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人群心率减速力(DC)的昼夜变化,探讨年龄及昼夜节律对女性DC的影响。方法 339例健康女性按年龄分成4组:18~30岁(青年组),31~44岁(壮年组),45~55岁(围绝经期组),56~70岁(老年组)。各组人群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受捡人群24 h以及白昼(15:00~20:00)和夜间(00:00~05:00)的DC值并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24 h DC、HRV及HR均呈降低趋势;各年龄组女性夜间DC以及RMSSD值均显著高于白天;DC与HR以及SDNN、RMSSD密切相关。结论 健康女性的DC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且呈昼夜节律变化;DC与HR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高龄高血压患者172例(其中男性111例、女性61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4组:非OSAHS组(对照组38例)和轻度OSAHS组(A组,46例)、中度OSAHS组(B组,48例)、重度OSAHS组(C组,40例),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分析血压、血压变异性与AHI的相关性。结果 ①四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135.09±8.47,141.08±8.24,144.03±10.23,150.35±10.68)、24 h平均舒张压(62.11±8.09,64.98±9.64,68.06±9.93,73.55±10.83)、白天平均收缩压(139.42±9.47,145.17±9.59,147.85±10.68,152.88±10.35)、白天平均舒张压(64.51±8.31,66.06±9.83,69.61±9.04,74.46±10.45)、夜间平均收缩压(130.98±10.28,138.71±10.20,142.26±11.17,148.70±11.74)、夜间平均舒张压(59.78±9.09,63.00±10.10,67.63±10.71,72.90±11.88)随AHI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压与AHI呈正相关(r分别=0.353,0.365,0.308,0.326,0.401,0.426)。②四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9.12±2.20,10.53±2.18,11.52±2.08,12.11±3.12)、24 h舒张压变异性(9.66±2.05,10.63±2.64,11.38±2.02,12.63±3.01)、白天收缩压变异性(9. 05±2.05,10.01±2.37,10.65±3.67,11.69±3.14)、白天舒张压变异性(9.36±2.10,10.15±2.18,10.89±3.01,12.08±3.22)、夜间收缩压变异性(8.20±2.02,9.25±2.21,10.01±2.10,12.06±2.02)、夜间舒张压变异性(7.99±2.45,9.13±2.05,11.03±2.05,12.75±2.06)随AHI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压变异性与AHI呈正相关(r分别=0.402,0.429,0.338,0.371,0.469,0.533)。结论 高龄高血压合并OSASH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化的混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肯定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尤其在冠心病的预后上。 近几年心脏非线性动力学(混沌动力学)理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并逐渐应用到心脏临床研究的领域。为了解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化混沌动力学的特性,进一步探索它们的病理生理意义,利用一些成熟的混沌学方法对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化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l)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的正常人共有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8.3±9.8)岁。经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心率变异性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研究心率变异三角指数与我国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提出新的对其预后危险性分级的定量指标,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  资料和方法 按照WHO诊断标准,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56.8±10.2)岁,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男性44例,女性4例,年龄(58.2±16.4)岁。除外高血压、糖尿病和非窦性心律及传导阻滞者。正常对照组50例,男性44例,女性6例,年龄(56.6±11.8)岁。入选对象均记录动态心电图。仪器采用美国Marquette公司生产的8000T型仪。心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脉压(24hPP)、24 h动态脉压指数(24hPPI)与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期间在安康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其分为高血压组(9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24hPP、24hPPI,分析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hPP、24hPPI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24hPP、24hPP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年龄[(62.57±7.42)岁比(58.63±8.92)岁]、吸烟史占比(37.04%比19.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8±0.64)mmol/L比(2.75±0.58)mmol/L]、24hPP[(50.52±9.37)mmHg比(47.26±8.69)mmHg]、24hPPI[(0.42±0.07)比(0.37±0.08)]均高于高血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50±0.48)mmol/L比(1.68±0.52)mmol/L]低于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数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LDL-C升高、24hPP升高、24hPPI升高均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不吸烟则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Pearson分析显示,24hPP、24hPPI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24hPP、24hPP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4hPP的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 0.577~0.762),截断值取49.44 mm Hg时,敏感度为66.70%,特异度为63.50%,约登指数为0.302,24hPPI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646~0.813),截断值取0.39时,敏感度为70.40%,特异度为72.90%,约登指数为0.433。结论 24hPP、24hPPI升高均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二者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均有一定的预测、筛查价值,但24hPPI的预测、筛查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和性别短程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年龄和性别对短程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对接受RR间期标准差(SDNN)及变异系数(CU)两项短程心率变异性(HnV)指标检查的467名正常人按年龄分为老年人(t〉60岁)组、中年人(40-59岁)组和青年人(≤39岁)组,进行组间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对比;按性别分为两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比较;按性别与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相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在老年、中年及青年三组之间进行组间对比,SDNN及CV两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年龄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不同性别问SDNN与CV两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对心率变异性有不同影响。结论正常人短程心率变异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对心率变异性产生不同影响,在小于30岁的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在30-39岁的人群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表明心率变异性的生理变化不仅与年龄或性别单一因素有关,也与年龄和性别的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孕妇的心率变异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正常孕妇的心率变异度(HRV)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旨在探讨孕妇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及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怀孕妇女59例,妊娠6~40周。均为发育正常,经体检、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无器质性疾病者。分成两组:(1)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9例,年龄22~30岁(平均26.2±1.9岁);(2)伴室性心律失常组20例,年龄20±32岁(平均27.2±2.9岁);另设对照组22例,均为健康未孕女性,年龄18~30岁(平均25.7±3.5)。所有受检者均经24hDCG检查,分析24h的室性期前收缩(PVC),计算HRV24h时域指标及24h频域指标。结果 1.三组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差异。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60例。按照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数目、形态及有无冠心病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143例;简单室早非冠心病组100例;简单室早冠心病组102例;复杂室早非冠心病组106例;复杂室早冠心病组109例;各组年龄构成比、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进行24h心率变异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比较这五组患者的24h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非冠心病室早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增高;冠心病室早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降低。室早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24h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有显著差异。结论 24h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对于室早的危险分层、科学处理、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是一项在室早诊疗过程中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率变异性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燕  张象贤 《心电学杂志》2002,21(3):149-150
心率变异性 (HRV)和Q_T离散度 (Q_Td)均为无创性检查 ,且均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对判断预后等有一定临床意义 [1]。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HRV和Q_Td 变化 ,临床报道较多 ,但两者的相关性报道甚少。本文回顾性总结了冠心病的HRV和Q_Td 特征 ,并作相关性研究 ,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1.对象。根据WHO诊断标准确定冠心病组82例 ,分3组 :一般冠心病组60例 ,男性27例 ,女性33例 ,年龄45~75(61.10±9.76)岁 ;心肌梗死组9例 ,男性6例 ,女性3例 ,年龄47~78(64.22±6.…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通过定期随访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旨在了解 AMI 后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改变及其演变过程。选择1992年1~12月相继入本院心内科CCU 病房的 AMI 患者,符合 WHO 制订的 AMI 诊断标准,不合并心房扑动、颤动以及Ⅱ~Ⅲ度房室阻滞和病窦综合征且系首次梗塞者40例为研究对象(AMI 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7±8岁。选择健康老年人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8±5岁,无重要脏器疾患史。体检、心电图、Holter 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所有观察对象自上午9时至次日上午9时记录24 h 动态心电图(美国 Biosensor 公司生产的 Holter 记录仪和分析系统)。选择 CM_5和 CM_1导联  相似文献   

11.
阻抗法对黄芪治疗冠心病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本文报告我院应用心阻抗日对黄芪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监测,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1.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78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均按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和分型,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芪组)和对照组(心痛定组).治疗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9~78(54.6±12.3)岁,其中心绞痛26例,女性11例,年龄40~79(56.1±11.8)岁,其中心绞痛2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3例.  相似文献   

12.
我们测定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静脉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与急性脑梗塞组织、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以探讨CRF患者血小板功能降低的原因。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CRF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6.24±17.3岁。(2)正常对照组:95例,男性58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8.43±16.9岁,为健康自愿者。(3)急性脑梗塞组:40toAl』kfgoAsHidelgfoNttiteedRflMAqde均为发病后72小时内患者.经头颅CT平扫证实。各组受检者均于晨空腹时静脉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号功能、电解质、渗透压,用Co…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动态变化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较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化与自主神经关系.对象研究组高血压病人100例,男性9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3±7(60~90)岁.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无高血压病人100例,男性9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2±8(60~90)岁.方法动态血压测定24 h血压,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性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以24小时平均血压(MAP)为自变量,24 h平均R-R 间期标准差(SD)为应变量,研究组的HRV与血压改变为正相关,SD=0.09MAP+24.75,PNN50=0.10MAP+8.34;对照组的HRV与血压改变为负相关,SD=-0.32MAP+68.87,PNN50=-0.047MAP+21.65.结论老年人中血压正常者其自主神经与血压的关系仍符合正常生理状态.高血压病人的这种自主神经反射机制发生故障,所以表现出一种相反的趋势血压越高,HRV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手术(RFCA)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er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08年1月~2014年1月因PSVT入住我院心内科并行RFCA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4.1±9.3)岁,入院时PSVT平均病程(20.1±15.9)个月。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并按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精力(VT)以及精神健康(MH)等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GH,57.9±14.3比35.8±15.7; PF,92.0±22.6比71.5±17.6; RP, 55.7±34.6比29.4±20.3;RE,75.5±37.3比27.7±25.4;SF,79.6±15.4比61.9±20.7;BP,74.9±10.6比62.7±6.5;VT,75.6±17.5比52.2±24.4;MH,89.6±21.4比71.2±30.9;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根据年龄进行对比,青年组(<45岁)GH、RP、VT评分明显高于中老年组(≥45岁),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性别进行对比,女性组GH、RE评分明显高于男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RFCA,能够显著改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青年及女性改善程度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100例健康成人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异性之频域值.为临床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健康成人100名,从20岁起分10岁为一年龄组,每组男、女各10名。应用动态心电图仪记录24小时心电图,经快速傅立叶转换取得心率能谱图(HRPSG)及各频带的心率能谱密度(HRPSD),低额带(LF)为0.04~0.15Hz,高频带(HF)为0.15~0.4Hz,总额带(TP)为0~04Hz;结果 24小时HRPSD为LF=1380±170,HF=494±160,TP=2364=92ms^2/Hz,LF/HF3.2±15。各频域指标测值50岁前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而与50岁后各年龄组相比,差异显著。40岁后年龄组LF和LF/HF男性高于女性,HF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显著。21小时中,LF昼高夜低,HF却相反。结论各频域指标正常值在40岁后应考虑性别、50岁后应考虑年龄之差别。反映自主神经张力的LF和HF之HRPSD昼夜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量颅外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或斑块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IMT与其大血管病变及危险因素的关联。 一、对象和方法 1.检查对象:正常受试者:正常对照组(53.42±10.55岁,30~73岁,组1)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糖尿病患者: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4.57±10.93岁,31~76岁)54例(按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无急性并发症。分为糖尿病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组(组2,32例)、合并高血压病组(组3,12例)、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是否治疗也存在争议 ,本文用心率变异性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 (室早 )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进行分析 ,以揭示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 经临床常规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1 0 3例 ,男性 46例 ,女性 5 7例 ,年龄 34~ 5 2 (43± 6 )岁 ,健康对照组 43例 ,偶发室早组 (室早总数 2 4h≤ 72 0次 ) 2 9例 ,频发室早组 (室早总数 2 4h>72 0次 ) 31例。用长程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记录 2 4h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指标用时域指标SDANN、RMSSD及 PNN5 0 结合频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内膜中膜厚度增大的患者其心率变异性是否改变。方法105例高血压病患者,男59例,女46例,年龄45~82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心率变异性分析指标,包括总体标准差、均值标准差、标准差均值、差值的均方根和差值>50 ms的百分比。将内膜中膜厚度≥1.1 mm的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将内膜中膜厚度<1.1 mm的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分析指标。所有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组24 h心率总体标准差、均值标准差、标准差均值、差值的均方根和差值>50 ms的百分比分别为61.9±6.9、55.8±6.3、25.4±3.0、17.9±2.7 ms和3.22%±0.77%,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分别为86.0±8.0、78.2±7.4、34.1±3.5、22.7±3.4 ms和5.18%±1.59%。两组相比,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总体标准差和均值标准差显著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其它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的患者24 h心率总体标准差和均值标准差降低,可能为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及老年健康女性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的变化,探讨绝经前后女性 DC 与年龄、昼夜节律的关系及其对心率的影响。方法将239例健康女性按年龄分成两组:围绝经期组(45~55岁,115例)和老年组(56~70岁,124例)。对两组女性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受试者24 h 及白天(15∶00—20∶00)和夜间(00∶00—05∶00)的 DC、心率加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AC)值并进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24 h 的 DC、AC 绝对值及 HRV 时域指标SDNN 和 rMSSD 均呈下降趋势;两组女性夜间 DC、AC 的绝对值及 rMSSD 值均显著高于白天,夜间 SDNN 值显著低于白天;绝经后 AC 与平均心率的相关系数大于 DC 与平均心率的相关系数。结论DC、AC 与 HRV 检测联合应用能预警绝经前后女性各种心血管疾病和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7年用DCG共监测了200例冠心病病人,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冠心病史15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32例;急性心肌梗塞10例。其中:男性140例,女性60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岁。 应用美国GP公司生产的DCG记录器连续监测24小时心电变化,监测前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让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