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癫痫方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阳 《中成药》1994,16(5):41-42
抗癫痫方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00193)向阳癫痫是阵发性、暂时性脑功能失调,生理学的表现是脑神经元反复性过度放电,临床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发作。现代西医学从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治疗(尤其是根治)仍然...  相似文献   

2.
3.
根据292份高血压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结果,分析研究了高血压病方药特点。结果表明:方剂应用中平肝潜阳息风方应用率最高占66.6%,是常见治法之一。其中清热方占18.17%,为本组高血压治疗特点。高血压主要中药以祛邪为主者应用率为73%。具有清热解毒者在高血压病中应用率占50.3%。进而提出清热解毒法应为高血压病治疗的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4.
地黄汤系列方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是《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一首方剂,本方是由金匮肾气丸减桂、附而来,亦作汤剂用,名六味地黄汤。其功用为滋补肾阴。虽名为滋补肾阴之专方,实为足三阴并治之剂。其主治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遗精梦泄、消渴淋沥,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等。历代医家在本方基础上化裁出杞菊地黄丸(汤),麦味地黄丸(汤),知柏地黄丸(汤),归芍地黄丸(汤)等方剂,形成地黄丸(汤)系列方,不仅在内科,儿科、妇科中用途广泛,而且在五官科临床亦用于多种疾病,仅就其在眼科中的治疗作用举例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5.
针灸与方药     
內經移精變氣論上說:「毒藥治其內,鍼石治其外」;異法方宜論又舉出砭石、毒藥,灸焫、微鍼,導引按蹻等,說明當時已有多種治療方式或工具,隨着不同的病症選擇應用。這些都是勞動人民在生活與疾病鬥爭中得來的勝利果實,也是發揮高度智慧創造的實踐經驗。在多種的治法裏,有的經過改進,有的因應用不便而歸於淘汰,就現階段論,只有藥物與針灸最爲普遍。考新唐書,唐朝的醫生都以本草、甲乙、脈經爲基本醫學,分爲體療、瘡腫、少小、耳目口齒和角法五門,因歷代醫政的變更,體療傳爲大方脈,即现在的內科,瘡腫即現在的外科;少小傳爲小方脈,即現在的兒科;耳目口齒一部分即現在的眼科,角法即現在的拔火罐,可併入針灸科,宋後又分出婦産科及增加咽喉科,所以最早的内科範圍是包括了婦、兒、外、咽喉以及眼科和灸法的一部分,而且大都用藥物治療,故方藥始終在臨床方面佔着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回顾了以《小品方》、《千金方》、《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为代表的一些中医药古籍中关于断产、去胎的方药,对古代的避孕方药,包括汤药、单方、外用药、药酒、针灸等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回顾;同时结合现代研究发现,探寻了各类药物、方法的性能功效。以期在现代避孕绝育手段常用药物和工具有副作用或不容易为人接受的情况下,在深入研究中医药古籍中断产去胎方的基础上,明了其机理,发现有效、简便、无副作用的避孕方法,也为当前中医药避孕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所称的“痢疾”,是以下利脓血赤白、里急后重为主证的疾病,它既包括现代医学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也包括某些肠道疾患等。痢疾,古称肠癖,又称滞下。其因有风寒暑湿、疫毒秽浊、积滞生冷。其证有表里虚实寒热、伤气伤血、耗阴损阳。在小儿则易见内陷厥阴昏厥之证。其治疗有疏表、攻里、清热、散寒、消导、利湿、调气、和血、升提、补涩等,治法方药甚多,今择其要者,加以分析归纳,以利临床参考应用。一、解表疏邪法适用于痢疾初起,表证较重者,临床上常见风寒、风热、暑湿三种情况: 风寒束表:证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头痛体  相似文献   

10.
汉方药在日本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瑾  加茂智嗣  能濑爱加 《中草药》2016,47(15):2771-2774
日本汉方药源于中医药,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药文化,并建立了完善的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注册管理制度,形成了有别于我国中成药发展的汉方药研究开发模式及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在很多方面与我国中成药目前的现状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汉方药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汉方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并从实验方面对汉方药某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中的治疗方法是丰富多采的。在两千年前的医籍《黄帝內經》里就已經叙述了砭石、毒药、灸焫、微針、导引、按蹻等疗法,說明当时已有了不少的医疗方法和工具,可供选择应用。药治是利用某些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內服,由气血的輸布而达到治疗的作用;針灸是刺激体表,經过經絡的传导,調整脏腑功能而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间,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流,传统中医学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样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华医学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使任何一位真正的中医学者都会感慨万千,难以一言道尽个中滋味.作为一名青年中医后学,值此新世纪之初,将胸中管见整理成文以做"医海蠡测",希望能以此文与有缘的医界前辈与同仁共成见仁见智之举,以期为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医学在21世纪开始新的发展历程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苗、侗、布依、土家、彝等17个,其中以苗族为最多,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49.89%。苗族同胞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了别具特色的苗族医药。本文在对贵州苗族医药调查研究的简要回顾基础上,对苗族医药的发展历程与医理、诊治、方药、以及苗族医药的特色与科学内涵加以概述与评价。苗族医药经历了漫长的奠基期及形成形、成长期与发展期,具有独特的医药理论。苗族医晓医理,善诊断,有“两纲”(冷病、热病)、五经(冷经、热经、半边经、哑经、快经)、“三十六症(经)”、“七十二疾(证)”的理论模式;其立方用药灵活,简约而精当,药多生用鲜用,多-方-病,-药一方;苗族医药具有医药结合、防治结合、医护结合、医商结合及医武结合的特色,为本民族及他民族的生存繁衍和保健康复作出了卓越贡献,为苗族医药的现代研究与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略论贵州苗族医药的发展历程与医理方药特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贵州苗族医药调查研究的简要回顾基础上,对苗族医药的发展历程与医理,诊治,方药以及苗族医药的特色与科学内涵加以概述与评价。苗族医药经历了漫长的奠基期,形成期,成长期和发展期,具有独特的医药理论。苗族医晓医理,善诊断,有“两纲”“五经”,“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的理论模式;其立方用药灵活,注意简而精,药多用生鲜用,多一方一病,一药一方;苗族医药具有医药结合,防治结合,医护结合,医商结合及医武结合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原植物培育上、科学研究上及药物生产上的比较,认为中药与汉方药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差距,更是一种对待传统药物发展的态度及其行动上的差距,人为因素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中药现代化需吸取汉方药的经验,当务之急要从抓人才入手,着力培养医药人员的专业知识、创造精神和开放的国际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仲景方药与肿瘤临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以小柴胡汤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后发热 (少阳病 ) ;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肠癌术后 ,或腹盆腔灌注化疗后所致粘连性肠梗阻 (燥屎内结证 ) ;抵当汤加味治疗膀胱癌 (癃闭证 ) ;大黄虫丸并鳖甲煎丸治疗腹腔脂肪肉瘤 (疒徵 瘕 )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认为 ,只要辨证准确 ,用药得当 ,选用仲景方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中的某些病证 ,也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其作为天时、农时与人时合而为一的时间刻度的文化内涵。因时制宜治则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并指导中药取收、方药选用。二十四节气贯穿中医治病疗疾过程始终,根据节气,辨证应时取药,择时用方,以期为临床方药选择、运用提供新思路,使临床疗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20.
陈滨砫 《新中医》2006,38(4):83-84
外感表证每因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肺卫肌腠,正气奋起抗邪所致。临床表现以恶寒、发热、苔白、脉浮为主要症状。六淫邪气有风寒暑湿燥火之别,人体体质又有阴阳强弱之异,且邪气常有兼夹,所中部位不一,故证型颇多,治法也不同,治法大多沿袭伤寒或温病理论,方剂学虽有辛温、辛凉、扶正解表等常法,但也难以窥视全貌。笔者临证为了准确辨证论治,根据外感表证不同病机特点进行分型别类,归纳为10法与10方,易于临床掌握和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