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蓓娟  黄万珍  李云 《全科护理》2021,19(27):3759-3762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病人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医院接受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术后25例病人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在高血压病史、术前神经系统症状、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前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峰值血糖、术中峰值血乳酸、术中输血量、术后24 h血钠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血肌酐值高、术前白细胞值高、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术中高血糖是影响病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病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围术期应加强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并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合理控制术前血肌酐、白细胞、血压及术中血糖水平,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以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并确定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本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343例患者,收集基本资料、病情情况、手术相关资料、术中情况、压疮部位及评估结果等资料,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压力损伤组与非压力损伤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术前动脉血氧分压、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体重指数、急诊手术情况、术后镇静情况及有创机械通气情况、术后凝血情况及Braden-Q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量表评分等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或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低、糖尿病及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低、BMI过高或过低、进行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术后需镇静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Braden-Q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量表评分低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因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压疮预防,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体外循环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并减轻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深低温停循环围手术期血糖状况,分析影响术中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549例患者的术中峰值血糖.单因素分析影响术中峰值血糖的各个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术前基线、体外循环前、停循环前、停循环后、复温后、停机后、入ICU血糖值及术后第1天至第6天晨的空腹血糖值.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OR=1.066,95% CI:1.007~1.129,P=0.027)、急性主动脉夹层(OR=4.705,95% CI:2.702~8.193,P=0.000)、糖尿病(OR=11.295,95% CI:3.383~37.709,P=0.000)、停循环时间(OR=1.063,95% CI:1.030~1.097,P=0.000)和术中峰值血糖相关.血糖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升高,复温后上升明显,入ICU时血糖值仍较高,术后第2天明显下降,术后第6天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 术前存在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炎性反应预示着术中较高的血糖水平,通过减少停循环时间或许能减轻术中高血糖.应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复温后及术后24 h内加强血糖监测,采取更积极的血糖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黄东  钟标  魏崴 《临床医学》2010,30(8):19-2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术中、术后严格血糖控制对非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作为强化治疗组从手术开始即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严格控制于3.9~8.3 mmol/L。B组作为对照组将血糖控制在11.1 mmol/L以下。体外循环术后检测血液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中、术后应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杨彦芳  莫新少  陈似霞  钟丽  杨海清 《全科护理》2013,11(15):1345-1347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术后发生高血糖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和降低高血糖发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96例肝癌切除病人,根据术后第1天06:00时随机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随机血糖≥11.1mmol/L)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术前禁食时间、手术时间等16项变量对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发生高血糖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接台手术、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前白蛋白水平对病人术后血糖水平有影响,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越大、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越长、术前前白蛋白(PA)水平越低,接台手术术前等待时间越久,病人术后血糖水平越高。[结论]术前改善肝功能,做好接台手术等待期间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文颖  朱小兰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249-4252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期间使用头孢呋辛作为手术预防用药的心脏成人病区行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疑诊感染患者402例(疑诊感染组),选择同期非感染患者974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术前左室舒张末径、术前白蛋白、术前血肌酐、术前血糖、术前住院天数、体外循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输红细胞量、手术输血浆量、术后第2天血糖、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是否透析、是否双肺有渗出、是否有胸腔积液、术后第1、2、3天白细胞存在统计学差异,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年龄、体外循环、术前血肌酐、术前空腹血糖、术后第1天白细胞、术后第3天白细胞、手术类型、ICU时间、术前住院天数为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疑诊感染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对于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并对感染危险因素分层,另外应该寻找特异性更强的指标来提高感染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患者动脉血乳酸的变化趋势及与动脉血乳酸水平相关的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6月入住的128例患者,分析其乳酸值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脏术后患者血乳酸水平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术后6h左右乳酸达最高值,随后乳酸值逐渐下降,至术后48h回归术前水平。与患者乳酸水平相关的因素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的时间、术后患者的体温、术后血糖值、术后特殊药物的应用及术后血制品的输入量。结论控制患者的乳酸水平,应加强护理患者的体温护理、血糖控制、气道护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还可通过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维持有效的乳酸清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颅内血浆NSE水平的影响因素,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1例,在CPB结束后30 min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液检测NSE水平,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体外循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颅内血浆MDA浓度。结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颅内血浆MDA水平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起ICU病人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的12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ICU术后精神障碍诱发因素进行探索分析。[结果]本组出现精神障碍的病人共127例,占27.67%;女性病人、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经历体外循环、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酸中毒)、机械通气、在ICU治疗时间等成为术后精神障碍的诱发因素(P0.05);低氧血症、体外循环、手术平均时间、ICU治疗时间、年龄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ICU术后突发精神障碍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诱发因素包括病人自身因素(女性、年龄较大)、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生理指标(低氧血症、酸中毒)、ICU内部特殊性(ICU治疗时间、术后辅助机械通气)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胰岛素、血糖变化规律,为围术期监护提供恰当指导。方法 对30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于手术前(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前、体外循环转机30min、复温后停机前和手术后次日晨五个时点取桡动脉血测定胰岛素、血糖。结果 胰岛素除在CPB 30min时与术前水平相近外(P>0.05),随着CPB的进行呈现增高趋势(P<0.01)。麻醉后切皮前血糖明显升高(P<o.01),转机30mim时仍保持在切皮前的水平(P>0.05),随着CPB时间的延长,至停机前逐步上升达最高峰,与其他各时点相比,P<0.01),手术结束后开始下降,但至术后次日晨仍保持在高于术前的水平(P<0.01)。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胰岛素、血糖发生了明显变化,应加强围术期血糖监护。  相似文献   

11.
张蓉  熊卫萍  李莉  陈冬早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212-12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血糖的影响,总结术后早期糖代谢紊乱的监护经验。方法:对113例行CABG术的非糖尿病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组)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PB-CABG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糖、术后即刻、术后4、8、24、48h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糖均有升高,但CPB-CABG组术后即刻、术后4、8h内血糖升高更明显(P<0.05),8h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趋于正常。结论:CPB对CABG术后患者血糖影响较大,糖代谢紊乱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和血糖控制,是减少并发症、提高CABG术治愈率、缩短病程、促进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比较50例糖尿病手术患者与50例无糖尿病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等;将5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8.30mmol/L组和〈8.30mmol/L组。比较其手术预后。结果 糖尿病患者较无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长,切口甲级愈合率低。血糖〈8.30mmol/L者术后拆线时间比〉8.30mol/L者短。结论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有助于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3.
金敏 《当代护士》2004,(8):22-23
急性肾功能不全(ARF)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体外循环时间长、体外循环期间灌注压相对较低、肾脏缺血缺氧、手术创伤、术中和术后输注大量库存血导致的微血栓、体外循环术(CPB)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术后低心排、感染酸中毒等因素都可以引起肾脏缺血缺氧,肾小管水肿变性导致ARF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4.
成人心血管手术中病人压疮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确定心血管手术中病人压疮危险因素,为预防压疮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心血管手术中病人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2690例心血管手术中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Logistic多元相关分析得出心血管手术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性别、体外循环时间、淋巴细胞计数等4个因素与术中病人发生压疮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增长、男性、体外循环时间长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会增加病人术中发生压疮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围术期血糖变化规律及护理要点。方法对78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切皮前、体外循环中、停机后、术后6 h和手术次日晨6个时点取桡动脉血测定血糖。结果切皮前血糖比手术前明显升高(P<0.01),体外循环开始后进一步上升,到停机后达最高峰,手术结束后血糖开始下降,但至术后次日晨仍保持在高于术前的水平(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病人血糖发生了明显变化,密切监测血糖浓度,预防高糖血症、低血糖反应,是ICU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构成、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194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儿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经痰培养后,发现23(11.86%)患儿存在肺部感染。病原菌共计分离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高,有16株(69.57%),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革兰阳性菌6株(26.0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肺炎链球菌2株;真菌(白假丝酵母菌)1株(4.3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左室射血分数低、通气时间长、有侵入式操作、术后平卧位体位为患儿肺部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左室射血分数低、通气时间长、有侵入式操作、术后平卧位体位等为危险因素,需做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防控工作,加强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7.
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病人,由于术前病程延续时间长,久受疾病的缠扰和折磨;体外循环手术过程复杂,难度较大,加上病人心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术后病情多变等诸多因素的“刺激”,病人的心理活动也比较复杂,其共有的心理特点是盼望手术治疗,但又怕手术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18.
岳广新 《上海护理》2012,12(2):45-46
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具有良好的术野显露、避免对肺的挤压和损伤、有利于术后肺功能恢复等优点,为目前心内直视手术的常规入路。但其存在纵劈胸骨,手术切口长,术中出血较多,以及胸骨或纵隔易发生感染等因素,而电视胸腔镜在微创体外循环下进行的心内直视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更小,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止痛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单玲 《全科护理》2015,(6):530-531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5例心脏手术病人的血糖控制影响因素,总结血糖控制的护理要点。[结果]心脏手术后病人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增加了血糖控制难度,血糖控制效果与病人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结论]对心脏外科术后出现的应激性高血糖应加强观察护理,特别对术后胰岛素抵抗应给予足够重视,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203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3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体外循环时间大于或等于2 h、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或等于100 min、心脏功能Ⅳ级以及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体外循环时间大于或等于2 h、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或等于100 min及心脏功能Ⅳ级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应通过术前评估,及时干预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