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MRI影像资料,记录病变位置、数目、信号特点及强化特点等。结果 12例脑内淋巴瘤单发9例,多发3例。共18个病灶,其中幕上16个,幕下2个。磁共振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15个病灶信号均匀,3个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均见瘤体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术前有可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取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术前2例行CT横断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1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单纯平扫.总结此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共7个病灶.患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性:6个病灶位于近中线大脑深部,边界一般较清楚,CT检查呈略高密度,MRI检查显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显著均匀强化,其中1例呈斑片状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资料,其中6例进行CT检查,2例进行MRI检查.结果 8例中有7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共9个病灶,其中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病灶6个,位于脑室内深部白质区病灶3个.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病灶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CT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无出血及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均有强化.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发生部位缺乏特征性,容易产生误诊,综合分析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罗秋红  程敬亮 《中原医刊》2007,34(14):27-28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3例均有MRI平扫和增强资料,其中2例有CT平扫和增强资料,3例仅有CT平扫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中9例为单发,4例多发,共有19个病灶。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5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组织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13例MR平扫中,T1WI上11个病灶呈等信号,8个病灶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12个病灶呈等信号,7个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12个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7个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囊变坏死区无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胞质及水分少,核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脑原发淋巴瘤单发7例,多发2例,幕上分布8例。病灶呈类圆形10例,不规则团片状3例。增强扫描见肿瘤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3例做MRI检查,均无异常血管征象。MRI平扫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信号均匀,5例信号不均匀,1例可见瘤体内出血。瘤周水肿多为轻、中度,1例可见重度水肿。结论脑原发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特点,术前有可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 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9 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 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0例患者中,单个病灶14例,多个病灶6例;幕上病灶17例,幕下病灶3例;共28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MRI平扫表现为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少数为等信号;8例病灶内可见坏死囊性变,瘤周水肿相对较重,占位效应较重,中线结构移位较明显。MRI增强扫描,病灶大多呈明显均质强化。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可以给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PCNSL患者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朵1例术前误诊为脑膜瘤,2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1例同时生长于幕上及幕下。4例肿瘤边缘均可见明显分叶或浅分叶。所有病灶实质内均未见钙化。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WI序列以等或稍高信号,3例周围水肿较轻、1例水肿明显。3例病灶信号均匀、1例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均匀明显强化,3例呈明显团块状或斑片状均匀强化,1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脑内肿瘤明显分叶,周围水肿较轻,信号较均匀,并明显均匀团块状或斑片状强化时,结合临床可以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作出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CT、MRI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已经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特点,包括病灶数目、位置、大小等。其中28例病灶单发,10例病灶多发。全脑都有发生,33例幕上,5例幕下。病灶平均大小为(2.7×2.4×2.2)cm。38例均为B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果 CT图像:断层多为圆形或者近圆形,大小一般为半径1 cm左右,边界清晰,容易分辨,对患者颅内进行平扫显示大多是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高密度27例,进一步增强扫描结果显示,38例全部强化,34例均匀而明显强化,4例环形明显强化,;MRI图像:病灶具有清晰的边界,均匀的信号,T1W1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1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时多表现为均匀,只有4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例硬膜尾征。结论 CT、MRI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较难确诊,依然需要依靠手术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单发8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形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他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恶性淋巴瘤(PCNSL)的影像、病理学表现,以加深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以CT、MRI对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术前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所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HE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 2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MRI共示31个病灶,肿瘤"瘤体部分"CT扫描大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均匀强化;"水肿区"CT平扫为低密度,MRI平扫为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表现.光镜下大多出现"袖套样"结构、血供不丰富.6例穿刺标本显示肿瘤"瘤体部分"为瘤细胞密集、富有"袖套样"结构区域,血供不丰富,"水肿区"均有肿瘤细胞浸润.结论 PCNSL肿瘤"瘤体部分"、"水肿区"及肿瘤强化表现与相应的病理学基础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16例)或诊断性治疗(7例)最终诊断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3例,MRI平扫+增强17例,直接增强6例,CT平扫6例,CT平扫+增强3例,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结果23例单发15例,多发8例,共检出40个病灶,31个病灶位于中线两旁的深部脑组织内,9个病灶位于脑实质表面,其中3例累及相邻硬膜及颅骨:28个病灶呈团块状,边缘可见分叶;病灶周围水肿中到重度,占位效应较明显:囊变3例。平扫CT病灶全都表现为稍高密度,3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以低信号多见,增强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3例囊变部分无强化。3例累及颅骨的骨结构破坏是轻度的,颅骨外形尚存,像被虫蛀仍保留外形的“蛀木”,而颅骨两旁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结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14例患者的MRI表现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幕上大脑半球较深部,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不规则团块状肿块或类圆形团块状肿块,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较大,未见明确钙化、囊变及出血,边缘尖角征6例、脐凹征4例,瘤周见轻、中度水肿带。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少见,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认识其MRI表现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大多发生在幕上,以单发多见,10例中幕上7例,幕下l例,幕上、下同时发生2例;8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MRI表现为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多数病灶周围有轻-中度水肿带.MR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单发5例、多发11例,共发现46个病灶,幕上44个,幕下2个;位于脑深部13例、脑皮层及皮髓质交界处3例、小脑2例;通过胼胝体向对侧侵犯3例,累及软脑膜、室管膜4例.所有病灶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 41个病灶呈高信号,5个呈等信号,DWI 42个病灶呈高信号,4个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显著强化.瘤周轻度水肿13例、中重度水肿3例.结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增强扫描形态、占位效应以及肿瘤的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资料齐全的颅内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和MR表现。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偏瘫、肢体麻痹、视觉障碍等。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CT扫描大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呈“类圆形”或“团块状”。所有病灶都有占住效应,水肿程度不一。结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CT、MR扫描有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恼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为其更好的明确诊断做出帮助。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3年6月确诊为原发淋巴瘤的20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MRI和CT影像特点。结果患者中,病灶单发15例,多发5例。位置全脑均发。幕上18例,幕下2例。病灶平均(2.6×2.5×2.3)cm。在CT断层图像上,病灶多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大小一般在直径2cm左右,较好分辨。CT图像上来看,患者颅内肿块平扫多为等密度或者高密度,在接受检查的20名患者中,14例为高密度肿块。进一步对20名患者进行增强扫描,20例全部强化,18例是均匀而明显强化;2例为环形明显强化;MRI上,病灶边界清楚,信号均匀,TIWI上为等、低信号,T2WI上为稍高信号或是等信号,增强多均匀,其中有2例不均匀强化和2例硬膜尾征。病理结果20例均为B细胞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结论CT和MRI在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中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确诊较难,还是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表现。结果:10例中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8例,共检出病灶35个,分别位于额叶、顶叶、胼胝体、基底节、小脑半球、小脑蚓。病灶可有不同程度水肿及占位效应,MRI平扫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亦可为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为明显均匀或欠均匀结节、团块样强化,少数为环形强化,可有“缺口征”、“尖角征”。结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