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一学生吸烟、饮酒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有吸烟、饮酒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对208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和“艾森克人格测验”问卷调查。[结果]吸烟组学生艾森克人格特征P维度分高于非吸烟组,饮酒组学生E和L维度平均分高于非饮酒组(P〈0.05),P、N维度得分类似(P〉0.05)。吸烟的危险因素为男性、年龄、饮酒和抑郁情绪。饮酒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年龄、吸烟、打架、赌博和E维度得分高。[结论]吸烟、饮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高中生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其自身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重庆医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医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其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403名本科学生进行个性特征分析。结果:男女医学生的E维度得分都高于全国常模(P<0.01),而N和L各维度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P<0.01)。医大男女学生个性特征对比说明,男生的P维度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的N维度得分高于男生。方差分析表明,考试成绩优良组E分低于成绩较差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偏相关系数显示,考试成绩与E分呈轻度负相关(P<0.05),而与P、N和L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其学习成绩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特殊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人格特征与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的流行情况。方法使用自制的"生活经历调查(童年期虐待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量表,由10名国家注册心理师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病例组、对照组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其他经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选择"常常"选项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分别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3个维度。病例组、对照组的神经质(N)量表、内外向(E)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精神质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殊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童年期受躯体情感虐待发生率较高,人格量表有所差异,是违法犯罪的高危因素,需要进行一定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上游调控区的-521 C/T多态是否与驾驶员事故倾向性及其A型行为和个性特征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和正常对照驾驶员各46例.用A型行为量表和EPQ量表进行A型行为及心理评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技术对5-HTTLPR、DRD4基因-521 C/T多态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结果 病例组A型行为问卷中时间紧迫感(TH)及TH+无端敌意(CH)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问卷中精神质(P)、神经质(N)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真实性(L)分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间5-HTTLPR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D4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故倾向性驾驶员5-HTTLPR基因中S(S)基因型的P分量表分高于S/L+L/L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D4基因中TT基因型的E分量表分高于T/C+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HTTLPR基因与驾驶员事故倾向性有关联,而DRD4基因可能与其无关联;这2个基因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的A型行为及个性特征有关联;但对这些行为及个性,5-HTTLPR与DRD4基因可能不存在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驾驶员A型行为及个性特征与其事故倾向性的关系,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在广西南宁市抽取的46对事故组和对照组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事故组驾驶员时间紧迫感(TH)、A型行为(TH+CH)、精神质(P)和情绪性(N)因子得分分别为(13.22±3.91)、(25.63±6.17)(、6.93±3.31)和(9.83±5.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54±3.68)(、23.04±5.67)(、5.07±2.70)和(7.26±3.40)分(P<0.05);掩饰性(L)因子得分为(12.17±3.99)分,低于对照组的(13.61±3.44)分(t=-2.08,P=0.04);事故组驾龄≤15年驾驶员TH、争强好胜和缺乏耐性(CH)、A型行为、P、N因子得分分别为(13.67±3.85)(、12.73±2.83)(、26.39±6.06)(、7.03±3.04)和(10.42±6.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16±3.53)、(11.09±2.88)(、22.25±5.61)(、5.00±2.49)和(7.44±3.47)分(P<0.05);L因子得分为(11.91±4.05)分,低于对照组的(13.75±3.09)分(t=-2.05,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外向(OR=1.21)和精神质(OR=1.26)是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的危险因素;事故组驾驶员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中TH、CH因子得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中N、P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L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驾驶员A型行为及个性特征与其事故倾向性有关;个性内外向和精神质是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中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心理健康现况及个性特点,为制定促进HBV携带者身心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人格量表(EPQ)对120名高中三年级学生HBV携带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SCL-90各因子得分中,高中生HBV携带者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除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焦虑、抑郁、强迫和人际关系等因子表现更为突出(P〈0.01)。EPQ各量表结果示,高中生HBV携带者组精神质P和神经质N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神经质N维度HBV携带者组得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中生HBV携带者存在着多种心理问题或障碍,且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严重缺乏,应引起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470名湖北中医药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级调查对象网络成瘾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网络成瘾组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精神质(P)与神经质(N)得分均高于正常组(均有P<0.05),掩饰性(L)得分低于正常组(P=0.007),内外向(E)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各种性格倾向和内外倾向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而非成瘾组学生情绪稳定型比例高于网络成瘾组,不稳定型比例低于网络成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精神质(P)、神经质(N)、掩饰性(L)3种人格特质均与网络成瘾相关,r,分别为0.205、0.215、-0.173(均有P<0.05),内外向(E)与网络成瘾无相关性.结论 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关注人格特征、保持积极心态将对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及其父母的人格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抽取ADHD儿童60例和正常对照儿童60例,由儿童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60例ADHD儿童的父母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父母共240人同时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结果 ADHD 组儿童在精神质(P)和神经质(N)两个因子得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内外向性(E)和掩饰性(L)两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DHD组父亲的精神质(P)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掩饰性(L)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DHD 组母亲神经质(N)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掩饰性(L) 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显示,父亲E分与ADHD儿童的P分呈负相关;母亲P分与儿童E分呈正相关,父亲L分与儿童E分呈负相关;父亲E分、母亲E分与ADHD儿童的N分呈负相关,母亲N分和父亲P分与其呈正相关;父母亲个性特点各因子均与ADHD儿童的L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DHD儿童及其父母的人格有一定的特征,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张迪  白春玉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73-1374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LD)儿童的个性特征,为开展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辅导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3所小学三~六年级的1 045名学生,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筛查学习困难儿童,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试儿童个性特征。结果不同年级儿童学习困难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学习困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高于女生。学习困难组与正常组儿童P,E,N,L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习困难组儿童P,N分高于正常组,E,L分低于正常组。两组儿童E维度倾向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维度倾向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习困难儿童较正常儿童个性特征多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稳定性差、多动、孤僻、内向、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理发育不成熟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发生事故的相关因素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各收集50例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和安全驾驶员的一般情况及生活习惯,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清BDNF水平(3.18±2.19)ng/ml高于对照组水平(2.23±1.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P=0.012);病例组驾龄<10年的驾驶员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1,P=0.038);病例组初中及以下的驾驶员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2,P=0.018);病例组其他民族的驾驶员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7,P=0.004);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出生地和锻炼频率为事故倾向性的相关因素(均有P<0.05)。结论 血清BDNF水平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发生事故有关联,出生在乡镇、城市和高锻炼频率可能为事故倾向性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5-羟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水平与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中发生三次及三次以上同等责任交通事故的机动车驾驶员纳入病例组,按照同性别、同种驾驶车型以及年龄和驾龄相差不到2岁,同一时期且未发生过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s)的驾驶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体内5-HT及5-HT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HT低水平及5-HTP低水平与机动车驾驶员事故倾向性有关(均有P<0.05)。结论 驾驶员5-HT水平和5-HTP水平与其事故倾向性可能有关;5-HT和5-HTP水平高是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生存质量间的相关性,为改善学龄前儿童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4至6月间,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研究团队自主研制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及PedsQLTM4.0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对319例3~6岁儿童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饮食行为与生存质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挑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87,P <0.05);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教育程度间食物响应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独生子女=3.817、F母亲教育程度=3.732,均P<0.05);不同性别、母亲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家庭人口数间不良进食习惯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不同性别=2.943、F母亲教育程度 =4.091、F家庭月收入=4.160、F家庭人口数=4.987,均P<0.05).不同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母亲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及家庭人口数间儿童生存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不同年龄=3.736、t独生子女=4.985、F母亲教育程度=3.890、F家庭经济收入=3.787、F家庭人口数=5.982,均P<0.05).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儿童生存质量总分与儿童饮食行为中挑食、食物响应、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及情绪性进食呈负相关关系,不同饮食行为对生存质量各维度影响不同.结论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其生存质量存在一定关系,不良饮食行为会降低儿童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孤独症(autism)患儿症状与父母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孤独症患儿250例采用社会沟通量表(Social Communication Questionnaire,SCQ)对孤独症患儿症状进行评定,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患儿父母的人格特征进行评定。结果 1)学龄前患儿与学龄期患儿的SCQ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学龄期患儿父亲比学龄前患儿父亲个性更不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不同性别患儿进行比较,女性患儿相较男性患儿重复刻板症状评分更高,并且女性患儿母亲个性更不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SCQ高分界值(22分)对患儿分组,发现两组患儿父母各人格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孤独症患儿的SCQ各维度得分与父亲、母亲EPQ各维度得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女性孤独症患儿刻板重复症状更为严重;父母不稳定的人格特性与患儿年龄、性别有关;孤独症患儿症状与父母人格特征可能不通过直接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红云  张红梅  孙素珍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577-1580
目的研究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为制定医务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测试191名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工作倦怠情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评定护士组人格特征,分析不同人格类型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精神科护士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40岁年龄段护士情绪耗竭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工作倦怠源男护士主要为情绪耗竭,女护士主要为消极怠慢;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均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P〈0.01);大学专科学历护士的专业低效能感最低(P〈0.01);中级职称护士的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高于其他职称(P〈0.01)。精神科护士的情绪稳定性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内外倾向性、精神质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内向、情绪不稳定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感明显高于外向、情绪稳定者(P〈0.01)。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工作倦怠,男女倦怠源不同;工作倦怠具有明显人口学特征,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劳务工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850名深圳市劳务工进行调查。结果男、女劳务工各组及总体上人格倾向所占比例大部分以中间型最多,占39.3%~60.2%。20~29岁女性组内外向量表及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常模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不同性别、年龄别的4组劳务工社会支持各因子与神经质均呈负相关(P〈0.01或 P 〈0.05),除个别因子项目外,均与内外向呈正相关(P 〈0.01)。结论劳务工的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状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包头市考研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加研究生考试大学生人格特征,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法,以16PF为测试工具,对包头市在校应届毕业生230名进行测试。结果在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敏感性(I)、幻想性(M)及专业而有成就者的综合人格因素方面,考研大学生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而世故性(N)低于非考研大学生。男大学生考研者在恃强性(E)、兴奋性(F)、敏感性(I)和幻想性(M)上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女大学生考研者在世故性(N)、忧虑性(O)上显著低于非考研大学生。考研大学生中,男大学生在恃强性(E)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在乐群性(A)上显著低于女大学生。结论人格因素中,有恒性、持强性、兴奋性、幻想性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智.在高等教育中应加强这方面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来工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深圳市933名外来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EPQ量表的N分和P分与SCL-90各因子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的N分和P分均较高;P分高者与P分低者的忧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个性类型的SCL各因子均分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分和检出率从高到低顺次的个性类型为内向不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和内向稳定型。结论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具有神经质倾向、精神质倾向、性格内向的个性特征者容易出现不良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8.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师范学院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1996年级新生1021人进行测试并建立心理档案;经大学4年追踪干预研究,于毕业前再次复查并加以对比。结果:人格特征经EPQ测试显示毕业生精神质(P)、外向性(E)和神经质(N)分值均上,掩饰性(L)分值下降,在人格特征分类中,有51.47%的大学生发生了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内向,稳定型减少,外向,不稳定增加,科生变化率为61.54%,理科生为33.12%,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心理健康水平经UPI测试,毕业时心理健康经例由新生入学时的64.44上升为83.64%,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结论:在校大学生仍是人格完善和可塑的时期,各种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