30个村作为纵向研究试点,1987~1989年对居民暴露疫水频率及血吸虫病感染率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居民居住地分层:按居民居住地距大堤距离分为1~4层即:<200m、200m~、500m~、1000m~。12 暴露疫水情况调查:每年4~11月的每旬采取询问法调查试点每层5~65岁人群(整群抽样)2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灭螺、兴林抑螺、吡喹酮化疗、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控制洞庭湖区费家湖地段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在费家湖的金星、富强两村,连续7年采用药物灭螺、兴林抑螺、化疗、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动态监测钉螺密度、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血吸虫病人估算情况等。结果与防治工作初期的2003年相比,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9.74%;居民感染率下降了95.04%;人群感染度下降了65.38%;估算病人数下降了94.93%。从2006年开始,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平均密度就下降到0。7年间从暴发急性血吸虫病例数10例降低到0。结论费家湖地段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措施对控制洞庭湖湖汊型血吸虫病复发现疫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向、工种、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行为学,分析外出打工者血吸虫病感染现状及造成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潜在危险。方法分别从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中,随机抽取500人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结果非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血清检查阳性率15.53%,粪检阳性率1.89%,务工期间有99.8%的人员接触过疫水;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29人,血清检查阳性率32.82%,粪检阳性率3.40%,务工期间98.9%的人员未接触疫水。结论非流行区外出人员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务工期间,以务农为主接触疫水时间多,容易形成血吸虫病新感染;流行区外出人员中的血吸虫病人或传染源,在城市工厂打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机率少,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可能性小,但对有螺无病区、历史流行区、不知情疫源地,是造成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洞庭湖疫区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血吸虫病流行趋势,为有关部门防治血吸虫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和历史回顾及查阅文献的方法对10年来沅江市南大镇29个村血吸虫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0年来,南大镇血吸虫病患病率在11.01%~4.43%之间,呈逐年降低趋势。患者以慢性病患者为最多,占90%以上,晚期患者次之,急性型很少。患者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占99%以上。感染方式主要是下水捕鱼,其他方式较少。[结论]湖区血吸虫病患者仍以农民为主,感染方式主要是接触疫水,且多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DNA疫苗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来,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由于血吸虫宿主多,钉螺分布广,难以有效地消灭.目前血吸虫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诊断和唯一有效的化疗药物吡喹酮的使用,吡喹酮虽能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却难以阻断传播,接触疫水后仍会发生再度感染,尤其是湖区及山区长期的防治不能排除抗药性的产生.所以,寻找长效预防措施成为主要目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发展疫苗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途径[1-2].现就血吸虫病基因、核酸疫苗(DNA)免疫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湖沼垸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湖沼境内水网型血吸虫病重疫区,江河水位及钉螺扩散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居民接触疫水频繁,血吸虫新感染及重复感染严重,这是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为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降低疫情,1993-2005年在潜江市王场镇14个流行村实施综合治理措施的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金湖县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孙道宽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2):797-798
金湖县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1969年首次发现钉螺,1997年通过江苏省消灭血吸虫病达标考核,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流动人口是传播阻断地区巩固监测的重点人群,其作为输入性传染源对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标准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1].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不同目标人群的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促进其接触疫水行为的改变;而且有助于提高血吸虫病查病和治病的依从性[2].为了解传播阻断地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及其防护技能,并探讨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该县血吸虫病防治站于2001~2002年对流动人口开展了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两种化疗策略费用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民化疗和择群化疗降低重度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村居民感染率和发病率的效果。比较其费用效果的优劣。方法 在洞庭湖区抽取社会经济因素和人群感染率相近的6个行政村,3个村全民化疗,3个村择群化疗(有疫水史者),用Kato-Katz、询检、B超等方法考核效果并进行费用对比分析。结果 化疗对降低重流行区人群感染率、感染度、减轻人群血吸虫病症状、体征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疫水史和粪检阳性符合率平均为20.61%,粪检阳性疫水史漏查率平均为4.06%;两种化疗策略的效果相近,择群化疗组费用略低于全民化疗组。结论 疫水史人群占总人群78%以上的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择群化疗策略与全民化疗策略效果相近,但费用略低于全民化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识别和监测洞庭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风险区。  方法  借助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利用光谱特征和环境因子特征,提取洞庭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风险区。基于流行病学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测算地区疫情指数和环境易感指数,与潜在疫情风险区在洞庭湖区格网系统中融合,形成2006-2016年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风险监测图。  结果  2006-2016年洞庭湖地区血吸虫疫情高风险区集中在常德市辖区中、北部临湖地区(年平均疫情指数R=0.330 5,区域平均易感指数Y=2.458 2),敏感地类为湖泊地区(敏感度系数β=1.236 6),南县及沅江市北部大通湖周边地区(R=0.426 0,Y=0.836 8),敏感地类为水田地区(β=0.202 1)和其他建设用地(β=0.308 0)。极高风险区集中在津市境内部分临湖地区(R=0.449 1,R=3.917 0),敏感地类为有林地(β=1.234 5)。流域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澧水、沅水、资水、湘江。  结论  洞庭湖地区要将高风险、极高风险地区作为未来疫情控制的重点,并做好疏林地、高覆盖度草地、水库坑塘等疫情敏感地类的查灭螺和环境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相应的防治策略及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洞庭湖及长江中游5个湖沼型县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2个乡镇12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监测点,调查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人畜感染状况、家畜饲养方式、垸内外钉螺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其原因。结果2012-2013年5个县市共调查6~65岁常住居民119 708人次、耕菜牛(主要传染源)19 828头次、钉螺孳生环境10 646.22 hm2,至2013年,监测区域内人畜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85%和0.48%,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32.98%、64.55%和100.0%,疫情比往年有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同年全国其他地区。影响血吸虫病的主要因素仍是敞放于有螺地带的家畜(R复相关=0.64,P<0.05)以及具有疫水接触频率高的职业人群(RR=1.75)。结论湖沼型地区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需继续加强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查治病、查灭螺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预测三峡建坝后洞庭湖泥沙淤积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影响。「方法『分区域洲滩抽样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洞庭湖泥沙约805来自长江,入湖三口泥沙含量最高,其流经的洲滩,优势植被为芦苇谊畜活动数量少,感染螺密度低,省人入湖四水泥沙含量低,洲滩优势植被为莎草,柳林,家畜活动数量多,感染螺密度高。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西洞庭湖血吸虫病流行区重点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洞庭湖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动态特点,为评价和制定该类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血凝法(IHA)筛查观察村人群,对其中阳性者再作kato-katz法-粪三片检查。耕牛查病采用顶管孵化法。统计分析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急性与晚期血吸虫病的发病情况,并以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法查明钉螺分布、钉螺密度与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村应检居民910人,IHA受检898人,阳性者90人,阳性率为10.02%;粪检88人,阳性42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为4.78%。男性居民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渔民感染率达32.15%,农民为8.2%,其它职业感染率较低。全村5头耕牛查出阳性牛2头。本年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人,现有晚血病例3人。活螺密度0.53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58只/0.11m^2。结论采取以化疗为主消除传染源的防治对策,观察村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5.40%逐步降至本年度的4.78%,说明以化疗为主消除传染源的防治对策可使洞庭湖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傍山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查明傍山移民建镇地区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影响及疫情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试点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观测人、畜血吸虫病感染、钉螺分布、环境因素等变化情况。结果 傍山移民建镇后,居民点距易感地带变远,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由于人畜粪便污染减少,易感地带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结论 傍山移民建镇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东洞庭湖及邻近长江水域在涨水期不同月份的水位下 ,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水体感染性的变化。 方法 在东洞庭湖及长江水域各设 1个观察现场 ,采用小白鼠作为水体感染实验动物。 1999年 5月至 8月分别采用一批小白鼠连续感染 3 d,每天 2 h。 结果 东洞庭湖水域在 5、6、7、8月涨水期小白鼠感染率分别为 80 .49% ,10 0 % ,79.49% ,14.63 % ;长江水域感染率分别为 15 .0 0 % ,15 .3 8% ,2 8.2 1% ,7.5 0 %。 结论 在涨水期东洞庭湖水域哨鼠感染率明显高于长江水域 ( P<0 .0 1) ;长江水域在高水位期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化疗效果观察点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洞庭湖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1987年以来采用大范围人畜化疗,到化疗第三年本地居民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从17.2%下降到6.5%,下降率为62.2%;到化疗第七年,在第三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32.3%,居民平均感染率为4.4%。其中以洪道区15个观察点疫情较轻,从化疗第三年起居民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即可稳定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筛检洪灾区血吸虫病高危人群的方法。方法:在洞庭湖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遭受溃垸的2个受灾村,用回顾性的方法收集居民暴露疫水等资料。资料经变量变换后,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对18个自变量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5个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组建数学模型,用此模型对246个样本进行回代判别,其总的判别符合率为87.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1%和89.0%。结论:询问快速判别法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快速、简易、经济和有效的筛检血吸虫病高危人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0-2012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 方法 从湖南省相关部门的血吸虫病疫情档案资料和有关数据库中,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样20个血吸虫感染率在1%以上的居民村,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耕牛血吸虫感染率,钉螺和感染螺孳生密度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血吸虫病情指标和钉螺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从2000-2012年,湖南省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人群血吸虫感染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1),下降幅度分别为64.49%、75.87%、22.22%.与此相反,病人血吸虫感染度呈现上升趋势(P<0.01),上升幅度为30.68%.钉螺孳生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呈现同向波动变化.终宿主感染性指标与钉螺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从2000-2012年,除病人感染度上升外,其它血吸虫病感染性指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钉螺指标的变化与终宿主感染性指标的变化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