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白膜法和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有无效输注发生率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点。 目的:观察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126例站内采集后4-6 h的400 mL血液,随机分成改良白膜法组、白膜法组和富含血浆法组。改良白膜法采用3步离心,第1次采用次重离心,离心转速23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降速5,离心温度(22±2)℃;第2次采用轻离心,离心转速910 r/min,离心时间10 min,离心温度(22±2)℃;第3次离心转速28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离心温度(22±2)℃,离心后,挤去上层含血小板较少的血浆,袋中留30 mL血浆悬浮血小板,即为浓缩血小板。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改良白膜法、白膜法以及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中,制备前各组血小板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富含血浆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白膜法组血小板回收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白膜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富含血浆法组残留红细胞和残留白细胞的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回收率受到全血量、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离心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残留量,提高了血小板的回收率,可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半自动血细胞分离机,用顶底袋保留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与传统的手工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比较.方法 采集(ACD抗凝全血400 ml为1个制备单位)10个制备单位用顶底袋收集血液、半自动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作为实验组,10个制备单位用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实验组全血中血小板总数为(7.62±1.45)×1010/单位,对照组为(7.78士1.72)×1010/单位,两组收集的白膜均为(55±3)克、加入血浆(60~65)克,总体积约120 ml.实验组白膜中血小板数占全血血小板数(93±1)%,对照组为(72±1)%,白膜血浆混悬液经过轻离心后,红细胞沉淀、血小板悬浮在上层血浆中,每单位得到浓缩血小板(55.6±2.5) ml,试验组血小板,回收率为(72±1)%,对照组血小板回收率为(56土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顶底袋保留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回收率优于传统手工白膜回浆法工艺.  相似文献   

3.
浓缩血小板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浓缩血小板(PC)的制备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法、白膜层(BC)法和单采PC。我国临床应用的主要是单采PC,手工采集全血制备的PC在临床应用中占的比例很小。而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BC法制备的血小板添加液(PAS)汇集血小板(PAS汇集BC-PC)在临床应用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还有增长趋势。我们就汇集BC-PC的起源及发展、国内外应用现状、具有的优势及发展前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浓缩血小板的手工分离制备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去白膜法(BC法)2种。我们就去白膜法分离血小板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分离制备血小板(PRP法)20世纪70—80年代,富含血小板血浆法为血小板分离制备的标准方法。此方法是先将全血经轻离心后分离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膜回浆法(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血细胞分离机(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BC和Trima制备的血小板在5d保存期内血小板表面CD62P和血浆可溶性cD62P(scD62P)的表达。结果在O~5d的保存期内,两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表面CD62P和血浆sCD62P的表达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增加;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CD62P阳性率和血浆s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结论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活化程度高于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其制备工艺需改进,以减少血小板活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改良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方法,提高血小板制备质量。方法在白膜法的基础上,延长血小板解聚时间,汇集多人份白膜层,第2次离心时采用二元无聚梯度离心原理,收集血小板。结果7份按本法制备的汇集浓缩血小板(10U/袋),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及白细胞、红细胞混入量、容量分别为(2.90±0.32)×10^11、(66±4)%、(4.2±1.9)×10^8/袋、(7.2±2.3)×10^9/袋、250~300ml。结论本法制备的手工血小板回收率较高,质量指标全部超过全血和成分血国家质量标准,适宜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白膜法与富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差异。方法将采集的40袋400ml全血随机分为两组:新白膜法制备组和富浆法制备组,对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进行红细胞混入量、p H值、血小板计数检测比较。结果新白膜法制备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富浆法制备组,二者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制备方法的红细胞混入量及p H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白膜法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质量优于富浆法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悬浮红细胞质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悬浮红细胞质量。方法 对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悬浮红细胞质量与常规方法制备的进行比较。检测两者血容量、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并比较相同Hb含量时两者的WBC、PLT含量。结果 两者血容量、Hb、WBC、PLT含量及相同Hb量时WBC、PLT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悬浮红细胞的WBC、PLT含量较少,输血更安全;但血容量、Hb含量明显低于常规方法制备的悬浮红细胞,血液有效成分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白膜法汇集浓缩少白细胞血小板质量,为今后开展汇集浓缩血小板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56袋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并随机抽取56袋单采血小板样本作比对;将37袋汇集浓缩血小板于贮存期d1(即采集当天)、d2、d3分别取样,用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测定不同贮存时间、过滤前后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和PAC-1的表达率;随机抽取37袋单采血小板作比对。结果改良白膜法制备的汇集浓缩少白细胞血小板容积、血小板含量、Ph值、红细胞混入量等检测结果与单采血小板各质量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白细胞混入量远低于单采血小板中白细胞混入量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无菌试验均为阴性;汇集浓缩血小板贮存期3d内滤白前后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和PAC-1的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期3d内汇集浓缩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和PAC-1的表达率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白膜法汇集浓缩少白细胞血小板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混合浓缩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国家标准,血小板体外活性保持良好;血小板专用型白细胞滤器对贮存期3d内的汇集浓缩血小板进行滤白处理不会造成血小板的明显活化和损伤;血小板振荡仪(22±2)℃振荡保存3d的汇集浓缩(单采)血小板存在持续的活化损伤,但活化和损伤并未明显改变血小板的体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和评估两种不同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手工富浆法、仪器白膜法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各项关键质量指标,包括血小板含量、容量及红细胞混入量等,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肉眼外观质量合格的浓缩血小板其容量、血小板含量及红细胞混入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工富浆法和仪器白膜法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差异,用仪器白膜法替代手工富浆法对浓缩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BC)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BC—PCs)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血站采用,其优点是降低了红、白细胞的污染,且这种非压积血小板的体外聚集功能显著好于经典的富血小板血浆法(PRP—PC)制备的血小板。然而其获得率仅为56%、57.2%、52%和59%,远远低于方静致等报告采用PRP—PC法制备血小板的得率(74.7%)。Prins等和Piertersz等认为全血重离心后,在白膜层中含有约占全血90%的血小板。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分离白膜时不同程度的粘袋现象,致使大量白膜丢失,此白膜中血小板含量差别很大,降低了终产品血小板回收率。笔者参考国  相似文献   

12.
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和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和功能特性,为国家制定统一的白膜法血小板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并检测分析各项质量指标,与机采血小板国家标准(GB18469-2001)比对。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对诱导剂ADP的最大聚集率与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和PAC-1的表达率。结果白膜法制备的汇集浓缩血小板质量指标分别为:容积为(270±14)m l,含量为(2.58±0.51)×1011,pH值为7.24±0.09,红细胞混入量为(6.61±0.16)×109,白细胞混入量为(0.011±0.008)×109。两组血小板对ADP的最大聚集率分别为(85.1±9.0)%和(87.9±11.1)%,P>0.05;两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表达率分别为(12.3±1.7)%和(11.7±2.1)%,P>0.05;PAC-1表达率分别为(9.3±1.7)%和(8.9±1.4)%,P>0.05。结论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指标均达到机采血小板国家标准,血小板功能活性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3.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仪白膜法制备血小板的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仪,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寻找理想的制备条件。方法分别比较两种离心力及白膜量对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结果白膜量43g,血小板计数及回收率均显著高于42g(P<0.01),悬浮红细胞中白细胞残存率显著低于42g(P<0.01)。两种离心力对血小板及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236×g、白膜量43g为白膜法机器分离血小板的最佳制备参数。  相似文献   

14.
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对比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差异。将15袋(2单位/袋,400ml全血制备)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和15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在制备后1小时检测血小板浓度、体积、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残留量;分别在血小板保存的0、1、2、3、4、5天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pH值、乳酸浓度、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结果显示:二组的血小板得率、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都分别达到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但在达到相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下,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的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明显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乳酸、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二组间比较,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CD62p表达率在保存0-5天均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pH值、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二组间比较,2-5天白膜法组pH值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0-5天白膜法组CD62p再表达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在0-5天无明显变化,而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保存1-5天时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结论: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质量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和活化血小板水平,提高其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备技术的提高,手工浓缩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采用白膜法制备的手工汇集浓缩血小板在汇集前过夜放置是否对血小板功能和活性存在影响,国内少见相关报道。我们观察了常温条件下手工汇集浓缩血小板制备前的白膜层过夜放置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和体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用混合白膜法制备血小板浓缩液使得浓缩血小板(BC—PC)可以在22℃保存至5天。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不同供者的白细胞污染问题。白细胞污染可能会造成淋巴细胞增生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输血后严重的副反应。本实验通过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及其细胞因子的测定,回答在血库保存情况下,混合白膜法制备的BC—PC是否会导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将全血分离后的白膜室温静置2 h后,对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方法对60份室温保存和运输的新鲜全血200 mL采集后6 h内,进行容量检测和血小板计数,随机选取其中30袋分离白膜后室温静置2 h后分离血小板为静置组,剩余30份分离白膜后立即离心分离血小板为对照组。然后对两2浓缩血小板进行计数测定血小板回收率。结果静置组和对照组的浓缩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53.59%和40.66%,静置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种方法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但静置2 h后分离白膜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回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梁芬  李小梅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2):890-890
目前,浓缩血小板广泛应用于出血性疾病和肿瘤治疗及心脏外科病人,血小板浓缩液(PC)中的血小板质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十分重要。1996~1997年,笔者采用了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PC法)和白膜回浆法(BC-PC法)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分别是780u和850u,现就两种制作方法进行比较。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大容量低温冷冻离心机(美国贝克曼J6-HC)、密闭采用连袋(由上海市血液中心生产)。1.2制备方法1.2.1PRP-PC法:(1)采用采集后4~6小时内的全血(内含ACD保养液)。全血采集要求一针见血,血流呈一直线,采4O0ml全血应…  相似文献   

19.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与手工法制备血小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和应用,我国机采血小板的用量逐年上升,而手工采集血小板的临床用量越来越少,造成手工采集全血中血小板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国外,为节约和充分利用血液资源,临床治疗用血小板多以手工汇集制备为主。手工制备血小板又以白膜法自动化机器分离为主,其优点是制备的血小板制品中自细胞混入量较少,血小板收集率高,制品的标准化程度高,且制备过程可追踪,而我国目前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仍以传统手工分离为主。为进一步了解手工与仪器分离血小板的差异,笔者对使用Compomat G4全自动血液分离机,以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与传统手工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膜层过夜贮存对血小板影响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5年荷兰红十字血库的Kuby Pietersz博士报导用白膜法分离、制备血小板后[1~4],该技术被广泛地采用.最初的研究表明:要想得到满意的血小板分离效果,要求采集的全血在当天完成分离、制备.这意味着下午采集的全血必须在当晚分离、制备成浓缩血小板,这种严格的时间限制增加了成分制备的工作负担.笔者根据国外文献及多年工作实践,用白膜层过夜贮存来取代当天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并对血小板白膜层过夜贮存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