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利红 《现代养生》2023,(7):535-537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儿100例,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行儿科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防范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含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病历书写)、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后,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病历书写各项护理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中开展风险防范护理可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并有望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2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设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2016年3月-2017年3月设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分别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随机选取儿科5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00%,高于实施前的84.00%;实施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实施前的1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效降低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该次选取于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16例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的患儿根据护理管理模式平均分常规护理管理组(n=58例)以及风险护理管理组(n=58例)。前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融入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风险护理管理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94.82%)、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患儿(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从而有效避免出现不良事件,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重症监护室1938例及加床30%的1958例科室感染消化科住院患儿,对其各自实施两组划分,分别对管理组和对照组,且分别对其运用警示标识和不采用。另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上报的不良事件病历122例,对其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取1 22例不良事件当中,重症监护室、床位使用率为115%以上科室及一般科室在不良事件率所占比例分别为42.5%、50.0%和91.67%;重症监护室两组组患儿当中,管理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和1 2例,感染消化科两组当中,管理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10例。结论:针对儿科患儿,对其运用腕带卡片及建立护理档案相应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方式,不仅可实现护理效率的提升,还可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姜荣 《中国卫生产业》2020,(2):94-95,98
目的探讨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5次,占比0.2%,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18次,占比为0.9%,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满意28例,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十分满意17例,满意27例,护理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儿科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采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层级式责任制管理。评价两组护理质量,记录两组患儿医院感染和护理风险事件及平均住院时间,调查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病历书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率2.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7/43),χ~2=4.891,P=0.026;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5/50);χ~2=5.263,P=0.021;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5.42±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7.45±2.65)d,t=4.527,P=0.000。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应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可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王宏玲 《现代养生》2023,(10):783-78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200例,在组间资料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儿科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步进行PDCA循环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PDCA循环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细节护理、风险护理、人文关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使患儿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小儿内科病房在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患儿参与该次试验,其中1-6月收治的5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7-12月收治的50例患儿为试验组,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就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4.0%)较之对照组(20.0%)更低,治疗依从率(94.0%)较之对照组(76.0%)更高,家属护理满意度较之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内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预防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护理风险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P<0.05);护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6%(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至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我们予以传统的儿科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我门则予以加用安全防范措施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采用加用安全防范措施的观察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上的数据为3.20%、91.24±2.13、89.72±2.51.而对照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的12.8%、82.31±2.43、76.43±2.12.观察组在各项指标的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护理风险的防范可降低不良时间的发生,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惠州市中信惠州医院就诊的儿科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分析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论是从病房管理质量、患儿治疗护理、护患沟通还是健康宣教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2%,其中观察组非常满意度为79.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能得到更多家属的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价值.方法:将126例儿科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4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抗风险防范式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对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人员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到儿科护理管理中.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几率3.23%、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100%;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几率19.3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80.65%.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到儿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联合早期高压氧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96例HI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联合48 h后高压氧舱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联合早期(48 h内)高压氧舱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MDI、PD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联合早期高压氧舱干预HIE可促进患儿发育,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的效果。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儿科在2019年1~10月收治的行常规急诊病情4级分类法进行预检分诊的50例患儿作为参照组,同时将2019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的采用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急诊救治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分诊准确率以及急诊护理管理总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急诊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急诊护理管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急诊救治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率,提高家属护理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曹雪莉 《中国卫生产业》2020,(3):107-108,111
目的分析护理分级和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ICU于2018年6月开始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研究组),与2018年6月前在护理管理中的常规护理管理(参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两组各选择77例ICU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理后的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ICU护理管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ICU进行护理管理中给予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的管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减少管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ICU管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职业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相关管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职业病住院患者70例为该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并实施相关针对性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81%显著低于常规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29%显著高于常规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对职业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并给予相关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神经内科护士28名、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风险管理),同期另选取28名护士、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护士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予以评估和总结。结果观察组管理后沟通能力、服务态度、责任心、护理记录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分别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例(3.23%),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例(16.13%)(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60例(96.77%),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50例(80.65%)(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作为首选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围手术期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本院儿科住院行OLympus BF-XP60型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262例患儿分成两组,对患儿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n=120),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n=142),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23%),低于对照组(16.67%),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85.9%),高于对照组(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管理,有利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顺利实施,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有利于提升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