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目的 评价泰州市恙虫病流行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恙虫病流行区采取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知晓率、防恙螨叮咬措施采取的比例和恙虫病发病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目标人群对恙虫病传染源知晓率由11.5%提高到40.3%(χ2=27.60,P<0.001);传播途径知晓率由31.3%提高到66.4%(χ2= 30.76,P<0.001);感染发病季节知晓率由51.1%提高到79.8%(χ2= 22.50,P<0.001),采取“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防恙螨叮咬的比例由37.4%提高到76.5%(χ2= 38.62,P<0.001)。干预后社区人群恙虫病报告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了9.5%,对照社区发病率上升了26.4%。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提高了流行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的知晓率、防护措施使用的比例,恙虫病发病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措施对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干预的效果,为减少农村留守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恩施某乡镇6所中小学校的3~5年级和7~8年级的留守儿童,以学校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留守儿童开展为期一年的伤害综合干预活动,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来评价综合干预效果。结果 一年后,干预组留守儿童知识得分为(11.53±1.56)分,高于对照组(11.07±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0,P<0.001);不安全行为得分为(2.64±1.79)分,低于对照组留守儿童(3.48±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0,P<0.001);有11项指标的知晓率提高,有2项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伤害发生率由23.53%降低至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27,P<0.001)。结论 综合干预可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是预防留守儿童伤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并评价预防老年人跌倒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随机抽取石家庄市桥西区维明社区60岁及以上、居住至少满1年的836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基线调查,然后每年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预防跌倒的社区综合干预,2015年再次对相同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干预后跌倒发生率(5.7%)低于干预前(11.6%);干预后调查对象关于"跌倒可以预防","老年人选择老花镜时是否需要验光后购买","老年人跌倒后是否应该马上扶起"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均有P<0.001),干预后调查对象在预防跌倒相关行为中关于"采取措施预防跌倒","没有因为担心跌倒而减少自己的日常活动或运动"比例均高于干预前(均有P<0.001)。结论 对社区老年人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提高老年人预防跌倒知识知晓率及相关行为比例,并能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南宁城市社区居民伤害预防干预效果,为城市居民社区伤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社区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南宁市抽取被调查社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干预前后的资料。干预过程主要采取了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伤害发生率由28.34%降至14.06%,下降50.39%,干预前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04,P〈0.001);多发性伤害发生率则由3.74%降至0.00%,干预前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28,P〈0.001);伤害知识知晓率、正确认知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5.27%、71.60%上升至干预后的86.76%、89.52%,危险行为发生率也由干预前的57.79%降至干预后的33.12%,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伤害干预,能提高社区居民伤害安全知识水平,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态度和建立健康的行为,从而有效的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是预防伤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天津市院内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监测病例的发生现状及其三间分布特征。方法 数据来源于覆盖天津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病监测体系,收集2014年1~12月全市241家哨点医院报告的首次伤害就诊病例资料。结果 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共报告34 297例,发生率为2 710.06/10万,男童发生率为3 319.66/10万,女童发生率为2 032.29/10万(χ2=1 983.329,P<0.001)。0~岁组发生率为2 613.42/10万,5~岁发生率为2 780.43/10万,10~14岁发生率为2 757.61/10万(χ2=28.242,P<0.001)。伤害发生地点最多为家中(占47.92%)。累及部位最多为头面部(9 787例,占28.5%),其次为腕和手(8 009例,占23.4%)。76.3%为轻度伤害。在24种伤害原因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跌倒(42.44%)、动物伤(20.63%)、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与机动车交通事故合计(9.16%)、砸伤(5.58%)、钝器伤(4.06%)。伤害发生以5月份(10.05%)和9月份(9.90%)最多;按季度来看为第二季度最高(29.23%),且不同伤害类型在一年中的分布不同。结论 儿童伤害男童较女童发生率高,跌倒、动物伤、交通事故发生数量最高,5~岁发生率最高,5月和9月高发,应特别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多部门参与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6.
评价健康教育预防农村学龄儿童伤害的干预效果,为儿童伤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恩施市某乡镇小学三、四、五年级,中学七、八年级所有在校学生共1 006人为干预组,另一个乡镇的中小学对应年级的在校学生共1 115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1a的预防儿童伤害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通过对干预前后的伤害问卷对比干预前后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8.1%下降至于预后的10.2%(x2=25.560,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8,P=0.226).干预组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3.5%下降至干预后的11.7% (x2=23.127,P<0.05).干预组学龄儿童的跌落伤和烧烫伤由干预前的7.8%和1.9%分别降至干预后的3.7%和0.8% (x2值分别为16.071,4.864,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对减少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尤其是减少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沙市居民对糖尿病患病的知晓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长沙市5个区县对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长沙市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0.06%,糖尿病患病知晓率为63.8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地区、文化程度、高血压、饮酒、锻炼、食盐量、食油量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大(P<0.001),文化程度越高(P=0.011),患病知晓率越高;城区患病知晓率(69.27%)高于农村(57.70%)(χ2=28.469,P<0.001);同时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知晓率(68.14%)高于仅患糖尿病的人群(57.47%)(χ2=23.330,P<0.001)、不饮酒(P<0.001)、开展锻炼(P<0.001)的患病人群中具有更高的患病知晓率。结论 长沙市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而糖尿病患病知晓率较低,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加强血糖筛查,提高患病知晓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路边店暗娼的人口学特征与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等,评价在路边店实施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后的效果。方法按项目方案要求对路边店有高危行为人群进行综合性干预活动,并对其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路边店暗娼以低年龄和未婚者居多,路边店暗娼与城区娱乐场所暗娼,平均年龄分别为20.68岁和24.04岁(χ2=4.11,P〈0.05),未婚比例分别为82.65%和56.10%(χ2=13.90,P〈0.01);干预后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由66.98%上升到9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07,P〈0.01);干预后暗娼的高危行为明显改变,性病发病率降低,在商业性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77.5%上升到98.8%(χ2=18.40,P〈0.01)。结论路边店全面推行100%安全套使用项目能提高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高危行为发生率,使该人群性病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遵义市凤冈县农村学龄儿童运动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遵义市凤冈县三所中小学四至七年级学生共465名,用自制问卷调查近一年运动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凤冈县农村儿童运动伤害年发生率为18.71%,男童高于女童(22.63% vs 14.41%);七年级儿童运动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9.28%,五年级最低为7.76%;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22.26% vs 12.20%);住校儿童高于走读儿童(24.53% vs 13.83%);伤害时的主要活动是奔跑(33.33%);损伤类型主要是擦伤(4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运动前未热身(OR=3.834,95% CI:1.362~10.792),无人陪护(OR=2.403,95% CI:3.742~30.616),在水泥地板上运动(OR=4.175,95% CI:1.457~11.964),穿皮鞋(OR=7.301,95% CI:1.736~30.705)或者凉鞋(OR=4.316,95% CI:1.245~14.966)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关于“扭伤后冷敷”,未发生伤害儿童的知晓率高于发生伤害儿童(χ2=5.36,P=0.021),其它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凤冈县农村儿童运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较为明确,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江苏省9所高校4 233名在校学生(少数名族大学生236名)进行伤害流行病学及伤害“知-信-行”现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差异及伤害“知-信-行”的差异,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年伤害发生率、发生人次率、多次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5.0%、33.9%、3.4%,均高于汉族大学生相应发生率(均有P<0.05)。相比于汉族大学生(19.8%),少数民族大学生(32.2%)具有发生故意伤害的比例高(χ2=4.896,P=0.027),伤后痊愈比例低(χ2=12.760,P<0.001),因损伤休息/请假天数长(Z=2.244,P=0.025),因损伤住院天数多(Z=4.359, P<0.001)的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男性、伤害知识得分较低及预防伤害行为得分较低者发生伤害的风险分别为女性、伤害知识得分较高及预防伤害行为得分较高者的1.94倍、3.31倍及2.24倍。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伤害发生的特征,制定多种宣传教育方式,降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广东省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流行现况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在广东省的广州、清远、肇庆和惠州4个地区中,对抽取的社区或村居委会的残疾人进行调查。共调查1530名残疾人,其中因伤害致残415名。由经过培训的工作者用自编的广东省残疾人现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因伤害致残者采用伤害致残问卷进行面访,分别从性别、城乡、地区、残疾前职业、致残年龄和致残伤害类型等角度调查广东省因伤害致残的状况。采用x2检验进行不同特征人群伤害致残原因的差异比较,并用分类树方法探讨伤害致残的影响因素。结果 广东省伤害致残原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事故、跌倒或坠落、工伤、医疗事故、失火或烧烫伤,分别占32.53% (135/415)、21.45% (89/415)、12.77% (53/415)、8.43%(35/415)和5.06% (21/415)。伤残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295名,女性117名,性别缺失3名),因失火或烧烫伤致残者女性比率为8.55% (10/117),高于男性(3.05%,9/295)(x2=6.302,P=0.012)。因交通事故致残者农村居民比率为38.89%(84/216),城市居民为25.63% (51/199)( x2 =43.850,P<0.001);因跌倒或坠落致残者农村居民比率为25.46%(55/216),城市居民为8.55%(34/199)(x2 =8.257,P=0.004)。因伤致残的伤害类型在不同年龄组和地区间分布有差异,53.08%(69/130)的交通事故与51.92%( 27/52)的工伤致残发生在25~44岁年龄组,85.71%(30/35)的医疗事故与76.20%( 16/21)的烧烫伤致残发生在0~14岁年龄组,65~岁年龄组最易发生伤害致残的类型是跌倒或坠落(62.50%,5/8)。跌倒或坠落致残在清远(29.09%,16/55)与惠州(28.23%,37/131)的比率明显高于广州(13.38%,21/157)和肇庆(21.13%,15/71),4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04,P=0.008);因工伤致残在广州(19.11%,30/157)与肇庆(19.72%,14/71)的比率明显高于清远(0.00%,0/55)与惠州(6.09%,8/131),4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309,P<0.001);失火或烧烫伤致残在广州的比率( 10.83%,17/157)明显高于清远(0.00%,0/55)、肇庆(1.41%,1/71)与惠州(2.27%,3/131),在4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26,P<0.001)。分类树模型揭示年龄、职业与城乡是伤害致残的主要影响因素,25~44岁年龄组人群的伤害致残比率最高(59.21%,151/255)。结论 广东省交通事故、跌倒或坠落、工伤、医疗事故、失火或烧烫伤是主要伤害致残类型,性别、年龄、城乡等因素与因伤致残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医校联合模式在中学生生殖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6年3至9月,采取知情自愿的原则,随机抽取了深圳市福田区5所中学医校联合模式干预前后,在校高中生1 05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受检学生中有58.02%首次接触性教育的时间主要在初中时期,与学生的需求相符.干预后学生的生殖健康知晓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常见生殖心理健康问题及遗精现象知晓率提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71、12.50,均P <0.05).干预后受检学生异性交往心理状况改善明显,其中选择团体活动的学生百分率由干预前的55.49%上升至66.18%(x2=24.81,P<0.05);对中学生恋爱现象持反对态度的学生由干预前的4.66%上升至34.87% (x2 =296.63,P <0.05),持赞同态度的同学由干预前尚未60.06%下降至28.13%(x2=213.74,P <0.05);在有异性表白的情况下,考虑接受的学生百分率由干预前的54.42%下降至34.78%(x2 =80.71,P<0.05),表示明确拒绝的由干预前的27.89%上升至45.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90,P<0.05).结论 医校联合干预模式对提高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健康水平、态度及行为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生肺结核(tuberculosis,TB)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安徽省2008-2016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学生结核病发病资料及《安徽省统计年鉴》中有关学生资料。结果 2008-2015年学生活动性肺TB患者平均发病率为13.58/10万,其中涂阳患者平均发病率为4.89/10万,涂阳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678.71,P<0.001)。2008-2016年报告的学生活动性肺TB患者共11 880例,男女性别比为1.75:1。以15~岁患者为主,春季为高发季节。患者以涂阴肺TB为主,占59.74%,涂阳肺TB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1 091.46,P<0.001),涂阴肺TB及结核性胸膜炎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12=711.69,P<0.001;χ趋势22=145.55,P<0.001)。学生患者平均就诊延迟率和确诊延迟率分别为53.71%和13.59%。患者发现方式以转诊为主,占45.20%,健康体检发现方式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64.70,P<0.001)。结论 2008-2016年安徽省学生涂阳肺TB患者发病率逐年下降,15~岁为重点发病人群,春季为高发季节,健康体检等发现方式逐年增加。下一步将根据重点人群及高发时间,加强学生TB防控工作,继续关注健康体检在学生肺TB发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Huang S  Chu J  Lu ZL  Ma JX  Sun XY  Fan L  Dong J  Guo XL  Zhang JY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1):1007-1011
目的 评价山东省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2007-2010年,在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地区开展为期3年的慢性病控制项目.基线调查于2007年4月进行,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中西部的8个县(市、区),对年龄≥25岁的常住居民(20 087名)进行高血压与饮食、吸烟、肥胖有无关系的知识调查.干预期间对干预人群进行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和控烟等为核心内容的健康教育.终期评估调查于2010年10月进行,在8个县抽取干预组(4071名)和对照组(2145名)进行相同的调查,对照组来自非干预人群.2007年基线调查作为2010年干预组和对照组共同的基线资料.通过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变化了解干预效果.结果 高血压与饮食的关系的知晓率由2007年基线的34.0% (6830/20 087)上升到2010年干预组的69.3% (2821/4071)(x2=1757.30,P<0.01)和2010年对照组的44.8%(961/2145)(x2=99.30,P<0.0l);高血压与吸烟关系的知晓率由2007年基线的25.6%(5142/20087)上升到2010年干预组的55.2% (2247/4071)(X2=1396.59,P<0.01)和2010年对照组的30.9% (662/2145)(x2=27.83,P<0.01);高血压与肥胖关系的知晓率由2007年基线的37.2%(7472/20087)上升到2010年干预组的68.3% (2780/4071)(x2=1339.27,P<0.01)和2010年对照组的45.1% (967/2145)(x2 =51.14,P<0.01).结论 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山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方法 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中监测的2009至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导出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总的发生率为15.12‰,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x2=114.23,P<0.001),其中产前确诊占10.39%,产后确诊占89.02%.6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外耳其他畸形、唇裂合并腭裂.男婴和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x2=57.914,P<0.001),不同户籍类型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x2=8.518,P=0.014).开展免费筛查和诊断前后引产孕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7,P<0.001).结论 龙岗区近几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增多,尤其以先天性心脏病增长比例最高,因此应制定一、二级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婚前、孕前保健,重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568例妊娠合并梅毒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淮安市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趋势,探讨驱梅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662例,分析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年龄、孕次、梅毒治疗情况与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0 ~18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①发病率:2011-2016淮安市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的6年平均发病率为1.94‰,6年间年发病率分别为0.50‰、1.94‰、2.23‰、2.30‰、2.71‰、2.06‰,经分析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25,P<0.001),呈逐年增高的趋势.②分析568例已有妊娠结局孕妇,结果显示: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足月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6.926,P<0.001),规范治疗组足月产比例最高.孕妇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首检滴度大于1:16者不良妊娠结局较RPR首检滴度小于1:16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36,P<0.001).③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经随访,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98.15%.规范治疗组与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19,P<0.001);确诊感染梅毒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1.1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4,P<0.001).结论 淮安市近6年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孕前及孕期梅毒筛查,同时规范抗梅毒治疗将有效改变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梅毒感染,保障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06-2015年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相关资料,为掌握本省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更合理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5年全省各市的结核病患者病案信息,对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相关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辽宁省共登记流动人口患者8 369例,各年流动人口患者占总登记患者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12.90,P<0.001);省间流动患者占流动人口患者总数的74.53%;发病年龄集中在15~44岁青、中年人群;68.07%流动人口患者集中在大连,但沈阳(χ趋势2=122.55,P<0.001)、鞍山(χ趋势2=11.51,P=0.001)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且呈上升趋势(χ趋势2=498.41,P<0.001);患者来源方面中因症就诊患者所占比例上升较为明显(χ趋势2=141.85,P<0.001)。结论 流动人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更加分散,可通过扩展宣教范围、健全跨区域管理制度,加强健康筛查,增加参保率、给予激励政策等措施来加强结核病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控制梅毒疫情,分析2011-2015年抚州市梅毒的流行趋势与特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5年抚州市梅毒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抚州市报告梅毒年均发病率13.17/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82.340,P<0.001),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22.50%。发病以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为主,隐性梅毒(χ趋势2=199.544,P< 0.001)和Ⅰ期梅毒(χ趋势2=13.727,P< 0.001)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高发病区依次为广昌县、南丰县、南城县、乐安县、临川区和黎川县。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和职业不祥人群为主,农民发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趋势2=8.191,P=0.004),家务及待业人群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趋势2=25.464,P<0.001)。不同性别人群隐性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和胎传梅毒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发病年龄分布不同。结论 抚州市对梅毒高发病区需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为重点,加强人群性健康教育,对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实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03年和2010年上海市体检者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 IFG)检出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变化情况.方法 将2003年和2010年某疗养院人群按性别和年龄分组,每5年为一小组,共分成10个小组.分别统计各组IFG和DM检出率,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公布的全国人口年龄和性别组成标化DM和IFG检出率.结果 在同年度,相同性别DM和IFG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60~69岁组基本达到最高峰,至≥70岁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位.2003年体检人群DM检出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99% (986/24 699)和1.61% (176/10 948),2010年分别达7.85% (3366/42 899)和2.55% (531/20 820);2003年体检人群IFG检出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97% (2462/24 699)和5.88% (644/10 948),2010年分别达30.96%( 13 283/42 899)和17.16%(3573/20 820).2003和2010年年龄标化DM检出率,男性分别为3.89%和6.90%(x2=371.89,P<0.01),女性分别为2.12%和3.23%(x2=29.32,P<0.01);2003和2010年年龄标化IFG检出率,男性分别为9.51%和28.55%(x2=3865.56,P<0.01),女性分别为6.97%和17.88%(x2=790.81,P<0.001).按人口年龄和性别组成标化DM和IFG检出率,2003和2010年DM检出率分别为3.00%和5.05%(x2=385.39,P<0.01),IFG检出率分别为8.23%和23.17%(x2=4480.21,P<0.01).结论 从2003年到2010年,体检人群DM和IFG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DM的一级预防应从青年开始,预防重点应放在IFG人群尤其是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福建省2011-2015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福建省卫生机构2011-2015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布鲁氏菌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由2011年的15例增加到2015年的115例,五年间共报告249例,发病率为0.13/10万,呈快速上升态势(Z=10.45,P<0.001)。漳州和南平发病率居前,分别为0.42/10万和0.18/10万。区县数由2011年的10个增加到2015年的37个(Z=25.86,P<0.001)。农村和城市发病率分别为0.29/10万和0.03/10万,均呈逐年上升态势。5~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发病率(0.19/10万)大于女性(0.07/10万)(χ2=57.27,P<0.001)。6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0.40/10万。农民和牧民是高发人群,占比65.46%。诊断时间小于7 d的病例占比30.52%,近5年间诊断时间趋势无统计学意义(Z=2.19,P=0.701)。福建省2011-2015年共报告14起布病突发事件,发病23人,无死亡病例。结论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疫情逐年趋于严峻,医疗机构诊断不及时,误诊较多,相关部门应根据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