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照组与给药组的鹌鹑均用诱发饲料(其中含胆固醇1%和脂肪20%)喂饲。冠心舒200mg/kg/d ip,药后第4、6周血清胆固醇均比对照组降低31%(P<0.001)。提示冠心舒有显著的预防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作用。另外冠心舒120mg/kg ip可使小鼠凝血时间延长,药后1h、2h分别比对照组延长10.26s(P<0.01)和1.02s(P<0.05),药后6h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荜拨油非皂化物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荜拨油非皂化物(OPUM)40mg/kg,灌胃给药20d,显著降低喂饲含2%胆固醇饲料诱发的外源性高胆固醇血症小鼠TC、(LDL+VLDL)-c及肝脏胆固醇,并明显增加胆汁胆固醇。OPUM20、30和40mg/kg,降TC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OPUM 40mg/kg,显著提高ip蛋黄乳液的小鼠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提示OPUM有降低血脂从而抑制As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这与其促进胆固醇酯化及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荭草苷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胆固醇影响。方法:大鼠给与不同剂量的荭草苷(0.75,1.5,3.0mg·k^-1)7d,用MVIS-2000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系统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积、血沉、血沉方程k、红细胞电泳时间;小鼠给与不同剂量的荭草苷(1,2,4mg·kg^-1)20min后小白鼠眼眶静脉采血取血清,测定血清胆固醇;大鼠经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血淤模型,再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指标。结果:荭草苷能显著降低正常及血淤模型大鼠全血黏度(高、中、低均降低),降低血浆黏度,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红细胞比容积,减慢血沉速度,降低血沉方程k值(TK),显著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荭草苷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的小白鼠的血清胆固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结论:荭草苷对正常及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的小鼠的血清胆固醇。  相似文献   

4.
血脂康胶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对高胆固醇血症患的调脂效果。方法: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随机分成两组:血脂康组(37例,0.6g,bid)与普伐他汀组(42例,10mg.qd),服药前与服药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服药8周后,血脂康组与普伐他汀组患的TC比用药前降低,降幅分别为21.7%(P<0.05),与21.9%(P<0.01),患LDL-C也比用药前降低,降幅依闪为34.9%(P<0.01),与33.2%(P<0.01),血脂康组患TG比用药前下降20.1%(P<0.01),而普伐他汀组患血清TG仅降低8.5%(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能够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的血清TC,LDL-C与TG水平,可有效地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的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8外显子ClaI位点多态性与血清瘦素(leptin,LP)、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检测2 555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2 200例体检健康者LDL-R基因的ClaI酶切位点多态性;按基因型分组,用ELISA法检测各基因型瘦素、脂联素的浓度,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2组血脂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瘦素明显升高,脂联素、HDL-C降低(P<0.05);根据LDL-R第8外显子处是否有ClaI酶切位点,分为C+C+、C+C-、C-C-3种基因型,在C+C+组、C+C-组、C-C-组中,血清瘦素水平依次升高,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和胆固醇水平是影响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LDL-R基因C-C-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促进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近交系NJS小鼠全血粘度及其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高胆固醇血症NJS小鼠16只为实验组,C57BL/6J小鼠16只作对照组,同时测定全血粘度及血清胆固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NJS小鼠在低、中切变率全血粘度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P<001),高切变率两组间全血粘度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全血粘度与血清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P<005)。提示近交系高胆固醇血症NJS系小鼠全血粘度增加可能在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丹皮酚与山楂黄酮优化配伍降低胆固醇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皮酚、山楂黄酮不同剂量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TC)的影响,为优化配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蛋黄乳剂造成急性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用终点法试剂盒测定血清TC含量。观察丹皮酚、山楂黄酮的降血脂作用;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丹皮酚、山楂黄酮配伍后对TC的影响;对丹皮酚、山楂黄酮优化配伍组合后的降血脂作用进行重复验证实验。结果丹皮酚、山楂黄酮单用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丹皮酚与山楂黄酮以2∶1的比例配伍为最佳剂量比,降脂效果最佳。结论丹皮酚600 mg.kg-1与山楂黄酮300 mg.kg-1配伍具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液及肝脏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胆固醇水平 ,5 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 (NC)、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 (HC)和 3个大豆异黄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以外 ,各组均喂以高胆固醇饲料。同时 ,3个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 30 ,6 0 ,12 0mg·kg- 1大豆异黄酮 ,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溶媒 ,持续 9wk。实验结束时 ,分离血清、红细胞 ,取出肝脏 ,制备肝匀浆。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红细胞和肝匀浆SOD活力 ,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和肝匀浆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大鼠红细胞及肝匀浆SOD活力明显降低。大豆异黄酮 6 0和 12 0mg·kg- 1组大鼠红细胞及肝脏SOD活力比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大鼠血清及肝匀浆M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与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比较 ,大豆异黄酮 30和 6 0mg·kg- 1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及 30和 12 0mg·kg- 1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红细胞及肝脏SOD活力的降低及血清和肝脏MDA水平的升高 ,能被大豆异黄酮部分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苦丁茶水提取物对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血清中多不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LCQTOF-MS/MS和LC-QTRAP-MS/MS建立小鼠血清中多不饱和溶血磷脂的液质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30 d诱发小鼠高胆固醇脂血症模型;以5,10,15 g·kg-1·d-1(按生药材量计算)苦丁茶水提取物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观察小鼠肝脏油红O染色后的病理切片;同时,利用上述建立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多不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苦丁茶水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由高脂饲料诱发的胆固醇脂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小鼠肝脏的脂肪堆积具有明细的抑制作用;同时,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小鼠血清中的多不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而苦丁茶水提取物对该类脂质成分具有显著的回调作用。结论:苦丁茶水提取物对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血清中多不饱和溶血磷脂的回调作用可能涉及苦丁茶降血脂的药效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粘附单核细胞的抑制效应。方法 :用不同剂量 (1,5 ,2 0mg·kg- 1)的辛伐他汀每日1次给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皮下注射共 2wk或 6wk ,届时剪取小鼠胸主动脉 ,用于单核细胞粘附试验。结果 :(1)只有 2 0mg·kg- 1× 6wk组小鼠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 ,从 6 .6± 0 .7mmol·L- 1降为 4 .6± 0 .7mmol·L- 1,(P <0 .0 5 ) ;(2 )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胸主动脉内皮对单核细胞的粘附率明显高于正常小鼠 ,辛伐他汀 2 0mg·kg- 12个组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胸主动脉内皮粘附单核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粘附率 (4.1± 2 .5 ) %vs (1.9± 0 .1) % (和 )或(1.4± 0 .3) %均 (P <0 .0 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胸主动脉内皮对单核细胞粘附增强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管内皮粘附单核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