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每日1次口服10mg米非司酮片,服用6个月.结果:3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其中27例直接进入绝经期,5例月经稀发,2例恢复正常月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治疗68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门诊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8例接受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红蛋白、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68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均顺利完成1个疗程治疗。所用病例在治疗服药后时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30~50d内月经来潮18例,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月经紊乱表现消失。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55例,5例因病情反复而行子宫切除术,临床总有效率为92.64%。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应用方便,安全可靠,对年龄大于45岁、无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3.
王伦燕 《当代医学》2009,15(12):150-15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每日1次口服10mg米非司酮片,服用6个月。结果3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其中28例直接进入绝经期,6例月经稀发,2例恢复正常月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年龄45~53岁、无禁忌症、无手术指征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36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日服米非司酮12.5mg,服30天后,每日6.25mg再服30天,共60天为1疗程。结果接受治疗的36例患者均获得有效的止血,出现药物性停经,停药后20例恢复月经正常,10例进入绝经,6例改变为月经稀少,停药半年后复发3例,再次用药治疗,一次治愈率92%。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新途径。方法:对年龄4555岁之间无禁忌证无手术指征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6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天给予米非司酮10mg口服。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其中15例直接进入绝经期,22例月经稀发,23例月经恢复正常,1例停药后复发行子宫内膜电切术。60例患者治疗后E2和P平均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探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取得明显效果 ,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12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共 6 0例 ,年龄 44~ 5 2岁。患者既往均无心血管疾病、无血液病及糖尿病史。本组病例在接受药物治疗前均行诊断性刮宫术排除子宫恶性病变。其中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增生期改变者 40例 ,单纯增生过长者 14例分泌期改变者 6例。1.2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每日口服 2 5mg ,连续服用 3个月 ,用药前后各测性激素 :FSH (卵泡刺激素 )、LH (黄体生成素 )、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新途径.方法:对年龄45~55岁之间无禁忌证无手术指征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6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天给予米非司酮10mg口服.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随访半年其中15例直接进入绝经期,22例月经稀发,22例月经恢复正常,1例停药后复发行子宫内膜电切术.60例患者治疗后E2和P平均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年龄45-53岁,无禁忌症、无手术指征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56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0天后,每日5mg再服60天,为1疗程。用药前后备测性激素FSH值、LH值、P值,B值1次、各测阴道B超1次。结果接受治疗的56例中有55例患者获得有效的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血FSH值、LH值,P值,E2值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P值、E2值的下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4例排除恶性病变的45~53岁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从月经第1~3天开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mg,连续服用3个月,于治疗前、后均做肝、肾、心电图、盆腔B超检查,结果24例患者全部在资料期间闭经,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清激素含量。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效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其中有45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有2例恢复正常月经,有3例出现月经稀发。均无不良反应,子宫诊断正常,盆腔正常。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上升,且血清激素含量明显改善,跟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显著、确切,有利于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血清激素含量,从而促进患者子宫出血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运用自拟归脾摄血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2 0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例患者年龄为 2 6~ 5 4岁 ,其中 2 6~ 35岁 4 0例 ,36~ 4 5岁 6 0例 ,4 6~ 5 4岁 10 0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 ,月经过频 ,月经量过多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疲气短 ,心悸、失眠、头晕、纳呆、便溏、舌质淡白 ,脉浮弱无力。1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组成 :党参 30~ 6 0 g、黄芪 30~6 0 g、白术 2 0~ 30g、炒生麻 2 0 g、柴胡 5 g、当归 12g、熟地30g、炒枣仁 2 0 g、远志 9g、元肉 2 4 g、山萸肉 15g、海螵蛸30 g、炒茜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0天后,每日5mg,再服30天,共印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结果:46例中有44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暂时性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3例月经量较前减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冯亚娟 《中外医疗》2014,(28):152-153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的用药机制,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患者月经期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连用6个月,观察患者的月经情况与子宫大小。结果患者治疗后相比治疗前月经期、月经周期、卫生巾使用量比较,子宫横径、纵径、前后径比较,贫血轻度、中度、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恶心12例,面部潮红、出汗3例,所有患者均未给予患者特殊治疗,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27例恢复正常月经,14例进入绝经,5例月经变为稀少,一次治愈率达88.5%。停药半年后复发6例,改用他法治愈。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陇西县妇幼保健站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56例,每晚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一疗程,共6个月,于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32例直接进入绝经期;5例月经稀少;13例停药后31~68天忧复正常月经,盆血得到改善,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促进绝经,纠正贫血,增强体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肌瘤是多发症 ,多年来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者 ,我们应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院门诊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 18例 ,年龄 32~ 5 0岁。子宫按妊娠月份大小来确定 ,妊娠 4 0~ 6 0天大小者 14例 ,妊娠 6 0~ 90天大小者 4例 ,部分病例有明显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和贫血症状 ,肌瘤体为有一个或多个。1 2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 2 5mg,患者均在月经第 1天开始 ,每日 1次睡前口…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3个月,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月经恢复情况及血清激素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闭经,其中10例直接进入绝经期,其余停药后28~70 d,平均42 d恢复月经,9例月经稀发、量少.用药前子宫内膜(5.7±0.3)mm与用药后(2.8±0.2)m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前后子宫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激素检查显示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雌二醇(E2)水平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米非司酮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卵巢功能减退所致的常见病 ,多发于 4 5~ 5 5岁 ,因长期反复出血而致不同程度的贫血 ,甚至休克。我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就诊的患者 38例 ,年龄 4 2~ 5 4岁 ,平均 4 8岁。其中经血量增多2 6例 ,经期延长 10例 ,月经紊乱 2例 ,其中伴子宫肌瘤 4例(肌瘤 <4cm) ,卵巢囊肿 1例 ,Hb <80g/L。临床上经抗感染、止血、性激素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行诊断性刮宫 ,病理检查报告 :单纯内膜增生过长或…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较好的治疗方法 ,笔者对 5 8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刮后 ,于第 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就诊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 5 8例。其中 40~ 44岁者 7例 ,占 1 2 % ;45~ 49岁者 2 9例 ,占 5 0 % ;5 0~ 5 4岁者 2 2例 ,占 37.9%。 4例并发子宫肌瘤。出血期间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报告增生期 32例 ,分泌早期 9例 ,单纯性增生过长 1 7例。病程 :<3个月 9例 ,3~ 6个月 33例 ,>6个月 1 6例。Hb:90~ 1 0 0 g/L 1…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所致的常见病,多发生在45-55岁之间,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其治疗原则是出血、调整月经或诱导闭经及改善全身状况。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我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3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用药期间均出现闭经,其中12例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效果显著,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