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TOR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40例,均予健康指导,药物组予盐酸二甲双胍0. 85 g/次,2次/天,餐前服;针刺组予"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1次/天,5次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分别于试验前、试验第4、8、10、1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体重、腰臀比、血脂及血清IL-6、TNF-α、IL-1β、mTOR水平。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体重、腰臀比、血脂及血清IL-6、TNF-α、IL-1β、mT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第4疗程结束后,药物组体重显著下降(P 0. 05);第8疗程结束后,两组体重均下降(P 0. 05),药物组优于针刺组(P 0. 05),药物组血清mTOR水平显著下降(P 0. 05),针刺组mTOR水平无变化,针刺组IL-6、TNF-α、IL-1β水平显著下降;第10疗程和第12疗程结束后,两组体重、血脂及血清IL-6、TNF-α、IL-1β、mTOR均显著下降(P 0. 05),且组间无差异(P 0. 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腰臀比显著减小(P 0. 05)。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与末次治疗比较,针刺组关键指标均未升高(P 0. 05),而药物组体重、血脂和血清IL-6、TNF-α、IL-1β、mTOR明显升高(P 0. 05)。结论:临床运用"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在治疗10个疗程后,减肥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能下调血清IL-6、TNF-α、IL-1β、mTOR水平,mTOR信号通路参与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及该疗法对血清IL-10(Interleukin-10)、CXCL10(CXC chemokine ligand 10)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患者按照1:1:2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2组各12例,治疗3组21例。治疗1组给予毫火针联合低频电针治疗,治疗2组给予单纯低频电针治疗,治疗3组给予更昔洛韦钠针静脉滴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3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评价3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疱疹观察指标(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同时测定患者血清IL-10、CXCL10浓度。结果: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其镇痛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由高到低依次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 3组患者在止疱、结痂、脱痂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 05),其中治疗1组、2组的时效均短于治疗3组,治疗1组时效最优。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组、3组血清IL-10浓度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治疗3组血清CXCL10含量明显降低(P 0. 05)。结论:毫火针结合低频电针疗法疗效颇佳,能明显缓解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并有效控制疱疹增长,促进皮损结痂、脱痂,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续骨活血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反应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续骨活血法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肿胀程度评分、X线评分及血清炎性反应递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 23%)高于对照组(81. 1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X线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X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 ICAM-1、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 ICAM-1、IL-6和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 ICAM-1、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续骨活血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续骨活血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反应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续骨活血法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肿胀程度评分、X线评分及血清炎性反应递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 23%)高于对照组(81. 1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X线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X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 ICAM-1、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 ICAM-1、IL-6和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 ICAM-1、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续骨活血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仙花三香膏外敷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5例予仙花三香膏外敷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65例予吲哚美辛巴布膏外贴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3周,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血清DKK-1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β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 46%(64/65),对照组总有效率73. 85%(48/6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随访时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组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2组治疗后、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对照组随访时疼痛评分较本组治疗后降低(P 0. 05);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组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组WOMAC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后、随访时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对照组随访时疼痛评分较本组治疗后升高(P 0. 05);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2组治疗后、随访时DKK-1、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 2组随访时DKK-1均较本组治疗后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DKK-1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治疗后、随访时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 仙花三香膏外敷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型KOA,能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成骨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止痛、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腰痛程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1α和TNF-α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痛程度明显减轻,临床体征和日常生活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自觉症状和日常生活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α和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治疗4周后,实验组IL-1α和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独活寄生汤能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同时能够降低血清中IL-1α和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金黄膏治疗疖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12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诊断为疖肿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接受火针联合金黄膏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百多邦治疗的对照组,每组50例。评估2组治疗7 d后效果,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并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DLQI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DLQI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联合金黄膏治疗疖肿病的临床效果优于百多邦,并且能够更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宏蕾  张楠  孙国强  赵静  马建辉 《中医药导报》2019,25(20):106-108,111
目的:探讨白蛇合剂离子导入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激光组和联合组各45例,西药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激光组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疼痛部位,联合组在激光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白蛇合剂循发病部位所属经络离子导入。比较3组患者的VAS评分、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患者疼痛减轻程度和疼痛停止时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3周后,联合组患者VAS评分、IL-1β和TFN-α水平低于西药组和激光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疼痛停止时间早于西药组和激光组(P0.05);联合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西药组和激光组(P0.05);联合组和激光组无不良反应情况,肝、肾功能均正常;西药组发生嗜睡4例,轻度头晕1例,未发生周围性水肿,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白蛇合剂离子导入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能快速、有效减轻疼痛症状,缩短疼痛时间,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毫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毫火针合刺络拔罐治疗。观察2组结痂、脱痂、止疱、疼痛持续时间,对比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33%(42/45),对照组为75. 00%(33/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脱痂、结痂、止疱、疼痛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毫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能控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6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中频脉冲电疗联合揿针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及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 33%(25/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LDH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可调节患者血清IL-6、IL-17、TNF-α水平,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发挥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昔洛韦联合火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疼痛(VAS)评分及血清白介素-2(IL-2)、γ-干扰素(γ-IFN)、P物质(S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加(P0.05)。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疼痛VAS评分、IL-2、γ-IFN和SP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疼痛VAS评分、IL-2、γ-IFN和S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阿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疗效较高,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同时还能改善血清炎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阳和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2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阳和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及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94. 44%vs 77. 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β水平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变化,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PF、RP、BP、MH、RE、VT、SF、GH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RP、BP、MH、RE、VT、S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阳和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TNF-α、IL-1β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解毒清火合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湿热蒸盛型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6 (白介素-6)、IL-10 (白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60例湿热蒸盛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加味解毒清火合剂口服治疗,西药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治疗;连续用药3~6 d,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观察主要症状发热、皮疹、口腔粘膜疱疹的改善情况,采用ELISA方法测得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含量,比较变化的意义,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中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73. 3%VS 50. 0%)(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发热、皮疹、口腔黏膜疱疹评分均明显下降,血清IL-6、TNF-α、IL-10含量均降低;中药组上述改善均较西药组明显(P 0. 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解毒清火合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湿热蒸盛型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化瘀汤联合康妇消炎栓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患者中医证候、血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患者为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康妇消炎栓治疗,联合组给予清热祛湿化瘀汤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7. 80%,较对照组68. 29%的明显高(P0. 05);治疗前两组小腹疼痛、带下量多、腰骶疼痛中医证候积分、IL-8、TNF-α、CRP相较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小腹疼痛、带下量多、腰骶疼痛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8、TNF-α、CRP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大(P 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 76%(4/41)与对照组12. 20%(5/41)相较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清热祛湿化瘀汤联合康妇消炎栓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血清炎症因子,且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脾清肠饮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温脾清肠饮、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药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仍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温脾清肠饮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6、IL-8、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0的水平。方法:39例KOA患者均采取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2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结束。分别于治疗前、中(治疗第6天)、后对所有患者进行ES、PPI评分及测量关节活动度。根据ES、PPI及关节活动度分析电针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及电针对KOA患者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治疗中较治疗前比较,PPI、E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治疗后血清中IL-10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1)电针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KOA患者临床症状;(2)电针改善KOA患者临床症状可能是通过上调抑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致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智健脑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清中IL-1β与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严格按照配对的原则选择AD患者及健康老人,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E)检测IL-1β与TNF-α表达的水平。结果:血清IL-1β含量A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含量AD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IL-1β比较,P0.05,TNF-α治疗前后比较,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IL-1β比较,P0.05,TNF-α治疗前后比较,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AD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正常老年人,这可能与AD脑内炎症反应有关;(2)益智健脑颗粒可通过抑制细胞炎性因子而对AD患者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用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为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IL-10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使疼痛尽早消除,促进结痂,且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炎症反应及损伤组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BMSCs组与联合组,各10只,除正常组、模型组外,其他各组于SCI后1周开始给予电针、BMSCs或联合治疗,共干预12周,治疗后第4、8、12周通过BBB评分评价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经由Western-blot定量检测损伤脊髓组织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治疗后第4、12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第4、8、12周BBB评分,第4、12周BDNF、NGF表达水平均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电针组、BMSCs组、联合组大鼠第4、8、12周BBB评分,第4、12周BDNF、NGF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 0. 05);联合组不同时间点BBB评分、BDNF、N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电针组、BMSCs组(P0. 05);电针组、BMSCs组、联合组第4、8周IL-6、TNF-α、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 05)。结论:电针联合BMSCs移植可能通过抑制SCI大鼠炎症反应,增强损伤脊髓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以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热敏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及TNF-α、I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KOA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艾灸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热敏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统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肿胀与功能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 00%(46/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 00%(3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与功能评分、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均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00%(3/5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 00%(10/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热敏灸可有效缓解KO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TNF-α、IL-1和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且疗效优于常规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