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脂、FIB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74例和气虚血瘀证74例,比较2组患者TC、TG、HDL-C、LDL-C及FIB水平。结果:痰瘀阻络证组TC、LDL-C、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结论:TC、LDL-C、FIB可以为脑梗死急性期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07-7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22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阳气虚衰;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脂四项、血清CRP及Hcy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证型分布呈现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阳气虚衰的趋势。(2)血清脂质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低密度脂蛋白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3)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证型组间CRP水平呈瘀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气虚衰证。(4)Hcy水平心血瘀阻证>瘀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结论:血清脂质、CRP、Hcy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0 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4 组,用酶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及中医各证型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血尿酸水平增高或可作为中医证型痰阻、血瘀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证候类型与血脂水平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UAP常见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双支病变多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三支病变多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和阳虚寒凝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而阳虚寒凝夹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最重;痰瘀互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UAP痛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TG和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33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参考患者体征、临床症状及舌脉特征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痰阻心脉型73例、心血瘀阻型58例、气虚血瘀型54例、气滞血瘀型51例、气阴两虚型47例、阳气虚衰型32例,将6种证型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各证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各证型患者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阻心脉型TC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5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各证型患者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各证型患者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阻心脉型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5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以痰阻心脉型最多,患者TC、LDL-C水平越高,越有可能辨证为痰阻心脉型,血脂指标检测对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与痰浊瘀阻3种常见证型间凝血指标以及心脏彩超的差异及意义,为临床冠心病中医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收治至今的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痰浊瘀阻组,检测各组患者凝血及心脏彩超指标,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T活动度在3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组间比较痰浊瘀阻组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P 0. 01)和气滞血瘀组(P 0. 05);左房前后径在3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组间比较气滞血瘀组显著低于气虚血瘀组(P 0. 05)。其余指标在各组间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3种中医证型的冠心病患者中,痰浊血瘀组PT活动度最高,提示其形成血栓的风险高于其他两组。气滞血瘀组病人的左房内径最小,提示其心脏扩张程度略轻于其他两组。本研究结果提示,PT活动度与心脏左房前后径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做为鉴别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将406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5个证型,统计各证型所占的比例;同时选取7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入院次日对所有人员进行TG、TC、LDL-ch及HDL-ch水平检测。结果:406例患者中风痰瘀阻证139例、占34.2%,气虚血瘀证97例、占23.9%,痰热腑实证86例、占21.2%,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中TG、TC、LDL-ch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痰热腑实证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风痰瘀阻及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痰热腑实及风痰瘀阻证型患者的TG、TC、LDL-ch水平较高,中医的痰瘀可能与血脂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TBIL)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四型,用重氮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TBIL水平。结果:冠心病及中医各证型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明显低于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P<0.05)。结论:TBIL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TBIL水平降低或可作为冠心病中医痰阻、血瘀证型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患者中医辨证证型分布与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对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患者共138例进行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心肾阴虚、阴寒凝滞、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阻心脉、痰瘀互结等共7个证型,进行临床调查分析;记录入选患者的中医证型、西医诊断、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 (1)入院患者以气虚血瘀型居多,与其他证型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2)小于60岁患者33例,占23.9%;60岁以上(包括60岁)患者105例,占76.1%;气阴两虚型患者平均年龄最高,痰瘀互结型患者平均年龄最低,气阴两虚型患者年龄与痰瘀互结型患者年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痰瘀互结型TC平均值与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TC平均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各组证型间TG平均值、LDL-C、HDL-C、FI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气虚血瘀型患者居多,经过西药系统化治疗后冠心病各证型间血脂、血浆FI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1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采集,同时记录其既往病史和采集中医辨证信息,予行颈动脉彩超和生化指标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血脂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情况的关系。结果:(1)主要复合证型为5种:气虚痰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风痰瘀血、气滞血瘀,并将复合证型细分为5个单一证型: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阴虚型、气滞型;(2)单一证型中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多见于70岁以上年龄组;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P0.01);(3)气虚痰瘀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脑出血、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最高,其中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证型间LDL-C、TG、TC都偏高,HDL-C则偏低,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颈动脉超声显示有斑块的患者总共有174例(91.10%),各复合证型的单双侧斑块病变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单一证型气虚、痰浊和血瘀证型占多数,复合证型以气虚痰瘀多见,在气虚痰瘀证中的各种合并病患病率最高,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的特点。血脂异常(高LDL-C/TC/TG,低HDL-C)覆盖颈动脉硬化的所有证型,而动脉斑块厚度及长度各个证型间比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