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泛切除肝叶超越其残留肝功能时可增加肝衰竭的危机,为了克服这一危机可采用术前门静脉分支栓塞术,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已证实门静脉结扎例肝叶萎缩,而门静脉未结扎侧肝叶代偿肥大,以往仅着重门静脉分支结扎(PBL)后际体积的变化,作者进一步研究肝劫能的改变。取Wistar鼠,在麻醉下剖腹,用4-0丝线结扎供应左肝外侧叶和中叶的门静脉支。假手术组同样显露门静脉支但不结扎。2天后两组均切除肝左外侧叶和中叶。在第3组,仅切除肝左外侧叶和尾叶。在肝切除当天和肝切除后1、2、3、7天再次剖腹,切除不足0.1g肝组织作腺嘌呤核苷酸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PVL)二步肝切除术(ALPPS)大鼠模型。方法:将健康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PVL组、ALPPS组、假手术组。PVL组行肝左外叶、左中叶、右叶门静脉分支结扎及尾状叶切除,保留肝右中叶分支;ALPPS组在PVL组手术的基础上,将肝左中叶与右中叶在缺血带处离断;假手术组仅游离出门静脉各分支,不结扎。检测大鼠术后肝再生率(HRR)、肝功能情况,以及肝左中叶病理损伤程度与肝右中叶Ki-67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LPPS组、PVL组术后各时间点肝右中叶HRR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第4、7天ALPPS组肝右中叶HRR明显高于PVL组(155.96%vs.118.15%;174.86%vs.133.55%,均P0.05)。PVL组术后早期肝功能指标好于ALPPS组(均P0.05),但后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LPPS组术后第1天肝左中叶坏死明显多于PVL组;ALPPS组肝右中叶Ki-67表达第2、4天明显高于PVL组(85.36%vs.61.84%;43.40%vs.29.06%,均P0.05)。结论:ALPPS与PVL均能促进肝再生,并且ALPPS比PVL能更快的促进肝再生;成功建立大鼠ALPPS模型,为研究ALPPS肝再生机制及相关并发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位劈离联合门静脉结扎对大鼠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门静脉结扎组(PVL组)、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组(ALPP组)、脾脏劈离联合门静脉结扎组(ASPP组)和肾脏劈离联合门静脉结扎组(AKPP组),分别于术后第2、4、7天检测右中叶肝再生率,ALT、AST和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表达数量。结果ALPP组、ASPP组、AKPP组与PVL组比较,术后第4、7天肝右中叶显著增生(F=3.750,P〈0.05;F=16.398,P〈0.01),肝组织PCNA阳性表达数术后第4、7天显著增高(F=6.860,P〈0.01;F=3.810,P〈0.05)。ALPP组与其余三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浓度术后第2、4天显著增高(ALT:分别F=8.812,21.929;AST:分别F=36.393,6.468;P〈0.01)。ASPP组、AKPP组与ALPP组比较,术后肝右中叶增生率、肝组织PCNA阳性表达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位劈离联合门静脉结扎与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均可显著促进大鼠肝脏再生。而大鼠肝脏再生机制可能与肝脏、脾脏或肾脏的离断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应激反应以及通过特定通路促使某些细胞因子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门静脉阻断术(PVL)后荷瘤大鼠不同肝叶肿瘤的生长.方法 将27只雄性大鼠平均分为3组.A组为无荷瘤大鼠,B、C组为荷瘤大鼠.A组(对照组)和C组(实验组)大鼠行PVL术,B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测算不同肝叶上肿瘤生长的体积变化及肿瘤生长率.结果 C组门静脉结扎肝叶上的肿瘤体积增生明显高于B组[ (54.90±32.17) mm3比(28.41±11.04) mm3,P<0.05],而无门静脉结扎肝叶上的肿瘤体积增生及肿瘤生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L术可加速大鼠门静脉结扎肝叶上肿瘤的生长,但不会促使无门静脉结扎肝叶上肿瘤生长的加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静脉结扎术(PVL)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荷瘤大鼠不同肝叶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将1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组.均为荷瘤大鼠,A组行PVL术,B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扎肝叶与非结扎肝叶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速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测算结扎与非结扎肝叶上肿瘤的体积变化,分析血流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A组PVL肝叶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B组[(4.34±0.53) ml/min比(2.07±0.04) ml/min,P<0.05],且与结扎肝叶肿瘤体积增加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PVL肝叶的肝动脉血流增加是PVL术后结扎侧肝叶肿瘤生长加速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门静脉结扎(PVL)和门静脉栓塞(PVE)后肝切除前剩余肝体积(FLR)增长率和其他围手术期结局指标。方法 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关于PVL与PVE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项研究,共43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PVE组与PVL组FLR增长率、术后病死率、肝功能衰竭和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较PVE能明显增加FLR。结论 PVL与PVE在肝切除术中有着相似的FLR增长率、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ALPPS 相比PVE能明显加速FLR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内干/祖细胞在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一期手术后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ALPPS组、门静脉结扎(PVL)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行ALPPS一期手术、单纯PVL和假手术。分别在术后1、2、3、7 d检测各组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与肝右中叶肝再生率(HRR),并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标Ki-67与肝内卵圆细胞(干/祖细胞)标志物OV-6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LPPS组与PVL组术后1~2 d的转氨酶与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在ALPPS组的升高水平均大于PVL组(均P0.05);ALPPS组与PVL组术后肝右中叶HRR及肝组织Ki-67阳性率明显升高,但ALPPS组在术后3、7 d的HRR明显高于PVL组,术后2、3 d的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PVL组(均P0.05);ALPPS组与PVL组术后肝组织均有明显OV-6表达,但ALPPS组术后2、3 d的OV-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VL组(均P0.05)。结论:ALPPS一期手术诱导的肝再生明显优于PVL,机制可能为ALPPS术后较高的炎症状态使激活肝内干/祖细胞的动员和活化,从而促进快速肝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C57BL/6J小鼠肝脏的解剖及建立70%、90%标准肝部分切除模型。方法60只成年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3组。A组小鼠称量体质量、全肝质量及各肝叶质量,计算全肝质量/体质量比、70%和90%肝比例。采用直视下分步单纯丝线结扎肝脏解剖功能单位后再切除肝叶的方法,B组行70%肝切除;C组行90%肝切除。观察术后动物生存情况。结果小鼠全肝质量为(1.325±0.029)g,体质量为(26.5±1.14)g,左外侧叶质量为(0.433±0.041)g,中叶为(0.411±0.035)g,右前叶为(0.140±0.011)g,右后叶为(0.175±0.015)g,尾状叶为(0.099±0.006)g,全肝质量/体质量比为(4.92±0.13)%。肝左外侧叶与中叶之和约占全肝比重的70%;仅剩余尾状叶则切除肝比重约为90%。B组和c组手术成功率为100%,B组术后1周动物存活率为100%,C组术后1d存活率为30%(6/20),2d存活率为0。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小鼠各肝叶比例。采用直视下分步单纯丝线结扎肝脏解剖功能单位后再切除肝叶的方法,极易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70%和90%标准肝部分切除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手术方法结扎门静脉分支,观察对侧肝脏的再生状态。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结扎组和假结扎组,在乙醚麻醉下行门静脉左支结扎和假结扎手术,分别在术后第1、2、3、7及14d用乙醚麻醉动物,心脏采血检测血清ALT值,取出肝脏后称重量;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计数肝细胞核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计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在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血清ALT值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在术后第1d升高(P〈0.01),但在第2d开始恢复正常;②肝脏重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细胞核分裂指数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术后第1~3d明显升高,第2d达高峰,第3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结扎组(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④PCNA阳性细胞计数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术后第1~3d明显增多,第2d达高峰,第3d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假结扎组(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①大鼠门静脉左支结扎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重量;②大鼠75%肝叶的门静脉分支结扎不影响肝功能,是安全可行的;③大鼠门静脉分支结扎可以作为研究肝脏再生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 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23例患者均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其中22例于腹腔镜下成功结扎门静脉右支(2例因暴露门静脉右支困难,同时行胆囊切除),1例患者因分离门静脉时出血,中转开腹行门静脉右支结扎.3例多发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1周加行TACE,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健侧肝脏肿瘤RFA治疗.2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不适、低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反应,无腹腔出血、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术后1周AST、ALT和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右半肝体积逐渐缩小,术后3周患者右半肝体积为(590 ± 154) cm3,较术前(698±135)cm3明显缩小,术前与术后右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P<0.05);术后3周左半肝体积为(408±149) cm3,较术前(331±68) cm3增生,术前与术后左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由术前的67%±15%缩小至术后3周时的60%±18%,术前与术后1、2、3周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5).二期肝癌肝切除术:经CT检查评估后,23例患者中,2例因左半肝增生不明显、2例因术后(其中1例患者术前健侧肝脏发现转移癌)3周出现广泛肝内转移失去手术机会,2例失访,3例主动放弃二期肝癌肝切除术,14例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后2~4周行二期肝癌肝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0.9%(14/23).其中扩大右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8例、不规则右半肝切除4例.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肝衰竭、严重腹腔积液、腹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治疗后预留剩余肝脏增生,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二期手术机会,且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Fan J  Wu Z  Tang Z  Yu Y  Zhou J  Qiu S  Zhang B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8-11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总结近10年11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左或右支癌栓切除或经左、右支断端取栓或切开主干取栓,其中2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癌栓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32例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经门静脉导管化疗。另14例PVTT患者仅行保守治疗(非手术组),20例PVTT患者行探查  相似文献   

12.
Han F  Zhou JX  Zhang L  Han Y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63-765
目的总结肝叶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和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至2003年收治1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8例中66例实施了姑息性治疗;52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中联合肝切除者47例,肝切除中11例实施了联合门静脉切除和重建。行肝切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合并门静脉切除者为27.3%;1、3年的存活率仅行肝切除者和合并门静脉切除者分别为85.7%、31.4%和81.8%、2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姑息治疗组仅5例存活超过3年(7.58%),无5年生存者。结论门静脉浸润不是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禁忌证,肝叶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和重建提高其治愈切除率,改善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体外观察幼猪供肝的解剖学特点,总结辅助性部分肝移植供肝修整分割经验。方法16头幼猪供肝灌洗取出后于体外进行解剖学观察,借用探针条探查肝动脉和胆管,用刮扒水洗法切除左半肝,断面管道仔细结扎,余下右半肝作为供肝。结果幼猪肝脏质地脆嫩,分为左外侧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侧叶和尾状叶等5叶。其各部分体积、质量与其体质量呈正相关。肝中裂较浅,但其间少有门静脉交通支存在。肝固有动脉可有变异。肝静脉均于肝内汇入下腔静脉,左半肝回流静脉多有共干(14/16)。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均短,肝内下腔静脉下段肝实质较薄。16例供肝修整分割均顺利完成,断面管道显露清晰,复流后充盈良好,肝断面出血少。结论根据幼猪体重可估计其肝脏各部体积和质量;刮扒水洗法行供肝体外分割简便实用;获得的右半肝作为供肝,其肝上下腔静脉易于与受体肝内下腔静脉端侧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实质劈离在促进门静脉部分结扎(PVL)大鼠预留肝脏(FLR)再生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PVL组、PVL+肝实质完全劈离(ALPPS)组、PVL+肝实质部分劈离(PVL+PLP)组、PVL+结扎侧肝叶劈离组(PVL+PLL)、PVL+脾脏射频消融组(PVL+RFA)和假手术组(Sham), 术后按1、3、5、7 d共4个时相点分别处死动物采取标本, 每一时相点4只大鼠, 每组共16只大鼠。分别测定预留肝脏质量和门静脉压力,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HG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及磷酸化组蛋白H3(pH3)的表达并计算阳性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 组间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法)行两两比较。结果 PVL+PLP组的FLR质量与体重之比(RML/BW)...  相似文献   

15.
通常正规肝叶切除时控制门静脉及肝静脉出血的方法是使用血管钳和结扎。由于上述静脉血管在肝外走行短且管径宽大,单纯结扎易滑脱或损伤管壁。为此,作者根据Voyles等所介绍的利用血管钉合器结扎肝右静脉的方法,总结了80例广泛肝切除使用血管钉合器的经验。作者提出,肝叶切除前先控制肝门血管,结扎拟切除侧的肝左或肝右动脉并切断。游离胆总管牵扯于一侧显露其后方的门静脉并游离。肝外右侧门静脉常有一后下小分支需先分离结扎。根据血管管径选择合适的血管钉合器,由拟切断的门静脉左支或右支的深  相似文献   

16.
自1990年6月~1995年6月,采用右肝后叶胆管切开整形治疗右肝后叶胆管狭窄及结石16例,并观察了右肝后叶胆管与门静脉右后支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右肝后叶胆管与门静脉右后支的关系较恒定,即门静脉右后支由门静脉右干发出后,于右肝后叶胆管起始部附近的右前向右后上方斜行,沿9~11点方向切开右肝后叶胆管可避免损伤门静脉的右后支,右肝后叶胆管的显露常需要行Ⅳ段或Ⅳ+Ⅴ段部分肝切除,其中行Ⅳ段部分肝切除6例,行Ⅳ+Ⅴ段部分肝切除者4例。16例行胆管整形后均行胆肠Roux-Y吻合,并行右肝后叶胆管U管支撑引流,U管平均留置时间3.4个月。手术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25%(4/16),残留结石率为12.5%(2/16)。远期随访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3.75%(15/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静脉系统三维解剖结构及其与左侧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的1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CT影像学资料并重建门静脉系统三维图像,进行门静脉系统解剖结构分型,并分析其中61例左侧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CT或MR二维图像及其临床资料,记录肿瘤原发部位,观察肝转移病灶的位置、数目以及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类型。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MV)和脾静脉(sV)汇合成门静脉主干(MPV),在肝门处分为门静脉右支(RPV)和门静脉左支(LPV)进入肝脏(A型)者占83.98%(152/181),其中肠系膜下静脉(IMV)汇入SMV(A1亚型)65例(35.91%),IMV汇人SV(A2亚型)64例(35.36%),1MV汇入门静脉角(A3亚型)23例(12.71%);其他变异(B、C和D型)者29例,占16.02%。61例左侧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IMV汇人门静脉角者12例,其肝转移灶均分布在肝左右叶(100%);而IMV汇入SMV或SV者49例,其肝转移灶分布在肝左右叶者30例(61.22%),分布在肝左或右叶者19例(38.78%),两种IMV汇入门静脉类型其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9例IMV汇人SV的患者中,肝内门静脉为2支型(A2亚型)者28例,其肝转移灶分布在肝左右叶者21例(75.00%),分布在肝左或右叶者7例(25.00%);而肝内门静脉为3支型(B2+C2亚型)的11例中,肝转移灶分布在肝左右叶者3例(27.27%),分布在肝左或右叶者8例(72.73%),两者的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伊〈0.01)。结论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与左侧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附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35例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Ⅲa型16例,行肝门部胆管切除8例,行联合右半肝+右侧尾状叶切除7例,行联合右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左支吻合1例。Ⅲb型19例,行肝门部胆管切除8例,行联合左半肝+左侧尾状叶切除9例,行联合左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1例.行联合左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肝固有动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1例。结果本组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113个月。肝门部胆管切除病例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为37.5%,联合肝叶切除病例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73.7%,3例联合肝叶切除+血管切除病例均获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肝门部胆管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联合肝叶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6%。3例联合肝叶切除+血管切除病例术后均无胆肠吻合口漏、肝断面坏死、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肝叶切除,必要时行受累分叉部血管切除重建,有益于提高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ϸ�������г�����������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介绍用肝门区域血管阻断法切除最大径10~30cm,且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96例的经验。复发的相关因素和疗效。方法 用肝门务砭解剖法游离阻断相应血管如肝右叶或右叶多亚役切除阻断肝动脉(HA)和门静脉(PV)右支(54例次),中叶切除阻断睡PV右前支和HA和PV左内支(10例次)、左叶切除阻断HA和PV左支(11例次),左外段切除阻断HA和PV左外支(15例次)。结果 (1)手术死亡率3.1%;  相似文献   

20.
肝门区域血管阻断法切除巨大肝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肝门区域血管阻断法切除巨大肝癌的治疗经验。方法:①右叶肝癌阻断右肝动脉夔门静脉右支;②中叶肝癌阻断右前支肝动脉、门列脉右前支,切断左内支肝动脉及门静脉左内段2 ̄5个分支;③左叶肝癌切断左内外支肝动脉,事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左支。结果:全组90例,术后生存87例,5、4、3、2、1年和〈1年的生存率依次为17.7%、18.0%、28.6%、53.0%、82.4%和17.5%。手术死亡3例。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