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脑内神经细胞来源肿瘤,现报告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顶叶神经节细胞瘤1例。  相似文献   

3.
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特点,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副神经节瘤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副神经节瘤沿交感神经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体积较大的病灶常发生出血坏死,任意平面及容积重建有利于显示病灶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扫描对副神经节瘤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患者女,53岁,发现左下腹包块3月余.查体:子宫前倾位,略大,形态欠规则;肛门指诊未触及肿块,指套无血染.实验室检查:CA125、CA19-9、AFP及CEA均正常.B超:左下腹见6.3 cm×4.9cm低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肿块周边及内部均见血流信号,内部血流阻力指数0.77.CT:左下腹肿块约5.8cm×4.5 cm,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明显;部分小肠增宽(图1),拟诊小肠间质瘤.行左侧腹壁肿块切除术,术中于腹壁后鞘层探及8.0 cm×5.0 cm×4.0 cm肿块,腹膜完整覆盖,质中,边界清楚.术后病理示梭形细胞呈编织状密集排列,核呈纺锤形(图2);病理诊断:(腹膜)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20排CTA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头颈部副神经节瘤21例患者行320排CTA检查, 并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医师分析其影像资料。结果 21例共30个副神经节瘤, 其中颈动脉体瘤20个, 颈静脉球瘤9个, 迷走神经副节瘤1个;CT均表现为实性肿块、血供丰富和明显强化。VR、MIP及MPR可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所有副神经节瘤均进行术前分型, 结果与术后分型完全相同, 准确率达100%。结论 320排CTA可作为诊断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安全、准确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7.
病例女,61岁,因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就诊.患者于2月前体检行超声扫查及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发现腹膜后占位,病史中无发热、寒战,无腹痛、腹泻,无上腹部饱胀不适,无头痛、心悸、多汗.查体:T 36.5℃,P 78次/分,R 22次/分,血压123/70 mmHg(1 mmHg=0.133 kPa),体表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超声检查示:胰头后方、肝左叶后下缘、腹主动脉前方可见一大小约37 mm×16 mm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包膜光整,内部回声均匀,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76(图1).CT检查:平扫见腹主动脉与胰头间一团块影,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见团块周边明显强化,其内可见未强化低密度区(图2).光镜下示:肿瘤细胞胞浆嗜碱性,器官样排列,间质富血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gA(+),CK (pan)(-),Melan-A(-),S-100(少量+),Syn(+),病理诊断:符合副神经节瘤.  相似文献   

8.
9.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75岁,因患顽固性高血压31年,于2010年05月20日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左上腹触及一包块。血糖血脂正常。B超检查发现左上腹部占位。  相似文献   

10.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诊断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T检查显示右侧卵巢区可见一不规则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囊壁厚,边界清晰,内见分隔及乳头状物突入,平扫囊性部分CT值约19 HU,实性部分CT值约35 HU(图1),增强扫描实性肿块显著强化,囊腔范围变小,动脉期病灶从周边开始强化向中心扩展(图2),静脉期病灶强化仍明显(图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CT表现。结果8例病灶呈类圆形或卵圆形,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界均较清晰,增强后动脉期8例病灶均无明显强化,静脉期轻度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5例。结论明确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CT特征有助于对腹膜后肿瘤的准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节细胞神经瘤9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为边缘光滑清晰的肿块影,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低且均匀,平扫密度低于胸大肌,部分肿块内可见点状钙化灶(3/9),增强扫描多数肿块呈轻度均匀强化(8/9),强化后密度仍低于胸大肌,少数可见条带状不均匀强化(1/9).结论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1例中8例接受B超检查;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右侧者7例,位于左侧者4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8例病灶密度均匀,与囊性病变密度接近,3例密度不均,可见少许斑点状,小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T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可见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结论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7岁,以“体检发现右侧后纵隔占位”为主诉收治入院,继往体健,否认肺结核及肝炎等传染疾病史。查体及临床化验无异常。胸部正侧位片见右侧胸腔后下脊柱旁巨大肿块影,呈半球形向外膨隆,边界清楚(图1)。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右后纵隔脊柱旁巨大肿块,最大层面约11.2cm×9.5cm,肿块宽基底与后胸壁及脊柱相贴,密度低于肌肉,肿块内可见不规则状更低密度区,CT值最低约-50Hu(图2),内侧向邻近T12/L1椎间孔内生长,第12胸肋关节半脱位改变,肋骨向前轻度移位,增强后肿块延迟期见轻微强化,低密度区无强化,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示肿块由肋间动…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4个月,2个月时发现其左侧颈部蛋黄大小肿物,无触痛,后逐渐增大;无外伤、发热史.查体:体质量10 kg,体温36℃,心率122次/分,呼吸26次/分;左颈都5 cm×4 cm椭圆形肿物,突出皮肤表面,质韧,界清,无触痛,无破溃,皮温无增高.CT:左侧颌下颈部胸锁乳突肌深部肌同巨大形态不规则肿块,以脂肪密度为主,内见不规则软组织结节及多发纤维索条影,其中有囊变及点片状钙化,周围结构受压变形(图1);增强扫描肿瘤脂肪区域内可见强化动脉血管影延至软组织结节,软组织结节不均匀强化(图2).肿物摘除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未突破肌膜层,呈分叶状,包膜完整.  相似文献   

16.
CT诊断脾脏血管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9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就诊.2007年曾接受血管瘤栓塞治疗术.患者一般状态可,左上腹压痛明显,脾脏增大,达肋下2.0 cm,质略硬.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示肝内多个类圆形不均匀低密度影,边缘尚清晰;胆囊内可见结石影;脾脏增大,密度不均,实质大部呈囊状改变,囊内可见不规则斑片、结节状软组织影(图1).腹膜后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肝脏内低密度影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由边缘向中央区填充;脾脏囊性病灶内斑片、结节影呈轻度强化改变,并随强化时间延长,密度增加(图2).影像诊断:肝脏多发血管瘤;脾脏恶性占位病变,源于脉管可能性大.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脾脏血管肉瘤,浸透脾脏全层(图3).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0岁,以"左腰部反复阵发性酸痛6天,发热(39.6℃)1天"入院。查体:左中上腹部触及约10cm×8cm包块,质偏硬,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左肾区叩击痛。CT(图1):左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见约5cm×9cm×10cm不规则混杂稍高密度影,边界欠清,CT值约32~69HU,病灶与相邻肾实  相似文献   

18.
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9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 技术行后处理. 结果 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6例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示8例病变不同程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 结论 CT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当腹膜后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合并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MSCT表现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测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CT值。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病灶位于左侧肾上腺,6例位于右侧肾上腺,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晰,2例呈椭圆形,6例呈水滴形,2例呈不规则分叶状。MS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3例病灶内部见点状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或内部可见渐进性强化。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的CT值分别为(29.71±9.93) HU、(31.76±9.91) HU、(37.86±10.18) HU及(41.04±10.89) HU。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