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案一:王××,女,29岁,工人,1985年4月7日入院。患者产后三天开始恶寒发热,时作时止,发无定时。体温39℃~40℃。产时出血稍多,经用西药治疗,热退出院。然当晚复见寒热往来,胸闷头痛,口淡乏味,少腹作胀,恶露量少,故又入院治疗。西医经用青霉素及氯霉素治疗二天无效,即请中医会诊。查:体温39℃,恶露量极少,色红质稠,舌苔淡黄,脉弦数。血象:白细胞6000/立方毫米,中性55%,淋巴20%。诊断:产后热入血室。治宜和解少阳,清热化  相似文献   

2.
1 热入血室致高热不退彭某 ,女 ,2 1岁 ,未婚 ,医师。 1984年 8月 2 1日初诊。同年 6月 15日正值月经来潮 ,因天气炎热 ,则汲取井水冲凉 ,冲凉后即月经中断。半月后感小腹胀痛不适 ,恶寒发热 ,入暮尤甚 ,且日渐加重 ,虽服用抗生素 ,诸证仍未减 ,于 5天前起体温持续在 39℃~ 40℃不退 ,血培养未发现致病菌 ,尿培养未发现异常致病菌。即请中医科会诊。诊见小腹硬满 ,压痛 ,小便通利。舌红边尖有瘀点、苔黄 ,脉沉弦而涩。近 2月月经未潮。据此脉证乃热入血室证 ,为经期感受寒邪 ,郁久化热 ,邪热与血相搏。遂仿小柴胡汤意合抵当汤化裁。药用 :…  相似文献   

3.
热入血室案     
王××,女,27岁.1993年11月25日诊,住院号189399.主诉:持续发热,头痛1周.患者一周前逢月经来潮,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湿上午37.2 C~38.0℃,下午及晚上39.0℃~40.2℃.伴恶寒、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经血至今仍淋漓不尽,色暗红,夹血块.下腹胀感.入院前使用多种抗生素、感冒药无效.查体:体湿38.4℃,双颌下、锁骨上窝扪及黄豆大淋巴结各1枚,双颈部扪及串珠状米粒至小花生米大淋巴结,可移动,轻触痛.余(一).中医诊断为“热入血室”,拟小柴胡汤加味:柴胡、青蒿、党参各15g,黄芩、银花、制半夏各12g,甘草5g,生姜4片,红枣5枚,连翘10g,桃仁8g,川芎9g.5剂,次日体温降为37.5℃,第3日体温正常,月经干净.唯觉神疲乏力、头晕、口干、纳差,改用新鲜山药15Og,水煎一大碗,分次温服,病告愈.[体会]我们认为,妇女适缝月经来潮出现恶寒、高热等证,如能排除感染性、传染性、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即可诊断为“热入血室”,不必诸证悉具.本案中我们针对其有经逾期淋漓不断、小腹胀感,在小柴胡汤原方中加桃仁、川芎,旨在活血行气、安宫调经;鉴于其恶寒、高热、多处淋巴结增大,加银花、连翘、青蒿、以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热病之后,气阳两虚,故  相似文献   

4.
热入血室;就其临床所见,多指妇女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若正值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甚或产后气血大伤之际,血海空虚,外邪余热乘虚而入,与正气相争,搏结于血室,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即称为“热入血室”。  相似文献   

5.
易××女30岁已婚教员住院号809124 患者因高热恶寒,头痛,咳嗽增剧一天。于一九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入院。入院前二天,咽喉痛,咳嗽,声嘶仍坚持上课,曾服“复方新诺明”未效。今天傍晚,高烧恶寒,头额昏痛,步履振动头痛更甚,全身酸疼,四肢乏力,咳嗽无痰,不呕,不思饮食,经门诊收住院。入院检查:体温39℃(腋下体温),体征检查,血常规,胸部拍片无异常。初步诊断:病毒性感冒。住院经过:住院四天,经用青霉素,板兰  相似文献   

6.
热入血室,就其临床所见,多指妇女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若正值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甚或产后气血大伤之际,血海空虚,外邪余热乘虚而入,与正气相争,搏结于血室,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即称为“热入血室”。其治则,因血海本虚,不论是热被血截或邪热瘀阻胞宫,皆不可妄用破血之剂。若或热迫血行,亦不应一派清热凉血。以防滞邪外出,达邪外出为当务之急。肝经过腹环阴,从肝施治,但可透达血室之热,又可解少阳之郁。举提下陷之邪,清解内陷之热,清透兼施,扶正祛邪。其具体一治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条文相同。然温病学观点与之不同。如叶天士言:“如经水适来适断,邪将陷血室,少阳伤寒言之详翻……但数动与伤寒不同。仲景立小柴胡汤……。”说明伤寒虽为寒邪,但逐渐化热入里,且热邪初陷,证见往来寒热如疟状。治疗除针刺期门外(不用药),可用小柴胡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5岁.初诊日期:2010年6月12日.主诉:两胁部发热、胀闷30年.病史:30年前因产褥期受凉、劳累,渐出现乏力、骨节疼痛等症,尤其自觉心胸两胁部发热、胀闷,持续不已,诸症每因劳累及情志不畅而加重.近年,除上述症状不解外,复感头部及四肢发凉、怕冷,穿厚衣戴帽亦不觉暖,身体困重,纳少.曾去多家医院就诊,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刘××,女21岁,河北省人。1976年7月3日初诊。患者不能自述病情,由家属陪伴就诊。见患者神志失常,谵语如狂,手舞足动,时作推人之势,并有恐惧不安之象。其家属介绍:一周前曾患外感,发热恶寒。后寒热止,则自觉胸胁胀满,心烦意乱,耳中如闻异声,眼中如  相似文献   

9.
王××,女,30岁,社员。两月前,因女儿患痢高烧发痉而住某医院,陪伴期间自己也患外感而高热,月经适来,每至夜晚妄闻妄见,恐惧烦躁,胡言乱语,语无伦次,胸部自觉闷热难支。曾自用剪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治愈热入血室多例,现仅录数则,聊供诸同道探讨,谬误之处,伏望指正。邻村王某,女,17岁,1983年3月初诊。自诉:往来寒热,头痛、浑身拘紧,若缚绳索,入夜烦躁,时有谵语,舌略红苔黄、脉弦数。  相似文献   

11.
肖××,女,28岁,已婚,工人。住院号94488。病人因寒热及上脘阵痛一周。于1961年5月4日入院。入院前一周渐觉上脘胀痛,经脐区终至满腹皆痛,拒按,呕出食物残渣,无吐蚘,呕次不多。病起有畏寒发热、无出  相似文献   

12.
热入血室     
一、林×,26岁,未婚。经水适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脐下腹痛,经水量少色黑,兼挟血块,舌质红,舌苔白,脉小弦紧.诊为“热入血室”,治以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当归、丹参、赤芍、桃仁、川楝等利气活血祛淤之品,先投一剂,以观药效。二诊:药后症瘥,但经量增多,挟血块,脐下仍疼,口苦,脉弦紧.药已中病,但邪淤未去,转用柴芩四物汤去熟地,加元胡、丹参、  相似文献   

13.
热入血室     
<正> 陈×,女,17岁,学生。1978年12月11日初诊。患者平素体健,15岁月经初潮,每次经期除略感腰酸腹胀外,余无不适。半年前,不慎感冒,当时头身困疼,轻度发热,值此适逢经水来潮,旋即寒战高烧,伴头痛恶心等症,急诊入当地医院治疗。寒热不减,每日上午症状较轻,下午加重,体温最高为40.3℃,深夜汗出热退,体温降至正常。临床曾疑及结核、伤寒、疟疾、血液病等,但经过有关相应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热入血室     
周××,女,16岁,学生,1984年12月5日就诊。二年来,患者每于月经来前哭笑不常,嚷骂亲人,有时赤脚踏雪出走十里远也不自知。月经后症状渐去。投医数处,或以为脏躁,或以为周期性精神病,或以为狂症,众口纷坛。屡用甘麦大枣汤、血府逐瘀汤、朱砂安神丸、礞石滚痰丸及镇静药,症反增剧。其父母伴陪就诊,未甫坐定、掷巾甩履,语出不洁,时而傻笑不止,时而詈其父母。满脸通红,其母诉说常掬水潦面,有时将头埋于冷水中恒久不出,嚷叫“热  相似文献   

15.
热入血室     
陈××,女,24岁。婚前两周,因事途中遇雨,次晨又感寒冷,便觉头昏恶寒,下午旋发高热。是夜经水适来,入夜诸症加剧,烦躁不宁,口渴不多  相似文献   

16.
热入血室     
郑冬妹,女,29岁,工人。患者因月经来潮忽然中止,初起发热恶寒,继即寒热往来,傍晚热更甚,并自言乱语,天亮时出汗,汗后热退,又复恶寒。神倦,目赤,咽干,口苦,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九天不大便,脉弦数,舌苔白。经某医疗室血液检查疟疾原虫阳性,诊断为疟疾,按疟疾治疗无效。追询病史,据云:结婚已多年,未曾生育。过去月经不正常,一般都是推迟三、四个月来潮一次,经期甚短,数量又少,继即恶寒发  相似文献   

17.
热入血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入血室一证出自《伤寒论》 ,张仲景论述了有关热入血室证的 3种情况 ,一是经水适来热入血室证 ,原文 143条“妇人中风 ,发热恶寒 ,经水适来 ,得之七八日 ,热除而脉迟身凉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 ,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取之。”原文 145条“妇人伤寒发热 ,经水适来 ,昼日明了 ,暮则谵语 ,如见鬼状者 ,此为热入血室”。二是经水适断热入血室证 ,原文 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 ,续得寒热 ,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 ,故使如疟状 ,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三是阳明里热热入血室证 ,原文2 16条“阳明病…  相似文献   

18.
前言“热入血室”最早見于医籍记載的,要推伤寒論和金匱耍略。伤寒論说:“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得之七八日,經水适来,热除而脉迟身凉,(金匱作“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脇下滿,(金匱无“下”字)如結胸状;譫語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門,随其实而写之。”(“經水适来”原在“发热恶寒”下,文义不順,依山田氏意改。“写”赵本作“取”。)又说:“妇人伤寒发热,經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金匱有“治  相似文献   

19.
1热入血室的由来及其概念 热入血室,首载于《伤寒论》:“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20.
张红梅  陆智义 《新中医》2009,(1):109-110
“热入血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后世医家多有研究,尤以明清之际的温病学家各有发挥。笔者在整理研究历代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对热人血室的证治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