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规范化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采用旧标准漏诊GDM而采用新标准确诊的GDM孕妇共200例,随机分入研究组1(GDM管理组)和研究组2(GDM不管理组),每组各100例。对研究组1给予医学营养、运动和药物治疗,进行规范化管理;选取同期12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GDM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餐后最高血糖)]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和比较3组孕产妇并发症(妊高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围生儿结局(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与治疗前相比,GDM患者治疗后FPG、2hPG、餐后最高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1患者在并发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以及围生儿结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2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各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不同。结论对于GDM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达到正常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其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生儿预后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住院分娩的羊水过少孕妇226例,随机抽取我院同期分娩的羊水量正常孕妇22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就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羊水过少组中过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FGR)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羊水过少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羊水过少伴妊娠并发症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P〈0.05),剖宫产率明显增加(P〈0.01),而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与围生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羊水过少者围生儿结局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羊水过少伴有妊娠并发症者围生儿结局不良,应放宽手术指征,单纯羊水过少者可以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后的围生儿结局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对81例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按自愿原则分组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及传统的补液治疗,观察围生儿结局及产科并发症情况。结果 81例患者中,有11例在羊膜腔灌注后B超诊断胎儿畸形。灌注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周数为(37.1±2.47)周,出生体重为(2738.95±385.90)g,均大于补液组(P〈0.05);而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透明膜病、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低于补液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分娩方式、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能及时排除胎儿畸形,并有效改善围生儿预后,操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GDM和GIGT)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07年9月-12月,糖代谢异常单胎妊娠孕妇24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GDM5例,GIGT12例;选择同期糖代谢正常的单胎孕妇225例为对照组,比较其孕妇、围生儿的最终结局。结果GDM组及GIGT组孕妇及胎婴儿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组。结论应对全部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及确诊,对糖耐量异常者应给予及时治疗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治疗,并分析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09年9月住院分娩的GDM孕妇184例,其中45例GDM血糖未控制组(观察组1)、139例GDM血糖控制组(观察组2)及150例糖筛查正常孕妇组(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经临床治疗后,血糖未控制组母儿并发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孕妇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终止妊娠可以有效地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危险因素,从而对此类高危人群早期进行临床干预,避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对35例GDM及同期35例对照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统计学结果确定相关因素。结果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孕妇年龄、体重指数、GDM史或巨大儿史。结论孕妇年龄、体重指数、GDM史或巨大儿史是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羊水量减少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方法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羊水减少的孕妇60例,羊水指数(AFI)5.1cm-8cm为羊水量减少,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胎心监护,S/D比值测定,B超检查。妊娠结局包括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钙化,分娩方式,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结果羊水减少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羊水正常组(P〈0.05),2组羊水污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减少组剖宫产率高于羊水正常组,2组终止妊娠时间,新生儿窒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围生儿死亡。羊水减少(5.1-6.5)A1组与羊水减少(6.6-8.0)A2组相比较,终止妊娠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钙化A1组和A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量的减少是妊娠不良结局的一个危险信号,为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应重视对羊水量减少孕妇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闫美英  孙伟 《解剖与临床》2011,16(3):237-240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与母婴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13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A(孕周<32周)、B(32周≥孕周<37周)、C(≥37周)三组,比较三组间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围生儿预后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A、B、C三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3%、32.5%和20.3%,A组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孕产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8.1%、17.3%和3.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剖宫产率92.0%,阴道分娩率8.0%(P<0.05);产时子痫发生率剖宫产组为0、阴道分娩组为2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分娩方式死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围生儿死亡率高,且发病孕周越小发生率越高.在保证孕妇安全情况下采取保守治疗,适当延长胎龄,促进胎儿成熟,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与围产结局、围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34例在本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糖尿病(A组)与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正常孕产妇34例(B组),就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围产结局、围产儿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 患糖尿病组孕产妇体重指数>30者及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巨大儿、早产儿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与围产结局有明显影响,需加强孕期管理和产时临床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羊水过少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较好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84例羊水过少孕妇的围生儿情况;比较羊水过少阴道分娩、急诊剖宫产、计划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的围生儿结局。结果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围生儿病率及病死率高;羊水过少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HIE发生率以计划剖宫产组最低;急诊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之间比较,新生儿窒息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剖宫产组与计划剖宫产组之间比较,急诊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HIE的发生率均明显大于计划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围生儿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急诊剖宫产者和阴道分娩者的新生儿结局较差,不失时机的选择剖宫产是改善围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硒及胎盘硒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GDM患者30例(GDM组)及正常妊娠妇女30例(对照组)血硒和胎盘硒水平,并对GDM及正常妊娠妇女各10例胎盘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GDM组孕妇血硒及胎盘硒含量分别为0.0620±0.022mg/L、0.4854±0.085mg/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0783±0.0209mg/L、0.5473±0.0842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DM组孕妇血硒与胎盘硒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0.639,P〈0.001),对照组血硒与胎盘硒水平无明显相关。(3)GDM组胎盘组织病理观察可见绒毛水肿,干绒毛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合体细胞结节增多,细胞滋养叶细胞及血管合体膜形成增加;对照组未见明显上述病理改变。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及胎盘组织中硒的缺乏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的发生有关;硒是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成分,GDM患者胎盘硒水平降低,可导致胎盘GSH-Px活性下降,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胎盘生物膜结构,可能与GDM患者胎盘组织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PARγ基因Pr012A1a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6例GDM患者,平均年龄30.72岁:180例正常对照孕妇.平均年龄28.91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PCR-RFLP)技术.对GDM和正常对照孕妇PPAR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PPARl基因Pr012A1a多态性基因型频率PP:PA:AA在GDM组和正常孕妇组分别为92.4%:7.6%:0.0%和85.0%:13.3%:1.7%.P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在GDM组和正常孕妇组频率分布分别为96.2%、91.7%和3.8%、8-3%。两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P基因型孕妇的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PA基因型(P〈0.01)。结论PPARγ基因Pr012A1a多态性可能与湖北汉族人群GDM的发生无相关性.但与GDM妇女肥胖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c反应蛋白(CRP)预测妊娠糖尿病(GDM)的价值。方法对484名早孕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早孕妇女血清CRP并追踪至孕中晚期,根据孕中晚期75g糖耐量结果分为GDM组、IGT组,选取年龄、孕周相同的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间孕早期、孕中晚期的CRP进行分析。结果GDM的发生率为4.5%、IGT的发生率为5.12%。孕早期3组间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晚期GDM组、IGT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孕前BMI与CRP存在正相关性。当校正孕前BMI进行协方差分析后,GDM组、IGT组血清CRP与正常组血清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组、IGT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妊娠早期血清CRP水平不能预测GDM的发生,孕中晚期血清CRP水平高低对GDM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收集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酮症酸中毒(DKA)的病历,总结其经验教训。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所有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历,分析临床资料和母儿结局。结果2年间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7例,其发病率为0.4%,均未进行正规产检,无糖尿病家族史,占GDM的3.9%,足月活产1例,早产1例,围产儿死亡5例,1例孕产妇死亡。结论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儿安全,应积极诊治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的患病率;探讨糖筛查试验和空腹血糖两种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意义。方法对3280例孕24~28周孕妇进行口服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对1h静脉血糖≥7.8mmol/L者做75g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本地GDM患病率为2.16%;GIGT的患病率为4.82%;GCT异常率为28.23%;空腹血糖作为筛查方法的漏诊率为22.53%,敏感性差。结论本地GDM和GIGT有一定的患病率,应重视和加强筛查工作。糖筛查试验应作为妊娠期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对临床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强化治疗模式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应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强化治疗2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孕妇血糖变化、母体并发症发生及围产儿结局情况。结果21例孕妇血糖控制满意,无严重低血糖及并发症发生,围产儿病死率为0。结论应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强化治疗模式更符合妊娠生理需要,血糖达标率高,母儿结局良好,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余姚地区妊娠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评价其优生优育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在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1180例单胎孕妇(观察组),测定其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进行治疗干预,与同期未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筛查及治疗的单胎孕妇95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180例孕妇中甲状腺功能正常996例(84.41%),临床甲减53例(4.49%),亚临床甲减59例(5.00%),临床甲亢8l例(6.84%),亚临床甲亢31例(2.63%)。观察组早产、因胎儿窘迫行破宫产、新生儿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妊娠期妇女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能及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以便及时治疗干预,对母婴的健康及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按照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诊断标准新增加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探讨IADPSG诊断标准在我国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定期产检、孕24-28w行50g糖筛查试验(GCT)阳性,进一步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照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DDG)诊断标准诊断为非GDM或糖耐量受损(GIGT)的产妇332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符合IADPSG诊断标准分为new-GDM组和non-G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根据IADPSG标准新诊断出的new-GDM患者共44名,其在孕24-28w行糖筛查时的血糖筛查值明显高于non-GDM组孕妇(new-GDM组:9.0±0.9 mmol/L,non-GDM组:8.5±0.6mmol/L,P=0.002)。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妊高症、胎盘早剥、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巨大儿发生率(new-GDM组:20.5%[9/44],non-GDM组:8.3%[24/288],P=0.026)和新生儿出生体重(new-GDM组:3555.6±507.8g,non-GDM组:3357.2±461.5g,P=0.009)均显著升高,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IADPSG诊断标准可诊断出更多的GDM患者,这些患者若未进行血糖控制,其围产期并发症,尤其是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提示IADPSG标准作为我国GDM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根据她们的不同情况和就诊的不同时期分为6组,Ms组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阴性的孕妇,根据就诊的不同时期分为Ms1组、Ms2组、Ms3组。Mse组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MF组为孕妇与配偶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F组为孕妇为非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配偶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各组采用不同的方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结果 Ms1组230例中有22例母亲孕期用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占本组总数9.6%)。Ms2组:372例中有37例母亲孕期用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占本组总数9.9%)。Ms3组287例中有4例母亲孕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用过HBIG(占本组总数1.4%),与Ms1组和Ms2组母亲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率9.6%和9.9%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都非常显著(χ2=17.850,P=0.000);(χ2=20.311,P=0.000)。Mse组32例母亲在孕期都用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占本组总数100%)。MF组72例中有20例母亲在孕期用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占本组总数27.7%)。F组:48例中3例母亲在孕期用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占本组总数6.2%);32例母亲在孕期用过乙肝疫苗接种(占本组总数66.6%)。各组共1041例新生儿生后24h内静脉血乙肝抗原抗体定性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为阴性。生后3个月至1岁随访检测婴儿静脉血1041例乙肝抗原定性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仍均为阴性。结论孕妇或配偶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乙肝e抗原阳性或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孕妇孕期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否则不需要。父母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新生儿生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否则不需要。所有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