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离断成年大鼠一侧隔-海马投射纤维后内侧隔核(MS)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切断一侧穹窿海马伞(FF),术后分别存活1、2、 3、4周,进行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损伤后1周, MS的NOS阳性神经元减少了21 28%,P<0.05;损伤2周减少了36.05%,P<0.01;损伤3~4周减少了37.01~39.29%,P<0.01。结论:受损侧MS的NOS阳性神经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在海马中的分布及其表达。方法:大鼠颈总动脉夹闭造成脑缺血30min,于6,12,24,72h进行点杂交和原位杂交,72h时进行神经元尼氏小体染色。结果: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死亡,BDNFmRNA表达于6h开始增加,72h恢复正常。24h时齿状回BDNFmRNA表达高于CA1区。CNTFmRNA表达于12h开始持续增加。结论: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海马BDNFmR-NA和CNTFmRNA的表达均增加。BDNF可能有利于齿状回神经元耐受缺血,CNTF可能在局部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尸检脑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30(MAP30)和ubiquitin免疫反应产物在老年性痴呆病(AD)患者海马内神经元的分布及变化,探讨微管相关蛋白与A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MAP30和ubiquitin免疫染色显示海马内神经元的神经纤维缠结(NFT)。MAP30与ubiquiti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密度差异无显著性;二者在CA1和CA2区阳性神经元数密度明显高于CA3及CA4区。结果表明MAP30和ubiquitin参与NFT的形成。MAP30是一种与AD神经元纤维退行性变有关的新的神经元骨骼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大鼠小脑颗凿神经元兴奋毒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用Ca^2+和Na^+敏感的染料Fura-2/AM和SBFI/AM测定胞内Ca^2+和Ba^+浓度「(Ca^2+)i,(Na^+)i」,并用反向高效液相法测定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1)在NMDA预处理组与非处理组,谷氨酸均迅速触发胞内Ca^2+反应高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而后在NM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皓首复智丸(HSFZC)对痴呆病人和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老年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SFC组,分别服用安慰剂和HSFZC;脑内注入海人酸引起的痴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生理盐水(NS)、脑复康(NFK)和HSFZC。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病人血清和大鼠血清及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1)HSFZC线病人治疗1月后,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大鼠实验性蛛网膜十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脑血流(CBF)的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n=6):A组假手术+盐水;B组假手术+NOC12;C组SAH+盐水;D组SAH+NOC12。模型制成48h,通过Laser-Doppler血流仪观察NOC12(NO供体)持续静脉注射1h内CBF的变化。结果:A组CBF无变化,B、D组CBF明显增加,且B级  相似文献   

7.
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组织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检测动物血压、脑系数、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海马CA1区形态学改变,探讨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与病理组相比,注入心脉灵注射液后1h、6h,动物血压上升,脑系数下降,海马组织NOS活性显著增高,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动物无死亡。提示心脉灵注射液能够改善内毒素休克所致的低血压及脑水肿,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增强海马组织NOS活性,起到抗内毒素休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在海马中的分布及其表达。方法:大鼠颈总动脉夹闭造成脑缺血30min,于6,12,24,72h进行点杂交和原位杂交,72h时进行神经元尼氏小体染色。结果:脑缺血后,海马CAI区神经元大量死亡,BDNFmRNA表达于6h开始增加,72h恢复正常。24h时齿状回BDNFmRNA和CNTFmRNA的表达均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多巴胺1(DA1) 和多巴胺2(DA2) 受体激动剂对兔冠状动脉和肾动脉cAMP生成量的影响。方法: 以cAMP生成量为生化指标,观察了DA1 及DA2 受体激动剂对兔冠状动脉及肾动脉AC活性的影响。结果: 发现DA1 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FODA) 及DA2 受体激动剂N n propyl N n butyldoparnine(PBDA) 均可剂量依赖性增加冠状动脉及肾动脉cAMP的生成量。然而,肾动脉cAMP的生成量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cAMP 的生成量,选择性DA1 受体阻断剂SCH23390 能够阻断FODA及PBDA所引起的cAMP生成量的增加,而DA2 受体阻断剂domperidone 则对PBDA 的这一作用没有影响。心得安阻断β受体后,FODA仍可显著增加cAMP的生成量,但增加的程度却明显降低。结论: 兔肾动脉及冠状动脉上都存在有刺激AC活性的DA1 受体,但冠状动脉DA1 受体的位点数比肾动脉DA1 位点数要少得多;冠状动脉DA1 受体的作用比肾动脉要弱。  相似文献   

10.
全氟化碳对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全氟化碳(PFC)对兔肺泡巨噬细胞(AM)功能的影响;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动物应用部分液体通气(PLV)治疗后肺部炎症减轻的可能原因。方法:兔AM暴露于全氟萘烷(FDC)后,观察在有效刺激下产生过氧化氢(H2O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一氧化氮(NO)能力的变化。结果:AM暴露于FDC后产生H2O2,TNF-α和NO的量明显降低。结论:在体外FDC能明显降低AM对有效刺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FMO抑制ODC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和DFMO治疗组,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前30min用DFMO治疗处理,用RT-PCR方法检测2组大鼠皮质、海马中2,4,6,8h ODC mRNA的表达,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皮质、海马中ODC mRNA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流2,4,6h均较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P<0.05,P<0.01,P<0.01),8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FMO抑制了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皮质、海马中ODC mRNA 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ODC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20分钟,再灌流7天内,动态观察背侧海马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光镜观察表明:海马各区对缺血的反应性不同,其中以 CA_1区锥体细胞对缺血最为敏感,并且 CA_1区神经元的损伤是迟发性的,再灌流4天后才出现大量神经元的坏死、消失,即“迟发性神经元死亡”(NDN)。电镜下发现:缺血再灌流早期(1~2天),CA_1区神经细胞质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增多。本实验结果表明:短暂性脑缺血所致的海马损伤与脑组织其他区域神经元损伤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猫区域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前经静脉给动物注射鸟氨酸脱羧酶(ODC)的特异抑制剂双氟甲基鸟氨酸(DFMO)。在右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阻断8h之后,测定结果显示动物右侧严重缺血区的脑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得到改善。脑缺血后血脑屏障损害定量研究(伊文思蓝染色)也表现出DFMO对缺血脑组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CA1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通过四血管闭塞法全脑缺血模型,采用光、电镜观察了全脑缺血15min再灌流后锥体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流48h后CA1区发生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锥体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了凋亡样改变,同时也观察到部分锥体细胞胞浆出现类似坏死的空泡化现象。结论提示调亡与坏死机制可能共同参与全脑缺血再池流后DND。  相似文献   

15.
CerebtDvaSCulax diseases were counted among themost cond causes Of death, 56. 6% ~ 80. 0% Of whichare ischeM cereb~ diseases. Even thO8e patients whO.:.s~ the diSeaSeS will sde motorial, linghstic or captive ~elae of the nervous system. It isthe~ of po siedcance to stody hm ce~ascular ~ by s~ in iSChelnic rat models.Despite that the total synthesis of the Proteins inbarn hsspe ~es tempoedly ac i.hellha[lj, the.~ty Of some Proteins['] as ac-2, c-fOS, heat shockPain etc may inchs, whOSe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采用Pulsinelli闭塞大鼠四动脉全脑缺血模型 ,应用光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染色法 )观察模型组和NGF治疗组动物脑缺血 30min再灌注 7d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UNEL染色法显示模型组有大量凋亡细胞 ;给药B、C组的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接近正常组 ,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0 0 1。结论 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 ,减少缺血再灌注对神经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动态观察缺血预处理后脑缺血大鼠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和神经元数,探讨缺血预处理能否提供长时期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 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组。采用TUNEL和尼氏染色法观察缺血后不同时相点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和神经元数。结果 全脑缺血可诱导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缺血预处理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凋亡。缺血组神经元在缺血后7天明显减少.12周时大量减少;缺血预处理后7天神经元未见明显减少,但12周时仍然大量减少,与缺血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脑缺血可能通过诱导缺血区神经元凋亡,导致缺血区神经元的大量丢失;缺血预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仅仅是推迟了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发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心通、中风回春丸对大鼠前脑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前脑缺血模型,光镜下观察并计CA1区存活锥体细胞密度;并与尼莫地平对照。结果脑心通及尼莫地平灌胃给药组大鼠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密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01),但脑心通与尼莫地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中风回春丸无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脑心通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脑缺血再灌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表现为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再灌后不同时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缺血再灌后不同时期B的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沙鼠脑缺血再灌3d后,缺血神经细胞出现细胞凋亡改变(P<0.001;缺血再灌后6h及1d出现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Bax蛋白则在再灌后6h至第7天呈现持续强阳性表达(P<0.001);结论:沙鼠短暂脑缺血再灌后,迟发性神经元残废表现为细胞凋亡,而Bax蛋白的高比率表达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晓斌  况铣  刘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617-1619,1627
目的探讨预缺血后短暂灌注(快速预缺血)对兔脑再缺血的影响。方法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35-40mmHg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诱导脑缺血。2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10min;实验组:脑缺血3mm灌注30mm后、脑再缺血10mm,观察两组脑再缺血3、10d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结果实验组脑缺血3d后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脑缺血10d后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快速预缺血对兔脑再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但仅出现在再灌注3d后而非10d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