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我院住院的癌痛患者治疗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癌痛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对阿片类药物进行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癌痛分布、癌症患者出院疼痛评分和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共计286例癌痛治疗患者,癌痛控制不佳有82例,占比28.7%;余204例疼痛强度≤3。阿片类长效制剂曲马多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分别为DDDs前4位,在各型癌痛治疗中占主导地位。部分科室不合理使用哌替啶注射剂比例较高。结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还应更严格按照癌症疼痛诊疗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阿片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癌痛治疗合理用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11年用于癌痛治疗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以了解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趋势,为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癌痛病人获得允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片耐受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水平的变化,探讨长期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搜集我院52例联合或单独使用吗啡、羟考酮、芬太尼超过30 d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疼痛治疗情况分析,并比较用药前后血清肝功能水平。结果晚期癌症患者在使用耐受剂量强阿片类药后1周、2周及1个月肝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在患者病程终末期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用药初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合理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初期不会导致肝损伤,长期应用应监测患者肝功能水平;对于癌症患者进行规范化癌痛治疗,可确保存在肝损伤风险的患者在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后,不会显著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门诊癌痛患者开展研究,分析药物使用类型、镇痛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220例患者口服镇痛药物当中,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及复方制剂占比最高为65.00%;镇痛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中排名前三的为患者口服镇痛药物存放不当(74.09%)、用药频次不规范(45.00%)和药品不良反应处理不当(43.64%)。结论: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应用效果较明显,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情况,存在药品存放不当、用药频次不当、不良反应处理不当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加强患者用药教育,避免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癌痛病患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 筛选出我院收治的82例癌痛病患,所有病患均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成护理组A与护理组B各41例,护理组A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B实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其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护理组B比护理组A低,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后的焦虑与抑郁程度评分,护理组B比护理组A低,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A的患者满意度是87.8%,护理组B是97.6%,护理组B比护理组A高,对比差异显著(WTBXP<0.05).结论 癌痛病患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病患疼痛,改善其心理状态,且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9):1153-1157
目的:分析我国主要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药物经济开发信息网数据库,提取2014-2016年芬太尼、吗啡、哌替啶、羟考酮和氢吗啡酮5种阿片类药物的采购数据。以百万人口日剂量数(单位:S-DDD)衡量药品使用量,分析比较阿片类药物整体及不同剂型(主要包括口服剂型、注射剂和其他剂型)在全国及不同地区(中部、东部、西部)的使用量。结果:5种阿片类药物药品使用量从2014年的69.62 S-DDD上升至2016年的78.64 S-DDD;其中氢吗啡酮、羟考酮的药品使用量呈现上升趋势,而吗啡的药品使用量基本不变,芬太尼与哌替啶的药品使用量呈现下降趋势;口服剂型药品使用量从2014年的39.77 S-DDD上升至2016年的45.61 S-DDD,注射剂药品使用量从2014年的20.74 S-DDD上升至2016年的24.23 S-DDD,其他剂型的药品使用量从2014年的9.11 S-DDD下降至2016年的8.81 S-DDD,口服剂型的药品使用量约为注射剂型的2倍,且差距逐年扩大。分地区而言,2014-2016年5种阿片类药物药品使用量在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但增长率最高(2016年东部、西部、中部地区药品使用量分别为94.04、67.90、63.78 S-DDD,较2014年的增长率分别为8.50%、11.77%、16.17%);在各地区各年份中,吗啡均为药品使用量最高的药物,其次为芬太尼;东、中部地区口服剂型与注射剂型的药品使用量逐年上升,西部地区口服剂型的药品使用量上升而注射剂型的药品使用量逐年下降。结论:我国阿片类药物使用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且总体使用量仍然较低。在保证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地区有必要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2例因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每次20 m L,tid)与对照组40例(予乳果糖口服液每次15 m L,ti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在排便频率、时间及困难程度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蓉润肠口服液能有效增加阿片类药物导致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缩短排便时间,减轻排便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A118G多态性对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的影响,为其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索有关癌痛患者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和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7年12月31日。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研究,共459例患者。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检测结果分为突变纯合子(GG)基因型、野生杂合子(AG)基因型、野生纯合子(AA)基因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GG基因型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的需要量较AG基因型高[SMD=-39.74,95%CI(-59.20,-20.28),P<0.001];GG基因型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的需要量较AA基因型高[SMD=-48.77,95%CI(-68.01,-29.53),P<0.000 1]。结论:基于目前研究表明OPRM1基因A118G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有相关性,携带G等位基因的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更多。  相似文献   

9.
石芳  吴晓安  董书春  叶巧燕 《安徽医药》2017,21(7):1302-1305
目的 观察番泻叶颗粒剂治疗癌痛病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IC)的疗效.方法 选取患有OIC的癌痛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番泻叶颗粒剂组)和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溶液组),分别采用番泻叶颗粒剂和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根据肠功能指数(BFI)量表对病人便秘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和治疗疗效,并比较两组病人毒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60例病人治疗便秘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60例病人治疗便秘的总有效率为76.67%.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疗效,Z值为-3.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番泻叶颗粒剂治疗癌痛病人OIC疗效高于乳果糖口服溶液.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便秘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分别为(68.78±13.18)分和(14.50±10.52)分,对结果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分别为(69.89±12.07)分和(26.62±20.23)分.两组治疗前便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2,P=0.63),两组治疗后便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治疗组在降低便秘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腹痛(Z=-1.96,P>0.05)、腹泻(Z=-1.97,P>0.05)以及呕吐(Z=-0.58,P>0.05)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番泻叶颗粒剂能有效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且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11.
代爽  孟帅  张静  张洁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0):2085-2090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用药分布,为麻醉药品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7-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排序比(B/A)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基本稳定,各药品的DDDs排名变化不大,硫酸吗啡缓释片(30 mg)、芬太尼透皮贴剂(8.4 mg)和芬太尼透皮贴剂(4.2 mg)的DDDs稳居前3位。除磷酸可待因外,其他药品的DDC值稳定不变。B/A值最低的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最高的为磷酸可待因片,其他药品的B/A值均在1左右。结论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周胜来  桂凌 《安徽医药》2012,16(7):1029-1031
目的了解该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初步评价"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在该院推行情况,为麻醉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8—2010年门诊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整体用量增幅较大。结论该院使用的麻醉药品品种相对比较齐全,能给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对吗啡制剂的使用与WHO倡导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限定日剂量法,对医院门诊抗血栓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排序比值(B/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血小板药物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靠前,抗凝药物居中,溶栓药物使用频率最低。舒洛地特、贝前列素钠、达比加群酯、蚓激酶、替格瑞洛和依诺肝素钠DDDs呈增长趋势,阿司匹林、华法林、前列地尔和双嘧达莫呈下降趋势。DDC值为0.69~10 721.16元,区间大,且多数品种DDC在2017—2018年略有下降,2018—2019年比较稳定。传统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钠等B/A均≥1.00,其他均<1.00。结论 医院门诊抗血栓药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对个别金额增长较快的药品,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利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患者基本情况、抗感染药物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1、272例;大于65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23.94%;共涉及12大类56种抗感染药物,其中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218例,40.15%),其次是喹诺酮类(81例,14.92%);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231例,42.54%),其次是消化系统(173例,31.86%);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313例,57.64%),其次是口服(213例,39.23%)。结论 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重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15.
陈丽  方梦可  吴艳  殷刚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718-2721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关用药信息,对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麻醉性镇痛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销售金额前3位的分别为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麻醉性镇痛药物的DDDs排序基本稳定,DDDs前3位的分别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2015年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片(10、30 mg)的B/A为1.00。结论 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在无创给药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天津市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取天津市肿瘤医院2013—2017年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相关用药信息,对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3—2016年,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总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2017年有所回落。表柔比星、吡柔比星和伊达比星的销售金额连续排名前3位。2013—2017年,DDDs大部分有所增长。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的持续位于前两位,绝大多数抗生素DDDs的排序基本稳定。2013—2016年,除放线菌素D的DDC增长幅度比较大外,其他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DDC比较平稳。2017年DDC值均下降,排序相对稳定,伊达比星的DDC持续居于首位,超过600元,其他药物DDC均在100元以下。2013—2017年,B/A值在1上下浮动,表明大多数药物使用金额与使用频度同步性较好。结论 天津市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品种/品规数、使用金额、在抗肿瘤药使用金额中的构成比,并对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排序比(B/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7—2019年,本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品由11种增至30余种;使用金额及在抗肿瘤药使用金额中的构成比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3年来使用金额由0.28亿元增长至3.65亿元,增加了12倍多,构成比从9.31%增至41.57%;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DDDs也大幅增加,其中以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增幅居前列;而DDC逐年下降,降幅大于25%,随之,多数药物B/A值逐渐接近或大于1,使用金额与DDDs趋于一致。结论 本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与本院收治患者人群特征和指南治疗方案基本一致,使用基本合理;医改新政策出台,分子靶向药纳入医保,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患者治疗费用降低,使得更多患者的治疗与国际接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成为新医改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保肝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保肝药物的应用数据,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保肝药物的销售金额及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注射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和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连续3年居前2位。注射用复合辅酶、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的DDC居前3位。B/A接近于1的药品包括注射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硫普罗宁和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片。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保肝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9.
王玥  刘硕  陈琴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713-2717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数据系统收集2015-2017年麻醉药品数据,对麻醉药品的消耗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麻醉药品的销售总金额持续增长,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10 mg)的销售金额增长远高于总金额增长速度,芬太尼透皮贴剂(8.4、4.2 mg)的销售量持续下降。羟考酮缓释片有替代芬太尼透皮贴剂的趋势。各麻醉药品DDC值2015年与2016年完全相同,2017年各麻醉药品DDC值均有所下降。B/A值接近1.00的麻醉药品有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控释片、盐酸吗啡片(10 mg)、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和阿片片。结论 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麻醉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并分析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及用药趋势,评价其合理性,为麻醉药品的规范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对2017年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规格、销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麻醉药品的用量和销售金额逐年上升,结构日趋合理。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和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用量和DDDs逐年递增;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盐酸吗啡控释片的DDDs排序逐年下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DDC值最高,磷酸可待因片、阿片片和盐酸布桂嗪片的DDC值最低。2017年除盐酸吗啡片(30 mg)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0 mg)外,其他药物的B/A值均接近1.00。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较为合理,但仍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