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妇女妊娠过程中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该医院正常妊娠妇女56例(妊娠组),检测其不同孕期(早期:12—14周、中期:24—26周、晚期:36—40周)及50例非妊娠正常妇女(非妊娠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同时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  相似文献   

2.
正常妊娠     
071481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汪丽…∥重庆医学·—2007,36(13)·—1292~1293,1295了解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正常孕妇和2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结果: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T、APTT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值在对照组、早孕组、中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大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分娩前后、40例妊娠后并发症妇女及45例妊高征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包括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孕妇大血小板比率及数量在分娩前后会出现一过性升高(P<0.01),且变化最显著,分娩1周后迅速回复正常;而妊高征及产后并发症患者体内大血小板变化情况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动态监测孕妇外周血中大血板变化情况简便可行,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妊娠及产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监测孕产妇产前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来我院体检的80名妇女,其中孕产妇38例设为研究组,非妊娠健康的42名妇女设为对照组,对2组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情况,D-二聚体(D-D)及凝血四项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质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发现,研究组PLT、APTT、PT及TT水平低于对照组,其MPV、D-D、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监测孕产妇的血小板参数、D-D及凝血四项指标,可有效地评估孕产妇凝血功能状态,为产妇分娩、预后提供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孕妇分娩前检测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50例正常妊娠孕妇(观察组)分娩前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并与50例正常的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对应指标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结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凝血酶时间2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孕妇分娩前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血小板和凝血指标检测对临床预防产科的并发症和合并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与凝血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红  梅凤琦 《黑龙江医学》2009,33(11):810-81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 2100 5分类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CA6000全自动凝血仪,对180例妊娠晚期妇女和11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妊娠晚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及大血小板比率,均比正常对照组减低,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小板、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在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晚期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缩短,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凝血酶时间延长,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GH)妊娠晚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GH孕妇(GH组)和7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妊娠晚期(孕期30~40周),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GH组孕妇的PT、aPTT和TT检测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检测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H组孕妇MPV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PDW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明显高凝状态,应加强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常规检测,有利于GH的病情评估,对防治血栓等并发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对70例妊娠晚期和80例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分别进行凝血功能四项指标、D-二聚体及血小板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平均PT、APTT、TT显著缩短,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FIB、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妊娠各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预防产后异常出血、DIC和血栓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364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8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A组和282例重度患者作为B组,26例子痫患者作为C组,同时选取98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D组。检测并比较四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的PLT均比正常妊娠孕妇降低,且随着病情逐渐加重,PLT数值逐渐下降(P0.05)。而PDW、MPV均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数值逐渐升高(P0.05)。子病前期及子痫患者的PT,APTT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缩短,而FIB明显增加,且随着病情加重,差异逐渐增大(P0.05);而INR与正常妊娠孕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例病情严重患者APTT、PT显著延长,FIB减少。结论: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防止血栓和子痫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产科     
正常妊娠051880正常妊娠妇女卵泡休止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侯文静…∥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1).—78~79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卵泡休止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10例妊娠晚期妇女的血清水平,同时测定51例妊娠晚期妇女血清中游离雌三醇(-)的水平,并分析与其的关系。结果:血清中浓度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与孕周呈正相关。建立正常妊娠晚期每相邻两周血清参考值。妊娠晚期水平变化与3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可作为估计孕周、判定胎儿-胎盘单位功能的一项生化指标。参4(陈果)异常妊娠051881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GH)妊娠晚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孕妇80例为A组,选择同期正常孕妇80例为B组,均为妊娠晚期(孕周35周以上);选择健康体检妇女80例为C组;检测并两两比较三组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A组的PT、APTT和TT检测水平均明显低于B、C组,而Fbg、MPV、PDW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检测水平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凝血四项、血小板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明显高凝状态,应加强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常规检测,有利于GH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重症肺炎组68例患者血清DD、PLT、MPV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凝血指标DD、PLT、MPV等血小板参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存在着凝血纤溶功能障碍,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对重症肺炎患者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妇女凝血四项以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妊高症妇女标本60例(妊高症组),正常妊娠妇女标本60例(正常妊娠组)以及本院体检中心未妊娠正常妇女标本6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进行分析。结果:妊高症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对照组,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特别是妊高症妇女相对正常妇女血液均处在高凝状态,应将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检测作为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及时监测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指标,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正常妊娠妇女早、中、晚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变化,了解正常妊娠期凝血系统变化规律,并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门诊选取妇女,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共150例.正常非孕妇女50 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各检测1次;正常孕妇50例,分别于妊娠10~14周、20~24周、30~34周检测.结果 ①PLT:妊娠期PLT总体呈下降趋势,至妊娠晚期PLT明显减少,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LT又有显著减少.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当PLT≤110×109孕产妇并发症显著增加、围生儿预后较差.②MPV:妊娠早、中期MPV减小,至妊娠晚期MPV反相增大,重度子痫前期患者MPV增大显著.③D-D:妊娠期D-D值明显升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D-D值升高显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病率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当D-二聚体>600μg/L时孕产妇并发症较多、围生儿预后较差.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液呈现病理性高凝状态,PLT的显著下降、D-D的明显升高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活化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的表达,同时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实验对象的凝血四项,并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强度和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妇女(P<0.01),三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同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相比,全血法FCM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活化FIB-R可灵敏地反映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为预测和诊断子疒间前期以及是否有DIC倾向提供一项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晚孕组)、正常非孕妇(正常非孕组)各30例及40例妊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病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含量等指标。结果: 正常晚孕组及妊高病组P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P<0.01),而APTT与正常非孕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高病组中,中、重度妊高病患者vWF、GMP-140和TAT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孕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妊高病组中,中、重度妊高病者与正常非孕组比较Fbg、D-dimer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且随病情的发展而更加明显。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及妊高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且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指标,对妊高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妊娠中期、102例妊娠晚期及4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的凝血功能指标,并与50例正常未孕妇女相比较。结果中期妊娠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FIB、TT、MP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无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妊娠组与中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FIB、MPV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高血压疾病组与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FIB、TT、PLT、MP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易出现血栓前症状甚至D IC等症,产前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及时干预、防止异常凝血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患者凝血-纤维活性与血小板指标变化的关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2例先兆子痫患者(先兆子痫组又分轻、重度先兆子痫组)、54例妊娠妇女(妊娠组)以及37例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凝血-纤维活性和血小板的相关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先兆子痫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凝血酶时间(TT)与轻度先兆子痫组和妊娠组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先兆子痫血小板计数(PLT)较妊娠组及非妊娠组明显减少(P〈0.01),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MPV)增高(P〈0.01)。重度先兆子痫PLT、PDW与轻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先兆子痫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先兆子痫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指标远远超过妊娠妇女及非妊娠妇女,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纤维活性平衡失调,失调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及血小板多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9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正常产妇92例作为对照组.于孕28周及临产前对两组产妇的凝血系统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测定,比较前后变化及组间差异;比较临产前轻、中、重度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PT、APTT、TT、Fib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孕28周及临产前PT、APTT、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浆中Fib及AT-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孕28周及临产前血小板参数PLT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MPV及PDW、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与PT、APTT、TT结果呈正相关,与AT-Ⅲ和FIB结果则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及血小板多项指标均呈现异常变化,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凝血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