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农村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对宿州市农村15642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为24.36%,学校类别,学校地址,学生性别,父母职业,日常监护人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努力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是江西省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教育的发展,江西省在“三农”工作中要大见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其中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也不容忽视[1-2]。为了解江西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利用某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寒假回家之机,采用问卷对学生家乡所在地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846份,有效回收率为92.3%。调查对象包括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 相似文献
3.
儿童忽视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安全及教育的忽视现象[1].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曾指出,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的时间里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2].潘建平等[3]在2003年共同开发了我国儿童忽视的常模,并研制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云南省民族众多,各地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都有所不同.笔者于2013年3月对云南省3地农村户籍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可操作性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了解遵义地区农村初中生自杀计划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学校开展自杀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遵义地区3个县分别抽取2所农村中学共5 60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自杀计划报告率为4.6%;女生为6.44%,男生为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41,P<0.05);单亲家庭学生的自杀计划报告率为7.86%,非单亲家庭学生为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83,P<0.05);少数民族学生自杀计划报告率为7.28%,汉族学生为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杀计划的相关因素有女生、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和其他压力(P值均<0.05);与心理弹性因子无相关.结论 初中生问题行为中的自杀计划报告率较高,其危险因素有女生、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及负性生活事件.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初中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比较四川省南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以四川省未受地震影响的经济水平、外出务工情况具有代表性的效忠县2所农村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3a追踪调查,采用多水平模型及其他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级、照顾者的要求、父母关系、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各维度(P值均<0.05).与七年级相比,八、九年级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15,0.163;与照顾者要求严格相比,要求宽松的回归系数为0.152;与父母关系良好的相比,父母关系一般和父母关系不好的回归系数为0.088,0.361;心理弹性的回归系数为-0.097;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64,0.137,0.173.结论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留守”无直接关系.照顾者严格要求、父母良好的关系、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留守儿童成绩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梁平县6所中学的1125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个别访谈法进行测评。结果与父母联系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外出情况、寄养方式(当前生活地点)、与父母联系方式和联系频率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家庭功能(除与当前家庭的适应性外)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亲密度、适应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当前生活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值得关注,父母、当前生活家庭及学校应重视对其家庭功能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了解吉林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9月抽取吉林市农村426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吉林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3.85%,其中轻度贫血44名(10.3%),中度贫血12名(2.8%),重度贫血3名(0.7%).贫血患病率在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母亲孕期补铁、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补铁、家庭月收入、饮食习惯是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027,1.059,2.360,3.998,P值均<0.05).结论 吉林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度贫血为主.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普及贫血知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饮食习惯,防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市4所农村中学共2 075名中学生,运用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支持量表(PSS-Fa)及自尊量表(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压力、父母文化程度、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家庭支持、社会支持、自尊等。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生活质量总分影响因素前3位的依次是社会支持、自尊、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是提高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匿名调查方式,选择安徽省4个县1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五年级至高三年级的3 834名学生为样本,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抑郁、焦虑症状,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农村寄宿生和走读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9.5%,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4.6%;寄宿生抑郁症状检出率(52.7%)高于走读生(46.2%),寄宿生焦虑症状检出率(27.7%)也高于走读生(2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寄宿是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抑郁、焦虑症状较为普遍,应加强对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长丰县农村地区2 91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问卷(包括儿童自尊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等)进行调查。结果在2 917名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1 694名,占58.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仅在同时校正消极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和社交焦虑3个变量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协=3.94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身高、学习成绩好、同伴关系亲密、多参加课外活动、父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和处于留守状况下的儿童自尊水平较高,而处于社交焦虑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儿童自尊水平较低。结论儿童自尊水平是多个生态子系统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有利于提高儿童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农村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及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2月在重庆市3个区抽取822名0~6岁农村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用忽视率和忽视度描述其受忽视状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忽视的相关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忽视率和忽视度分别为35.64%(293/822)、49.69±6.45.男童忽视度(50.23±6.40)高于女童(49.09±6.47)(P<0.05);留守儿童忽视率[40.48%(202/499)]与忽视度(50.64±6.29)均高于非留守儿童[28.17%(91/323),48.23±6.44](P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OR=1.61,95% CI:1.17 ~2.21)、单亲和再婚家庭(OR=1.39,95%CI:1.10~1.76)、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的母亲职业(OR=0.81,95%CI:0.73 ~0.90)、冷淡疏远的母子关系(OR=1.42,95% CI:1.02~ 1.97)等情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忽视.结论 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留守儿童、单亲和再婚家庭、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的母亲职业、冷淡疏远的母子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宁夏农村地区7~12岁儿童虐待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宁夏西吉县和隆德县农村地区7~12岁的儿童及其监护人,采用百分比描述儿童虐待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儿童虐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西吉县和隆德县15个村的704名7~12岁儿童。最近一年内经历过任何类型的虐待(包括躯体虐待、忽视、情感虐待、性虐待)的儿童有359人(50.2%),其中以躯体虐待为主(44.6%)。仅有10名(1.4%)儿童能正确全面理解儿童虐待问题,经历虐待时,55.5%的儿童会通过上报的形式寻求帮助。男童(OR=1.37,95%CI:1.01~1.85)、汉族人群(OR=1.49,95%CI:1.06~2.08)、低年龄 (OR=1.16,95%CI:1.05~1.28)、父母一方在家(OR=2.05,95%CI:1.16~3.64)、家庭经济相对富裕(OR=1.55,95%CI:1.03~2.33)的儿童更易经历虐待。 结论 宁夏农村地区7~12岁儿童虐待严重,儿童自身对虐待问题的认知水平较低。应关注男童、汉族人群、低年龄、父母一方在家的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城区儿童忽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哈尔滨市城区8所幼儿园1 048名3~5岁儿童的家长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尔滨市3~5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34.9%,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4,P<0.05);忽视总分和忽视度分别为92.1,33.7,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8,P<0.05);男、女忽视率分别为33.7%和36.3%(χ2=0.637,P>0.05),忽视总分和忽视度男童分别为93.8,34.4,女童分别为90.4,33.1,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忽视的危险因素有家庭气氛、养育者的气质类型及近1 a孩子主要与谁一起生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受到忽视的因素有家庭氛围、近1 a孩子主要与谁一起生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家庭氛围、养育者的气质类型。结论哈尔滨市城区3~5岁儿童忽视率较高,应重视家庭气氛、养育者气质等方面对儿童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儿童性虐待问题的认识。方法用自填式问卷,对北京某大学209名四年级和五年级临床医学系和预防医学系的学生进行了不记名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7%的学生认为儿童性虐待问题存在于世界各地,但只有19.6%的学生知道受到性虐待的儿童通常不会在身体上留下明显的痕迹,38%的学生知道儿童报告说到了性虐待,几乎所有都是可信的。92.8%赞成学校预防儿童性虐待教育。有关人身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被人看或触摸的这一知识,在上初中前,只有51.2%的学生回答其父母给自己讲过,19.1%回答其幼儿园/小学老师给自己讲过。有关预防儿童性虐待应该优先采取的措施,80%的学生提出应该加强向公众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对儿童、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总的看来,有关预防儿童性虐待教育基本内容中的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安全注意事项、好的触摸和坏的触摸、与他人交往的原则等,比较多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幼儿园或小学一、二年级开始讲比较合适。结论大多数医学生对预防儿童性虐待教育持支持态度,但预防儿童性虐待知识有待提高。应重视对医学生预防儿童性虐待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探讨同伴依恋和孤独感对农村儿童自尊的影响,为促进农村儿童自尊的发展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河南省7所和四川省3所农村小学共1 009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调查采用自尊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孤独量表,9个月随访完成自尊量表.结果 在控制性别、年龄、父母是否在外地打工和基线自尊水平后,基线同伴依恋(β=0.14)和基线孤独感(β=-0.13)预测9个月随访的自尊水平,基线孤独感和基线同伴依恋对9个月随访自尊水平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8)(P值均<0.01);基线孤独感低时,基线同伴依恋对9个月随访自尊水平有更大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低孤独感提高了同伴依恋对自尊的积极作用.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在提升农村儿童自尊水平的工作中不仅要改善儿童的同伴依恋,而且要降低其孤独感.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内丘县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内丘县7个行政村17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898人进行高血压影响因素调查及相应的健康体检。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126.78,P=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腰围、体重指数(BMI)、食盐量、家族史等与高血压患病有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腰围(OR:1.59,95%CI:1.18~2.13)、食盐量(OR:1.37,95%CI:1.08~1.72)、高血压家族史(OR:3.28,95%CI:2.40~4.47)、年龄(OR:1.69,95%CI:1.53~1.87)、超重或肥胖(OR:1.70,95%CI:1.39~2.08)为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74,95%CI:0.62~0.88)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加强高血压的三级预防工作,开展知识讲座、控制肥胖、提倡低盐膳食,进而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陈晶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73-877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中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探讨性虐待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于2003年9月对一所普通高校565名大学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565名大学生中,有20.0%(32/160)的女生和14.3%(58/405)的男生报告16岁以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其中18名(11.3%)女生和31名(7.7%)男生经历过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儿童期性虐待经历首次发生年龄59.4%的女生、51.7%的男生发生在11岁及以下。与没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学生比较,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学生抑郁情绪量表得分高;健康状况自我感觉评价得分低;症状自评简表中的躯体症状、敌意、强迫症状和焦虑得分高;有过性交行为及在调查的近一年里考虑过自杀、饮酒醉过的比例高。结论 儿童性虐待问题在中国并非少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相关。亟待开展儿童期性虐待的预防工作及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8.
学校卫生人员预防儿童性虐待知识态度及教育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学校卫生人员预防儿童性虐待知识态度及教育活动.方法对74名来自13个省、市、自治区的学校卫生人员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97.3%的被调查人员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学校卫生人员对儿童性侵犯问题有所了解,但仍有近半数人员缺少预防儿童性侵犯基本知识,在14名担任小学健康教育课的老师中,只有3人回答给学生讲过人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被人看到和触摸的.比较多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内容"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好的接触和坏的接触""与他人交往原则""安全注意事项"等应该从小学1、2年级开始讲.结论大多数学校卫生人员对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持支持态度;应重视小学预防儿童性侵犯的教育以及对学校卫生人员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徽省巢湖农村地区3周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巢湖农村地区3周岁年龄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出生/喂养/患病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家庭情况及主要照顾者的儿童喂养知识,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及皮脂厚度,并应用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等指标对其进行生长发育状况评价。结果共调查儿童418人,按年龄别身高评价生长发育迟缓儿童为4.3%、正常者为95.7%;按年龄别体重评价低体重儿童发生率为1.9%、超重儿童发生率为0.7%、正常体重者为97.4%;按身高别体重评价消瘦儿童发生率为0.5%、肥胖儿童发生率为14.9%,正常者为84.6%。对影响生长发育指标的因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为男、出生体重较重、父亲身体较高、饭前经常洗手的儿童,其生长发育指标Z评分高;而出生胎次靠后、家庭年收入高、母亲文化程度为文盲、母亲孕期服用保胎药、接触X线、家中分娩儿、主要照顾者为母亲、4个月内喂养方式为母乳和人工混合喂养、添加辅食时间〈3个月、经常吃营养补品、零食和挑食的儿童,其生长发育指标Z评分低。结论该地区3岁组儿童总体发育情况良好,但孕产期保健和儿童期保健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