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3年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6%~([1])。研究表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PAD)可预测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本文就目前预测T_2DM患者PAD患病风险新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预测PAD的危险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指南~([3])中指出,诊断OSAHS的标准:临床  相似文献   

2.
正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密切相关,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最常见的脂代谢异常。目前认为动脉壁内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迁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启动因素,而LDL-C是降脂的主要靶标;LDL-C降的越低,未来ASCVD风险就越低,并且LDL-C可能没有下限~([1])。甘油三酯(TG)与ASCVD确切关系仍有争议。既往研究多显示血浆TG水平与ASCVD风险呈正相关,也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但贝特类联合他汀干预试验结果令人失望~([2])。最新研究表明,富含TG脂蛋白(TRL)及其残留物才可能是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1 HTG诊断与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人体血压存在正常波动节律,动态血压监测可显示24h内血压波动情况,而血压变异性已引起心血管界广泛关注,有研究证实,血压变异性增大可加重靶器官损伤,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1])。同型半胱氨酸(Hcy)为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物,其体内含量增加与脑卒中、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伴有Hcy  相似文献   

4.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死亡率已居我国疾病死亡首位~([1])。血脂代谢异常是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管理是防治ASCVD的基石,指南推荐他汀类药物为治疗血脂异常一线用药,是安全有效的~([2])。他汀类药物相关肌无力、肌痛或肌病在老年人中更易发生,可能与增龄使老年人肌量减少、肌力下降有关~([3])。肌量减少是老年人肌少症(sarcopenia)、衰弱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我们将对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连续纳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72 h且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23例,依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内膜增厚组73例、稳定斑块组55例、不稳定斑块组9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NGPTL8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ANGPTL8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ANGPTL8分别为663.3(529.7,791.9)ng/L、1099.8(847.5,1337.3)ng/L、1925.6(1613.3,2300.6)ng/L、2901.5(2662.8,3125.9)ng/L,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ANGPTL8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902,P=0.001)。血清ANGPTL8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血清ANGPTL8预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最佳切点为2166.79 ng/L,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5%CI:0.970~0.980,P=0.001)。结论血清ANGPTL8水平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对于ASCVD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降低1 mmol/L,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将减少1/5,且与LDL-C基线值无关~([2])。因此最大程度的降低LDL-C水平并达到目标值~([3])将成为预防ASCVD的主要措施。在临床上许多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正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评估心力衰竭(心衰)危险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有研究表明,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与NT-proBNP有类似的作用,两者联合检测用于预测心衰心血管事件的准确性较高~([2])。另外,慢性心衰患者血清LCN-2和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与肾损伤密切相关~([3])。  相似文献   

8.
<正>术后谵妄已然成为影响老年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并发症~([1]),有文献报道骨科手术术后谵妄发病率的可达51%,重症监护室中术后病人的发病率可高达82%~([2]),并且与年龄呈正相关。而术后谵妄的发生也会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经济消耗~([3])。尽管目前不管是临床还是动物实验都有大量关于术后谵妄的研究,但并没有提出十分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本文对近几年术后谵妄发病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和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预计到2025年,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可达60%,即每5个人中就有约3个人患高血压~([1])。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和15%~30%的心肌梗死危险;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重中之重~([2])。但是目前为止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先前研究表明高血压主要与遗传和环境(饮食和精神)两大因素有关。饮食中钾与血压呈负相关,钠与血压呈正相关,所以高  相似文献   

10.
正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是由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1])。有研究显示,Hcy及其再甲基化过程中的产物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AdoH cy)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亦与骨质疏松~([1])、帕金森、抑郁、认知功能受损等疾病相关(~[3])。Hcy致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可  相似文献   

11.
<正>除心脏本身原因如心脏瓣膜病及心力衰竭外,经典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均可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糖尿病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高约40%~([1])。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心房颤动,在有研究显示13%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心房颤动~([2])。ADVANCE研究也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接近8%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心房颤动,同时其相关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1%,心血管事件增加77%,脑血管事件增加68%,心力衰竭风险增  相似文献   

12.
正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甲硫氨酸脱甲基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含硫氨基酸~([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血浆Hcy≥15μmol/L)被认为是中国成人高血压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HHcy的比例约为25%~([3]),它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4]),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相关~([5-7])。  相似文献   

13.
正2001年前的研究都忽略了中性粒细胞胶原酶(MMP-8)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认为MMP-8在粥样硬化中不易表达。Herman MP等~([1])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损害中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表达MMP-8。2011年Sorsa T等~([2])发现MMP-8与平滑肌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中CD40、肿瘤坏死因子及脂多糖相关。MMP-8是MMP家族中的一员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4.
正身体活动(PA)指由骨骼肌肉产生,并伴有消耗能量的任何身体动作~([1])。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PA不足已成为全球范围第四位死亡危险因素。Wu等~([3])通过对77 541名居家老年人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老年人PA不足可增加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的风险。大量研究也已证实,老年人保持一定量的PA与减少跌倒和骨折危险有关~([4,5]),同时也可以降低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6]),延缓认知障碍发生发展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  相似文献   

15.
正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全国估计有高血压患者2.7亿~([1])。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人第一位的死亡病因~([2])。现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其发病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人体血压的调节是多因素、多器官、多机制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3])。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甲状旁腺主细  相似文献   

16.
正肌少症也称骨骼肌减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力量减弱和躯体活动能力下降的综合征~([1])。目前肌少症已被国际公认为一种新的老年综合征,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多种危害,会引起衰弱、跌倒、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和增加死亡的风险等~([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肌少症与诸多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关系密切,甚至为独立危险因素,并能影响疾病的预后~([3,4])。本文重点对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标准、患病率、新的研究热点及治疗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ASCVD发生的机制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众多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不同阶段,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CHD的相关研究倍受关注。部分国外CHD防治指南或共识之中,把Lp-PLA2列为CHD的高危因素,并用于指导CHD二级预防治疗。我国的专家认为Lp-PLA2是导致CHD的重要因素,通过检测Lp-PLA2水平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水平,有助于评估CHD的风险和预后~([1-2])。因此,本文就Lp-PLA2与CHD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第三位死亡原因的疾病,患病人数达到1亿,与高血压、糖尿病共为三大最常见的慢性疾病~([1])。骨骼肌功能障碍作为COPD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呼吸肌和外周肌肉的功能,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疾病恶化,是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2])。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氧化应激、蛋白合成/分解失衡、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等机制有关~([3~5]),其中氧化应激可以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增多、蛋白分解加速、肌肉收缩力下降~([6,7]),从而在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8])。  相似文献   

19.
<正>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长期血压升高可造成心、肾、脑等靶器官损害,同时多存在血脂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并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进展。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如未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导致心脏、血管结构改变,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故严格控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是其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高血压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外有学者已注意到痛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国内外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发病与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相关。近来研究发现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狭窄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特别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呈正相关。国外一项研究经6年随访发现血尿酸升高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