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胆道感染常并发脓毒症和多器官衰竭(MOF),肝脏是率先受累和损害最严重的靶器官,但其损害机理目前仍不完垒清楚。为了探讨内毒素对急性胆道感染肝损害的作用,选用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①假手术组(18只);②急性胆道感染组(18只);⑨头孢噻甲羧肟保护组(18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生物学技术从胆道动力学角度探讨养肝柔肝法防治胆色素结石的机理。方法:清洁级豚鼠共60只,随机分分为正常对照组,致石饲料造模组,养肝利胆颗颗粒剂治疗组,饲养4周观察胆囊成石情况。检测血浆CCK含量,胆囊CCK-AR、十二指肠粘膜CCK-8分泌细胞免疫组化,Oddi括约肌调宁蛋白(Calponin,Cap)表达,结果:(1)模型组成石率明显增高(P<0.05),(2)模型组血浆CCK水平显著降低(P<0.01),(3)模型组胆囊平滑肌CCK-R数目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模型组十二指肠CCK-8内分泌阳性数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模型组Oddi括约肌调宁蛋白(Cap)表达,条带灰度密度值明显小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1)养肝柔肝法具有稳定的防石作用。(2)养肝柔肝法可提高血和肠腔内CCK的浓度,改善胆道动力学。(3)养肝柔肝法可提高CCK-AR数目,使CCK缩胆囊的效应增加。(4)养肝柔肝法可以使Cap表达增加,增强了对Oddi括红肌收缩抑制作用,使胆道动力系统协调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胆道感染时肝胆管局部病理和免疫状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凌  殷凤峙 《普外临床》1994,9(4):207-209,211
  相似文献   

4.
肝胆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为肝胆管结石的高残余结石率和高复发率、高再手术率,如何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肝胆管结石的治愈率是目前肝胆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须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当肝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完全控制后须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抗感染及胆道引流是急性胆道感染早期治疗手段。其中胆道引流方式主要有内镜下胆道引流、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和外科手术。待炎症完全控制、全身情况好转后实施根治性手术。其中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及胆管恶变;胆道狭窄修复重建可有效处理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胆总管下段狭窄或松弛。微创治疗技术在复杂型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具有特定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肾功能影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实验性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急性胆道感染组(AC组)、急性胆道感染加左旋精氨酸组(L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组(N组)、单纯胆道梗阻对照组(O组)和假手术组(SO组)5组,分别测定血浆NO、BUN、Cr值和肾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并行肝、肾组织病理变化观察。结果 L组NO、NOS高于其余各组(P<0.05),BUN、Cr低于AC组和N组(P<0.05),而与O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组织病理变化较AC组轻;N组NO、NOS低于其余各组,而BUN、Cr则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NO对急性胆道感染72小时大鼠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舒张肾血管,增加血液灌流量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道梗阻和胆道感染与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关系董晓强,陈易人,胡振雄,仲明根,汪良,丁晓林采用急性胆道梗阻和胆道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etivatingfactorPAF)与胆道感染、梗阻所致的脓毒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结石虽是亚太地区的常见病,其术后的高复发率与特殊部位肝切除的手术高风险至今仍是肝胆外科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基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节段性特点和胆道阻塞可导致所属肝段的纤维化、“自截”的特征,我们提出了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进行化学性肝切除来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设想,并应用胆色素结石动物模型对其可行性和疗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0例,好转17例,未治3例。结论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病情重、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诱发因素中以高脂肪餐者占首位,其次是劳累、风寒、过度忧伤及焦虑。应合理安排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在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及其规律。方法 制作大鼠胆道感染模型 ,采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细胞中iNOS的表达。结果 大鼠胆道感染 2h后肝细胞即有iNOS的表达切片积分光度(13 5 8± 0 6 4) ,与对照组切片积分光度 (3 5 9± 0 2 8)相比 ,P <0 0 1。 8h达到峰值切片积分光度(2 9 2 7± 0 90 ) ,2 4h至 48h仍有较高表达切片积分光度分别为 (19 47± 0 6 5 )和 (19 96± 0 78)。结论 胆道感染时肝细胞可持续高效地表达iNOS ,提示胆道感染时肝脏是合成NO的重要器官 ,并可能对胆道感染的转归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在肝外胆道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肝外胆道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55例成功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其中4例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5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平均手术时间2小时50分钟;术后1例发生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发生胆道出血行二次开腹手术治愈,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日9.7日。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治疗肝外胆道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段,需慎重把握经胆囊管探查和胆总管一期缝合指征。  相似文献   

11.
炎性细胞因子对大鼠肝细胞胆汁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对肝脏胆汁酸分泌机制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的方法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观察部分炎性细胞因子(IL-I、IL6、TNFa)以及被内毒素(LPS)活化的KC上清液对肝细胞胆汁酸分泌的影响.结果(1)炎性细胞因子和活化的KC上清液刺激后,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CDCA、GCA和TGA三种结合胆汁酸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实验组(GCA±GDCA)/TGA(G/T)的比值较对照组G/T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可以改变大鼠肝细胞胆汁酸的分泌机制,导致胆汁酸分泌含量的减低,并引起胆汁酸比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Wistar大鼠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动物模型为对象,观察了胆管减压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急性重症胆管炎时,肠源性内毒素等抗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同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胆管减压引流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表现为TNF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下逆胆胰管造影胆总管取石术(ERCP)治疗结石性急性轻中度胆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1例结石性急性轻中度胆管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双镜组(n=41)和内镜组(n=70)。双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内镜组采用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网篮或球囊取石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CBDE并发症包括胆漏、切口感染、胆道出血等,ERCP并发症包括一过性淀粉酶升高、胰腺炎、胆道出血等)、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双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内镜组有1例因胆道严重出血中转开腹。双镜组手术时间为(103.20±35.80)min,内镜组为(105.60±29.88)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的住院时间长于内镜组[(12.78±2.73)d vs.(11.36±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的住院费用低于内镜组[(2.64±0.45)万元vs.(3.15±0.62)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内镜组[(2.35±0.85)d vs.(3.24±0.9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双镜组为100%,内镜组为9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双镜组为2.0%,内镜组为8.5%。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双镜组为0,内镜组为1.4%。两组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治疗结石性急性轻中度胆管炎时可以使患者住院费用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而ERCP可以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临床上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在高龄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高龄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①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患者31例,手术成功31例,发生胆管穿孔1例(3.22%);总有效率为96.77%(30/31);住院时间(9.05±2.11)d,住院费用(1.47±0.34)万元。②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LC手术患者43例,手术成功42例,1例转其他术式手术成功,发生残余结石2例(4.65%);总有效率为97.67%(42/43);住院时间(8.64±1.20)d,住院费用(2.36±0.62)万元。③行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术+LC+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患者12例,手术成功12例,无转其他术式情况,无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为91.67%(11/12);住院时间(11.06±2.33)d,住院费用(2.79±0.41)万元。所有患者未发生肠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三镜在高龄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治疗效果良好,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术式,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5.
急性重症胆管炎胆管减压对肠,肝,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重症胆管炎时,肠粘膜、肝、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且氧自由基、磷脂酶A2参与了脏器的损伤过程。胆管减压引流可提高肝细胞活力,控制肝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的升高及肺和肠粘膜中磷脂酶A2活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胆囊结石患者肝细胞胆汁酸分泌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和体外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方法,观察肝脏分泌机制与胆囊结石患者胆汁酸的成份变化及亲水-疏水平衡之间的关系.结果: 胆囊结石患者的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和甘氨胆酸(GCA)的比例均较非结石组明显降低(P<0.05),而甘氨脱氧胆酸(GDCA)的比例明显上升(P<0.01).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及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胆汁酸HI值均较非结石患者显著上升.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肝细胞胆汁酸分泌处于病理状态,胆汁中结合CDCA和结合CA比例下降,而结合DCA比例上升很可能为肝脏分泌胆汁机制受损所致,而胆汁中亲水-疏水平衡被打破是肝脏分泌机制紊乱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中药对犬肝细胞脂质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利胆中药鹅脱氧胆酸、胆酸、SVST对肝细胞分泌脂质的影响.方法:在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药物,共育7 d,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主要脂质成分.结果:在46味利胆中药中,理气解郁和活血化瘀药物对于家犬肝细胞的脂质分泌影响较明显.其中陈皮、丹参对于肝细胞脂质分泌的影响比较突出,使培养液中胆固醇比例以及胆固醇饱和指数(CSI)显著下降(P<0.05),鹅脱氧胆酸与SVST对于正常家犬肝细胞分泌脂质有显著影响,能使胆固醇比例以及CSI显著降低(P<0.05).结论:理气、活血中药和CDCA及SVST可影响犬肝细胞胆固醇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ST)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9例ACST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实验组(应用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组),共36例;B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共33例。术后第1、5、7天分别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LT、AST、TBIL以及监测肾功能BUN、Cr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B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T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茵陈合剂对麻醉豚鼠肝胆汁泌量及其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茵陈合剂对麻醉豚鼠肝胆汁分泌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豚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即非用药对照组、茵陈合剂组、茵陈组、陈皮组、陈皮油组、熊去氧胆酸组(ursodoxycholic acid,UCDA)。每组6只,建立豚鼠胆管引流模型。各组豚鼠于给药后30min、60min、90min、120min收集胆汁标本,分别测定各组豚鼠胆汁流量、胆汁中总胆汁酸及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结果:与非用药对照组相比,茵陈合剂用药30min后能显著地促进正常豚鼠胆汁流量、胆汁总胆汁酸和胆固醇的分泌。结论:茵陈合剂能改善正常豚鼠的胆汁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 方法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HPLC)技术和体外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方法 ,观察肝脏分泌机制与胆囊结石患者胆汁酸的成分变化及亲水一疏水平衡之间的关系。 结果 :胆囊结石患者的结合鹅脱氧胆酸和结合胆酸的比例均较非结石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结合脱氧胆酸的比例明显上升 (P <0 0 1)。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及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胆汁酸极性指数值均较非结石患者显著上升。 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肝细胞胆汁酸分泌处于病理状态 ,胆汁中结合鹅脱氧胆酸和结合CA比例下降而结合脱氧胆酸比例上升很可能为肝脏分泌胆汁机制受损所致 ,而胆汁中亲水一疏水平衡被打破是肝脏分泌机制紊乱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