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操作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分析与探究。方法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我院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2例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B组患者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操作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情况、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44.44%13.89%),P0.05;B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患者(94.44%72.22%)P0.05;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97.22%77.78%)P0.05。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王敏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79-880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起着“人工胃肠”作用的治疗措施。胃肠外营养支持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如消化道瘘、急性重症胰腺炎等,以禁食、水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建立1条有效的静脉通路是实施TPN的首要条件。传统的方法有外周静脉营养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营养,两者均有一些不足,如并发症多、易破坏静脉、输入困难等,而影响TPN的实施。我科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简称PICC)进行TPN,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首次化疗患者,按化疗时建立静脉通道给药方法不同分为PICC组(21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在化疗静脉通道静脉炎、药物外渗及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PICC组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中,能明显减少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发生,且不增加感染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兰 《当代医学》2010,16(1):121-122
目的探索肿瘤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长期留置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3月放置PICC的169例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145例顺利完成化疗,24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导致提前拔管。结论合理的换药时间、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严格遵守自我防护是避免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儋证护理应用于预防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提出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生PICC导管血行感染的护理问题,查阅文献,查找有效预防措施,评价相关实证,将实证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乳腺癌患者HCC导管血行感染率明显减少.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HCC导管血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7d~1a)的静脉输液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PICC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关系密切。2004年1月以来,对250例肿瘤患者应用了PICC,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选取2004年1月至今在本科住院的肿瘤患者250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150例,女100例;11~岁8例,26~岁64例,46~80岁178例;并发糖尿病10例。250例中,非小细胞肺癌75例,小细胞肺癌13例,结肠癌35例,乳癌68例,淋巴瘤53例,其他癌症6例。1.2PICC操作前准备物品准备:PICC包1个,无菌手套2双,250mL生理盐水1瓶,10g/L利多卡因1支(5mL),肝素钠2mL(12500U)1支,1mL注射器1个,可来福1个。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的应用特点及操作方法,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订同意书后,实施PICC。1.3PICC操作方法经过严格、慎重选择,250例均选择上肢静脉,其中头静脉170例,贵要静脉30例...  相似文献   

7.
侯小娟  李琳  宋茜  文君 《医学争鸣》2002,23(6):567-567
1 对象和方法  1999- 0 6 / 1999-~ 12采用美国 BD公司生产的导管对 10例患者行 PICC. 1物品准备 :穿刺包 1个 ,手套2付 ,10 0 m L 肝素盐水 1瓶 . 2穿刺部位 :常选择肘部头静脉 ,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为插管部位 . 3操作步骤 :按 Abi-Nader介绍的方法 [1 ] ,在预先选择好的部位 ,先测量置入导管的长度 ,上臂外展角度 90°,由穿刺点至锁骨头距离 ,消毒范围由上臂中段到前臂中段 ,据测得的静脉长度剪去多余导管 ,扎止血带 ,插入引导套管 ,拔出针芯后插入选择好的导管 ,插至预定的长度 ,拔出引导套管和金属导丝 ,抽回血 ,再用肝素盐水 10…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静脉输液的有效途径,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的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反复静脉穿刺的问题,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抢救和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本科应用PICC治疗22例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患者应用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80例老年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 80例患者中留置PICC管时间为16~128d,平均38.8d,因并发症而需拔管的占22.3%,主要并发症依次为:局部渗血、送管困难或导管异位、导管阻塞、静脉炎、导管脱出和感染等.结论 老年患者PICC管局部渗血的发生率较高,而堵管率较低,针对局部渗血、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特点采取穿剌部位首选健侧肢体的贵要静脉,加上局部止血、防止血液返流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靶向治疗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输液室行靶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PICC,观察组实施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舒适度、心理状态、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PICC,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舒适度,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恢复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心功能、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提高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应用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观察和评价PICC置管过程中患者舒适度。选取2007年8月-2008年12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按照置管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制定一套舒适护理措施,评估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前焦虑情绪和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结果经过一系列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置管前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在疼痛、置管成功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套有效的系统护理措施能提高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评价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最佳证据。方法 2017年6月,通过计算机检索各中、英文数据库及指南网站关于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及相关循证资源。数据库时间限制为:建库至2017年5月。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内容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临床实践指南3篇,系统评价9篇,其他循证资源7篇。纳入的3篇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意见和应用说明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功能锻炼的原则、指导形式、功能锻炼的内容、达标要求、注意事项等5项,纳入的16篇系统评价及相关循证资源的推荐意见和应用说明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功能锻炼的原则、指导形式、教育者、功能锻炼的内容、功能锻炼效果评价、功能锻炼参数、评价指标等7项。建议专业人员应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结合纸质材料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前应进行双侧上肢功能的评估,术后1~2 d保持肩关节静止不动,进行手指、手腕、肘关节的活动;肩关节何时锻炼存在争议,专业人员应该权衡利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如引流量、创口愈合情况、皮下积液等)谨慎地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活动,如果患者存在影响创口愈合和引流的因素,可以推迟功能锻炼1周(即术后9~10 d)。结论 国内尚未发现基于循证的科学性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指导方案,研究人员应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最新最佳证据、提供照护的临床情境、患者的要求和偏好、专业人员的判断的基础上构建循证性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李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8):804-805
目的:探讨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2月—2020年6月间收入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卒中后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0例)与常规组(6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组采取阶段目标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组康复锻炼总依从率96.66%优于常规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DL评分均减少,而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阶段目标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和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5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患者均按下肢骨折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康复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13.68,P〈0.01);并发症如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