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患病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均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但预防效果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1-2].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抗血小板治疗应用广泛,但阿司匹林剂量多在300 mg/d以下[3-5].国外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剂量低于325 mg/d不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危险.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效果还需要随访研究证实.我们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司匹林服用剂量及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卒中预防推荐[1]发表以后,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著述委员会对最近的一些试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些新资料做简要回顾、更新某些推荐意见并说明进行这些修改的理由.在2个领域已发表了一些新的重要临床试验结果:(1)在非心源性栓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具体抗血小板药的应用;(2)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卒中复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房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房颤致残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ACC/AHA/ESC房颤指南从危险分层,治疗策略和建议,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房颤复律的抗凝治疗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对其中的关键点给予简要的解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有:既往脑卒中、一过性缺血发作(TIA)、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心力衰竭及高龄。其中既往脑卒中和TIA是脑卒中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也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约半数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发生于75岁以上,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67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A证实,其中脑梗死5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2例;随访12个月,确定患者的结局,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对患者脑卒中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和是否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进行分析。结果失访2例,死亡3例;存活的62例患者中,复发缺血性脑卒中13例(21.0%),发生于重度狭窄大脑中动脉区域的复发患者9例(14.5%)。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发生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复发率高,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和血清LDL-C不达标是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强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年复发率及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0例,根据2年随访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6例)和无复发组(754例)。并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61例,小动脉闭塞型(SAO)186例、心源性栓塞型(CES)191例、其他明确病因或不明原因型(UND)222例,随访2年,观察不同病因分型脑卒中复发率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复发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无复发组明显升高(P<0.05,P<0.01);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较无复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脑卒中106例,其中LAA 29例,SAO 22例,CES 36例,UND 19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TOAST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结论不同病因型脑卒中2年复发率存在差异;纤维蛋白原、TOAST病因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的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对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ABCDE策略,观察患者出院后1年能否维持高水平药物治疗符合率。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178例,采取ABcDE策略进行规范的二级预防。观察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符合率。结果 178例患者中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126例,其住院前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41.3%,服用降压、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89.9%、83.3%和13.5%;155例完成出院1年随访,降压治疗符合率为100%,抗血小板治疗符合率为97.2%,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符合率为98.2%和84.3%。结论采取ABCDE策略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进行规范干预后,明显缩小二级预防循证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患者出院1年药物治疗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减少非瓣膜性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措施就是抗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0例非瓣膜性Af患者的抗栓治疗状况,比较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抗栓疗法的选择进一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抗血小板药是指南推荐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长期治疗及二级预防的基石, 用于降低复发性卒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 某些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期间仍会出现缺血性事件, 称为治疗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HTPR), 通常发生在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患者中。文章阐述了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HTPR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常用评价方法, 阐述HTPR在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并探讨HTPR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脑卒中协会(AHA/ASA)预防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再发脑卒中写作委员会对相关建议(2006年)公布后,近期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回顾。本文重点在于对新的资料进行简短回顾,更新部分推荐意见,并说明修改的理由。最新的临床试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①对非心源性血栓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应用特异性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发脑卒中;②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再发脑卒中。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较高,且与病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患者罹患卒中后每年复发卒中的风险为12/(100病例·年)[1],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复发风险为10/(100病例·年)[2]。目前降低卒中复发的策略包括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管理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和抗血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等,具体选择取决于病因和卒中亚型。现简要介绍最近有关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1心源性卒中与抗凝治疗1·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患者常用华法林预防卒中。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可阻断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因子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