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并不少见,但结肠镜位合并先天性巨结肠实属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岁。右腹部包块,便秘6年,外院诊断为畸胎瘤入我院诊治。体检:腹式呼吸,腹部膨隆,无肠型,肠鸣音存在,无气过水声;右腹部扪及20 cm×15 cm×10 cm包块,质地中等,有波动感,无压痛;无其他特殊检查。X线检查:①上胃肠道钡餐检查:示胃窦及十二指肠明显受压并移向左上腹,胃、十二指肠本身无异常,报告:右腹部巨大占位性病变,畸胎瘤?②钡餐72 h后因腹胀、  相似文献   

2.
胃血管球瘤少见,作者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女、49岁。因呕血、黑便10天,于1980年5月22日入院。检查:胃钡餐透视示胃窦部有一直径1.8cm圆形充盈缺损,表面无粘膜,无龛影,边缘光滑整齐。X线诊断:胃窦部良性瘤。其它各项检查均  相似文献   

3.
余剑平  张毅 《四川医学》2001,22(3):310-311
超声内镜 ( EUS)因集普通内镜和超声检查于一体 ,自问世以来倍受推崇。文献大多认为 ,EUS诊断肠粘膜下隆起性病变 ( submucosal elevated lesion)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但对其存在的误诊很少见报道。笔者所见 2例经 EUS误诊为胃十二指肠粘膜下隆起性病变 ,并就其可能的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例 1,男 ,4 7岁。上腹痛、嗳气、反酸 8年。间断服雷尼替丁和吗丁啉 ,症状缓解与复发交替。后来我院行纤维胃镜检查。镜下所见 :胃体和胃窦粘膜红疹样变 ,胃窦大弯侧粘膜局限性隆起 ,约 3cm大小 ,呈半球状 ,表面光滑 ,轻度水肿、充血 ,无糜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成果包括两部分:1.胃体粘膜代胃窦粘膜的胃切除术距幽门静脉3cm紧靠胃壁游离胃大弯至胃网膜右动脉末支处。自胃角切迹近侧1cm紧贴胃壁向上分离小网膜前后叶至贲门下3cm处。自胃角切迹近1.5cm,至距幽门静脉4cm的胃大弯环切浆肌层,剥离胃窦粘膜至距幽门环1.5cm并切断此粘膜。自贲门下3cm至胃网膜右动脉终末支处斜行切断胃体。胃近侧残端小弯侧缝闭,大弯侧留4cm开口。至此,胃近端成管状。环行切除此管近开口  相似文献   

5.
胃嗜酸性内芽肿为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笔者治疗1例,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性,34岁。因上腹部隐痛,反复呕血、黑便4个月,于1996年9月4日入院。体检:消瘦、贫血貌、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剑突不轻度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肿大。胃镜检查:胃角畸形,胃窦前壁溃疡约3.5×3cm,周围粘膜呈堤状隆起,表面附血.迹,活检质硬,易出血。临床诊断:胃窦癌。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窦部肿块约4.5×3.5cm,局部胃壁充血水肿,与周围粘连,质较硬,有韧性,同周淋巴结有肿大。作根治性胃切除术。术后肿物标本解剖:切面呈鱼肉…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3岁。主因活动后胸闷伴左胸隐痛不适两年。入院时查体无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血沉、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X线胸部正侧位片发现右下肺近心缘旁有一阴影,外缘呈弧形.边缘光整,右心膈角消失.其内上部可见一长约3.0cm液平面,侧位靠后,部分与脊柱重叠,大小约8.0x7.0cm。胸透上述致密影及液平面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食管较短,食管下段向右侧移位,右胸腔致密影为胃底体部分,胃窦及十二指肠位于膈下。双肺清晰,心影不大。诊断为先天性短食管畸形并右侧胸腔胃。讨论:先天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4岁。因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两年,近两月又伴恶心呕吐而入院。入院钡餐检查示胃窦肿块。查体: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肿块。临床诊断:胃窦肿瘤。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胃窦部,约5×5×4cm大小,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胃及十二指肠明显水肿。 病理检查:胃大切标本,大弯16cm,小弯10cm,在胃窦部见一6cm×6cm范围大小弥漫增厚区域,最厚处约4cm,直达浆膜层,表面粘膜呈粗颗粒状隆起,切面质硬韧、灰白。镜下见胃粘膜腺体无异常,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梭形纤维细胞浸润,瘤细胞间较多胶原纤维,在纤维细胞间可见大量浆细胞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79年以来,共作胃镜26358例,其中2例经内镜确诊为原发性非乳头部十二指肠癌,检出率为0.0076%,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5岁,因剑突下痛20余天,饭后明显,伴暖气。于1992年4月3日第1次胃镜检查。见球部后壁约1.1cm×0.6cm溃疡,覆白苔,周边粘膜肿胀。取胃窦部粘膜活极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窦迷。胃镜诊断:(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慢性浅表性胃窦炎。门诊按溃疡治疗无好转,出现反酸,黑便7天而入院。1992年6月16日胃镜复查。见球部小弯,后奎及大弯侧粘膜肿块结节不平,宽约scm,中央溃疡覆白苔及污苔,取溃疡边缘…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我院在对接受胃镜检查的胃脘痛患者,行胃窦粘膜标本HPUT等级色谱判定时,对齿垢也进行HPUT等级色谱判定,以探讨口腔HP状况在胃脘痛发病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共90例,男55例,女35例,男、女性别比1.57:1.平均年龄40.7岁(15-84岁),均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镇检查及HP检测。1.2方法:全部病例先经中医辨证分型,判定患者脉、舌、苔。并于磨牙黄龈剔取约火柴头大齿垢及经纤维胃镜干胃窦钳取粘膜标本…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7岁。因反复发作左上腹痛1年入院。天寒热、黄疸。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既往家族中无全内脏转位病史。查体发现右位心,左上腹轻压痛,肝浊音区位于左季肋部,胃泡鼓音区位于右季肋部,经反复查体比对,考虑有脏器转位可能,再次复查B超并明确要求了解有无内脏转位,回报证实为腹腔脏器转位。胸透:右位心。ECG:右位心。CT:全脏器转位(见图1、2)。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以上腹部饱胀不适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上腹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无反酸、嗳气、腹痛及腹泻。查体: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B超检查:肝、胆、胰、脾及双肾声像图未见异常。X线钡餐检查:胃底上方可见一约9.0cm×6.0cm囊袋状影,边缘较光滑,内粘膜皱壁紊乱,其基底部可见一宽约1.0cm短颈与胃底相连(图1),其内钡剂可部分排出,胃底部受压变形向下移位。手术及病理所见:胃底部与肝左叶、脾脏及左膈肌粘连,并可触及包块;分离胃底与周围器官之粘连,见胃底距贲…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1.1患者,男,77岁,自觉剑突下上腹部闷痛不适半年,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吞咽困难。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电子胃镜示:食道距门齿约30cm处可见半月状肿物隆起,管腔明显变窄,表面尚光滑、质硬。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可见10多处出血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胃效室是一很少见病。在X线发现中占比例很少,多见于冒责门近小弯后壁,很少见于责门近小奇前壁或胃窦部,我院曾遇见一例报告如下。女性,15岁。间歇性腹痛4月,加重2天,仍有恶心,无腹胀、呕吐、黄疽及发热等。查体:贫血貌。腹部脐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快。叩诊清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X线检查:胃形态正常,位于骼椅上3cm蠕动及张力正常。胃窦部粘膜增粗,小弯幽门前区见一2XI.scm大小向腔外迹出的整状突出影,基底部较窄,边缘锐利,轮廊光整,可见胃粘膜伸入其内。X线诊断:胃小弯幽前区…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24岁。近一年常有胸骨后不适、饮食不当有咽下困难,95年9月6日呕血约60ml后而入院。查一般状态佳,临床检查无异常所见。X线:吞钡后于食管中下段平四胸椎下方至贲门上方有一长约10cm呈一条状分线,将食道分为前后两部分,左斜位前部为钡剂经主食管通过贲门直接流入胃内,后部副食管止于贲门上口呈上下端狭窄,中间略粗,管状结构,其间无粘膜影像,无蠕动,下端开口钡剂入主食管流入胃中。胃镜检查:距门齿27cm见一纵行隔膜将食管分成二个开口,左侧开口直入胃内,胃及十二指肠正常,以右侧开口胃镜可送入约10cm,在开口处对主…  相似文献   

15.
胃窦膈(Gastric antral diaphragm)是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环状膜,极为罕见,1949年Sames首先报告,国外己报告几十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最近遇到一例,发生于内脏转位病人,合并叉状肋、十二指肠憩室,更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45岁。下腹部隐痛、饭后闷胀感及消化不良20余年,症状加重并恶心半年。体验:发育正常,心脏位于右胸内,心尖在右锁骨中线上,未闻及杂音。左上腹部有压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血脂及肝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B型超声检查示胸腹部脏器左右换位,结构无异常。心电图示右位心的变化。 X线检查:胸部后前位片:右侧第三前肋为叉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3年~1996年共检出消化道息肉278例,对101例共157颗息肉行电凝电切治疗。现报告如下,并对其并发症的预防简略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101例男52例女49例,年龄3~73岁,平均494岁。上消化道房、肉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0.2岁。主要症状:上腹隐痛11例;呕血、黑便3树,头昏、乏力1例,上腹不适4例无明显症状33例。电切治疗息肉61颗。息肉分布:贲门12例、胃体16例、胃角2例胃窦20例多发性息肉2例。息肉大小:0.3cm~0.5cm30颗、0.6cm~1.0cm20颗,1.1cm~1.5cm6颗.1.6cm~2.0cm4颗大于2.0cm1颗。息肉形态:有…  相似文献   

17.
〔例一〕女性,60岁,农民。发现右腋下肿块逐渐增大八个月,于1992年3月12日入院。检查双侧乳房皮肤无异常改变,双侧乳头无溢液。双侧乳房、左腋下及双侧锁骨上也未扪及肿块,但右腋下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2cm×2cm×2.5cm,质硬、境界清、活动。电脑红外仪检查双侧乳腺无异常改变,腹部B超无异常发现,(行胃镜检查病理报告为胃窦部粘膜慢性炎症)取右腋下肿块活检,病理报告为右腋下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患儿 ,女 ,2 0 d。因生后发绀、咳嗽、呼吸困难 5d入院。体检 :体温 35.7℃ ,呼吸 52次 /min,体重 3.5kg。无特殊面容。反应差 ,嗜睡 ,下颌样呼吸。全身皮肤粘膜紫绀 ,吸气三凹征阳性。双肺无异常。心前区无隆起 ,心尖搏动位于第 5肋间右乳头线外 1 cm,搏动不弥散 ,无震颤。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肝右肋下1 .5cm,剑突下 3cm,左肋下 2 cm。脾脏未扪及。 X线检查示右位心 ;双肺纹理多 ,左右对称性肝脏影。心电图示 P电轴 PI、av L倒置、av F直立 ,提示心房反位 ,右位心 ,QRS电轴左偏。入院诊断 :右位心。住院第 4d死于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9.
右位心的X线表现(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骊工  李国业 《广东医学》1997,18(5):303-304
右位心分为镜面右位心和单发右位心,后者又称有旅心。镜面右位心有如正常心的镜面观,以往认为很少合并其他畸形。右旋心是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在额面和横面上向右旋转异常,使心脏转向右侧,但内脏位置正常且往往合并复杂畸形。右位心因心尖反位而给诊断及导管检查带来许多不便。本文分析总结13例右位心平片与造影所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供诊断及导管检查时参考。l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lpo6-1994年共收治右位心13例,均有正侧位胸片以及心血管造影电影详细记录。其中镜面右位心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1-39岁;右旋心6…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1~2005年间行胃内窥镜检查患者8680例,发现内脏反转移位2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38岁,因上腹部隐痛、恶心6年,加重3周来我院行内窥镜检查.查前无内脏移位提示,采取常规左侧卧位,内镜到达贲门后,见胃底穹隆部于贲门右侧,粘膜增粗,呈条索状充血,经多次进镜失败.改为坐位后进镜成功,胃至十二指肠粘膜未见异常.胃镜诊断为:①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底部);②内脏反转移位.检查完毕再次了解患者病情,患者自诉是右位心,此前上消化道钡餐、腹部B超诊断为内脏全反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