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甘肃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与聚集性特征,为甲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8年甘肃省各县(区)甲肝病例报告数据,描述甲肝疫情流行特征,采用SaTScan 9.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3软件实现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 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1/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PI)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异常高值的7个县(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04-2012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均低于0~9岁组(P=0.000)。除2015年0~9岁组外,2013-2018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低于≥60岁组(P=0.000);年均报告发病率的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2004-200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91.95 km,时间为2004-2005年,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陇南市。2009-201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183.26 km,时间为2009-2012年,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和陇南市。结论 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流行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0~9岁组儿童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年龄组,≥6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应被重点关注。甲肝存在时空聚集性,重点防控区域在甘肃省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周口市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周口市流感监测中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监测哨点医院相关门诊ILI数占门诊就诊人数的2.07%,以0~岁年龄组为主,占67.38%。3年共检测ILI标本3 846份,PCR阳性272份,阳性率7.07%,其中季节性H3型为154例(56.62%),B型65例(23.90%),新甲H1N1型53例(19.49%)。结论 2013-2015年周口市流感流行出现上升趋势,流感病毒活动高峰在冬春季,须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年度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为今后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报告数据、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以及流感聚集性疫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度北京市朝阳区共报告ILI病例187 072例,平均流感样病例的百分比(%)为2.42%。ILI病例数和ILI%均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冬季出现一个高峰,峰值分别出现在2016年的第6周和第7周。报告的ILI病例以0~4岁组为主,占总数的44.78%。本年度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2 082件,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97件,检出率为19.07%。检出率出现第31~40周和第51周至次年第13周两个明显的高峰,以冬季高峰为主。本年度4种型别的流感病毒均有检出,B(Yamagata)系、A(H3N2)和B(Victoria)系交替成为主要的流行株。2015-2016年度,北京市朝阳区报告流感聚集性疫情43起,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的疫情最多,为42起(97.67%)。ILI%、ILI病例数均与流感病毒检出率呈正相关(rs=0.644,P<0.001;rs=0.600,P<0.001)。结论 2015-2016年度北京市朝阳区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ILI监测、病原学监测和聚集性疫情的特征基本一致。加强监测对于辖区内流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巢湖市2009-2015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发病的时空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巢湖市2009-2015年HFMD疫情监测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数据库。应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 1.6对建立的GIS数据库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用时间-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 9.4进行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结果 巢湖市2009-2015年共报告HFMD 6 960例。2011年、2013-2015年HFMD发病模式存在空间聚集,局部自相关共探测到14个高聚集区;HFMD存在3个时空聚集区,这些聚集区大部分发生在城区街道。结论 巢湖市HFMD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时空聚集性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巢湖市HFMD的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下一步HFMD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京市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聚集性,为菌痢的重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菌痢病例流行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时空重排扫描分析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3-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菌痢病例2064例,年均报告516例(412~6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 /10万(5.0/10万~8.2/10万),报告2起暴发疫情,共发病167例。4-10月报告病例占78%;男性占5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岁(0~95岁),0~3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34%)、学生(17%)和离退人员(16%)占比最高。各年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都为正值,都P<0.05;各年均探测到1个时空聚集区域,聚集地区为城区(玄武、鼓楼、秦淮等老城区),聚集时间为4-10月,都P<0.001。分离培养志贺氏菌株139株,福氏志贺氏菌占58%,宋内氏志贺氏菌占37%。结论 南京市菌痢报告发病逐年下降,城区高发,婴幼儿童和老年人群为重点人群,应根据流行和病原学特征,在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2012-2016年黔西南州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黔西南州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12-2016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病原学监测数据、暴发和聚集性流感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17 665例,ILI%为2.01%。采集鼻咽拭子标本4 485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53份,平均阳性率为16.79%;2012年以流感病毒B型和季H3为主,2013年以BY型和甲型H1N1为主,2014年以季H3和甲型H1N1为主,2015年以季H3为主,2016年以季H3和BV型为主;2012-2016年黔西南州共发生ILI暴发疫情2起,聚集疫情8起,采集标本94份,阳性52份,阳性率55.32%;暴发及聚集性疫情阳性标本型别与当年病原学检测主要型别一致;全州80%的ILI暴发和聚集性疫情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 2012-2016年黔西南州监测的ILI病例中5~14岁年龄组和15~24年岁龄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高;春季、秋季和冬季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流感暴发和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0-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流感流行特征,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今后流感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开展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简称ILI病例,监测结果、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和聚集性流感样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本区共报告流感确诊病例301例,其中B型流感为优势毒株,占57.14%.2010-2011年共监测311 913例ILI病例,平均周就诊百分比为3.48%,各年龄组均有ILI病例报告,以0~14岁为主,占总ILI病例数的73.51%,ILI病例呈明显时间分布,最高峰出现在2010年第35~39周和2011年第1~5周.2010-2011年浦东新区病原学监测阳性率为17.40%,病原学阳性检出率呈明显时间分布,高峰出现在2010年冬春季1~5周和夏秋季第35 ~39周和2011年的冬春季第1~5周.2010-2011年浦东新区共报告聚集性流感样疫情有21起,以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等集体机构为主;12月为本区聚集性流感样疫情发病高峰期.结论 病原学监测阳性检出率与ILI病例流行高峰基本一致,加强ILI病例监测可有助于提出更好的救治、预防和控制措施.儿童和青少年成为流感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冬春季为流感防控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南京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下载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流感暴发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资料,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6-2015年ILI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平均分别为5823例和5.0%,ILI 5岁以下组所占比例最高(64.8%),60岁及以上年龄组所占比例最低(2.1%);2006-2015年南京市共分离检测流ILI标本31644例,阳性病例4762例,阳性率15.0%,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之间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阳性标本中季节性H3N21944例(40.8%),其次是B型流感1374例(28.9%),甲型H1N1次之1243例(26.1%),季节性H1N1最少201例(4.2%);不同年龄段人群流感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19,P<0.001)。结论 ILI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2006-2015年流感各亚型交替成为优势毒株,不同年龄段感染主要亚型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11-2016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1-2016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以及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江苏省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1 733例。年均发病率为0.3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0.30;40~岁和5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78.71%),家务及待业构成比逐年上升(χ趋势2=4.446,P=0.035);全年疫情呈现双峰分布,最高峰出现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1月,次高峰出现在每年的4~6月。时空扫描发现在区县尺度上有时空聚集性,根据总病例分布探测到5个时空聚类区域。结论 21世纪以来,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时有抬头,全省各地区地区流行强度不同,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在高发地区应持续做好控制工作,预防出现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0.
高强  苏琦  范刚  刘纯成 《现代预防医学》2015,(12):2254-2256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市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流感流行优势毒株的变化,为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7月-2013年12月淮安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以及全市暴发疫情调查处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淮安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在1.26%~11.78%之间,每年可有2个流行高峰,即冬春季和夏季高峰。主要的流行毒株每年存在交替现象,各年份病毒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73.11,P<0.05)。ILI年龄构成中以0岁~组为主(61.42%),不同年龄组的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7,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流感毒株型别不同(Fisher确切概率值=70.85,P<0.05)。7起ILI暴发疫情发生于2009年9月和2013年11-12月,主要由新甲H1型和H3型引起。结论 建议扩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范围并通过信息化改造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工作,重点保护15岁以下易感人群,加强学校等人群聚集性场所暴发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济源市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为济源市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济源市人民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PCR检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8年济源市报告ILI病例18491例,ILI比例为1.8%,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监测年度和各年龄组的ILI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共采集3512例ILI病例标本,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78例,总阳性率为25%,2017-2018监测年度阳性率最高,为42,23%。2013-2014和2017-2018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为B型和甲型H1N1亚型,2014-2015和2016-2017监测年度为H3N2亚型,2015-2016监测年度为B型,共检测出212例甲型H1N1、314例H3N2、349例B型和3例混合型流感病毒阳性。5个监测年度均为冬季流行高峰,2015-2016监测年度还出现了夏季流行高峰。结论 济源市不同年度流感流行株交替出现,每年元旦达到流行最高峰,15岁以下儿童是流感防控的主要人群,应加强对此人群的流感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庆阳地区2009 - 2017年度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流感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9 - 2017年期间庆阳市的流感监测数据,对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22.0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 - 2017年庆阳市共监测ILI病例8 337例,平均ILI%为2.17%,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5 834份,检出阳性953例,总阳性率为16.34%,检出阳性标本中以A型为主,占77.12%。ILI年龄组0~5岁组所占构成比最高,为34.11%,病原学监测显示,15~24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1.07%。ILI%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从每年的第40周开始至次年第9周形成一个流行高峰期,与病原学阳性检出时间基本一致。不同监测年度流感病原学主要流行型别不同,2009、2013年主要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2011、2014~2017年主要为季节性H3N2病毒,而2012年主要以B型为主。结论 庆阳市每年出现一个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春季,0~5岁组为主要易感人群。主要流行型别表现为新甲型H1N1、季节性H3N2和B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深圳市流行性感冒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2013-2014年深圳市流感样病例发病资料、气象资料和外环境PM2.5浓度资料,利用散点图和建立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与流行性感冒的关系。结果 深圳市的流感高峰主要发生在周平均最低气温在20~27℃、相对湿度在70%~85%、周降雨总量在0~150 mm、周均温差为5.5℃左右的天气条件下。广义相加模型显示,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周降雨总量和周均温差是流感样病例的影响因素,其RR(95%CI)值分别为0.978(0.976~0.979)、1.005(1.004~1.006)、1.016(1.012~1.020)和1.028(1.023~1.033)。结论 深圳市气象因素与流行性感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2010-2016年常州市流感监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本地区制定流感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6年常州市流感监测的哨点医院上报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全市累计报告ILI人数97 400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consultation rate of 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为1.85%,各年份IL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461.59,P<0.001),且ILI%有明显的季节性。ILI例数占据前两位的是5~14岁组和0~4岁组。2010-2016年全市各年份病原学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34,P<0.001);本地区以乙型流感和季节性H3流行为主,同时伴有新甲H1N1的交替流行。流感病原学阳性率与ILI%呈正相关(rs=0.26,P=0.017)。结论 本地区冬春季节是乙型流感和新甲H1N1的流行季节,夏季是季节性H3的流行季节,15岁以下人群是高危人群。流行高峰前加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2019年流感监测结果,为全省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12-2019年度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9 年度哨点医院共报告ILI 728970 例, ILI 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比例为6.49%(4.34%~7.25%)。儿内科急诊ILI%最高,为65.52%,ILI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儿童,占90%。随着年龄的增长,ILI 比例逐渐递减,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所占比重最低,为2.69%。ILI%呈现冬春季和夏季2个流行高峰。完成核酸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90380份,核酸阳性12090份,阳性率为13.38%(10%~20%)。核酸阳性时间和地区分布呈现交替升降,黔东南和黔西南每个年度核酸阳性率都高。2014-2015年度和2016-2017年度以季节H3流感为主要优势毒株,2013-2014年度和2017-2018年度以甲型H1N1流感和B型流感共同流行,2015-2016年度以季节H3流感和B型流感为优势株,2018-2019年度以季节H3型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为主。结论 儿童和学生是重点防控对象,流感病毒流行优势株交替出现,应加强流感防控工作,及时做好流感监测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咸宁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流感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点,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国家流感监测系统,收集2013-2017年度咸宁市中心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采集流感样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 结果 2013-2017年共检测5 259份ILI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95份,阳性率为11.31%;阳性率逐年攀升(χ2=102.733,P=0.000),2017年最高,达到17.88%;流感高发季以冬春季为主,间隔出现夏季高峰;流行型别主要是新甲型H1流感病毒、季节性H3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2013年以新甲型H1为主,2016年以B型为主,2014-2015年和2017年以季节性H3为主;男女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组阳性率最高,不同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24,P=0.000)。 结论 咸宁市在2013-2017年中流感以冬春季和夏季流行为主,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新甲型H1、季节性H3、B型三种优势毒株交替出现,5~岁组儿童为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讨广州市2003—2020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查询广州市历年流感报告病例数,报告发病率;通过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收集广州市各哨点医院历年流感样病例监测信息;并对上述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使用分层资料的χ2检验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性别流感发病情况的差异。 结果 自2008年起广州市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总人数10 143万余人次,报告流感样病例503万余例,报告发病率自2015年以来持续增长(男性:χ2=371 894.146, P<0.001; 女性:χ2=366 740.254, P<0.001),且男性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χ2=972.707, P<0.001)。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期主要出现在1月、3—7月以及11—12月,各年份总体趋势大致相同;流感样病例主要年龄段为0~4岁组婴幼儿,5~14岁组儿童次之。流感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5~14组儿童,0~4岁组婴幼儿次之;流感报告病例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广州市主要流行毒株为A(H1N1)型(41.32%),A(H3N2)型次之(29.53%);不同年份优势毒株有所差异。 结论 广州市2003—2020年流感样病例流行呈季节性,流行强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流感防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10-2011年深圳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全市2010-2011年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1年深圳市共报告226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发病总人数为2026人,平均罹患率14.2%.疫情报告最多的月份是12月为64起,其次是3月和4月,分别为56起和39起.226起疫情中有201起(88.9%)为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型别鉴定其中乙型171起(85.0%),甲流17起(8.5%),季节性甲型13起(6.5%). 结论 2010-2011年深圳市流感活动属于中等水平,分别在3-4月份和12月份出现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