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艳 《广西中医药》2011,34(1):16-17
目的:观察中药泡足对糖尿病高危足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0级糖尿病足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泡足.结果:观察组经中药泡足后.皮肤发凉、麻木感、感觉迟钝、肢端刺痛或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泡足对糖尿病高危足疗效...  相似文献   

2.
足踩提牵快速掌屈尺偏旋前法整复Cole's骨折183例报告山东莱芜钢铁总厂特钢医院(271105)赵怀志杨爱义葛长官卢明书自1990~1995年,笔者采用足踩提牵快速掌屈尺偏旋前法整复Cole's骨折18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采用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俞穴、患侧京骨穴.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足内翻角度、berg平衡能...  相似文献   

4.
手足发绀症是指因双手足皮肤小血管痉挛所引起的持久的无痛性对称性发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人的指(趾)和手或足持续偏冷,多汗,可伴有肿胀;触诊脉搏正常.不伴有闭塞性动脉疾患.发病年龄通常在25~45岁.青年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陵泉透阴陵泉、丘墟透照海、三阴交透悬钟等穴位用透穴法针刺后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2例.结果:痊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足内翻,疗程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邓铁涛教授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邓铁涛教授浴足方浴足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内服基础降压药,加用浴足方浴足;对照组内服基础降压药,加用温水浴足.观察2组降压效果、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在降低舒张压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5).改善阴虚阳亢型-临床症状,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浴足方浴足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2002年1月-2010年5月,笔者采用腕踝针治疗纯感觉性卒中3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7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4例,高血脂病史9例,糖尿病史14例,冠心病史12例,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史5例.全部患者均为急性发病.表现为偏身麻木4例;不累及面部的偏身麻木6例;一侧上、下肢麻木6例;一侧面部及上肢麻木3例;一侧口角周围面部及同侧手指麻木8例;一侧手、足麻木3例.除麻木感外,伴有肢体刺痛3例、发凉4例、灼热1例、紧束3例、蚁走感5例、僵硬2例、沉重感2例.患者神志清楚,无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及锥体束征.就诊时血压增高16例,偏身性或局限性浅感觉减退23例,偏身性深浅感觉均减退3例,局限性皮层觉减退1例,无感觉障碍体征3例.  相似文献   

8.
自 1995年以来 ,作者采用局部封闭结合中药薰洗治疗跟痛症3 6例 ,42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 6例中 ,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3 6~ 60岁不等 ,平均 45岁 ;病程 4个月~ 3 a不等。 3 6例均在门诊治疗 ,均以疼痛就诊 ,疼痛以在站立时或行走时剧烈 ;疼痛部位 :跖底跟骨结节偏前有痛点者 3 2足 ,跟骨前内侧有痛点者 5足 ,跟骨前外侧痛者 4足 ,弥漫性痛者 1足 ,其中 2 8例跟骨侧位片示有跟骨骨刺。2 治疗方法2 .1 局部封闭 :准确找好压痛点 ,强力碘消毒后 ,泼尼松龙 0 .5~1m l,加 2 %利多卡因 2~ 3 m l垂直刺入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邓铁涛浴足方浴足护理高血压病临床降压效果的观察 ,为中药浴足方浴足降压的推广应用及中药护理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2 4 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12 0例 ,内服基础降压药 ,每天下午用浴足方浴足 1次 ;对照组 12 0例 ,内服基础降压药 ,每日下午用温水浴足 1次 ,测量 2组浴足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压。结果  2组高血压患者疾病疗效判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 2周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 2周后的差值 (疗前值 -疗后值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病 ,方法简单 ,疗效确切 ,安全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前足疾病,包括第1跖趾关节外偏和轴间旋转,可引起疼痛,穿鞋困难及运动中前足生物力学完整性丧失。对拇外翻的治疗有多种术式可以选择。自2000~2005年,作者应用改良McBride加第1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拇外翻23例30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反复下腰痛和下肢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大症状.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包括CT、MRI等)结果,可以确诊.需与以腰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腰痛伴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和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相鉴别.推拿保守治疗多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为主,取相应的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及阿是穴等以一指禅推法、滚法、扳法、按法、揉法和拿法等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取腰腿部阿是穴、腰部夹脊穴,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承山和昆仑穴,采用滞针法治疗56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并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上述穴位治疗40例为对照.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6.4%和90.0%.  相似文献   

13.
针刺大肠俞、关元俞、腰3~5夹脊穴、环跳、委中和阳陵泉,起针后在大肠俞和关元俞行温和灸,治疗5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痊愈31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针刺病变部位的腰部夹脊穴,进针深度30 mm,运用平补平泻手法,并配合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了16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结果显效65例,良好53例,有效3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3%.  相似文献   

15.
应用推拿结合针刺方法治疗运动员急性腰扭伤76例,先推拿膀胱经和督脉穴位,以促进腰部肌肉恢复,然后针刺水沟,委中和跗阳,经过5次治疗,痊愈46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  相似文献   

16.
以天柱、完骨和枕大神经皮下浅出点为主穴,顸枕部疼痛,配合后溪和昆仑穴;顶颞部疼痛,配合中渚和丘墟穴,针剌治疗56例枕神经痛患者,结果临床治愈31例,好转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相似文献   

17.
采用颈椎仰头位旋转复位法,配合针刺风池、天柱、安眠、第1和第2颈椎夹脊穴、脑空、玉枕和外关,治疗了54例枕大神经痛患者,全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取L4、L5、S1夹脊穴和环跳为主穴,根据病变部位配相应穴位,进行电针治疗,然后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以牵引治疗60例为对照.治疗3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7.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的“灵龟八法取穴疗法”对肾虚血瘀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肾虚血瘀型腰痛患者60例,均为腰椎退行性改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在灵龟八法取穴疗法基础上加用双侧委中、肾俞(共8个穴位)治疗;对照组予以“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常规腰痛取穴(双侧腰段夹脊、肾俞、委中、次髎共8个穴位)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2周后分别评估、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腰椎评分(JOA)及疼痛评分(VAS)。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临床应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肾虚血瘀型腰痛,“灵龟八法取穴疗法”较“常规腰痛取穴疗法”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2019年2月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92篇,包含74个腧穴,共使用1494次,经络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54.89%)和足少阳胆经(34.74%)为主;选穴部位以下肢(83.13%)为主;常用穴位依次为环跳(188)、委中(154)、阳陵泉(143)、承山(117)、昆仑(110)、大肠俞(88)、秩边(87)、悬钟(82)、肾俞(78)、承扶(56)。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以循经、局部取穴为主,重视本经配穴及阳经腧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