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去年曾经遇到三位因吃药不当出现问题的患者.其中两位都是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均患甲减.一位大哭小叫,烦躁不安,拟诊"甲状腺危象";一位乏力嗜睡,不言不语,拟诊"甲减". 甲状腺危象又称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典型表现为高热、大汗、烦躁、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者可有休克及昏迷等现象.甲减又...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是造成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占死亡人数的11%左右,同时也是造成残疾的第一大原因。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人群发病率为150~200/10万人年,男性略多于女性,比率为1.2~1.5:1;死亡率为100/10万人年:致残率为60%~80%,主要包括语言、智能、运动等功能。此外该病的5年复发率为25%~75%。如此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对社会和家庭来说,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60%~80%,是医疗界防治的  相似文献   

3.
<正>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妊娠妇女甲减的发生率是1%~2%,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为2%~5%,不论是临床甲减还是亚临床甲减,均可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包括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孕妇糖脂代谢紊乱、新生儿TSH减低可能导致智力发育障碍、运动障碍、呆小症及性发育障碍等等严重威胁母婴健康[1-4]。现将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新进展综述如下。1妊娠期甲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老年性骨骼肌减少症,又称"少肌症",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征。在中老年人中比例较大。年龄越大年龄越大,肌肉越少从中年开始,人体的肌肉会逐步丢失,每年肌肉重量丢失0.5%~1%,而肌肉力量下降更明显,50岁后每年下降约1.5%,60岁后每年下降约3%。国外有研究发现,在60~70岁的年龄段,少肌症发病率占15%,70~80岁占20%~30%,80岁以上达40%~50%。北京、上海等地近期的研究也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阴雨一天睛,闷热潮湿爱出汗,所以,夏季是宝宝湿疹的高发期,且容易反复发作。想彻底治愈宝宝的湿疹,首先得明确病因。我们邀请刘新曼医生为您解答——"纠缠不清"的湿疹常见问题。什么是湿疹湿疹是困扰宝宝的疾病之一,其通常表现有:皮肤干燥;皮肤奇痒;易反复发作。在全世界范围内,湿疹的发病率在5%~20%。而其中60%为婴幼儿,且80%在五岁之前。但随着年龄增长,有50%的宝宝到五六岁会自愈。而有30%~40%的宝宝会持续到成人期。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据统计,该病1 h内死亡率达50%~60%[1]。绝大多数患者于院外发病,早期处于高危状态。现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出诊行院前急救的与患者自行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7.
刘亚 《中国校医》2011,25(10):780-781
<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为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年龄>65岁的人群中,显性甲减的患病率达2%~5%,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尤其是老年病人,常因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其他系统疾病,容易引起误诊漏诊。1例高龄甲减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酸激酶增高  相似文献   

8.
正甲状腺,人类颈部正中的"小蝴蝶",虽然个头很小,但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由于其在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甲状腺被誉为"人体发动机"。研究表明,1%~3%的妊娠期女性患有甲状腺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桥本氏甲状腺炎。妊娠期间甲状腺出现问题,严重的会引起妊娠妇女流产、早产、死胎、胎盘早剥等,或胎儿生长发育以及不良新生儿甲亢等,甚至分娩时出现甲亢危象。因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诊治被列为围产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TTP平均发病率为1∶105,该病死亡率为10%~20%。血浆置换是TTP的首选治疗方法,及时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该文对1例妊娠合并TTC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生理效应不足所致的机体代谢及各系统功能低下的临床疾病。老年人"甲减"发病率为2.3%~4.4%,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尤以年龄较大的女性居多。老年人"甲减"因其起病隐匿,进展较慢,以心血管疾病等表现突出时,又酷似心脏病、冠心病或高心病,患者经常误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因此对老年人尤其  相似文献   

11.
甲减问答     
《rrjk》2014,(6)
<正>什么是甲减?甲减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甲状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1%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上升。甲减的危害性及其症状是什么?甲减起病于胚胎期或新生儿期的称为呆小症,又称"克汀病",它会明显阻碍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特别是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儿童期起病的称为幼年型甲减,早期儿童甲减患者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2岁后发病者智商影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约1%左右,在老年人中有增加趋势,女性多于男性。有研究显示,超过60岁人群中甲减的患病率约为4.4%11%;我院715例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甲减患病率为7.1%。老年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即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均在允许范围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大约0.5%11%;我院715例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甲减患病率为7.1%。老年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即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均在允许范围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大约0.5%14.4%不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中国<1岁组儿童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水平与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公开出版的《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分析我国<1岁组儿童在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分析城乡、东/中/西部地区不同性别<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各时间段内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全时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 CI结果 2004-2018年<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8.0%(95% CI:-10.6%~-5.4%),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的差异逐渐缩小。2004-2018年<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幅度为1.6%(95% CI:0.1%~3.2%)。<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城市(38.74/10万)高于农村(30.44/10万),城市<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年平均下降速度(-3.4%,95% CI:-7.0%~0.3%)低于农村(-9.3%,95% CI:-12.0%~-6.6%);<1岁组男童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36.25/10万)高于女童(28.22/10万);西部地区<1岁组儿童低出生体重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变化为3.2%(95% CI:1.7%~4.8%),变化速度高于东部地区的-0.5%(95% CI:-2.3%~1.4%);不同城乡、地区间<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男童均高于女童。结论 2004-2018年<1岁组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建议以男童和中、西部地区儿童作为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痴呆照料者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明显增长,老年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有1.32亿,而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大约为5%,65岁以上患病率为5%~10%,85岁以上患病率为20%~50%[1]。随着年  相似文献   

15.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也是导致“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的发病率增长很快,人群患病率高达1%~2%,多见于30~50岁的中青年女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0:1.  相似文献   

16.
1病名与分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组综合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体内甲状腺激素减少而导致全身各系统代谢低下。故有人简称甲低。成人较重的甲减称粘液性水肿。始于胎儿及新生儿的甲减名克汀病。无临床表现、又无甲状腺激素低下者谓亚临床型甲减。甲减依起源部位而分为继发和原发两类:继发者指甲减源于脑垂体和下丘脑,而后者有学者称第三级甲减,源于甲状腺组织者谓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如席汉氏综合症、甲亢术后、放疗、甲状腺炎症等引起甲低为原发性。原因不明引起甲减占多数,此种原发性甲低则叫特发性甲减。下面重点讨论这种疾病。2流行病学此种病并非罕见,据统计内科病人中有1%~3%为甲减。老年人亚临床型甲减患病率为2%~7%。每3000个新生儿中有1~2个先天性甲减,全国目前有克汀病约17万,不包括类克汀病,这些克汀病患儿如出生后6周内被诊断和诊疗,70%患儿中90%以上智商能恢复。可见防治甲低与我国优生息息相关,国家把防治克汀病工作称为智力工程。3病因特发性甲减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不少学者认为特发性甲减就是慢性淋巴甲状腺炎后果。因为特发性甲减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体内有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滴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
甲亢危象——甲亢性脑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亢危象多发于中、老年甲亢患者,其发病率约占甲亢的1.45%[1],死亡率可达50%~75%[2]。  相似文献   

18.
"少肌症"是人步入老年后比较常见的一种综合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老,肌肉减少速度也会加快,肌肉量越来越少。一般40岁以后肌肉每年丢失率为0.5%~1%,到了50岁以后丢失率为每年1%~2%。到60岁时肌肉的丢失量已经达到30%,80岁肌肉丢失量为50%左右。当人体肌肉减少到30%时,肌肉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了。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阑尾炎是很常见的腹部外科急症。据统计,每1 000人中,每年都会有1人发生急性阑尾炎。男性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为8.6%,女性发病率为6.9%。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0~30岁,约70%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病有时诊断较为困难,若不能及时得到正确处理,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在医疗水平如此发达的今天,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仍有0.1%~0.5%,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多。根据2013年中国内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是11.6%,而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则超过了20%。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40%~50%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肾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20%~30%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我国导致慢性肾衰竭的第2位病因,仅次于慢性肾炎。而在老年人中,糖尿病导致的肾损害则已经超过了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