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治疗难治性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颈部吻合口瘘溢出患者采用自制带素细导管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结果 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吻合口狭窄发生。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难治性颈部吻合口瘘患者采用自制带囊细导管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治疗效果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难治性颈部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食管癌术后难治性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给予连续冲洗法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21 d。结论连续冲洗法是食管癌术后难治性颈部吻合口瘘的一种快速、简单、价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共诊治8例食管癌胸内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病人,对其发生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痊愈出院,1例吻合口瘘愈合后吻合口闭锁带空肠造瘘管出院。结论针对吻合口瘘应预防为主,胸内吻合口瘘应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中毒症状轻、一般状况较好、胸腔积液有局限可能的患者,采用相应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效果。颈部吻合口瘘发生后对全身的影响较轻,一般通过局部引流和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瘘口多会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形成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肿瘤,行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患者60例,其中胸腔内吻合48例,颈部吻合12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胸腔内吻合口瘘48例,死亡4例.颈部吻合口瘘12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注意手术操作及改进吻合方法是减少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确切的感染控制和充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霍红  张欣宇 《护理学杂志》2011,26(24):39-40
目的 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给予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给予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与正常引流、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以及防止引流管脱出等护理.结果 20例胰肠吻合口瘘全部自行愈合,未发生出血及腹腔感染.结论 持续腹腔冲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引流管冲洗护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治疗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高危性肠道吻合口周围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3例具有肠道吻合口瘘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分为两组.改良组(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9例;对照组(带蒂大网膜未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4例.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肠道重建均使用同一家公司吻合器吻合,肠道肿瘤患者均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病情程度和治疗转归.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改良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3% (3/69),其中小肠吻合口瘘、小肠结肠吻合口瘘、结肠吻合口瘘各1例.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5% (8/64),其中十二指肠吻合口瘘1例、小肠吻合口瘘2例、小肠结肠吻合口瘘2例、结肠吻合口瘘3例.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3,P<0.05).改良组3例吻合口瘘患者最高体温<38.2℃,平均WBC计数为8.4×109/L;体格检查无明显腹膜炎播散表现;吻合口区域腹腔引流管有少量浑浊样引流物,无明显肠内液引流物;腹部和盆腔CT检查示局部炎性包裹,吻合口周围少量的液气混杂密度影.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最高体温>38.5℃、平均WBC计数为14.4×109/L;体格检查具有明显的按压痛、反跳痛表现;腹腔引流管有肠内容物流出.改良组3例吻合口瘘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中,7例患者二次手术行清创引流,同时1例行空肠造瘘,3例行回肠造瘘;经过二次手术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腹部疼痛症状消失;二次术后2个月后拔除空肠造瘘管,4个月后行回肠造瘘还纳术.1例患者因全身炎症反应、MODS死亡.结论 带蒂大网膜覆盖肠道吻合口周围,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能减轻吻合口瘘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结果吻合口瘘发生在术后3~10 d,平均(4.7±1.1)d。中途转院治疗1例,死亡1例,其余35例患者完全愈合,愈合时间7~29 d,平均(12.3±2.5)d。结论良好的医患沟通、合理膳食、胸管和胃管科学护理可促进吻合口瘘的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纵隔瘘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 902例行食管癌颈部吻合手术发生的25例颈部吻合口-纵隔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01—2007-12间食管癌颈部手工吻合手术720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纵隔瘘2例;2008-01—2010-12间食管癌颈部机械单层吻合手术2 431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纵隔瘘22例;2011-01—2013-01间改进手术方法后食管癌颈部吻合手术751例,颈部吻合口-纵隔瘘1例。10例颈部吻合口-纵隔瘘发生在右开胸三切口颈部吻合手术;15例吻合口-纵隔瘘发生在左开胸二切口颈部吻合手术。25例患者合并各种并发症21例,行口服造影剂胸透、CT检查及胃镜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脓腔引流、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25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口-纵隔瘘发生主要与吻合方法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有关。造影、CT及胃镜检查可确诊。早期诊断、充分引流及良好的营养支持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合方法是预防颈部吻合口-纵隔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部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价值。方法将98例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1例采用颈部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更换敷料治疗。对比2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部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能有效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覆盖包绕吻合口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 将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加带蒂大网膜覆盖包绕吻合口的10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将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的11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发生吻合口瘘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2.94%),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5例(4.42%).两组病例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吻合口瘘病例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轻.结论 带蒂大网膜覆盖包绕吻合口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无明显预防作用,但是对减轻发生吻合口瘘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有助于吻合口瘘的后续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